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5·南京)某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商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比例从北宋初的10%上升至南宋的65%,而农业税占比则从60%降至35%。这种变化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彻底完成 B.土地兼并导致农业衰退C.国家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D.海外贸易取代国内商业2.(2025·苏州) 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货币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图一开元通宝 图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A.自然物品向人工铸造演变 B.货币形制从杂乱走向统一C.铸币大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D.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飞跃3.(2025·扬州)有一位意大利旅行家在忽必烈时期来到中国,游历了泰州、扬州、南京等地,在扬州还担任官职三年。他是( )A.马可·波罗 B.郑板桥 C.盛白沙D.汪曾祺4.(2025·连云)大概念将分散知识联结成整体,对学习具有引领作用。能统领下列史实的大概念是( )①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②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唐朝初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赞普 ④元朝,形成新的民族——回族A.民族交融 B.政权分立 C.文化一统D.江南开发5.(2024·宿迁)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D.广州十三行6.(2023·南通)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7.(2023·苏州)南宋《中兴礼书》记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举行郊祭,所用的一批陶瓷器交由“平江府烧变”。但“平江官窑”具体位置长期悬而未决,直至2023年3月,经专家论证,苏州元和塘古窑址群为其所在地,从而解开了这一难题。该考古发现( )A.可证明相关文献记载基本可信 B.表明宋高宗对北方故土的怀念C.确证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D.说明苏州是南宋制瓷业的中心8.(2023·泰州)《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至朱雀门,白肠、红丝、辣萝卜……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材料反映宋朝(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生活富裕C.奢靡之风盛行 D.社会阶层分化9.(2023·淮安)诗歌、谚语往往折射出一定的历史信息。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休养生息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取士C.“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重文轻武D.“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民族交融10.(2023·徐州)如图中不同朝代经济分布的变化说明( )A.统一市场形成 B.中央集权强化C.国家版图扩展 D.经济重心南移11.(2023·常州)“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2.(2023·连云)《全球通史》谈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文中”商业革命”指( )A.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 B.工商业市镇兴起C.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D.手工业工场涌现13.(2025·连云模拟)关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D.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14.(2025·宿豫模拟)下列选项中,属于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A.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B.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C.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D.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15.(2025·沭阳模拟)《东京梦华录》记载:①“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②“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③“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街南皆店铺”;④“北去杨楼以北,穿马行街,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对以上材料叙述的场景描述最准确的是( )A.人民安居乐业 B.经营空间被打破C.商业繁荣 D.经营的时间无限制16.(2025·江苏模拟)下表文物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 )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 宋代蹴鞠铜镜 元墓的舞蹈陶俑A.繁荣的商业贸易 B.先进的科学技术C.发达的中外交通 D.繁华的都市生活17.(2025·沛县模拟)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图并判断两宋时期在边境设置榷场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便于政权之间的经济交流 D.对海外贸易进行规范管理18.(2025·宝应模拟)下图中一组文物体现的主题是( )A.中央集权 B.崇文抑武 C.民族交融D.文化繁荣19.(2024九下·盐城模拟)两宋时期出现“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①宋代商业繁荣②宋代经商地点突破限制③宋代出现早市、夜市④宋代纸币流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0.(2024·连云港模拟)银川在古代被称为兴庆府,它曾是下列哪一政权的都城( )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契丹二、非选择题21.(2025·苏州) 我国是世界农业的三大起源地之一,有延绵至今一万年的农耕文明。我国的农耕文明是开放包容的,以下材料摘编自李军《西汉、北宋与明清时期的“三次引种高潮”》。材料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之后,葡萄和首蓿是引种的典型品种。中唐之后,西北地区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作为域外作物引入的主要路径。北宋时占城稻引入福建地区,在江南地区迅速推广。东南沿海贸易随全球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更加繁盛,非洲与美洲的作物辗转传入我国。玉米、番薯与马铃薯是这一时期引种的高产作物,既可以作为粮食作物的补充,更适合作为救荒的物种。域外作物的持续引入对缓解人地矛盾、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粮食安全、提升经济价值具有积极作用。完成以下任务:(1)写出我国农作物体系“三次引种高潮”发生的三个历史时期。(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个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域外作物引入主要路径原因。(3)指出域外作物持续引入产生的积极作用。22.(2023·淮安)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口数量】材料一 与前代户口相比,两汉人口最高为五千多万;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摘编)【人口迁徙】材料二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人口结构】材料三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摘编)(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位皇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什么?北宋时期人口明显增加,写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是什么?(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参考答案1-10 CDAAA BAAAD11-20 CCDAC DCCAB21.(1)时期:西汉、北宋与明清时期(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朝海外贸易繁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3)作用:缓解人地矛盾;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粮食安全;提升经济价值22.(1)汉武帝。“开元盛世”。开封。(2)八王之乱;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南移。(3)市民阶层。关汉卿。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