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如何突出中心》写作精品讲义和范文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令人不知所云。课本要点回顾: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需要根据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强化中心的内容要详细叙述采用开门见山、篇末点题、铺垫呼应等技巧突出中心★ 老舍《济南的冬天》启示:"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依次描写济南的山景水色,写到的内容很多,却眉目清晰,中心突出。"◆ 方法解密:突出中心的三大策略 策略一:设置贯串全文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脉络,能把分散的材料串联起来,使中心更加突出。物品线索 《羚羊木雕》中的木雕 围绕木雕展开冲突,突显友情与亲情的矛盾情感线索 《秋天的怀念》中的母爱 以对母亲的怀念贯穿全文,突出母子深情时间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成长 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现童年生活变化练笔活动: 以"一把雨伞"为线索,构思三个不同的文章中心中心1:雨伞见证邻里互助 → 突出社区温情中心2:雨伞作为传家宝 → 突出家族传承中心3:丢失雨伞的经历 → 突出诚实品质 策略二:安排主次详略能强化中心的内容详细叙述,与中心关系较远的内容则简略处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略分析:详写:向先生提问 → 突显教育方式的思考略写:读书对课情况 → 避免冲淡主题详写:百草园趣事 → 强调童年快乐详略安排三步法:确定文章中心思想列出所有可能素材根据与中心关联度标注详略( 核心细节 次要细节 背景交代) 策略三:运用突出技巧巧妙运用写作技巧,让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开门见山 《雨的四季》首句:"我喜欢雨" 开篇点明中心,统领全文篇末点题 《荷叶·母亲》结尾比喻 结尾升华主题,余韵悠长反复呼应 《再塑生命的人》多次铺垫 强化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意义对比衬托 《散步》中老少两代人的互动 突显亲情与责任的主题 写作实践一:书包的故事课本提示: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将"我的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如果"我是书包",让我们化身为书包,去听听它的心声"我和书包"着眼于书包和"我"的关系范文一:《我的万能书包》我的书包不是普通的书包,它是我的移动学习城堡。深蓝色的防水面料上印着银河系图案,背带处藏着减压气囊,这些设计都体现着现代科技的智慧。书包最特别的是它的智能分区系统。最外层是"闪电区",采用磁吸设计,一秒钟就能取出公交卡和钥匙。中间层是"知识库",带防压隔板,教科书和笔记本在这里安然无恙。最里层藏着"秘密基地",拉链上有指纹锁,里面存放着我的日记本和珍贵照片。侧边的网兜设计更是巧妙。左边水杯兜内置温度感应条,水温超过45度就会亮起橙色警示灯。右边工具兜分为三格,分别放置雨伞、纸巾和小型急救包。书包底部还有隐藏轮子,当我背着沉重的书本回家时,轻轻一拉手柄就能变身为拉杆箱。最让我喜爱的是书包的智能提醒功能。每天早晨它会用柔和的震动提醒我:"语文作业在第二层,数学练习册别忘记!"放学时又会贴心地提示:"水杯还有半杯水,记得喝完哦。"这个书包是爸爸送我的生日礼物,他说:"好的工具能培养好的习惯。"确实如此,自从有了这个万能书包,我再也没有落过作业,也学会了有条理地整理物品。它不仅是学习工具,更是我的成长伙伴。【赏析】 开篇点明中心"移动学习城堡" 通过分层介绍强化书包功能 结尾升华主题"成长伙伴" 说明条理清晰,细节丰富范文二:《书包的独白》我是一只伤痕累累的书包,躺在储物间的角落已经三个月了。身上的银河图案褪了色,背带断裂处露出线头,拉链牙齿缺了几颗。但曾经,我是小主人最亲密的伙伴。记得刚被带回家时,小主人兴奋地抱着我转圈,把课本整整齐齐地排列好。每天清晨,我紧贴着他温暖的脊背,感受他轻快的步伐。雨水打湿我的外衣时,他会用毛巾轻轻擦干;同学不小心踩到我,他立即蹲下检查是否受伤。