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答题时,全部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否则无效。3.答题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项目填写清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尚书》、青铜铭文中屡见“宗周”一词,指周王室或镐京。《诗经》有言“君之宗之”“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A.内服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禅让制度2.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之一。下列有关经典著作的表述正确的()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②《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③《农政全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④《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元朝海运千户殷明略开辟了从刘家港入海,至三沙、崇明后入黑水洋,再绕山东半岛尖端进入渤海湾的海运路线。由于航道便捷,“当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这条航运路线的开辟()A.便利了江南粮食的运输 B.扩大了南北方经济的差距C.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D.导致了京杭大运河的衰落4.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工人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1925年5月1日,广州举行“五一”节庆祝会,广州工农学三界大联合,巡行人数达20万,沿途高呼“劳工神圣”“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五一”庆祝活动的发展()A.扩大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B.推动了革命重心的转移C.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 D.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5.1936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的书信中,不仅将南京国民政府“诸公”改称为“中国国民党二中全会全体执监委员先生们”,而且表示随时准备同国民党进行关于合作救国的谈判,最后的结束语是“向你们致以民族革命的敬礼!”这表明()A.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B.中共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民族革命战争形势出现逆转 D.国民党已作出与中共谈判的准备6.据统计,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397.6元,8年增长到原来的近3倍,城乡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显著下降。下列项中,与上述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土地改革的开展 B.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推行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7.玛雅古文明借助巫术、宗教统治族民并集中财富;印加古文明将天体神灵分成不同的层级,对应人间社会的等级分层,社会财富也是逐层分配。这两种古代文明的相似性是()A.专制统治下等级森严 B.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C.秩序构建借助于神权 D.践行了政教合一主张8.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 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 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9.中世纪英国某市商人行会规章规定:除基尔特会员之外,任何人皆不得购买蜂蜜、油脂、腌青鱼、任何种类之油,亦不得开设酒馆;违反此项禁令者,应即没收其货物归于国王。这反映该市()A.工商业经营范围大受限制 B.工商业者遭受国王的盘剥C.工商业自治得到王权支持 D.工商业发展导致行业垄断10.16世纪,西班牙在大西洋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量美洲金银涌入,贵族们将财富用于购买奢侈品。17世纪,随着英国、荷兰等国的崛起、西班牙经济陷入困境,英国、荷兰将贸易利润投入到工业生产和商业拓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西班牙与英荷在大西洋市场中地位的变化表明()A.贵族消费是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B.大西洋市场的竞争主要依赖金银的积累C.殖民收益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D.经济收益的利用方式影响国家经贸地位11.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们热心于新的教育思想的实践,注重启发引导。在新式学校,他们以古典著作为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欣赏先贤们的智慧和道德风范;他们崇尚古希腊人的健康生活,长期被中世纪学校忽视的体育、音乐、绘画和诗歌等重新受到关注。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人文思想具有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 B.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基础尚薄弱C.人文主义者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性 D.人文主义者极力推崇古典教育理念12.法国学者福柯指出:“只有在肉体既具有生产能力又被驯服时,它才能变成一种有用的力量。机器的流水线生产作业,要求工人身体必须各就其位,按照机器节奏同步运动,工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动作,资本家就在工人身体上确立了一种持久的、无限制的支配关系。”该学者意在指出工厂制度()A.适应了现代生产方式的需要 B.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C.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D.强健了工人的身体机能13.1897年,美国共和党人威廉·麦金莱入主白宫。他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大幅提升羊毛、棉纺品、丝绸和糖等商品的关税,将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提升至52%;但是,执政后期的麦金莱却变成开放贸易的支持者,他表示“商业战争无利可图”。导致麦金莱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战使美国()A.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受限制 B.违背垄断组织跨国发展潮流C.与欧洲盟友的关系更紧张 D.被拖入国际战争的风险加大14.下图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国际新秩序”是指()15.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仅对其实施有限制裁。英国外交官私下承认“我们更关心的是地中海的稳定,而非非洲人的命运”。埃塞俄比亚皇帝在国联控诉“这是对集体安全的背叛!”这一事件反映()A.殖民主义主导国际政治 B.国联维护弱小国家利益C.国际协调机制完全失效 D.非洲民族独立意识高涨16.1989年,德国前外长根舍发表讲话指出:“如果德国人能够保持其政策上的连续性,即继续把德国国家的命运放在欧洲的命运中去考虑的话,东西冲突的结束对德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两德统一对冷战结束有推动作用 B.德国对法西斯战争有深刻反思C.恢复统一是德国政府的首要目标 D.欧洲的一体化有利于德国发展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浙江海盐衬衫厂在1980年濒临破产,为此刚当上厂长的步鑫生首先在车间实行了“联产计酬制”,也就是你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其次是抓质量,若做坏一件衬衫,就要赔两件。在步鑫生带领下,小厂打破了“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企业飞速发展。1982年海盐衬衫厂以年生产一百三十万件衬衫的能力成为全省行业领头羊。————摘编自袁起、邹国良等《60年语录1949-2009》材料二 徐工集团,是一所大型国有企业。1992年,徐工集团成为行业首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正式拉开国际化序幕。1993年,徐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市主体成立,三年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整编自《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制造龙头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当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谈谈你对两家企业发展的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5世纪以后,西欧人的生活开始脱离中世纪忧郁的气氛,追求个人财富、自由和快乐成为城市生活的主题,旅游在这种新的氛围中逐步展开。