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免疫调节第四节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免疫调节第四节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等。
考点一
考点一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1.过敏反应
非致病性抗原
速发型、迟发型
2.自身免疫病
(1)概念:针对______________产生的免疫应答。
(2)类型
自身组织
×
(1)抗原就是致敏原,能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还有遗传倾向及个体差异。(  )
抗原不一定能引起过敏反应,故不一定是致敏原。
(2)找出致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致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
(3)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


[探究1] 下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致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会发生过敏反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会
(2)图中肥大细胞产生的组织胺释放到人体内的__________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致敏原与抗原概念等同吗?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等过敏反应,引发哮喘
不等同。致敏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致敏原。致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
[探究2]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该抗体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该病由遗传因素和环境诱因(放射、碘摄入、压力、环境毒物等)相互作用引起。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D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哪种疾病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身免疫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1.过敏反应的机理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致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致敏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1.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率超过80%。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通过某些医疗手段治疗而使患者痊愈
B.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C.为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感染率,应该远离该病的患者
D.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自身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不能通过某些医疗手段治疗而使患者痊愈,艾滋病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不属于自身免疫病,A、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具有传染性,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造成的,所以自身某些器官功能会受到影响,D正确。

2.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致敏原
B.致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致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解析:肥大细胞上的抗体能与致敏原发生结合,而致敏原可与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故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致敏原,A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故致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人体初次接触致敏原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由于过敏反应与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有关,故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D正确。
考点二
考点二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是与生俱来的,例如患儿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非己”成分缺乏免疫应答能力,很容易因感染病原体而致病,甚至死亡。
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以艾滋病为例)
逆转录
逆转录
转录
翻译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1)HIV主要攻击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
HIV主要攻击人的辅助性T细胞。
(2)HIV的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
(3)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
(4)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
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
[探究]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以下为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阶段,HIV的浓度上升后又快速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阶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阶段,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V在侵入人体后的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
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基本丧失
(4)在出现症状之前,应如何对HIV进行检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除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外,还包括病毒包膜和逆转录酶。HIV携带逆转录酶进入人体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体内是否含有抗HIV的抗体
HIV为逆转录病毒,宿主细胞无逆转录酶,HIV携带逆转录酶进入人体为HIV在细胞内增殖提供条件
1.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1)对人体的破坏:HIV侵入人体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从而复制出新的HIV,导致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2)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1.(2025·9+1联盟高二期中)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B.检测相应抗体可以确定是否感染过HIV
C.被HIV感染的人更容易患恶性肿瘤
D.与艾滋病患者共进午餐会感染HIV
解析: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A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检测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是确定是否感染过HIV的手段之一,B正确;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因此艾滋病患者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与健康人相比较高,C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进午餐不会感染HIV,D错误。
2.(2025·金华十校高二期中)下图表示 HIV 入侵人体后,人体内的 HIV 和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②依次表示 HIV 和辅助性 T细胞浓度变化
B.第0~10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
C.第0~10年,相应的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②相同
D.前病毒复制出新的 HIV,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主要发生在第2~10年

解析:HIV 入侵人体后,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浓度逐渐降低,HIV浓度逐渐升高,故曲线①、②依次表示辅助性 T细胞浓度和HIV浓度变化,A错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较强,随后随着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B错误;第0~10年,相应的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①类似,C错误;由题图可知,前病毒复制出新的 HIV,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主要发生在第2~10年,D正确。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1.(2025·绍兴会稽联盟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免疫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反应
B.易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致敏原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具有传染性
解析:在器官移植中,移植的器官是非自身器官,器官植入后免疫系统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反应,A正确;易过敏体质者二次接触致敏原时易发生过敏反应,B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的自身免疫病,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结构当作外来物质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不具有传染性,D错误。

2.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解析: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题图中不涉及细胞免疫过程,A错误;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淋巴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由题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3.(2025·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期中)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B.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8~10年的潜伏期
C.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
D.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解析: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抵抗力下降,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A正确;潜伏期是因为机体内病毒的数量尚未达到致病量,所以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8~10年的潜伏期,B正确;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均可能有HIV,C正确;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不通过皮肤接触传播,D错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5题。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4.下列关于重症肌无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过敏反应
B.能分泌抗a抗体的细胞有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C.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D.该病是由患者非特异性免疫低下所导致
解析:该病的发病原因是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属于自身免疫病,不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C正确;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体,B错误;该病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D错误。