可不知从何时起,一切都变了。他开始粗暴地往我肚子里塞东西,拉链经常被卡住。放学后我被随意扔在地上,沾满灰尘。最痛的是那次,他生气时把我狠狠摔向墙壁,右侧的防水层裂开了口子。终于有一天,新书包取代了我的位置。那是个闪亮的家伙,带着智能屏幕和炫酷灯光。我被遗弃在黑暗的角落,听着楼上传来他和新书包的欢笑声。深夜,储物间门被推开。小主人蹲在我面前,手指抚过我身上的补丁——那是他第一次野营时划破的。他轻声说:"对不起,老朋友。"月光下,我看见他眼里闪着泪光。那一刻,所有委屈都化作了暖流。第二天,我被洗净晾在阳台上。虽然不再背负课本,但我知道,有些记忆比书本更沉重,有些陪伴比功能更重要。【赏析】 以书包视角展开新颖独特 前后对比突出珍惜主题 情感描写细腻真挚 结尾点明"记忆比书本更沉重"升华主题范文三:《书包里的秘密》奶奶送我的书包很普通,深蓝色帆布,既没有卡通图案也没有智能功能。但它内侧的暗袋里,藏着一个温暖了五年时光的秘密。五年级时我转学到新城市,陌生的环境让我沉默寡言。每天放学,我都把委屈写在纸条上塞进书包暗袋。神奇的是,第二天纸条总会变成温馨的回信:"今天交到新朋友了吗?""奶奶相信你是最棒的!"这些字迹歪歪扭扭的回信,成了我黑暗中的光亮。直到毕业旅行那晚,我半夜醒来发现奶奶正蹑手蹑脚地打开我的书包。月光下,她老花镜滑到鼻尖,用颤抖的手写着回信。原来五年来,她每天都会检查暗袋,用这种方式陪伴着孤独的我。初中后我不再往暗袋塞纸条,但奶奶的习惯没变。每晚她还是悄悄打开书包检查,然后失望地合上。看着她的背影,我决定重新开始这个游戏。"奶奶,今天的数学测验我得了A+!"第二天,我果然在暗袋里发现回信:"我的孙女真了不起!"字迹旁还画了个笑脸。我们心照不宣地继续着这个温暖的仪式。现在,书包已经洗得发白,拉链也换过两次。同学们笑它老土,我却紧紧抱着不肯更换。因为在这个普通的书包里,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一个老人用爱编织的魔法口袋。每次拉开暗袋的拉链,我仿佛都能闻到奶奶手上的茶花香,听见她温柔的叮咛。这个书包不仅装着课本,更装着永不褪色的爱。【赏析】 围绕"暗袋"线索展开故事 祖孙情描写真挚动人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结尾点明"永不褪色的爱"突出中心 写作实践二:走出校园课本提示: 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确立中心的立足点对场景或物品作些细致的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范文一:《巷子里的修表匠》校门外右转的巷子深处,藏着一间不起眼的钟表店。要不是同桌的手表坏了,我永远不会发现这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推开斑驳的木门,风铃发出沙哑的声响。柜台后坐着一位老爷爷,鼻梁上架着铜框放大镜,像从旧画报里走出来的人物。店内弥漫着机油的清香,玻璃柜里陈列着各式钟表,有的还在滴答走动,有的永远停在了某个时刻。老爷爷接过手表,指尖轻抚表盘:"这是块好表啊,可惜电池漏液了。"他打开工作灯,灯光照亮他满布皱纹却异常稳健的手。镊子夹起米粒大的齿轮,刷子扫去灰尘,动作流畅如舞蹈。我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这精密仪式。"现在人都用手机看时间啦。"我忍不住说。老爷爷手一顿,放大镜下眼神黯淡:"是啊,修表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指向墙上的老照片,泛黄相片里年轻的他在钟表厂门前微笑,"那时候,全城的手表都从这里出去。"修好的手表重新跳动起来。老爷爷却没收钱:"拿去用吧,能看见年轻人戴机械表,真好。"他眼中闪着我读不懂的光芒,像是欣慰,又像是落寞。第二天我特意绕路经过钟表店,发现橱窗里多了个新展品——我的手表被郑重陈列在丝绒垫上,标签写着"2023年修复作品"。阳光穿过玻璃,表盘折射出璀璨光芒。自那以后,我每天都会故意抬起手腕看时间。机械表滴答声里,我仿佛听见老匠人的叮咛: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被时间淘汰,比如专注,比如匠心。【赏析】 场景描写细腻生动 通过对话展现时代变迁 结尾升华"匠心"主题 手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范文二:《菜市场的哲学家》社区服务课把我们带进了喧闹的菜市场。