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第2课时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第2课时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
表现出两重性
[课标要求]
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地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考点一
考点一 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实验原理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不同。
(2)2,4-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___。
2.插枝方法
(1)水培法:在培养液中滴加2,4-D溶液配制成预设的浓度。
(2)土培法:在扦插前把枝条________放进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蘸数秒钟(约5 s)。
生长素类似物
基部
3.实验过程
范围
梯度
4.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绘制生根数量随2,4-D浓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图。

(1)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时,必须处理形态学下端。(  )
(2)正式实验前需要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   )
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一般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随机取样等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3)预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   )
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以便确认实验组自变量的作用及其程度。
×
×
[探究] 适宜浓度的2,4-D可以使杨树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依据教材“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设计预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②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4-D溶液的浓度
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
需要
设置浓度不同的一系列实验组进行相互对比,目的是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时需设置蒸馏水处理组作空白对照
(3)用多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浸泡,插条不能生根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枝条所带叶片较多,因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失水过多;二是配制的营养液中营养元素缺乏或缺氧;三是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
(4)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基本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浓度
最适浓度应在两种溶液浓度之间,可在两种浓度之间再等浓度梯度配制溶液进行实验
1.对预实验的认识
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减小实验误差一般采用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实验统计的数据足够多和随机取样等方法。
2.空白对照组的设置问题
(1)进行预实验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便确认实验组自变量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及其作用程度。
(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组,只需在较适宜浓度的两侧设置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更小的系列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即可。

1.(2025·强基联盟高二联考)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影响,实验前展开了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对插枝进行去芽处理,以消除插枝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应保留插枝的多个大叶片,以利于蒸腾作用促进2,4-D的吸收
C.用水培法培养插枝时,不能用清水代替植物完全培养液
D.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枝,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枝生根,A错误;插枝不应保留多个大叶片,否则蒸腾作用过强,使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不利于生根,B错误;用水培法培养插枝时,培养液可用清水,C错误;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枝,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因为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D正确。

2.(2025·9+1联盟高二期中)某科研小组为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实验组1、2、3、4的2,4-D浓度分别为a、b、c和0,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该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浓度的2,4-D可能抑制生长
B.2,4-D的浓度大小可能是c>a>b
C.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与c之间
D.不同浓度的2,4-D生根效果不同
解析:由题图可知,实验组1的生根数高于2,4-D浓度为0的实验组4,说明a浓度的2,4-D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根据题图所示平均生根数可知,实验组1、2生根数均高于实验组4,即a、b浓度的2,4-D均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且b浓度的2,4-D促进效果更好,而实验组3的生根数小于实验组4,因此c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即2,4-D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因此2,4-D的浓度大小可能是c>a>b,B正确;由于2,4-D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因此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一定在a与c之间,因为c浓度已经抑制了生根,C错误;2,4-D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考点二
考点二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1.两重性:在低浓度时__________生长,浓度太高则会__________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1)细胞年龄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细胞对生长素反应非常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芽居中。
促进
抑制
3.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
顶芽

(1)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响。(  )
(2)同一植株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茎。(  )
(3)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茎的背地性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4)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不同。(  )
×


[探究1] 下图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1)根据图中的曲线分析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芽>茎
(2)当生长素的浓度为10-6 mol·L-1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效应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图中____________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A′、B′和C′
[探究2] 下图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1)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______。
(2)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里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促进__________________的生长。

双子叶杂草
单子叶作物
[探究3] 请根据以下实验设计,解释顶端优势的原因。
1934年,Thimann等人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实验。他们对豌豆进行保留顶芽或去除顶芽的处理,之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侧芽的生长状况。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a 3.4±0.5
b 16.0±2.7
c 1.8±0.6
(1)a、b组处理的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组处理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外施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生长
生长素两重性作用的曲线分析
(1)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2)a~c段(不含a点)——促进生长,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3)c点——促进作用最强。
(4)c~e段(不含e点)——促进生长,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5)e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低于此点促进生长,高于此点则抑制生长。
(6)e~f段(不含e点)——抑制生长。
(7)b、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生长的效果相同。

