【核心素养目标】1.2校园植物资源 第1课时 课件+素材【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校园植物资源 第1课时 课件+素材【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2校园植物资源 第1课时
准备阶段
(浙科版)七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在探究校园植物资源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作用,体会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树立爱护校园环境、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01
02
关注校园的自然环境,爱护校园绿植,自觉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和绿色文明观念,弘扬新时代生态文明价值观念。
03
关注校园环境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研究课题,制订合理的方案。
04
责任担当
创意物化
问题解决
价值体认
通过观察校园植物资源,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转化为研究课题,最终确定小组研究课题,制订“校园植物资源”活动方案。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我们的校园
新知导入
校园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植物王国。校园里的植物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 减少噪声。不同的校园有不同的植物资源。
我们校园有什么样的植物资源呢?
探究新知
种类丰富的校园植物,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了舒适的环境。
让我们走进美丽的校园,一起探寻校园植物分布,了解校园植物的作用。
瞭望台
探究新知
调查校园植物资源须知
1.画好校园平面图,在图中标出校园植物的分布区 。
2.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如水生的和陆生的、草本的和木本的等。
3.带上实用的装备,如笔记本、剪刀、采集器、放大镜等。
4.用图画、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植物的名称、形态、生长地点等。
5.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瞭望台
小锦囊
探究新知
探寻校园植物分布,了解校园植物的作用
瞭望台
操场、
办公室
减少噪音、美化环境
探究新知
问题树
提出感兴趣的话题,把感兴趣的话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确定小组研究课题。
探究新知
问题树
形成研究课题的基本步骤
1.发现问题。
2.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可研究的真问题。
3.论证问题并确立课题 。
4.准确表述课题名称。
工具箱
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这些有趣的问题是否可以作为研究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和同伴一起把感兴趣的话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吧!
探究新知
问题树
探究新知
问题树
校园植物物候期观测
(1)选择 3-5 种校园常见植物,记录它们的 “发芽期” 、“开花期” 、“果期” 、“落叶期” ,持续 1 年(或 1 个生长季)。
(2)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是否与季节温度、降水变化同步?
(3)同一植物在校园不同区域(如背阴处 vs 向阳处)的物候期是否有差异?差异原因是什么?
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
校园常见植物的物候期观测与分析
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
工具箱
问题树
探究新知
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
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会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蹲点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其中,文献调查法是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工具箱
问题树
探究新知
思考:“科学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常用方法”的关系?
问题树
探究新知
科学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常用方法
探究新知
思考: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可能会用到哪些科学研究方法以及调查研究的方法?
问题树
调查研究的方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行为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探究新知
方案表
完善的活动方案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小组里的每个同学都要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各展所长,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
探究新知
方案表
以“校园植物资源”为主题, 根据实际情况,小组讨论并制订 “校园植物资源”活动方案。
探究新知
方案表
研究课题 校园植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探究 组名及成员 活动前的 准备 活动过程及 人员分工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方式 负责人员





预计会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 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 )、实物标本( )、绘画影视展览( )、校园植物资源调查笔记( )、 观察日记( )、其他: “校园植物资源”活动方案表(超链接)
预计会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
困难一:植物识别不准确
应对方法:除了使用植物识别 APP,还可以让学生将不确定的植物照片发给生物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植物识别交流,互相验证识别结果。
困难二:调查数据不完整或错误
应对方法:在调查过程中,强调数据记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各小组每天对当天的调查数据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数据缺失或错误,及时组织组员进行补充调查。
探究新知
方案表
预计会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
困难三:小组合作出现矛盾
应对方法:老师在活动前向学生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在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合作情况,一旦出现矛盾,及时进行调解,引导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解决问题。
困难四:天气影响户外活动
应对方法: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遇到雨天等不适合户外活动的天气,将户外活动调整为室内学习,如观看植物科普视频、整理已有的调查数据等。
困难五:研究过程中缺乏思路
应对方法:老师定期组织各小组进行研究进展汇报,对于遇到困难、缺乏思路的小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明确研究方向。
探究新知
方案表
探究新知
方案表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1.题目
2.摘要
3.引言
4.研究方法。
5.研究过程。
6.研究结果及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
工具箱
(1)提出研究问题