组员们捏着鼻子抱怨鱼腥味时,我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摊位——卖豆腐的老奶奶摊前挂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每日格言。"今日箴言:豆腐要趁新鲜吃,好话要趁热乎说。"我们被这句俏皮话逗笑了。老奶奶擦掉重写:"人生如豆腐,太强硬易碎,太软弱不成形。"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周,我主动申请帮老奶奶看摊。她教我切豆腐的诀窍:"刀要沾水,心要静。"动作间,豆腐块如白玉般整齐排列。顾客来时,她总能说出暖心话:"李老师,今天的豆腐特嫩,配您做的鱼头正好!"暴雨天市场冷清,我问她为什么坚持写格言。她搅着豆浆说:"年轻时在师范学校读书,后来...后来就在这里卖豆腐了。"她没往下说,但眼里有星火闪烁。转身在小黑板上写:"锅再大,也装不下整个海洋;人再能,也干不完所有活计。"最后一天,我鼓起勇气写下自己的格言:"每块豆腐都有变成佳肴的可能。"老奶奶看了直拍手:"说得真好!"她切了块豆腐送我,雪白的豆腐躺在翠绿的荷叶上。现在,我的书桌前贴着老奶奶送的小黑板。每当解不出数学题,上面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让我平静下来。原来最深的哲理不在课本里,而在生活深处。那个豆腐摊教会我:平凡中藏着智慧,温柔里自有力量。【赏析】 立意新颖独特 人物刻画生动 格言线索贯穿全文 结尾点题"平凡中的智慧"突出中心范文三:《地铁上的课堂》第一次独自乘地铁回家,我像只受惊的兔子紧握扶手。车厢摇晃中,瞥见角落坐着个穿校服的女孩,膝盖上摊着英语课本,嘴唇无声地蠕动。她专注的神情让我想起教室里的自己。突然,刺耳的刹车声响起!女孩的铅笔盒飞出去,彩色铅笔滚了一地。我本能地蹲下帮忙捡拾,抬头时发现她眼眶发红——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被矿泉水浸湿了。"这节是重点语法..."她哽咽着指模糊的字迹。我灵机一动:"我帮你重新整理!"于是两个陌生人挤在摇晃的车厢角落,一个口述,一个记录。荧光笔划过重点时,她眼睛亮了起来:"原来这个时态要这样理解!"交谈中得知她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每天通勤两小时。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有弟弟的作业本。"爸妈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她抚平卷起的书角,笑容里有说不出的重量。"下一站:市图书馆。"广播响起,她匆忙起身:"我要去写作业了,谢谢你!"车门关闭前,她回头喊道:"我叫小雨!"之后每周五,我们都会"偶遇"在这节车厢。有时讨论数学题,有时交换作文看。摇晃的车厢成了移动教室,地铁报站声是最好的上下课铃。昨天,小雨兴奋地展示录取通知书——她考上了重点高中。车厢里爆发出小小的欢呼,乘客们虽然不明所以,却也跟着鼓掌。走出地铁站,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一刻我忽然懂得:真正的课堂没有围墙,求知的光芒能照亮最拥挤的车厢。而人生这趟列车,重要的不是起点在哪儿,而是你始终在前行。【赏析】 选材新颖独特 双线交织(地铁旅程与学习历程) 结尾升华主题 细节描写生动真实 写作实践三:餐桌前的谈话课本提示: 回想一下,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大家在餐桌前都会谈论些什么?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写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语重心长地谈话,立意可以放在生活的启示上要写一家人热烈地讨论电视节目,立意可以定在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上范文一:《餐桌上的道歉》红烧排骨的香气弥漫厨房时,我的心却沉到谷底。餐桌上,爸妈沉默地摆着碗筷,只有筷子碰到碗沿的清脆声响。我知道,他们在等我的解释。今天和同桌打架的事像块巨石压在心头。我盯着饭碗里晶莹的米粒,数到第127颗时,爸爸终于开口:"说说吧,为什么动手?"声音平静,却比责骂更让人心慌。"他...他先骂我是废物..."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辩解多么苍白。妈妈夹了块排骨给我:"所以你就证明自己不是废物?用拳头证明?"她的反问让我脸上发烫。