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校双台子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5.记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下面是某班同学历史课所记笔记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班同学这班级 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七年级历史试卷 ①881 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②993 年,茶农王小波发动起义;995 年,李顺建立大蜀政权。姓名70 70 ③元朝末年,朱元璋参与起义军,并于 1368 年称帝,建立明朝。(考试时间: 分钟 试卷满分: 分)④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于 1644 年建立大顺政权。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民族交往与交融一、单项选择题(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 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C.人民的巨大力量 D.繁荣的对外贸易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考号 装 6.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搜集到“陈桥兵变”“结束分裂”“杯酒释兵权”“设置通判”等素材,1.谥号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予的评价性称号,“文”是评价极高的该手抄报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谥号之一,隋文帝得到这个谥号的原因是( )A.努尔哈赤 B.朱温 C.赵匡胤 D.成吉思汗A.渡江灭陈,完成统一 B.不恤民力,奢侈无度7.绘制年代尺可以建构时空定位,下面年代尺①所处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C.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D.修建运河,确立科举2.根据关键词“一代女皇”“无字碑”判断出历史人物,该人物重用人才,在其统治上的表现为( )A.兴修水利,改革税制 B.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C.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D.重视发展生产,减轻百姓负担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订3.壁画是一种重要的实物史料,下列壁画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是( )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 B.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8.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 )A.背景 B.条件 C.内容 D.作用9.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唐墓壁画客使图 敦煌莫高窟第 23 窟雨中耕作图 都反映了( )C. D.A.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 B.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线C.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 D.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10.忽必烈继承汗位,接受汉人儒臣提出的“行仁政”“行汉法”“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注重农桑,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据此可知忽必烈统治时期( )A.中外交流十分频繁 B.推行中原地区的制度和文化瓜州榆林窟第 3 窟风箱与冶铁图 敦煌莫高窟第 220 窟乐舞图 C.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D.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11.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都城临安,你会看到(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街市上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A.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B.瓦舍里正在上演京剧剧目B.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有人在大规模棉织业手工工场劳动C.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D.孩子们在街头巷尾畅谈《西游记》D.明朝修筑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的万里明长城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 2 页(共 8 页)12.某学习小组选用如下图片对宋元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推测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应是(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 4 小题,16 题 7 分,17 题 11 分,18 题 12 分,19 题 10 分,共 40 分)16.某班同学开展“图说历史”活动,运用多样化的历史图片进行学习,请你共同完成任务。(7 分)【任务一 识读:运河示意图】活字印刷佛经的残页 元代火铳 宋代持罗盘的立人陶俑 简仪装A.商业繁荣 B.民族交融 C.科技发展 D.政权并立13.历史复习课某老师在黑板上留有“锦衣卫”“八股文”“军机处”“奏折制度”等板书,据此可知这部分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A.中外的文化交流B.皇权的不断加强C.有效的边疆治理D.不朽的民族精神订14.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大量销往国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白银是百姓缴纳赋税的货币。这表明明清时期( )A.商帮长途贩运极其兴盛 B.中原人口及耕地面积快速增长C.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D.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重要一环图 1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图 2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15.绘制表格分类整理有助于历史学习,下表是某位同学分类整理的中国古代人物,其中①②处填( )(1)识读两幅示意图,写出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1 分)以及元朝运河新开凿出的一类别 人物段运河。(1 分)第一类 孙思邈 沈括 苏颂 ①第二类 李白 苏轼 关汉卿 曹雪芹 【任务二 绘制:知识结构图】线第三类 阎立本 吴道子 颜真卿 赵孟頫第四类 韩愈 朱熹 王守仁 ②A.①宋应星 ②黄宗羲 B.①汤显祖 ②张择端C.①顾炎武 ②司马光 D.①程颐 ②李时珍图 3 盛唐气象知识结构图(部分)(2)请在①处补充两项唐代发明的有效提高粮食亩产量的重要农业生产工具(2 分)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 3页(共 8页)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 4页(共 8页)【任务三 分析:经济分布图】 17.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为线索开展探究学习,请你一同参与。(共 11 分)(3)下列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与图 4呈现的主题内容 材料二:材料四:两宋时,外商聚居的地方, 观 夫 海 洋 洪 涛 接最为贴切的是( )(1 分)设立学校,政府允许信仰伊斯兰 天,巨浪如山……而我A.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教的阿拉伯人修建清真寺和公共 之 云 帆 高 张 , 昼 夜 星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 墓地。 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摘编自《2024 版义务教 衢者。装B.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宋·繁华商贸 明·航海壮举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唐·盛世交往 元·畅通四方 清·固步自封D.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 材料一: 材料三: 材料五:书记,有类中华。