(2)介绍研究背景
(3)指出研究目的
(4)阐明研究假设
(5)说明研究意义
( 1 ) 研究活动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 2 ) 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验证原来的假设。
( 3 ) 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课堂练习
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确定小组研究课题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研究主题,制订调查研究方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研究主题,制订调查研究方案。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学生 “校园植物资源” 实践活动方案
—— 校园植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探究
一、研究课题
《校园植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探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校园植物的全面调查与研究,让中学生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探究不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活动前的准备
知识储备:邀请生物老师开展校园植物基础知识讲座,内容包括植物的分类方法、常见植物的特征、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发放植物识别手册,让学生提前熟悉常见植物的图片和名称。
工具准备:为每个小组配备植物识别 APP(如 “形色”“花伴侣”)、卷尺、放大镜、记录本、笔、相机或手机(用于拍摄植物照片)、标本夹、吸水纸(用于制作植物标本)、手套(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安全准备:老师提前对校园进行勘察,标记出有毒植物(如夹竹桃)、易伤人的植物(如玫瑰)的位置,并向学生强调在活动过程中不要随意触摸、采摘这些植物。制定安全守则,明确户外活动的注意事项,如不擅自离队、遵守交通规则等。
分组准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 5-6 个小组,每组 5-6 人,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
三、活动过程及人员分工
第一阶段:校园植物普查与分布调查(第 1-2 周)
活动内容:各小组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全面普查,记录植物的名称、科属、数量、生长位置等信息,拍摄植物的照片。绘制校园植物分布草图,标注出不同植物的大致位置。
地点:整个校园,包括操场、教学楼周边、绿化带、花坛、小树林等。
活动方式:小组集体行动,采用实地观察、拍照记录、询问老师(对于不确定的植物)等方式进行调查。
负责人: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开展调查活动,记录调查数据,确保活动有序进行。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二阶段:植物生态价值专题研究(第 3-4 周)
活动内容:各小组选择 1-2 种校园常见植物,深入探究其生态价值。如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空气净化的作用(可通过测量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指标,对比有该植物和无该植物区域的差异);观察植物为昆虫、鸟类等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地情况等。
地点:根据所选植物的生长位置确定,如选择操场边的杨树,就在操场周边开展研究;选择花坛里的月季,就在花坛附近进行观察。
活动方式:采用实验、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如对于光合作用的研究,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收集植物释放的氧气;对于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的研究,进行定时观察并记录。同时,查阅相关的书籍、网站,获取植物生态价值的理论知识。
负责人:各小组的专题研究负责人(由组长根据组员特长指定),负责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任务、记录研究数据。组长协调小组内的工作,确保研究顺利进行。老师定期检查各小组的研究进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阶段:数据整理与分析(第 5 周)
活动内容:各小组将前期调查和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植物名录的汇总、分布地图的完善、生态价值研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
地点:教室或学校的实验室。
活动方式:小组内讨论交流,对数据进行筛选、核对和分析,运用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负责人:各小组的数据分析员(由组长指定),负责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组长监督工作进度,确保按时完成。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与展示准备(第 6 周)
活动内容:各小组根据整理分析的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同时,准备成果展示的材料,如制作 PPT、展板、植物标本等。
地点:教室或学校的多媒体教室。
活动方式: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和展示材料的制作。
负责人:各小组的报告撰写员和展示设计员(由组长指定),分别负责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展示材料的设计制作。组长统筹协调,确保成果质量。
四、预计会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
植物识别不准确:应对方法:除了使用植物识别 APP,还可以让学生将不确定的植物照片发给生物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植物识别交流,互相验证识别结果。
调查数据不完整或错误:应对方法:在调查过程中,强调数据记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各小组每天对当天的调查数据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数据缺失或错误,及时组织组员进行补充调查。
小组合作出现矛盾:应对方法:老师在活动前向学生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在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合作情况,一旦出现矛盾,及时进行调解,引导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解决问题。
天气影响户外活动:应对方法: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遇到雨天等不适合户外活动的天气,将户外活动调整为室内学习,如观看植物科普视频、整理已有的调查数据等。
研究过程中缺乏思路:应对方法:老师定期组织各小组进行研究进展汇报,对于遇到困难、缺乏思路的小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明确研究方向。
五、预期成果
校园植物名录:汇总校园内所有植物的名称、科属、数量等信息,形成一份详细的校园植物名录。
校园植物分布地图:在校园平面图上准确标注出各种植物的分布位置,清晰展示校园植物的分布情况。
植物生态价值研究报告:各小组提交关于所选植物生态价值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和结论建议等。
植物标本集:制作校园内常见植物的标本,附上植物的名称、科属、采集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科普展板和 PPT: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 PPT,向全校师生展示本次活动的研究成果,普及校园植物知识和生态保护理念。
校园植物保护倡议书:根据研究结果,撰写校园植物保护倡议书,呼吁全校师生共同爱护校园植物,保护校园生态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