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必二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必二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宏观把握
法律

生活
民法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劳动法
诉讼法

课标素养要求
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1.政治认同:认同民法的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2.科学精神: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理解民法坚持了法治德治的统一,明确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3.公共参与:培养法治意识,在生活中养成学民法、用民法的良好习惯,遵守民法基本原则。 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课标素养要求

体系构建
民法与民法典
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的基本原则
几种主要
的人身权

生活中
学民法用民法
重要性
类型
人格权
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认真对待
民事权利与义务
积极维护
人身权利
人身权概述
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
绿色原则
民法的调整对象与作用
民法典的地位
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权
自然人
法人和
非法人组织
身份权
亲权、配偶权、亲属权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第一课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的含义
3、民事法律关系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1、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目的
2、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2、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含义
构成要素

基础知识梳理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法的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主体不平等不适用民法)
注意:
民法调整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他关系不调整。
主体是“国家机关”不一定不适用民法,行使公权力、收税、罚款不归民法管;若是与买卖有关,则归民法管。
①生活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②民法典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③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④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二.民法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民事法律关系:
含义:
构成要素
(1)民事主体
(2)民事客体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调整的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1)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公民都是自然人)
(2)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
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
营利法人
非营利法人
特别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等
公立学校、
公立医院等
政府机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3)非法人组织: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律师事务所、合伙饭店等
三.民事法律关系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②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③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注意: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
注意:
①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②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
③其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不追认则无效
注意: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②实施纯获利益法律行为无效.
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 客体 案例分析
所有权关系 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
债权关系 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
知识产权关系 上海市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法院判决:立即停止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
人身关系 李某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张某。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及时删帖并向张某赔礼道谢。
含义:
类型: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物(静态)
行为(动态,财产流转关系,具体行为)
智力成果、商业标记
人身利益
三.民事法律关系
23233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三.民事法律关系
知识拓展
①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例如:人身权、财产权)
②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例如:不能高空抛物)
③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资格—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法人、非法人组织从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
④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没有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
特别注意:民事主体需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才能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要想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还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条件,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
四、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原因:
(2)民法坚持了法治德治的统一::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 公序良俗。P6相关链接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
以上案例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基本原则?
1、以顾客摸过衣服为由强迫购买。
2、李某以离婚后孩子改随母姓为由,拒绝向未成年儿子支付抚养费。
3、某老板在招工合同中写着“发生工伤或死亡概不负责”。
4、工厂距离居民区太近,引发嗓声污染和灰尘污染。
5、某饭店门口竖着“农民工恕不接待”的牌子,拒绝农民工就餐。
6、某男子隐瞒患有重大疾病,与女方进行结婚登记。
自愿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公平
绿色
平等
诚信

对接高考
(2025年1月浙江)20. 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当事人人格权的是( )
①未经南某某同意,潘某在其出版的学术论著中多次出现“南某某认为”等内容
②未经叶某同意,某医院使用其整体面部创伤治疗前后的照片作为病案广告
③某商店使用某空调公司生产的空调,因空调线路故障起火烧伤店主程某
④陈某通过某网站平台微博账号,言词激烈地指责洪某某有关英雄烈士的不当言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人格权主要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未经允许在学术论著中引用他人观点,主要涉及到学术规范以及侵犯著作权等方面,不涉及对人格权的侵犯。①与题意不符。
②:未经叶某同意,某医院使用其整体面部创伤治疗前后的照片作为病案广告。医院的这种行为侵犯了叶某的肖像权,肖像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②符合题意。
③:某商店使用某空调公司生产的空调,因空调线路故障起火烧伤店主程某,这主要是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对程某健康权等权益的侵害,健康权属于人格权。③符合题意。
④:陈某通过某网站平台微博账号,言词激烈地指责洪某某有关英雄烈士的不当言论,陈某的行为是对洪某某不当言论的回应,且目的是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等,并没有侵犯洪某某的人格权。相反,如果洪某某对英雄烈士发表不当言论,可能侵犯了英雄烈士的人格权(如名誉权等),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2023福建)某日,韦某不慎坠河,陈某跳河施救。韦某获救,但陈某不幸溺亡。陈某家属因陈某死亡的赔偿等问题将韦某诉至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韦某给予陈某家属适当补偿。以下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①韦某没有过错,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②该判决贯彻民法典倡导的公平、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
③陈某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而韦某是该行为的受益人
④陈某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都应依法获得补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2023福建)某日,韦某不慎坠河,陈某跳河施救。韦某获救,但陈某不幸溺亡。陈某家属因陈某死亡的赔偿等问题将韦某诉至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韦某给予陈某家属适当补偿。以下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①韦某没有过错,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②该判决贯彻民法典倡导的公平、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
③陈某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而韦某是该行为的受益人
④陈某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都应依法获得补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024·吉林高考)小王(15岁)的摄影作品“紫光大桥”在甲杂志公开发表。小王及其父母同意甲杂志社许可第三方使用该作品。经甲杂志社许可,乙杂志转载了该作品。丙公司未经许可,将该作品作为商标用于产品外包装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杂志社与丙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
②乙杂志转载该作品的行为属于合理使用
③丙公司侵犯了小王的著作权和甲杂志社的商标权
④小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以原告身份对丙公司提起诉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022天津,15,3分)小军是一名17周岁的高中生,经常去刘某的游戏厅玩游戏。刘某邀请小军共同经营,欲将自己名下10%股份以2.5万元转让给小军,小军表示同意,与刘某签订了合同,并将父亲给他的2.5万元学费和生活费全部交付给了刘某。若该合同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其原因是( )
A.合同内容违背公序良俗
B.小军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C.小军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D.合同约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C
案例:12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被告经营的网店“X游戏”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戏账号内的装备都是皮肤、面具、小花裙子等。原告父母次日发现后,及时与被告经营网店的客服人员联系,表示对原告购买游戏账号及付款行为不予追认并要求被告退款,被告不同意退款。
(1)此案件调整的是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此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调整的是财产关系。
民事主体:李某、李某父母与某游戏平台负责人。
民事内容:李某及李某父母与商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民事客体:行为。
(给付行为:购买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
案例:12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被告经营的网店“X游戏”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戏账号内的装备都是皮肤、面具、小花裙子等。原告父母次日发现后,及时与被告经营网店的客服人员联系,表示对原告购买游戏账号及付款行为不予追认并要求被告退款,被告不同意退款。
(2)李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有效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做出怎样的判决?说明判决的理由。
我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本案中,原告李某某案发时未成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游戏账号并支付的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李某某的法定代理人亦明确表示对该行为不予追认,故原告李某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应判决被告向原告全额返还购买游戏账号款36652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