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提升测试卷二(试卷)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1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附加题 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个分数1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1.在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L 20时 日2.一个带分数,整数部分是最小的质数,分数部分分子是最小的合数,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这个带分数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3.一个数的因数一共有9个,把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5个因数是6,这个数是( )。4.如图,如果台秤上的物品减少( )kg,可以使指针逆时针旋转90°;如果台秤上再放1 kg的物品,那么指针将会( )时针旋转( )°,5.在 这些分数中,( )最接近 ( )最接近1。6.一根木料长5m,平均锯成若干小段,一共锯了6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2段长( )m。7.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上面的数字表示这个位置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摆这个立体图形用了( )个小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填“甲”或“乙”)8.1+3+5+…+47+49的结果是( ),1×3×5×…×47×49×2的结果是( )。(填“奇数”或“偶数”)9、一群猴子分一筐桃,每只猴子分3个桃、5个桃或者6个桃,都刚好分完。这筐桃至少有( )个.10.一个容器如图所示(无盖),如果用铁皮做这样一个容器(单位:分米),至少需要铁皮( ) 它的体积为( )dm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M是质数,M+1一定是偶数。 (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3.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是。 ( )括号里满足条件的自然数共有3个。 ( )5.把一个正方体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正方体表面积的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如果分数 的分子加上2a,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变成( )。A.2ab B.2b+2aC.3b D.6b2.下面四个数都是六位整数,其中S是0,N是不为0的任何数,那么一定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是 ( )。A. NSSNSN B. NSNSNSC. NSSNSS D. NSSSNS3.如图是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稍大的正方体,同时拿掉其中( )两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就会发生变化。A.①和② B.①和③C.③和⑥ D.②和⑤4.比赛用的篮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第一次反弹的高度应该在下落高度的 到 之间,下列数据分别是不同的篮球从1.8m的高度自由下落后第一次的反弹高度,应选用数据是( )的篮球进行比赛。A.0.84m B.1.32mC.1.03 m D.1.75m5.毕达哥拉斯研究发现: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4个因数1、2、3、6,除去它本身6外,其余三个数相加,1+2+3=6,所以6就是“完全数”。按照这样推理,下面的数是“完全数”的是( )。A.16 B.28C.36 D.以上都是四、计算题。(共29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8分)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2分,共12分)3.解方程。(每题3分,共9分)五、解决问题。(共35分)1.新趋势开放式题实践活动课上,芳芳5分钟折了9 只千纸鹤,兰兰7分钟折了13 只千纸鹤,谁折的速度快 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解答:(7分)小丽□ (只) (只) 因为 所以 答:兰兰折的速度快。 小红□ (分) (分) 因为 所以 答:兰兰折的速度快。 小明□ 5×9=45(只) (只) 91>45 答:兰兰折的速度快。(1)请你在解法正确的同学名字后面的方框里画“√”。(3分)(2)在解法正确的同学中你最喜欢谁的解法 请用文字说明这种解法的思路。(4分)2.一个封闭的长方体容器,长10cm,宽10cm,高15cm。里面装着水,竖放水面高度为9 cm。(10分)(1)横放时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5分)(2)横放时水与容器的接触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分)3.小文喝了一杯纯牛奶的 用温开水加满,然后喝了一杯的 再用温开水加满,又喝了一杯的 后,继续用温开水加满,最后把这一杯全喝了。小文喝的温开水多还是纯牛奶多 (6分)4.一个长方体玻璃缸,尺寸如图,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个正方体铁块,投入A 正方体铁块和投入B正方体铁块,缸里溢出的水相差多少升 (7分)5.如图是小明和小军的竹蜻蜓在学校竹蜻蜓飞行比赛中的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5分)(1)小明的竹蜻蜓飞行了( )秒,小军的竹蜻蜓最高飞行到( )m。(2分)(2)到1秒时,两人的竹蜻蜓高度相距( )m。(1分)(3)两人的竹蜻蜓都是从第( )秒开始下降的。(1分)(4)小军的竹蜻蜓在最高处停留的时间占总飞行时间的 (1分)附加题。(共10分)1.新趋势推导探究 我们知道,在整数中“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两个数的积”的情形并不多。例如:2+2=2×2。但是在分数中,这种现象却很普遍。请观察下面的例子:因为 所以因为 所以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两个分数,如果它们的( )相同,并且( ),那么这两个分数的和等于它们的积。例如:( )+( )=( )×( )。(4分)2.在一个棱长是4 cm的正方体的每个面的中心挖去一个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剩下的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6分)参考答案一、1.2. 223.364.1顺 905.66.7.8甲8.奇数 偶数9.3010.23 7二、1.× 2.× 3.× 4.× 5.√三、1. D 2. B 3. D 4. B 5. B四、1.2. 2 3五、1.(1)小丽 小红 (2)我最喜欢小丽的解法。先分别算出芳芳和兰兰平均每分钟折几只千纸鹤,把两个分数通分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兰兰折的速度快。(答案不唯一)2.(1)10×10×9÷(15×10)=6(cm)答:横放时水的高度是6cm。(2)15×10+(15×6+10×6)×2=450(cm )答:横放时水与容器的接触面积是450 cm 。答:小文喝的温开水多。答:缸里溢出的水相差36 L。5.(1)8 6 (2)2 (3)4 (4)【附加题】1.分子 两个分母相差1且这两个分母的和等于分子 (后四个空答案不唯一)提示:通过观察算式,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两个分数,如果它们的分子相同,并且两个分母相差1且这两个分母的和等于分子,那么这两个分数的和等于它们的积。2.(4×4+1×1×4)×6=120(cm )答:剩下的图形的表面积是120 cm 。提示:在一个棱长是4cm的正方体的每个面的中心挖去一个棱长是1 cm 的正方体后,每个面增加4个边长1 cm的正方形的面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