达·芬奇曾在法国、意大利甚至近东地区旅游,画家乔托则在意大利各城邦留下了壁画作品。16世纪,欧洲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罗马和威尼斯。爱好学问和诗歌的人徘徊于罗马广场破碎的圆柱中,梦想着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哲学家西塞罗;威尼斯则通过举办各种游艺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特别是那些具有强烈舞台效果的古典戏剧的演出。到了17世纪,马德里作为富有的西班牙首都,吸引了众多的王公贵族,被称为是“外国人的上等客栈”。————摘编自王永忠《西方旅游史》等材料二 19世纪,欧洲旅游出现了新的景象。英国出现了两种“奇妙”的旅行,一种是有钱人的度假游,一种是广大群众参与的乘坐机械化交通工具的一日游。在伯明翰,游览列车“几乎在工人们的所有假日里,只要季节容许,都会开行,将工人们带到美丽的沃里克郡,或远至利物浦,去呼吸默西河河口的海风”。这些旅游活动大多由旅行社安排,生意红火。在德国,卡尔·贝迪克尔于1839年出版了一本关于荷兰和比利时的旅游计划指导书————《旅游指南》。后来,贝迪克尔在《旅游指南》中又引入了关于旅游地点的“星标评级系统”,详细介绍了欧洲、美洲、亚洲等地的自然状况和文化风俗,帮助游客规划他们的旅行。————摘编自傅广生《英国旅游文化史》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15——17世纪旅游在西欧逐步展开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19世纪英国一日游“生意红火”的历史条件。(4分)(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15——19世纪旅游在欧洲发展的趋势。(4分)19.红砖大学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建立的一类大学的统称,因其建筑用红砖而得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1851年,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所红砖大学。随着红砖大学发展和社会转型,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右表为欧文斯学院课程设置。材料二 红砖大学广泛招收女生,1886—1892年梅森学院科学和人文学科女生占比45%。右图为1877—1907年伯明翰等四所红砖大学女生家长的身份统计情况。材料三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生源保障。1871 年颁布《大学考试法案》,减轻宗教在大学中的影响。1881年为威尔士的大学提供拨款,开创了英国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先河。到20世纪初,英国的高校后来居上,在原子能、航空、电子技术、化工等领域都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据魏元翔《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红砖大学研究》提取材料信息,以“红砖大学与工业革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利益的重合与战略协调,如按照雅尔塔体系的安排,朝鲜由美苏共同“托管”并建立统一国家,中国维持国民政府统治。然而,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逐渐背离了雅尔塔体系的精神,雅尔塔体系由原本的“大国合作”机制转变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危机控制”机制。————摘编自余伟民《事与愿违:战后初期美苏如何从合作走向对抗》材料二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由“大国合作”机制转变为“危机控制”机制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从世界格局演变的角度概括尼克松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其提供史实依据。(6分)评分参考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B D A A B C C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C D B C A A A D二、非选择题 (52分)17.【参考答案】启示: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必然成功。(12分)论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8年农村率先开始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乡生产力得到了解放。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诸如浙江海盐衬衫厂和徐工集团等典型企业,其中步鑫生采取的一系列包括“联产计酬制”在内的措施,从本质上冲破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徐工集团顺应改革浪潮,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机遇,率先取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正式拉开国际化序幕;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时期,徐工集团挂牌上市,再次勇立潮头,使企业获得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总之,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潜能,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18.(14分)【参考答案】 (1)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人财富、自由和快乐成为人们城市生活的主题;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类活动的舞台,促进了中西贸易的交流,一些城市因贸易而繁荣;王公贵族的生活传统。(分)(2)工人阶级兴起,旅游意愿提高;工人工资较低,时间有限;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进步。 4分)(3)旅游参与者大众化,旅游目的休闲化,旅游服务专业化。4分)19.【参考答案】(14分)红砖大学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红砖大学应运而生并在多方面深受工业革命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大增。1851年,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所红砖大学,此后这类大学不断发展。在课程设置上,欧文斯学院的课程紧密围绕工业生产需求,涵盖化学、数学、机械等多个领域,从基础学科到专业应用层层递进,为工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满足了工业生产对技术知识的迫切需要。红砖大学在教育理念上较为先进,广泛招收女生,1886-1892年梅森学院科学和人文学科女生占比45%,这不仅提高了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促进了教育公平,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元化的人才,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从女生家长身份统计来看,涉及多个阶层,反映出红砖大学招生来源广泛,能吸纳不同背景的学生,进一步扩大了人才培养的范围。英国政府在这一时期也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为红砖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保障了高等教育的生源;1871年的《大学考试法案》减轻了宗教对大学的影响,使大学教育更加注重科学和实用知识;1881年对威尔士大学的拨款开创了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先河。在政府支持和自身发展下,到20世纪初,英国高校在原子能、航空等多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英国工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为红砖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需求,红砖大学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科研等方式,反哺工业革命,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参考答案】(12分)(1) 6分)原因:随着二战结束,同盟基础不复存在;美苏两国在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美苏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朝鲜半岛的分裂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超出了雅尔塔体系的框架;美苏实力基本相当,最终形成冷战格局。(每点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 6分)观点:20世纪70年代多极力量成长,两极格局受到冲击。2分)依据: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不结盟运动兴起或发展中国家独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4分,每点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