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 元朝建立后,海 清 朝 统 治 者 担 心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 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 国 家 领 土 主 权 受 到 侵订 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兼容 航线的拓展进入鼎盛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 时期。 外 国 人 交 往 会 危 及 自图 4 宋代经济分布图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 ——摘编自《2024 版 己统治,严格限制对外【任务四 概览:城市平面图】和地区,尤其表现在朝鲜和日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 贸易。本的变化。 历史七年级(下)》 ——摘编自《2024——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 版 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 中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国历史七年级(下)》(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特点的原因。(一线 点即可,1 分)举出唐朝对外开放“大出大进”的两个实例。(2 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一点即可,1 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政府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立了什么机构?(1 分)(3)材料四反映了明代外交哪一重大史事?(1 分)促成这一史事有何条件?(一点即可,1 分)(4)材料五中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什么政策?(1 分)这一政策带来了怎图 5 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样的消极影响?(1 分)纵观整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线索,以史为鉴,谈谈你对中外交(4)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有何特点?(1 分)这体现了怎样的政治理念?(1 分) 往的认识。(两点即可,2 分)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 5页(共 8页)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 6页(共 8页)18.某班同学开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知识小竞赛,请你参与。(共 12 分) 19.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10 分)【制度创新】信 合 材料一:材料一:息 同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卡 一 不太注重才识。世家大族子弟垄断了官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一 家 场中的中高级职位,平民子弟很难晋升。——王建《凉州行》图 1 松赞干布和 ——摘自《2024 版义务教育图 2 唐蕃会盟碑文成公主塑像 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装 图 1(1)图 1 所示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是什么?(1 分)面对材料一中的问题,隋朝材料二:信 碰 1571 年,明朝封蒙古俺以确立什么制度来应对?(1 分)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贡和互息 撞市的协议。因这年是隆庆五图 3 两宋时期政权 【治国之道】卡 交 年,史称“③”。关系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二 融 ② ——摘自《2024 版义务教育教唐太宗在位 20 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繁荣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订 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图 4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摘自《2024 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A: D:平定准噶尔叛乱雅克萨之战 (2)从材料二中“繁荣”和“鼎盛”任选其一写出相关的治世局面。(1 分)概括两个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信 边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尼布楚条约》 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两点即可,2 分)息 疆 伊犁将军B:达赖喇嘛卡 治 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班禅额尔德尼 台湾府 【安邦之策】三 理 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驻藏办事大臣C: 材料三:线 噶厦奴儿干都司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图 5 ④ 朝边疆治理示意图 亦不可及也。(1)信息卡一中图 1 与哪一史事有关?(1 分)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1 分) ——《儒林公议》卷上信息卡一中材料共同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1 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现状与宋朝哪一方针的实施有关?(1 分)这一方针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2 分)(2)将信息卡二①②③补充完整。(3 分)并写出①政权与北宋议和的历史事件。(1 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3)信息卡三中反映了民族交往或维护主权的方式有哪些。(两点即可,2 分)将④补 (两点即可,2 分)充完整,(1 分)并谈谈该政权治理边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言之有理即可,2 分)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 7页(共 8页)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 8页(共 8页)双台子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B B B C C D D A B A C B D A二、非选择题(4 个小题,共 40 分)16.(共 7 分)(1)涿郡(1分)会通河或通惠河(1 分)(2)筒车、曲辕犁(2分)(3)C(1分)(4)特点:由一条中轴线贯穿,布局均衡、完整和谐。(1 分)政治理念:皇权至上(1分)17.(共 11 分)(1)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文化博大精深有吸引力,杰出历史人物的推动等。(一点即可,1 分)两个实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 分)(2)原因:政府鼓励。(1 分)市舶司(1分)(3)郑和下西洋。(1分)条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府支持,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等。(一点即可,1分)(4)闭关政策(1分)消极影响: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 分)认识: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力等。(言之有理两点即可,2 分)18.(共 12 分)(1)文成公主入藏。(1分)现象:中国古代民族融合。(1 分)开明的民族政策。(1 分)(2)①辽②回回③隆庆和议。(3分)澶渊之盟。(1 分)(3)方式:设置机构,册封,战争,订立条约等。(两点即可,2分)④清。(1 分)意义:加强边疆与中央的联系,促进边疆地区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体系更加完整,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19.(共 10 分)(1)行省制度。(1分)科举制度。(1 分)(2)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1 分)原因:重视经济发展,善于用人,善于改革,关注民生等。(两点即可,2分)(3)方针:崇文抑武。(1 分)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分)(4)经验:注重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两点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