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主题活动四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粤教·粤人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主题活动四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粤教·粤人版

资源简介

粤人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活动四-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课标 要求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阅读世界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清晰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等分布特征。通过相关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区域认知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状况的学习,更好地认知人类生存的环境,初步构建起大洲、大洋的空间概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自然环境的基础要素,对后续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内容以及人文地理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贯穿初中地理教学始终。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活动,直观地呈现了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和理解海陆分布的相对性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加以引导。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知识要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直观演示法:运用地图、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展示海陆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素养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如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等。 能够在地图上熟练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并能准确说出其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包括海陆面积比例、半球分布特点等。 掌握在地图上确定各大洲和大洋位置关系的方法。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呈现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提问学生:“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表面主要是什么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蓝色代表海洋,绿色和黄色代表陆地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 课 讲 解 讲授新课 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展示数据:给出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相关数据,如海洋面积约占 71%,陆地面积约占 29%,让学生直观感受海陆面积的比例差异。 展示地图: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在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情况,提问:“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归纳: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但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和地图的展示,培养学生读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清晰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 介绍概念: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洋的概念,结合具体的实例,如亚洲大陆、台湾岛、阿拉伯半岛、太平洋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展示地图: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让学生尝试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拼图卡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得又快又准。 成果展示与讲解:请完成拼图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所拼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地球仪演示、地图观察和小组拼图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深入探究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 展示地图:再次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提问:“亚洲的周围有哪些大洋和大洲?”“大西洋的周围有哪些大洲?” 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各大洲和大洋相对位置的空间概念。 绘制简图: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制一幅简单的世界海陆分布简图,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让学生跟着在笔记本上绘制,并要求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注出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陆分布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例如,海陆分布如何影响气候的差异?对海上交通和陆上交通有哪些影响?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海陆分布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观察、绘制简图和小组讨论等活动,深入探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以及海陆分布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还有海陆分布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总结:请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最后进行归纳和强调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绕的大洋是( )” “请简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学生作答: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讲解答案:练习完成后,教师逐题讲解答案,分析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