爸爸放下筷子:"记得爷爷常说的那句话吗?'真正的强者...'""...不是拳头最硬的,而是胸怀最宽的。"我低声接话,想起爷爷说这话时抚摸我的掌纹。餐桌陷入沉默,只有挂钟滴答走动。碗里的排骨渐渐凉了,油花凝结成白色斑点。我鼓起勇气抬头:"明天我去道歉。"话出口的瞬间,胸口的大石突然粉碎。妈妈眼角的皱纹舒展了:"吃饭吧。"她重新热了排骨,香气再次升腾。爸爸给我盛了碗汤:"道歉需要勇气,比打架更需要。"热汤雾气中,我看见他眼中映着小时候学骑车的我——每次摔倒,他都说"再来一次"。那晚的排骨特别入味,汤汁渗进每丝肉缝。原来最难的道歉说出口后,连食物都会变得美味。餐桌上的谈话没有解决所有问题,但它给了我直面错误的勇气。就像爸爸说的:认错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赏析】 心理描写细腻 对话推动情节 食物作为情感载体 结尾点明"认错是成长起点"突出中心范文二:《世界杯晚餐》我家餐桌变成微型足球场的那天,是世界杯决赛夜。妈妈特意做了阿根廷烤肉,爸爸搬来小电视放在汤碗旁,连平时严肃的爷爷都戴上了蓝白条纹围巾。"梅西!传给梅西啊!"爸爸捶着桌子大喊,震得盘子叮当响。妈妈急忙护住汤碗:"小心我的罗宋汤!"却忍不住偷瞄屏幕。爷爷慢悠悠地切着牛排:"急什么,好戏在后头。"法国队进球时,全家哀嚎一片。妹妹突然跳上椅子模仿守门员扑救,差点打翻沙拉碗。"点球!点球!"爸爸激动地挥舞叉子,叉尖的土豆滚到桌布上。此刻餐桌礼仪彻底让位给足球热情。加时赛比分胶着,餐桌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妈妈突然关掉电视:"先吃饭!牛排都凉了!"在抗议声中,她神秘一笑:"我数三二一,一起开电视!"重新亮起的屏幕上,梅西正亲吻奖杯。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爸爸拥抱妈妈转圈,爷爷的围巾甩到吊灯上,妹妹把西兰花当彩带抛洒。烤肉酱沾在嘴角,罗宋汤溅到衬衫,可谁在乎呢?颁奖仪式开始时,我们碰杯庆祝。橙汁杯映着每个人发光的眼睛。"知道为什么足球迷人吗?"爷爷擦着溅到眼镜上的汤汁,"它告诉我们:不到最后,永远有希望。"那晚的餐桌一片狼藉,却成了我最珍贵的记忆。油渍斑斑的桌布上,有欢呼的印记;打翻的调料瓶旁,有幸福的残渣。原来最温暖的晚餐不需要精致餐具,只需全家人为同一件事心跳加速。足球会结束,盛宴会散场,但餐桌上共同燃烧的热情,永远照亮家的方向。【赏析】 场景描写生动 细节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升华家庭温暖主题 比喻新颖贴切范文三:《外婆的食谱》搬家后第一次在新家吃饭,餐桌上却弥漫着陌生的气息。新厨具烧不出熟悉的味道,妈妈尴尬地解释:"火候没掌握好..."爸爸的筷子在菜盘上犹豫徘徊。这时门铃响起。外婆拖着行李箱站在门口,围裙都没解下:"就知道你们搞不定厨房!"她变魔术般从包里掏出老砂锅,釉面裂痕里嵌着岁月的油光。三小时后,久违的香气唤醒了新家的厨房。外婆指挥全家摆碗筷:"你爸坐东边,属龙的朝财位!"砂锅盖掀开的瞬间,热气模糊了所有人的眼镜——是外婆的招牌红烧肉!"妈,您怎么知道我想这口?"爸爸眼眶发红。外婆得意地笑:"搬家那天看你摸了三次空调料罐。"她给每人碗里放块颤巍巍的肉:"快尝尝,还是不是那个味?"肥而不腻的肉在舌尖化开,熟悉的味道让新房子瞬间变成家。餐桌活络起来,妈妈追问:"秘诀到底是什么啊?"外婆神秘地压低声音:"其实啊..."全家屏息凝神。"...就是冰糖比菜谱多放一颗!"笑声震得吊灯摇晃。妹妹突然问:"那太婆的秘方呢?"外婆眼神温柔:"她教我用砂锅前,要先煮三次米汤养锅。"灯光下,外婆讲述太婆的故事:战乱年代如何用半块肥肉撑起全家宴席,饥荒时怎么用野草做出团圆饭。砂锅在餐桌上传递,每人抚摸它温润的裂痕,仿佛触摸着家族血脉。那晚我懂了,外婆带来的不只是红烧肉配方。砂锅上的每道裂痕都是时光的刻度,琥珀色的汤汁里沉浮着家族记忆。真正的家味不在食谱,而在代代相传的爱与坚守。餐桌可以更换,房屋可以搬迁,但舌尖上的记忆永远锚定着家的坐标。【赏析】 立意深刻 食物承载家族记忆 细节描写生动 结尾点明"舌尖记忆锚定家的坐标"升华主题1. 立意先行: 动笔前明确中心思想,确保全文围绕中心展开2. 线索贯穿: 设置物品、情感或时间线索串联全篇3. 详略得当: 强化中心的内容详细描写,次要内容简略处理4. 首尾呼应: 开头点题,结尾升华,强化中心思想5. 细节聚焦: 通过具体细节描写突出中心,避免空泛叙述★ 写作箴言:"好文章如明灯,中心是灯芯。灯芯明亮,才能照亮每个角落;灯芯稳固,才能承载思想的火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