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题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框题隶属于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学习主题 。要求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通过学习,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紧密联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确立人生目标过程中,将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 。本单元聚焦 “追求美好人生”,前一框引导学生探问人生目标,明晰其重要性 。此框则深入实践层面,着重阐述如何树立正确人生目标 。教材从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出发,以及将个人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命运相联系等维度,为学生提供系统指导 。旨在助力学生突破认知局限,摒弃片面追求个人享乐的狭隘目标,树立兼具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的正确人生目标,为其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深刻领悟国家发展战略与民族复兴使命,认同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繁荣、民族昌盛休戚相关 。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 。 道德修养:培育关爱社会、报效祖国、奉献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 。在追求人生目标进程中,恪守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团结友善等道德准则,以良好道德行为诠释人生价值,营造和谐社会风尚 。 法治观念:熟知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助力个人实现人生目标 。树立法治思维,明白依法追求目标,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履行法定义务,以法治护航人生发展 。 健全人格:通过探索与确立人生目标,塑造自信乐观、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健全人格 。面对目标实现途中的挫折与困难,保持积极心态,灵活应对,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身心协调发展 。 责任意识:清晰认知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多元角色与责任 。将人生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主动承担学习责任,为家庭幸福贡献力量,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以强烈责任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系统掌握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具体要求,包括正确剖析个人与社会关系,精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个人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命运深度融合 。 难点: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突破个人视野局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理性权衡个人兴趣、能力、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出既符合自身发展又契合时代需求的人生目标,并持之以恒付诸实践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创设多元人生情境,如模拟职业招聘会、社会公益项目策划现场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人生选择带来的影响,增强对正确人生目标的感性认知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人生目标规划任务,如制定班级 “未来之星” 成长计划、个人人生目标实践路径图等 。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理解 。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人物案例,如 “燃灯校长” 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为改变山区女孩命运,树立教育扶贫目标并为之奋斗终生;“时代楷模” 黄文秀放弃大城市优渥生活,返乡投身脱贫攻坚,将个人理想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 。深入剖析案例,引导学生汲取经验,明确正确人生目标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 角色扮演法:开展 “人生目标抉择”“目标践行困境应对” 等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反思人生目标确立与追求过程中的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游戏教学法:设计 “人生目标寻宝”“目标拼图挑战” 等游戏 。以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巩固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知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 分钟) 开展 “人生目标寻宝” 游戏:在教室不同角落隐藏写有各类人生目标关键词的卡片,如 “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投身教育培育人才”“创业成功实现价值”“做公益使者传递爱心” 等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寻找卡片,找到卡片最多且能准确阐述目标意义的小组获胜 。通过游戏营造紧张刺激氛围,激发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探索欲望,自然导入本节课主题 ——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 2.知识讲解与小组讨论(20 分钟)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展示教材 P84 “探究与分享” 中马克思名言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引导学生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个人与社会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讨论时间 5 分钟 。小组内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要点 。 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观点 。教师总结: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广阔舞台与丰富资源,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树立人生目标,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要在社会发展浪潮中找准个人定位 。比如,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催生众多新兴职业,一些年轻人抓住机遇,树立与互联网相关职业目标,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 从自身实际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组织学生开展 “自我探索之旅” 活动:让学生通过填写兴趣爱好清单、分析自身性格优势与劣势、梳理已掌握知识技能等方式,全面了解自己 。随后,小组内交流分享自我探索成果,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最具特色的自我分析 。 教师结合学生分享,强调树立人生目标要充分考量自身实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为目标追求注入动力;性格影响行为方式与职业适配度;知识技能是实现目标的基石 。我们要综合评估,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切实可行的目标 。例如,性格开朗、擅长沟通的学生,可考虑从事销售、主持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目标;对数字敏感、逻辑思维强的学生,更适合金融、编程等领域目标 。 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播放中国航天团队为实现航天强国梦,攻克重重技术难题,让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度的视频 。提问学生:“从航天团队的奋斗中,你感受到个人目标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力量了吗?在当今时代,我们如何将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命运相结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时代热点,如 “双碳” 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等,探讨个人目标融入大格局的路径 。 教师总结:在新时代,国家发展为个人成长带来无限机遇,我们要胸怀 “国之大者”,把个人 “小目标” 融入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发展 “大目标” 。如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号召,立志成为科研人才,为攻克 “卡脖子” 技术难题拼搏;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生活 。当个人目标与宏大使命同频共振,我们的人生将绽放更耀眼光芒 。 3.案例分析与小组竞赛(15 分钟) 展示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李热爱环保事业,大学选择环境科学专业 。毕业后,他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加入环保公益组织 。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环保宣传、生态修复等活动,改善家乡生态环境,带动周边群众增强环保意识,其个人也因在环保领域突出贡献,荣获多项荣誉 。 案例二:小赵一心想赚大钱,不顾自身专业与兴趣,盲目跟风创业 。在创业过程中,只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市场需求与社会责任,最终因经营不善,创业失败,负债累累,还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 提出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一中小李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案例二中小赵失败的根源,讨论在树立人生目标时如何避免重蹈小赵覆辙 。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就‘树立人生目标时个人兴趣优先还是社会需求优先’进行知识竞赛 。” 各小组展开讨论,分析案例并准备竞赛 。 小组竞赛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竞赛情况,强调树立人生目标需兼顾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实现两者有机统一 。 4.角色扮演与实践演练(10 分钟) 进行 “人生目标抉择” 角色扮演:设置不同人生场景,如大学专业选择、职业转型、参与社会项目等 。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面临人生目标抉择困境,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做出合理决策 。每个小组展示决策过程与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教师对各小组表现进行总结和指导,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中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能力 。 5.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今天我们深入学习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了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从自身实际出发,将个人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命运紧密相连 。希望大家在今后生活中,深思熟虑,确立正确人生目标,并脚踏实地为之努力,让青春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 6.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制定一份 “我的人生目标短期行动计划”,计划中要明确未来半年内,为实现初步人生目标,每周、每月具体要采取的行动,如参加兴趣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参与社会实践等 。下节课前,将行动计划带到学校,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确保人生目标规划有序推进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小组合作与竞赛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要点 。但部分学生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制定长期可行目标并保持坚定执行方面,仍需加强引导 。后续教学可增加目标实践跟踪环节,定期检查学生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与鼓励 。丰富教学资源,邀请不同行业优秀代表分享人生目标确立与践行经验,组织学生参观重点建设项目、先进科研机构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对不同人生目标的直观感受 。完善小组评价机制,设立 “最佳人生目标规划小组” 荣誉,表彰在学习与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小组,激励全体学生持续探索、确立并践行正确人生目标,为美好人生奠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