1.下图为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效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同一器官中的老细胞、幼嫩细胞
B.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甲的生长,促进乙的生长
C.甲、乙可分别表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D.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的根、茎
解析:细胞年龄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细胞对生长素反应比较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题图中甲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乙,所以甲为幼嫩细胞,乙为老细胞,A错误;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既促进甲的生长也促进乙的生长,B错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单子叶植物,所以甲可表示双子叶植物、乙可表示单子叶植物,C错误;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所以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的根、茎,D正确。
2.图甲为某植物芽的分布示意图,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B芽生长素浓度最可能处于图乙de区间
B.对A芽给予右侧光照,其右侧生长素浓度可能处于图乙cd区间
C.若摘除图甲中的A芽,则B芽生长素浓度将会介于ef之间
D.植物水平放置后A芽仍会向上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B芽生长受抑制,生长素浓度较高,最可能处于题图乙ef区间,A错误;对A芽给予右侧光照,则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右侧向左侧运输,导致右侧生长素浓度小于左侧,右侧促进作用较弱,故右侧生长素浓度应低于c,B错误;若摘除题图甲中的A芽,则解除顶端优势后,B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会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则B芽生长素浓度将会小于e,C错误;将图中所示植物切段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快,没有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D正确。
【知识框架】
随堂 效果检测

1.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生长素无关的是(  )
A.果树的修芽剪枝 B.移栽花卉时剪去部分枝叶
C.人工培育无籽番茄 D.为提高棉花产量而摘心打顶
解析:果树修芽剪枝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移栽花卉时剪掉部分枝叶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消耗,与生长素无关;无籽番茄的培育是利用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为果实;摘心打顶是解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使侧芽萌发成侧枝,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从而提高产量。

2.被台风吹倒的植物,经过一个季节的生长后,其茎又向上弯曲生长,原因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导致小树苗的茎向上弯曲生长
B.单侧光照导致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C.重力作用导致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D.茎对生长素反应敏感,低浓度生长素也可促进其生长
解析:吹倒的植物由于横放,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浓度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快,从而使植物的茎向上弯曲生长,C符合题意。

3.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  )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解析: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因此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b和c或a和c,C符合题意。

4.下图1表示将一株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该幼苗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与对图1植株茎作用效应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
都体现了生长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作用
B.图1幼苗茎的背地生长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图1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均为图2的g
D.若图1幼苗a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的f,则b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小于2f
解析:题图1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体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信息传递作用,A错误;题图1幼苗茎的背地生长是由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快引起的,并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植物各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题图2的g是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但不是根、叶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C错误;题图中植物幼苗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生长素浓度,并且b侧的促进效果大于a侧,若题图1幼苗a侧生长素浓度为题图2的f,则b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小于2f,D正确。