5.下列关于该病发病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增加
解析: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正确;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可发生特异性结合,结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C正确;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错误。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等。
考点一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1.过敏反应
INCLUDEPICTURE "ZK22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22学.tif" \* MERGEFORMATINET
2.自身免疫病
(1)概念:针对______________产生的免疫应答。
(2)类型
INCLUDEPICTURE "ZK23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23学.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自填] 非致病性抗原 速发型、迟发型 自身组织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辨正误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抗原就是致敏原,能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还有遗传倾向及个体差异。(  )
(2)找出致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致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
(3)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
答案:(1)× 抗原不一定能引起过敏反应,故不一定是致敏原。
(2)√ (3)√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合作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1] 下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25S36.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S36.TIF" \* MERGEFORMATINET
(1)致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会发生过敏反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肥大细胞产生的组织胺释放到人体内的________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致敏原与抗原概念等同吗?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不会
(2)细胞外液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等过敏反应,引发哮喘
(3)不等同。致敏原一定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致敏原。致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
[探究2]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该抗体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该病由遗传因素和环境诱因(放射、碘摄入、压力、环境毒物等)相互作用引起。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D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哪种疾病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自身免疫病
(2)甲状腺功能亢进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微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过敏反应的机理
INCLUDEPICTURE "PTM4.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PTM4.TIF" \* MERGEFORMATINET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致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致敏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对点训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率超过80%。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通过某些医疗手段治疗而使患者痊愈
B.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C.为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感染率,应该远离该病的患者
D.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自身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
解析:选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不能通过某些医疗手段治疗而使患者痊愈,艾滋病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不属于自身免疫病,A、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具有传染性,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造成的,所以自身某些器官功能会受到影响,D正确。
2.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B189.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B189.TIF" \* MERGEFORMATINET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致敏原
B.致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致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解析:选C。肥大细胞上的抗体能与致敏原发生结合,而致敏原可与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故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致敏原,A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故致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人体初次接触致敏原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由于过敏反应与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有关,故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D正确。
考点二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新知导学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是与生俱来的,例如患儿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非己”成分缺乏免疫应答能力,很容易因感染病原体而致病,甚至死亡。
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以艾滋病为例)
INCLUDEPICTURE "ZK24学A.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24学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ZK24学B.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24学B.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自填] 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逆转录 逆转录 转录 翻译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辨正误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HIV主要攻击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
(2)HIV的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
(3)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
(4)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
答案:(1)× HIV主要攻击人的辅助性T细胞。
(2)√ (3)√
(4)× 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合作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以下为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25S37.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S37.TIF" \* MERGEFORMATINET
(1)A阶段,HIV的浓度上升后又快速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阶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阶段,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出现症状之前,应如何对HIV进行检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除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外,还包括病毒包膜和逆转录酶。HIV携带逆转录酶进入人体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HIV在侵入人体后的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
(2)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3)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基本丧失
(4)检测体内是否含有抗HIV的抗体
(5)HIV为逆转录病毒,宿主细胞无逆转录酶,HIV携带逆转录酶进入人体为HIV在细胞内增殖提供条件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微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INCLUDEPICTURE "ASD36.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ASD36.TIF" \* MERGEFORMATINET
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1)对人体的破坏:HIV侵入人体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从而复制出新的HIV,导致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2)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对点训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2025·9+1联盟高二期中)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B.检测相应抗体可以确定是否感染过HIV
C.被HIV感染的人更容易患恶性肿瘤
D.与艾滋病患者共进午餐会感染HIV
解析:选D。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A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检测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是确定是否感染过HIV的手段之一,B正确;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因此艾滋病患者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与健康人相比较高,C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进午餐不会感染HIV,D错误。
2.(2025·金华十校高二期中)下图表示 HIV 入侵人体后,人体内的 HIV 和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6WQA149.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6WQA149.TIF" \* MERGEFORMATINET
A.曲线①、②依次表示 HIV 和辅助性 T细胞浓度变化
B.第0~10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
C.第0~10年,相应的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②相同
D.前病毒复制出新的 HIV,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主要发生在第2~10年
解析:选D。HIV 入侵人体后,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浓度逐渐降低,HIV浓度逐渐升高,故曲线①、②依次表示辅助性 T细胞浓度和HIV浓度变化,A错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较强,随后随着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B错误;第0~10年,相应的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①类似,C错误;由题图可知,前病毒复制出新的 HIV,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主要发生在第2~10年,D正确。
【知识框架】
INCLUDEPICTURE "ADF4.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ADF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随堂效果检测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随堂效果检测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2025·绍兴会稽联盟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免疫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反应
B.易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致敏原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具有传染性
解析:选A。在器官移植中,移植的器官是非自身器官,器官植入后免疫系统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反应,A正确;易过敏体质者二次接触致敏原时易发生过敏反应,B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的自身免疫病,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结构当作外来物质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不具有传染性,D错误。
2.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4S-125.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4S-125.TIF" \* MERGEFORMATINET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解析:选D。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题图中不涉及细胞免疫过程,A错误;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淋巴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由题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3.(2025·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期中)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B.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8~10年的潜伏期
C.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
D.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解析:选D。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抵抗力下降,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A正确;潜伏期是因为机体内病毒的数量尚未达到致病量,所以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8~10年的潜伏期,B正确;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均可能有HIV,C正确;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不通过皮肤接触传播,D错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4、5题。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INCLUDEPICTURE "25KS-31.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KS-31.tif" \* MERGEFORMATINET
4.下列关于重症肌无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过敏反应
B.能分泌抗a抗体的细胞有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C.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D.该病是由患者非特异性免疫低下所导致
解析:选C。该病的发病原因是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属于自身免疫病,不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C正确;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体,B错误;该病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D错误。
5.下列关于该病发病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增加
解析:选D。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正确;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可发生特异性结合,结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C正确;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