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题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探问人生目标》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框题聚焦于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领域,要求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热爱生活,探索生命意义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积极规划人生,以正确人生目标为导向,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教材分析 《探问人生目标》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 。本单元围绕 “追求美好人生” 展开,此框为开篇之笔,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入手,引出人生目标这一核心主题 。教材深入剖析人生目标的内涵、价值,以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辩证关系 。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为后续学习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筑牢基础,引导学生开启对美好人生的理性探寻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相连 。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洪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 道德修养: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勇于担当等道德准则 。树立正确义利观,在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冲突时,作出正确抉择,提升道德境界 。 法治观念:了解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青少年发展权益的保障条款 。树立规则意识,明白在法律框架内追求人生目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履行社会责任 。 健全人格:通过对人生目标的探索,塑造自信、自强、自律的人格品质 。面对人生挫折与挑战,保持乐观心态,坚韧不拔,锻炼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 责任意识:清晰认知自身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将人生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主动承担学习责任、家庭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面理解人生目标的内涵与重要性,包括人生目标对个人行为的指引作用、对人生道路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影响 。掌握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学会合理规划人生目标 。 难点:引导学生突破认知局限,将抽象的人生目标概念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兼具个人特色与社会价值的人生目标 。并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始终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行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创设丰富人生情境,如模拟职业体验、未来生活畅想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人生目标带来的生活差异,增强对人生目标的感性认知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人生规划任务,如制定班级梦想蓝图、个人人生目标手册等 。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思维碰撞,深化对人生目标的理解 。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人物案例,如袁隆平为实现 “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的目标奋斗一生、苏炳添不断突破自我追求跑进 10 秒的短跑目标等 。深入剖析案例,引导学生汲取经验,明确人生目标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 角色扮演法:开展 “人生目标拍卖会”“目标实现困境应对” 等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反思人生目标选择与追求过程中的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游戏教学法:设计 “人生目标拼图大作战”“目标接力赛” 等游戏 。以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 分钟) 开展 “人生目标拼图大作战” 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打乱的人生目标主题拼图,拼图内容涵盖科学家、教师、医生、运动员等不同职业目标场景 。要求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每成功完成一幅拼图,小组得一分,游戏结束后,得分最高小组获胜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目标,自然导入本节课主题 —— 探问人生目标 。 2.知识讲解与小组讨论(20 分钟) 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的区别 展示教材 P82 “探究与分享” 中蜜蜂筑巢与人建造房屋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有什么不同?”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讨论时间 5 分钟 。小组内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要点 。 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观点 。教师总结: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截然不同,动物活动基于本能,无意识、无目的 。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义的生活 。例如,科学家为探索真理,主动规划研究方向,开展实验,推动科技进步,这就是人类有目的生命活动的体现 。 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播放哈佛大学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视频 。视频展示了 25 年前一群学生不同目标设定情况,以及 25 年后他们人生发展的巨大差异 。视频结束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这个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人生目标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强调人生目标体现着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犹如航海中的灯塔,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正确的人生目标能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排除干扰,坚定前行,少走弯路 。如袁隆平心怀 “禾下乘凉梦” 与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几十年如一日投身农业科研,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 人生目标的分类及其关系 讲述美国励志导师卡耐基从农田工作逐步积累财富的故事,提问学生:“卡耐基在不同阶段设定了哪些目标?这些目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人生目标的分类与关系 。 教师总结:人生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 。长远目标是人生的大方向,具有宏观性、长期性;近期目标则是实现长远目标的阶段性任务,更具体、可操作 。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逐步靠近并最终实现长远目标 。所有近期目标都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相辅相成 。就像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通过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后富,分阶段逐步推进 。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能鼓舞我们继续奋进,朝着长远目标不断迈进 。 3.案例分析与小组竞赛(15 分钟) 展示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张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为实现目标,他在中学阶段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考入师范大学 。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教学能力 。毕业后,顺利进入一所学校任教,并不断进修学习,逐渐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 。 案例二:小王高中毕业后,没有明确人生目标,随意选择了一份工作 。工作中,他缺乏热情,频繁跳槽,多年过去,依旧在职业发展上迷茫徘徊,没有取得明显成就 。 提出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一中小张成功的原因以及案例二中小王失败的教训,讨论在确立人生目标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就‘人生目标中长远目标重要还是近期目标重要’进行知识竞赛 。” 各小组展开讨论,分析案例并准备竞赛 。 小组竞赛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竞赛情况,强调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在人生规划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 4.角色扮演与实践演练(10 分钟) 进行 “人生目标拍卖会” 角色扮演:设置多种人生目标卡片,如 “成为知名企业家,拥有巨额财富”“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生,救死扶伤”“成为环游世界的旅行家,体验多元文化”“成为公益事业推动者,帮助弱势群体” 等 。每个学生获得一定虚拟货币,模拟参与拍卖会竞拍自己心仪的人生目标 。竞拍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竞拍理由与对所选人生目标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人生目标 。 5.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今天我们深入探问了人生目标,了解到人的生命活动因有目标而独特,人生目标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意义重大 。我们还知道了人生目标有长远与近期之分,它们相互关联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思考,结合自身实际,确立清晰、合理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 6.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绘制一幅 “我的人生目标蓝图”,蓝图中要明确标注自己的长远目标、未来 5 年的中期目标以及本学期的近期目标,并简要阐述实现这些目标的初步计划 。下节课前,将蓝图带到学校,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完善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小组合作与竞赛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生目标相关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制定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时,仍存在困惑,难以精准结合自身兴趣、能力与社会需求 。后续教学可增加一对一指导环节,针对学生目标规划进行单独辅导 。丰富教学资源,邀请不同职业人士分享人生目标确立与实现经验,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职业场所,增强学生对各类人生目标的直观感受 。完善小组评价机制,设立 “最佳人生规划小组” 荣誉,表彰在人生目标探索中表现出色的小组,激励全体学生持续深入思考人生目标,规划美好人生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