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必一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必一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选修一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四单元国际组织
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

宏观把握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经济格局
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国际组织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整体逻辑

构建体系
选择性必修一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经济格局
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一般性知识)
是什么:含义、地位、分类、主要机构、特征
为什么:产生、作用
联合国
1.是什么:性质、地位、成立背景及意义、原则
主要机构: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2.为什么:作用-总体、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改革
3.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历史演变、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区域性国际组织
欧盟(EU):地位、发展过程、宗旨、危机、中国与欧盟
亚太经合组织(APEC):地位、宗旨、独特方式、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东盟(ASEAN):地位、发展过程、中国与东盟
非盟(AU):地位、发展过程、作用、中国与非盟
新兴国际组织
二十国集团(G20):成立原因、主要活动、中国与G20
金砖国家(BRICS):成立背景、作用、地位、中国与金砖国家
上海合作组织(SCO):性质、工作语言、秘书处、上海精神的内涵、作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性质、成立、宗旨、运行原则和目标、运行
积极作用
促进交流、协调、合作
调停、解决冲突和纠纷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局限性
成为一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第四单元知识体系

核心考点整合
核心考点一 中国与 联合国
一、《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1.联合国的地位 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联合国的成立 (1)它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2)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各会员国应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
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4.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 (联大) 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通过决定
安全理事会 (安理会) 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安理会决议:程序性问题(修改规则、推选方法等)9/15通过;实质性问题(解决争端等)9/15+“大国一致”原则通过(弃权≠反对)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主要关注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问题(下辖多个专门机构)
托管理事会 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目前已完成历史使命,停止运作
国际法院 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位于荷兰海牙,不在总部纽约
秘书处 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现:古特雷斯)
专门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卫组织等 5.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 总体要求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 ①维护和平: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会、维和行动、裁军)
②促进发展: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联合国发展系统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③践行多边: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改革 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①意义: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②原则:联合国的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③核心问题:安理会改革
中国 在联合国的地位 (三个重要)
中国 在联合国的作用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2)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1)总体作用: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2)维和平: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解决冲突、维和行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核扩散)
(3)促发展: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经济社会、南北南南、人权对话)
(4)倡改革: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核心考点一 中国与 联合国
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产生与发展 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这一进程经历了从欧洲共同体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欧盟的发展过程。冷战结束后,大批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宗旨 欧盟的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作用 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挑战 近年来,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欧盟与中国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
核心考点二 区域性国际组织
二.亚太经合组织(APEC)
地位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宗旨 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独特方式 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地位 由东南亚10国于1967年成立,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机制 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中国与东盟 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非洲地位 非洲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二战结束后,非洲众多国家纷纷赢得独立,并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非盟的成立与发展 非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非盟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决定成立非洲联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目前,非盟有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
非盟的影响 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与非盟 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维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
四.非洲联盟
核心考点三:新兴国际组织
一、二十国集团
1.成立和发展的背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2.特征: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3讨论焦点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4会议机制: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
5.中国与G20的关系: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中国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一.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
二.作用
1.金砖国家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做出了突出贡献。
2.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三.中国与金砖国家
1.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
2.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3.2017年,中国在总结金砖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
二、金砖国家
一.产生和发展历程: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
二主要机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是上海合作组织最高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例会,就组织内所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指示。
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秘书处(设在北京)、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设在塔什干)。
三作用:1.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
2.上合组织将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三、上海合作组织
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成立:2013年,国际主席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首次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2.性质:亚投行(AIIB)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
3:
投资方向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4.运作原则和目标① 运作原则:公开、透明、独立、问责
② 目标:精简、廉洁、绿色

