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1课时 教案+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 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1课时 教案+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第4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2.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酸雨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CCTV公益广告《雾霾篇》。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提问】观看刚才的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过渡】人们在发展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时,如果随意排放废气,会污染空气。空气污染的成因有哪些?空气污染物又有哪些呢?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些问题吧。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公益广告雾霾篇,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 新课讲解 一、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讲述】少量有害物质进入到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的量大大增加,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空气污染。 在当今突出的环境问题中,酸雨、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过渡】如何测定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如何测定污染物的含量呢?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完成下列实验。 在烧杯 A 中加入少量浅紫红色的稀高锰酸钾溶液。取一根木条,在一头蘸一些硫粉,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 B 中。片刻后取出木条,振荡烧杯 A,观察发生的现象。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填写表格。 【展示】展示PPT第9页。 【讲述】这是老师整理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同学们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借助仪器和实验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 【过渡】那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呢? 【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颗粒物和有害气体,颗粒物中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简称PM2.5的含量偏高。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NOx)、一氧化碳(CO)等。 【交流讨论】我们学习了空气主要污染物,那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四类主要污染物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2.为了防治空气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进行治理? 【总结】主要污染物的来源:一氧化碳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主要来自机动车辆等排放的废气。颗粒物主要来自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等。 防治空气污染是事关人类生存、生态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空气污染。如:①制定环保法规;②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③研制和开发清洁能源;④采用化学等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⑤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等。 【过渡】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发布空气质量报告,以便人们随时了解空气质量,采取相应措施。 【讲述】空气质量报告是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几种常见污染物例行监测的结果来评价城市的空气质量。 【展示】展示PPT第12~13页。 【讲述】这是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空气质量指数(AQI)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PPT简单了解。 倾听、思考、理解。 分组进行合作。 填写表格,讨论。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倾听并理解。 通过讲述让学生明确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从实验探究到讨论总结,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通过各小组合作式学习,完成课堂任务,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AQI)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二、酸雨 【过渡】刚才我们提到煤、石油燃烧会产生空气污染物。因为煤、石油中均含有硫元素,燃烧后均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那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过渡】酸雨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硫酸型酸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就与二氧化硫有关。观察下面的实验,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合作探究】现在请一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实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 1.在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硫粉,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注意观察现象,然后将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待燃烧结束后,在瓶口盖上玻璃片。 2.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并小心地嗅闻二氧化硫的气味。 3.用一支50 mL的注射器从集气瓶中抽取40 mL二氧化硫,再从烧杯中抽取10 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慢慢压缩注射器栓塞,观察现象。 4.将适量水慢慢注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轻轻振荡集气瓶。用pH试纸粗略测定集气瓶中水溶液的pH。 5.将pH计(或pH传感器)置于集气瓶的水溶液中,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石灰水,观察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 【交流讨论】现在请一位同学说一下实验现象,其他同学可补充。 【展示】展示PPT第17页。 【总结】这是老师整理的实验现象,同学们与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核对并进行修正。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酸雨形成的过程。 【展示】展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反应条件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讲述】二氧化硫与水、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生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 防治措施:减少含硫燃料的使用,含硫燃料脱硫后再使用;开发新能源等。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酸雨的危害。 【展示】展示PPT第20页。 【讲述】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进入湖泊、江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会导致鱼类死亡;酸雨进入农田会使土壤酸化,导致矿物营养元素流失,破坏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酸雨还会使桥梁、雕塑、建筑物和机器等腐蚀损坏;酸雨更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化学科学的发展将为人类减少甚至消除大气污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名同学配合老师进行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展示。 修正现象。 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说出酸雨的防治措施。 阅读课本。 倾听、理解并记忆。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硫酸型酸雨形成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能力。 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环节三 拓展延伸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法。 观看。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法。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24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第4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1课时
一、空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1.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空气主要污染物 主要来源
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CO) 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
二氧化硫(SO2) 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气等
氮氧化物(NOx) 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等
颗粒物 尤其是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简称PM2.5 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
2.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制定环保法规;
②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③研制和开发清洁能源;
④采用化学等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⑤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等。
二、酸雨
1.酸雨的危害: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桥梁等;危害人体健康。
2.防治措施:减少含硫燃料的使用,含硫燃料脱硫后再使用;开发新能源等。
6 / 6(共25张PPT)
第4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化学沪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2.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难点
重点
人们在发展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的同时,排放的废气对空气造成了污染。空气污染的成因有哪些?空气污染物又有哪些呢?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呢?
