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教学设计【教学任务】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课标分析: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了三个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时空观念:明确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在地图上标注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了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差异,形成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时空框架。史料实证:通过解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图表等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繁荣进行论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繁荣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5.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认识到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 宋代经济发展的概况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教学流程】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今天咱们要回到遥远的宋朝,来一趟汴京深度一日游,让大家梦回清明上河图,体验一下宋朝人的一天。不如咱们先来问问deepseek,看看宋代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吧。讲授新课 展示deepseek的回答:宋代(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朝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不同阶层(士人、商人、农民、手工业者)的生活差异较大,但以都城汴京(北宋)和临安(南宋)为代表的城市生活尤为生动。以下以北宋汴京的普通市民为例,勾勒宋代人一天的大致生活:清晨(寅时—辰时,约5:00—9:00)起床与早市:宋代人普遍早起,城市中的更夫敲响“报晓鼓”后,商铺陆续开张。早市热闹非凡,售卖早餐、蔬菜、鲜鱼等。《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的早市有“煎白肠、羊鹅事件、粥饭点心”,还有“灌肺”“炒肺”等小吃。富裕人家可能让仆役外出购买早餐,普通百姓则在家煮粥或吃街头小食。官员上朝:官员需在凌晨3—5点(寅时)到宫门等候上朝,退朝后去衙门办公。宋代官员待遇优厚,中午常可回家休息。上午(巳时—午时,约9:00—13:00)劳作与经营:商人开店营业,手工业者(如织工、木匠、铁匠)在作坊工作。农民在田间耕作(宋代农业发达,江南地区推广稻麦轮作)。文人或士大夫可能读书、会友,或处理公务。一、辰时至,品美食[教师过渡]旅游第一站,咱先填饱肚子。大家脑海里肯定蹦出了好几个问题:几点吃饭?去哪吃?吃什么?①几点吃饭:学生结合学习材料:十二时辰表,知道古时早餐一般是辰时。也就是上午7-9点。②去哪吃:展示【清明上河图】店铺图片和文字材料材料:“在京正店(大饭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小餐馆) ——《东京梦华录》正店或者小摊上吃。③吃什么:展示文字材料,并引出宋朝人的主食,说明宋朝农业的发展材料:宋人的主食也有南北差异,北方人以面食为主,有包子、馒头、烙饼三大类,南方人更多吃饭、粥、糕、团、粽等米食……饭食也是宋人喜爱的主食,麦、米、高粱、粟、麦等均可制成饭食 ——《东京梦华录》 材料:“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糕、粥、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还有“卖烧饼、蒸饼、糍糕、雪糕等点心者,以赶早市,直至饭前方罢”。 ——《宋史》[教师过渡]如此丰富的餐食种类,得益于宋代农业的发展。引出农业的发展。展示占城稻和秧马的图片,并展示文字材料:材料:水稻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 ——任于天材料:日行千畦、不喂草料、饥不啼 ——苏轼思考:稻米是何品种?稻米从哪里来? 右图这是什么工具?有什么作用?答案预设:占城稻;越南;秧马;提高劳动效率展示宋代经济分布图,引出“苏湖熟,天下足”,让学生思考具体范围。答案预设: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教师过渡]早餐咱是吃了,喝点啥?展示【清明上河图】店铺图片,引出宋代茶叶的发展。展示《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分布图》和文字材料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以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思考:结合图示及材料,说说宋代茶树和棉花种植区域有什么特点?答案: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知识补充]早上要是起不来,宋代也可以叫外卖哦。外卖小哥叫“闲汉”连皇帝也是外卖的忠实粉丝哦。材料: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 ——《东京梦华录》材料:吴中妇女骄情,皆不肯入庖厨,饥则隔窗索唤,市食盈笛,至不下楼。 ——《三径野录》巳时起,去shopping[教师过渡]旅游第二站,咱去买点纪念品。大家肯定又要问:买什么?去哪买?用什么支付?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图片。引出两个推荐纪念品:瓷器和船只。(1)买什么①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瓷器店和五大名窑的图片。并结合现场瓷器实物:引出知识点:[北宋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南宋制瓷中心]江南地区[教师过渡]如果大家财力足够,咱可以买买宋代的船。②展示清明上河图中船只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分析宋代造船特点:材料:宋代所造海船,载重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七下课本第43页相关史事[规模宏大]载重数百石至五千石、[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引出三个造船业中心:广州、明州、泉州,以及东京郊外最早的船坞![教师过渡]船只不仅可以在内陆航行,生意做得大的化还可以进行海外贸易哦!③展示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和文字材料:1160年时, 市舶司年收入达二百万贯, 为北宋时的三倍。到1172年, 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达二百万缗, 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人的二十分之一。 ——张晋藩, 郭成伟《中国法制通史》学生思考:结合课本和图片说一说:宋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哪里?专门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答案预设: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市舶司。(2)去哪买展示清明上河图中临街店铺和城墙外草市的图片以及文字材料:材料:每日交五更……诸趋朝 (早) 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思考:结合图片和已学知识,思考宋代商业出现了什么明显的变化?答案预设:打破地点限制:店铺可以临街而设;打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地区出现草市(3)用什么支付展示北宋铜钱以及文字材料,引出平民大部分使用金属货币。而大商人由于交易量大,开始使用纸质货币。材料:“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材料:川界用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 至三五贯文, 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答案预设:出现纸质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酉时起,逛夜市展示图片:清明上河图中百姓的丰富生活和文字材料:材料:“马行街者,京师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蚺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铁围山丛谈》补充学生对于宋朝生活的印象。【学生活动】活动一:①请用一个词,概括你眼中的汴梁思考:这与你之前对宋朝的印象一样吗?展示从汉至宋,经济分布变化示意图。观察上图,说说中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②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代之后, 北方经历靖康之变、宋金对峙, 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 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生长。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答案预设: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2.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推进活动二:赏析清明上河图,说一说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史料价值?答案预设:1.“提供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布局和规划的直观图像资料。2.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3.体现了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繁荣程度。4.展示了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趣味?。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一、两宋并非大一统王朝,那么除了两宋之外,其他政权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尝试阅读课本,归纳并填写下列表格。二、尝试结合deepseek画一副本课的思维导图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课程主线,有一定的新颖性,但是最大的不足:没有从头到尾地去设计学生活动,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像是老师讲课的略微改良版本。对于学生而言,脱离课本内容的情况存在,未能有效抓住知识重点。可以改动的思路:增加铺垫:清明上河图的介绍等;增加小组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完成小组学案,派代表进行汇报等等。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