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单元复习教案(表格式)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单元复习教案(表格式)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2024)

资源简介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单元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3.加强学生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复习 【导入】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化学如何促进人类健康;化学在解决人类能源危机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化学为人类提供了哪些有用的材料;化学怎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今天我们来复习这些知识。 【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倾听、回忆。 梳理本单元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二 知识再现 考点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提问】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回答】请一名同学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讲述】水、矿物质、糖类、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下面我们来复习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这些营养物质的组成元素、来源以及作用。 【讲解】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要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还要注意合理搭配、均衡膳食,以保证健康。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分组讨论。 【总结】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注意:糖类、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都是有机物。 【讲述】有机物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以分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如甲烷)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 考点2药物的获得与合理使用 【讲解】药物能预防、缓解和治疗疾病,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中药从天然矿物、动植物中提取,如青蒿素等。人工合成药物是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合成的。药物既能对症治疗疾病,也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科学合理用药才能守护健康。 考点3 能源的综合利用 【提问】能源根据可否循环再生,可以分为哪两类?并分别举例。 【总结】能源根据可否循环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讲述】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天然气含有多种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CH4)。 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甲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提问】请同学们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 【注意】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过渡】化石燃料的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综合利用。 【讲述】煤是成分复杂的固态混合物,主要含C,含少量H、O、N、S等。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后会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其中焦炭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炉煤气用作燃料。煤干馏后得到的产品可用于制合成材料、杀虫剂、电池、炼钢、筑路材料和消毒剂等。煤还可以通过液化、气化等加工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以减少污染和提高燃料的效率。 石油是成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主要含C、H,含少量O、N、S等。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 【过渡】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使我们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 【讲述】复习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相关知识以及乙醇的性质。 【过渡】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装置。 【讲述】化学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与储存的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能量转化效率高等。生活中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考点4 新型材料的研制 【讲解】无机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被人们称为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复合材料集中了组成材料的优点,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如钢筋混凝土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复合材料,机动车的轮胎是用合金钢与橡胶的复合材料制成的。 【提问】如何鉴别棉花、羊毛和合成纤维(如尼龙丝线等)?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燃烧法。 考点5 环境污染的防治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及防治措施。 【总结】 【讲解】二氧化硫与水、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生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进入湖泊、江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会导致鱼类死亡;酸雨进入农田会使土壤酸化,导致矿物营养元素流失,破坏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酸雨还会使桥梁、雕塑、建筑物和机器等腐蚀损坏;酸雨更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防治措施:减少含硫燃料的使用,含硫燃料脱硫后再使用;开发新能源等。 【讲解】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针对地区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运用相应的化学原理,可以更好地治理和防止水污染。例如,研究化学反应条件和工艺,实现化工产品的无污染生产;研制绿色化肥、绿色农药和无磷洗涤剂;开发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处理技术。 【过渡】人类每天的生活都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垃圾)。固体废弃物(垃圾)是造成土壤污染最主要的物质。一些有毒金属会对土壤和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不易降解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等。 【讲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含可燃物较多的垃圾,可以通过焚烧获得热能并用于供热、发电等。厨余垃圾可用于高温堆肥。 思考、回答。 观看、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作答。 倾听、理解。 练习,作答。 观看、倾听、理解。 练习,作答。 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理解、记忆。 思考、回答问题。 倾听、理解、记忆。 观看、理解、记忆。 倾听、理解。 练习,作答。 倾听、理解、记录笔记。 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练习,作答。 思考、回答问题。 倾听、理解。 回顾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巩固知识,并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关注健康。 理解“有机高分子”的概念。 关注药物使用等实际问题,形成安全用药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分类观,从化学视角认识常见的能源。 掌握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明确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及产品。 让学生明确电池的概念及优点。 了解材料的分类。 通过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思考及协作能力。 让学生明确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及防治措施,体会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感受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及处理,知道回收利用的重要性,主动践行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