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试卷类型:A江门市2025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二)历史本试卷共5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已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广东省石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主要陶器,与同时期江西省樊城堆文化遗址的器形相同或相似,甚至在陶质、陶色和纹饰上亦是如此。这表明当时A.区域文明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B.陶器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C.中原文明在南方地区得到拓展D.早期区域文明存在着交流2.西周时期,叔虞受封治唐,采用“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策略,即在政治制度上用“夏”的传统之“政”管理夏民,用“戎”的世传之“法”驾驭戎人。这体现出A.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B.因地制宜的政治智赘C.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D.德主刑辅的施政理念3.秦相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一书中,倡扬“天子执一”的理念,主张“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存在“取天下”“定天下”“一匡天下”等表述。上述主张A.蕴含了天下一统的思想B.旨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C.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D.体现出贵族政治的衰落4.1南朝时期,“有司选举必稽谱籍”。当时的士大夫先后撰修了多部《百家谱》和《南族谱》,将士庶划分为“高门”“次门”和“役门”三个阶层。这体现了A.南朝政权更迭的频繁B.士族对政治特权的垄断C.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D.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5.公元605年4月,隋炀帝诏令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并迁徙各州富商大贾充实新建的都城。至公元606年2月,东都洛阳城建成,前后耗时不过10月。这一现象反映了A.大运河修建后的显著成效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5页)下表为唐昭宗年间可考证的科举试赋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科举宗出头为时间主考官“赋题来源894年礼部侍郎《止戈为武赋》《左传》刑部尚书895年《人文化天下赋》《易经》(复试)《曲直不相入赋》《论语》《尚书》等897年礼部侍郎《未明求衣赋》《汉书》901年礼部侍郎《天得一清赋》《道德经》A.化解了唐朝的统治危机B.以行政能力考察为主C.侧重于选拔实用型人才D.兼顾经史典籍的考察7.南宋中后期,朝廷先后出现了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的幸相专权。宰相多兼“兵政、财用”,直接行使吏部、户部、刑部等机构的职权,中央行政机构所掌职权越来越少。这反映出当时A.中枢决策机制的异化B.行政运行效率的提升C.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D.地方藩镇的势力膨胀8.据元代《析津志》记载:“街市小民之家,多以琉璃、鱼腮骨、泥珠、璎珞为首饰”。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将加金丝织物与汉族丝织工艺相结合,推动了织金锦的广泛流行。这反映出元朝A.市民阶层引领社会风尚B.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C.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9.弘治二年(1489年),西域某国使者取道马六甲,辗转至广东进贡狮子、鹦鹉等物。明孝宗在听取礼部官员意见后,批复:“此次进贡并非经由正道,立即予以退回”。这表明A.朝廷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B.丝路贸易逐渐衰弱C.统治者对朝贡秩序的维护D.边疆防御趋于严密出只10.1758年,在乾隆帝指导下编纂的《御纂春秋直解》一书中,更加强调《春秋》尊王,有关“攘夷”的语句大大减少,对“荆蛮”、“夷狄”等词语的指斥程度也大大降低。这一做法意在A.规范史学著作的编纂标准B.重塑儒家经典的正统地位C.凸显国家统一的整体观念D.消除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11.狮身人面形象源于埃及,也常见于西亚和希腊。公元前530年的希腊狮身人面雕塑从埃及文化中的“雄性”变为“雌性”,含义也从“仁慈、高贵”变为“神的惩罚”。这一历程体现出A.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改造B.不同文明存在对抗与冲突C.希腊艺术风格的自我革新D.埃及文化影响力逐渐减弱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