观看刚才的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少量有害物质进入到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的量大大增加,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空气污染。
煤、石油中均含有硫元素,点燃后均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在烧杯 A 中加入少量浅紫红色的稀高锰酸钾溶液。
取一根木条,在一头蘸一些硫粉,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 B 中。
片刻后取出木条,振荡烧杯 A,观察发生的现象。
合作探究
检验二氧化硫实验
稀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现象
小木条上的硫粉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取出小木条后振荡烧杯 A,浅紫红色的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结论
可用浅紫红色的稀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
实验记录
借助仪器和实验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
大气
主要污染物
颗粒物
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
氮氧化合物
一氧化碳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PM2.5
空气四类主要污染物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为了防治空气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进行治理?
思考讨论
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主要来源
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CO) 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
二氧化硫(SO2) 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气等
氮氧化合物(NOx) 机动车辆等排放的废气
颗粒物 尤其是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简称PM2.5 地面扬尘、燃煤排放
的粉尘等
成果展示
防治措施:
①制定环保法规;
②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③研制和开发清洁能源;
④采用化学等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⑤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等。
中国环境标志
成果展示
空气质量报告是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几种常见污染物例行监测的结果来评价城市的空气质量。
2022-11-14 13:00
首要污染物:PM10
空气质量级别:2级
空气质量:良
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示例
实时空气质量指数
55
空气质量报告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指数(AQI)、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等。
空气质量指数(AQI)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AQI分为六级,等级越低, AQI数值越小,即空气质量越好,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1.在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硫粉,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注意观察现象,然后将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待燃烧结束后,在瓶口盖上玻璃片。
合作探究
2.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并小心地嗅闻二氧化硫的气味。
3.用一支50 mL的注射器从集气瓶中抽取40 mL二氧化硫,再从烧杯中抽取10 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慢慢压缩注射器栓塞,观察现象。
合作探究
4.将适量水慢慢注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轻轻振荡集气瓶。用pH试纸粗略测定集气瓶中水溶液的pH。
5.将pH计(或pH传感器)置于集气瓶的水溶液中,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石灰水,观察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
合作探究
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2.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无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溶液的pH约为2。
5.pH逐渐增大 。
实验记录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_________________;
(2)在空气中尘埃等的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硫酸和氧气作用生成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2 SO2
点燃
2SO2+O2 2SO3
尘埃
SO2+H2O H2SO3
2H2SO3+O2 2H2SO4
SO3+H2O H2SO4
H2SO4+Ca(OH)2 CaSO4+2H2O
成果展示
用自己的话总结酸雨的形成过程,并与同学讨论提出合理的酸雨防治措施。
二氧化硫与水、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生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
防治措施:减少含硫燃料的使用,含硫燃料脱硫后再使用;开发新能源等。
思考讨论
阅读课本,了解酸雨的危害。
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腐蚀建筑物、雕塑、桥梁等
危害人体健康
思考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的。
1.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2 B.SO2 C.PM2.5 D.NO2
A
2.为了防治空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说法不提倡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直接排放废气 D.公共交通出行
C
3.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二氧化硫和含硫酸的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做燃料。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该镇只要下雨就下酸雨。
(1)分析该镇产生酸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下列治理酸雨的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产生的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硫酸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
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做燃料
酸化土壤(答案合理即可)
A
课堂小结
打赢蓝天保卫战
主要污染物:SO2、NOx、CO、颗粒物
防治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化石燃料除硫后再使用等
污染源: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工厂废气、机动车尾气等
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等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