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澳大利亚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粤教·粤人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澳大利亚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粤教·粤人版

资源简介

粤人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澳大利亚-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课标 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于本节课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举例说明澳大利亚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一要求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理解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并从澳大利亚的发展中汲取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学生在探究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粤人版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澳大利亚的第二课时,教材围绕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展开。教材内容选取极具特色,先通过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引导学生探究其与地形、降水的关系,揭示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途径,突出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随后介绍澳大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矿等,以及其工矿业的发展,阐述了澳大利亚如何利用矿产资源优势成为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材还强调了澳大利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的做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工矿业发展等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地图法:运用澳大利亚地形图、降水量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牧羊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发展条件等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素养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分析其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 阅读相关资料,准确举例说明澳大利亚某城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描述澳大利亚工矿业的发展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牧羊带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提升学生分析地图、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的特点及有利条件,理解其被称为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的原因。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展示澳大利亚每年 8 - 9 月举办剪羊毛大赛的图片,提问学生:“澳大利亚为什么能够大规模地发展养羊业?这和它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关于澳大利亚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生活场景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 课 讲 解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 展示 “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 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澳大利亚主要牧羊带的名称及大致分布位置。 呈现 “澳大利亚地形图” 和 “澳大利亚降水量分布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对于牧羊带分布与地形、降水关系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澳大利亚地势低平,草原广阔,中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放牧;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内陆递减,使得不同牧羊带分布与降水条件相适应,如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分布在降水相对丰富的东南沿海地区,粗放牧羊带分布在降水较少的中西部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的对比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澳大利亚的工矿业 展示澳大利亚各种矿产资源的图片,介绍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且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强调澳大利亚因矿产资源丰富,在世界矿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呈现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的分布” 图,让学生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地区,以及主要的冶金工业中心。 选取悉尼、墨尔本等城市为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城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要求学生从矿产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以悉尼为例,悉尼附近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悉尼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港口城市,交通便利,便于矿产品的出口和工业原料的进口;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和地图直观展示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状况,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理解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突出工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澳大利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的相关材料,如在矿区为动植物保留足够宽度的原生植被走廊,随毁随植等做法。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思考澳大利亚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哪些启示。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总结: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计划,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课堂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矿业发展的特点和有利条件,以及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强调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练习 澳大利亚的牧羊带中,以肉用羊为主的是( ) A.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B.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C. 粗放牧羊带 澳大利亚被称为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 A. 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 B.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 C. 采矿业发达 请简要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