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体液调节第四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体液调节第四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四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考点一
考点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1.激素调节的特点
(1)激素调节具有______。
(2)激素发挥______作用。
(3)激素____________。
特异性
信使
微量高效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信息传递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______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______ 比较长
调节结果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 调节细胞内的代谢过程等生理效应
较缓慢
短暂
联系: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导,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调节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提醒]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职能范围和特点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彼此协调的。

(1)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
(2)激素分子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细胞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  )
激素分子只起调节作用。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命活动。(  )
×

[探究] 人在看恐怖片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表现出恐惧、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和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请分析这个例子中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问题:
(1)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马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肾上腺素对心率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
(2)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人表现为呼吸频率提高、心率加快等,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传输途径不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而神经调节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前者较慢,后者较快
体液调节

1.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明显不同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有传递信息的信息分子
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而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D.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运输需要内环境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不需要
解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方式是通过反射弧作用于靶细胞;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将激素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故二者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不同,A正确。神经调节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的激素都是信息分子,B正确。神经调节的信息传递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信息传递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C正确。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运输需要内环境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需要内环境参与,D错误。

2.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经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2加速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体细胞中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医院给病人输氧时,O2的纯度越高越好,最好为100%
C.此调节过程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D.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以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A正确;输氧的目的是给病人提供足够的O2,但O2的纯度越高就意味着里面所含的CO2越少,而CO2是刺激呼吸运动中枢使之兴奋的重要物质,B错误;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正确;血液中的CO2(属于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含有神经中枢),导致呼吸加快,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考点二
考点二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1.体温平衡
内脏
肌肉
皮肤
[提醒] 当人体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汗液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2.体温调节




[提醒] 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调节细胞代谢,使机体产能增加。
冷觉
下丘脑
收缩
温觉
下丘脑
扩张
3.机体内环境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共同调节来实现
(1)动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如体温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配合,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为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保障。

(1)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增加的原因是散热过程较快。(  )
(2)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 ℃,由此可判断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此人的体温维持恒定,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体温调节过程以体液调节为主,体温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
体温调节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导。
×
×
[探究1] 阅读教材P64~65内容,思考并探究以下问题:
(1)露天作业时,人受阳光直接暴晒,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从正常状态到中暑过程中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还平衡吗?
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平衡
外界温度过高致使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2)人从25 ℃的室内到5 ℃的室外后,试分析其体内发生的一些变化:
①通过机体调节,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在室内时的产热量(a)、散热量(b)和在室外时的产热量(c)、散热量(d)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②体内酶的活性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散热增加,产热也增加
a=b酶活性基本不变
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变化后,体温依然维持在37 ℃左右
(3)结合体温调节过程,分析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面红耳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烈运动会使机体产热增加,为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加,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
[探究2] 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即体温处于恒定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条件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导致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1)体温上升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体温下降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 ℃时,正常体温相当于________(填“寒冷”或“炎热”)刺激,此时人体会在____________产生相应感觉。
大于
等于
小于
寒冷
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的过程
①寒冷环境下的反射弧(字母表示)

②炎热环境下的反射弧(字母表示)
(2)体液调节的过程
①下丘脑(c)分泌TRH→腺垂体分泌TSH→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②肾上腺(f)分泌的肾上腺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1.(2025·杭州S9联盟高二期中)体温调节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较高级的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会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C.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产生冷觉
D.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
解析: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均减少,减少产热,A错误;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只要人体体温保持稳定,则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B错误;冷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C错误;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和肝脏中物质氧化速度加快,产热增多,维持体温,D正确。
2.(2022·浙江6月选考)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解析: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C正确;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D正确。
3.(2025·宁波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战栗来增加产热
C.在时间②内,体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解析:①→②的过程中,单位时间血流量减少,说明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骨骼肌战栗来增加产热,B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体温调节中的“三、二、一”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1.(2025·绍兴高二期中)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运送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神经调节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化,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A正确;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而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B错误;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C错误;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3.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增加散热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F(汗腺分泌)来增加散热,A错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使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正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5题。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由剧烈运动或暴露于热环境等因素导致的体温调节失衡。高热、无汗和昏迷是典型热射病三联征。某患者出现了典型热射病三联征,体温长时间维持40.5 ℃,心率达到160次/分钟(正常人一般为60~100次/分钟),医生紧急采取了降温、静脉补充生理盐水等措施后,患者大量出汗,逐渐恢复了正常体温。