典例分析
(2024·新课标I卷·T20)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第62届首脑会议上,与会领导人重点讨论了区域经济和优先项目落实情况,就统一货币、共同关税、地区和平安全以及反恐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共同宣布计划组建一支地区维和部队,以应对成员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由此可见,西共体
①负有推进成员国政治合作的责任
②对成员国生存和独立事务拥有管辖权
③是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④是处理经济和安全问题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就统一货币、共同关税、地区和平安全以及反恐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共同宣布计划组建一支地区维和部队,以应对成员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表明西共体负有推进成员国政治合作的责任;是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①③正确。主权国家具有拥有管辖权,西共体是国际组织,而不是主权国家,不具有管辖权;②错误。西共体属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而不是处理安全问题的专门性国际组织,④错误。
A
(2022·全国高考)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推动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改善商业环境,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赢的亚太大家庭。由此可知(  )
①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②亚太经合组织是推动亚太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的机构 
③加快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②④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推动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改善商业环境,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赢的亚太大家庭。”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是推动亚太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的机构,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③错误,加快对外贸易成为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根本动力。故选:C。
(2024·山东高考)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已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帮助多个非洲国家建设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2023年第二届非洲粮食峰会上,34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商农业转型和粮食生产计划。材料表明( )
①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全球粮农治理的意愿不断增强
②非洲国家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③中国积极推动增加非洲国家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
④非洲粮食峰会为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秉承消除贫困这一人类共同的理想,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帮助多个非洲国家建设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全球粮农治理的意愿不断增强,①符合题意。欧盟成员国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非洲国家不具有集团优势地位,②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减贫和非洲发展问题,并未体现中国积极推动增加非洲国家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问题,③排除。2023年第二届非洲粮食峰会上,34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商农业转型和粮食生产计划,谋求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说明非洲粮食峰会为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④符合题意。
B
(2025.河北卷)11. 某班学生以“国际化河北”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项目 结论
① 张家口向世界推广冰雪产业 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② 保定举办亚洲电商大会 符合合作共赢理念
③ 廊坊举办国际经贸洽谈会 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 邯郸举办国际有机农业发展大会 显示出中国农业强国的主导地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张家口向世界推广冰雪产业,能够提升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是开拓世界市场的有力举措,①正确。
②:保定举办亚洲电商大会,能够拓展国际市场,共享发展经验,符合合作共赢理念,②正确。
③: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未建立,“建立了”不符合实际,且该结论夸大了廊坊举办国际经贸洽谈会的作用,③错误。
④:“主导”一词夸大了中国的地位,且中国目前还不是农业强国,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023·湖北卷)联合国2023年水事会议在纽约举行,共同讨论缓解全球水危机的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计划,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公平获得水资源,并积极开展水资源相关对话,携手合作,共同管理这一宝贵资源。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应立足共同利益,深化水资源治理的交流与合作
②联合国在促进全球水资源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各国应以全球发展为出发点,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计划
④世界各国能够加强对话合作,确保水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材料中“积极开展水资源相关对话,携手合作,共同管理这一宝贵资源”,这强调国际社会应立足共同利益,深化水资源治理的交流与合作(①的主体是国际社会非主权国家,国际社会应立足共同利益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①正确。
②:联合国2023年水事会议在纽约举行,共同讨论缓解全球水危机的方案,说明联合国在促进全球水资源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②符合题意。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国应以全球发展为出发点”的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材料只是呼吁各国加强合作,而不代表世界各国一定能够加强对话合作,也不能确保水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确保水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是一个理想),④排除。
(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2年1月,“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第三期正式启动。中国将向粮农组织捐赠5000万美元,围绕减贫、粮食安全等领域,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表明中国( )
①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全球发展事业
②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方案
③与联合国主要机构合作完善粮农治理
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①④:中国将向粮农组织实施捐赠并围绕减贫、粮食安全等领域,加快落实联合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议程。这表明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全球发展事业 ;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①④正确。②:材料强调中国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发展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不是贡献中国方案,②不选。③: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下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六大主要机构,还有许多个专门机构。粮农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③表述有误。
(2023·全国)2020年2月,党中央强调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自2021年4月1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当前,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国际社会围绕应对全球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范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主义现实威胁、规范并促进生物科技研究应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议题的讨论更趋深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强调:“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假如你将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生物安全会议,请拟一份发言提纲,简要阐明中国的立场。
①全球生物安全形势严峻,面临生物安全威胁,这是各国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2分)
②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有利于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③不断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法律体系,管理体制和机制。(2分)
④切实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尊重联合国权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严格履行国际公约。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2分)
⑤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和国际合作。(2分)
2025·河北·高考真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占全球总产量45%的法式鹅肝、60%的鱼子酱……一批原本产自域外的“舶来品”,已悄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被网友称为“中国新特产”。通过科技赋能,促进企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这些更具性价比的国产高端食材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培育消费新亮点,深挖内需新潜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两千多年前,丝绸、香料……开启了中外交流的序幕。进入新时代,打上中国烙印的“新特产”,又以“中国制造”的身份走出国门、圈粉世界。当法国厨师团队与中国企业交流鹅肝加工技术,当俄罗斯客户说四川鱼子酱让他“回忆起了儿时时光”……一幕幕场景生动演绎了吸纳全球资源,将“外来品种”转化为“本土优势”,再以本土化产品反哺全球的中国故事。当“中国味道”与“世界餐桌”深度交织,展现的是中国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互利共赢造福全世界的自信与包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新特产”成功的意义。
(2025·河北·高考真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占全球总产量45%的法式鹅肝、60%的鱼子酱……一批原本产自域外的“舶来品”,已悄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被网友称为“中国新特产”。通过科技赋能,促进企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这些更具性价比的国产高端食材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培育消费新亮点,深挖内需新潜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两千多年前,丝绸、香料……开启了中外交流的序幕。进入新时代,打上中国烙印的“新特产”,又以“中国制造”的身份走出国门、圈粉世界。当法国厨师团队与中国企业交流鹅肝加工技术,当俄罗斯客户说四川鱼子酱让他“回忆起了儿时时光”……一幕幕场景生动演绎了吸纳全球资源,将“外来品种”转化为“本土优势”,再以本土化产品反哺全球的中国故事。当“中国味道”与“世界餐桌”深度交织,展现的是中国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互利共赢造福全世界的自信与包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新特产”成功的意义。
(2025.北京卷)20. 2025年5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方愿同拉方携手启动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此举将推动中拉双方在各自现代化征程上并肩前行,共同谱写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五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团结工程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出共同声音
发展工程 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文明工程 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和平工程 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加强灾害治理、网络安全、反恐、反腐败、禁毒、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合作,努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民心工程 未来3年,中方将向拉共体成员国提供多项教育培训计划,实施3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阐释“五大工程”如何扩大中拉利益汇合点。
【答案】①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拉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共同发声,有利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扩大政治互信与共同话语权,为双方发展营造稳定国际环境,契合双方对良好国际秩序的诉求,扩大利益汇合点。
②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维护多边贸易和产业链稳定,有利于促进中拉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双方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互补性,实现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机遇,扩大经济利益汇合点。
③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减少文化误解与冲突,为各领域合作筑牢人文基础,增强合作内生动力,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扩大利益汇合点。
④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地区稳定与共同安全利益,为双方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扩大安全利益汇合点。
⑤中方为拉共体成员国提供教育培训和民生项目直接惠及拉美民众,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深化民间友好,夯实中拉友好民意基础,巩固长期合作的社会根基,从社会和民众层面扩大利益汇合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