4.下列不属于增加热射病发病概率的因素的是(  )
A.汗腺功能减退
B.高温环境中大量补充淡盐水
C.长时间蒸桑拿
D.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解析:汗液的蒸发是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之一,汗腺功能减退,汗液分泌减少甚至无汗,属于增加热射病发病概率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高温环境中人体会大量排汗,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因此需要大量补充淡盐水,以防止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以及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的出现,这不属于增加热射病发病概率的因素,B符合题意;长时间蒸桑拿以及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都会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而引起机体散热受阻,进而导致体温升高,均属于增加热射病发病概率的因素,C、D不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材料中的热射病患者病症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在大量补充生理盐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减少
B.该患者的体温变化的过程主要由体液调节主导
C.该患者体温长时间维持40.5 ℃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该患者心率偏快是由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
解析:该患者在大量补充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减少,尿量增加,A正确;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导,B错误;该患者体温长时间维持 40.5 ℃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D错误。第四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考点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1.激素调节的特点
(1)激素调节具有______ 。
(2)激素发挥______ 作用。
(3)激素____________。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信息传递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______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______  比较长
调节结果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 调节细胞内的代谢过程等生理效应
联系: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导,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调节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提醒]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职能范围和特点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彼此协调的。
[答案自填] 特异性 信使 微量高效 较缓慢 短暂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辨正误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
(2)激素分子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细胞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  )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命活动。(  )
答案:(1)√
(2)× 激素分子只起调节作用。
(3)√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合作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 人在看恐怖片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表现出恐惧、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和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请分析这个例子中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问题:
(1)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马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人表现为呼吸频率提高、心率加快等,这一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提示:(1)肾上腺素对心率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
(2)两者传输途径不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而神经调节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前者较慢,后者较快
(3)体液调节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对点训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明显不同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有传递信息的信息分子
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而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D.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运输需要内环境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不需要
解析:选D。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方式是通过反射弧作用于靶细胞;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将激素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故二者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不同,A正确。神经调节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的激素都是信息分子,B正确。神经调节的信息传递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信息传递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C正确。体液调节中激素
的运输需要内环境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需要内环境参与,D错误。
2.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经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2加速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INCLUDEPICTURE "b116.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b116.TIF" \* MERGEFORMATINET
A.人体细胞中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医院给病人输氧时,O2的纯度越高越好,最好为100%
C.此调节过程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D.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选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以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A正确;输氧的目的是给病人提供足够的O2,但O2的纯度越高就意味着里面所含的CO2越少,而CO2是刺激呼吸运动中枢使之兴奋的重要物质,B错误;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正确;血液中的CO2(属于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含有神经中枢),导致呼吸加快,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考点二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新知导学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体温平衡
INCLUDEPICTURE "ZK74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74学.tif" \* MERGEFORMATINET
[提醒] 当人体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汗液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2.体温调节
INCLUDEPICTURE "E6TSWXYZJ10.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E6TSWXYZJ10.TIF" \* MERGEFORMATINET
[提醒] 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调节细胞代谢,使机体产能增加。
(2)炎热__________感受器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
(3)体温调节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导,内分泌腺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体温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3.机体内环境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共同调节来实现
(1)动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如体温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配合,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为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保障。
[答案自填] 内脏 肌肉 皮肤 冷觉
下丘脑 收缩 温觉 下丘脑 扩张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辨正误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增加的原因是散热过程较快。(  )
(2)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 ℃,由此可判断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3)体温调节过程以体液调节为主,体温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
答案:(1)√
(2)× 此人的体温维持恒定,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 体温调节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导。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合作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1] 阅读教材P64~65内容,思考并探究以下问题:
(1)露天作业时,人受阳光直接暴晒,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从正常状态到中暑过程中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还平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从25 ℃的室内到5 ℃的室外后,试分析其体内发生的一些变化:
①通过机体调节,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在室内时的产热量(a)、散热量(b)和在室外时的产热量(c)、散热量(d)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体内酶的活性如何变化?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体温调节过程,分析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面红耳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不平衡 外界温度过高致使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2)①人体的散热增加,产热也增加 a=b②酶活性基本不变 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变化后,体温依然维持在37 ℃左右
(3)剧烈运动会使机体产热增加,为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加,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
[探究2] 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即体温处于恒定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条件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导致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INCLUDEPICTURE "25YB121.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YB121.TIF" \* MERGEFORMATINET
(1)体温上升期,人体产热量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体温下降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 ℃时,正常体温相当于______ (填“寒冷”或“炎热”)刺激,此时人体会在____________产生相应感觉。
提示:(1)大于 等于 小于 (2)寒冷 大脑皮层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微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INET
体温调节过程
INCLUDEPICTURE "1-78.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78.TIF" \* MERGEFORMATINET
(1)神经调节的过程
①寒冷环境下的反射弧(字母表示)
INCLUDEPICTURE "1-79.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79.TIF" \* MERGEFORMATINET
②炎热环境下的反射弧(字母表示)
INCLUDEPICTURE "1-80.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80.TIF" \* MERGEFORMATINET
(2)体液调节的过程
①下丘脑(c)分泌TRH→腺垂体分泌TSH→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②肾上腺(f)分泌的肾上腺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对点训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2025·杭州S9联盟高二期中)体温调节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较高级的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会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C.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产生冷觉
D.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
解析:选D。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均减少,减少产热,A错误;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只要人体体温保持稳定,则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B错误;冷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C错误;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和肝脏中物质氧化速度加快,产热增多,维持体温,D正确。
2.(2022·浙江6月选考)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PSA20.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PSA20.TIF" \* MERGEFORMATINET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解析:选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C正确;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D正确。
3.(2025·宁波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PSW-48.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PSW-48.TIF" \* MERGEFORMATINET
A.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战栗来增加产热
C.在时间②内,体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解析:选C。①→②的过程中,单位时间血流量减少,说明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骨骼肌战栗来增加产热,B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INCLUDEPICTURE "易错提醒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易错提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体温调节中的“三、二、一”
INCLUDEPICTURE "25YB122.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YB122.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框架】
INCLUDEPICTURE "1-88.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8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随堂效果检测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随堂效果检测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2025·绍兴高二期中)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运送
答案:C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神经调节
解析:选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化,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A正确;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而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B错误;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C错误;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3.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YB123.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YB123.TIF" \* MERGEFORMATINET
A.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增加散热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选A。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F(汗腺分泌)来增加散热,A错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使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正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5题。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由剧烈运动或暴露于热环境等因素导致的体温调节失衡。高热、无汗和昏迷是典型热射病三联征。某患者出现了典型热射病三联征,体温长时间维持40.5 ℃,心率达到160次/分钟(正常人一般为60~100次/分钟),医生紧急采取了降温、静脉补充生理盐水等措施后,患者大量出汗,逐渐恢复了正常体温。
4.下列不属于增加热射病发病概率的因素的是(  )
A.汗腺功能减退
B.高温环境中大量补充淡盐水
C.长时间蒸桑拿
D.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解析:选B。汗液的蒸发是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之一,汗腺功能减退,汗液分泌减少甚至无汗,属于增加热射病发病概率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高温环境中人体会大量排汗,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因此需要大量补充淡盐水,以防止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以及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的出现,这不属于增加热射病发病概率的因素,B符合题意;长时间蒸桑拿以及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都会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而引起机体散热受阻,进而导致体温升高,均属于增加热射病发病概率的因素,C、D不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材料中的热射病患者病症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在大量补充生理盐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减少
B.该患者的体温变化的过程主要由体液调节主导
C.该患者体温长时间维持40.5 ℃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该患者心率偏快是由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
解析:选A。该患者在大量补充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减少,尿量增加,A正确;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导,B错误;该患者体温长时间维持 40.5 ℃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