5.科研小组使用不同浓度2,4-D处理插枝,生根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D浓度大于0.3 mg/L时,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B.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在0.2~0.4 mg/L之间
C.使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一定不同
D.使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一定相同
解析:由于没有设置清水组作为对照,故无法判断 2,4-D 浓度大于0.3 mg/L时,对根的生长是抑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A错误;由题图可知,2,4-D浓度在0.3 mg/L时,根的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度均最高,由此可知,促进插枝生根的2,4-D浓度在0.2~0.4 mg/L之间,B正确;因为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效应可能相同,C错误;插枝的生根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则使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不一定相同,D错误。第2课时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课标要求]
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地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考点一 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1.实验原理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不同。
(2)2,4-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
2.插枝方法
(1)水培法:在培养液中滴加2,4-D溶液配制成预设的浓度。
(2)土培法:在扦插前把枝条________放进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蘸数秒钟(约5 s)。
3.实验过程
INCLUDEPICTURE "E6TSWXYZJ3.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E6TSWXYZJ3.TIF" \* MERGEFORMATINET
4.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绘制生根数量随2,4-D浓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图。
[答案自填] 生长素类似物 基部 范围 梯度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辨正误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时,必须处理形态学下端。(  )
(2)正式实验前需要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  )
(3)预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  )
答案:(1)√
(2)× 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一般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随机取样等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3)× 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以便确认实验组自变量的作用及其程度。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合作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 适宜浓度的2,4-D可以使杨树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依据教材“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MTN1A.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MTN1A.TIF" \* MERGEFORMATINET
(1)上述实验中,设计预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多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浸泡,插条不能生根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基本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①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②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2,4-D溶液的浓度 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 需要 设置浓度不同的一系列实验组进行相互对比,目的是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时需设置蒸馏水处理组作空白对照
(3)一是枝条所带叶片较多,因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失水过多;二是配制的营养液中营养元素缺乏或缺氧;三是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
(4)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浓度 最适浓度应在两种溶液浓度之间,可在两种浓度之间再等浓度梯度配制溶液进行实验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微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对预实验的认识
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减小实验误差一般采用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实验统计的数据足够多和随机取样等方法。
2.空白对照组的设置问题
(1)进行预实验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便确认实验组自变量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及其作用程度。
(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组,只需在较适宜浓度的两侧设置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更小的系列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即可。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对点训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2025·强基联盟高二联考)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影响,实验前展开了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对插枝进行去芽处理,以消除插枝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应保留插枝的多个大叶片,以利于蒸腾作用促进2,4-D的吸收
C.用水培法培养插枝时,不能用清水代替植物完全培养液
D.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枝,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解析:选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枝生根,A错误;插枝不应保留多个大叶片,否则蒸腾作用过强,使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不利于生根,B错误;用水培法培养插枝时,培养液可用清水,C错误;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枝,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因为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D正确。
2.(2025·9+1联盟高二期中)某科研小组为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实验组1、2、3、4的2,4-D浓度分别为a、b、c和0,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该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6WQA174.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6WQA174.TIF" \* MERGEFORMATINET
A.a浓度的2,4-D可能抑制生长
B.2,4-D的浓度大小可能是c>a>b
C.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与c之间
D.不同浓度的2,4-D生根效果不同
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实验组1的生根数高于2,4-D浓度为0的实验组4,说明a浓度的2,4-D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根据题图所示平均生根数可知,实验组1、2生根数均高于实验组4,即a、b浓度的2,4-D均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且b浓度的2,4-D促进效果更好,而实验组3的生根数小于实验组4,因此c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即2,4-D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因此2,4-D的浓度大小可能是c>a>b,B正确;由于2,4-D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因此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一定在a与c之间,因为c浓度已经抑制了生根,C错误;2,4-D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考点二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
INCLUDEPICTURE "新知导学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新知导学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两重性:在低浓度时__________生长,浓度太高则会__________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1)细胞年龄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细胞对生长素反应非常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芽居中。
3.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
INCLUDEPICTURE "ZK31学.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ZK31学.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自填] 促进 抑制 顶芽
INCLUDEPICTURE "辨正误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辨正误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响。(  )
(2)同一植株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茎。(  )
(3)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4)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不同。(  )
答案:(1)√ (2)√
(3)× 茎的背地性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4)√
INCLUDEPICTURE "合作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合作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1] 下图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INCLUDEPICTURE "25W28.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W28.TIF" \* MERGEFORMATINET
(1)根据图中的曲线分析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生长素的浓度为10-6 mol·L-1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效应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图中____________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提示:(1)根>芽>茎
(2)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3)A′、B′和C′
[探究2] 下图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INCLUDEPICTURE "3-24.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3-24.TIF" \* MERGEFORMATINET
(1)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______。
(2)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里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促进__________________的生长。
提示:(1)高 (2)双子叶杂草 单子叶作物
[探究3] 请根据以下实验设计,解释顶端优势的原因。
1934年,Thimann等人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实验。他们对豌豆进行保留顶芽或去除顶芽的处理,之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侧芽的生长状况。
INCLUDEPICTURE "25W31.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W31.TIF" \* MERGEFORMATINET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a 3.4±0.5
b 16.0±2.7
c 1.8±0.6
(1)a、b组处理的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组处理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不能,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外施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生长
INCLUDEPICTURE "微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微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INET
生长素两重性作用的曲线分析
INCLUDEPICTURE "3-26.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3-26.TIF" \* MERGEFORMATINET
(1)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2)a~c段(不含a点)——促进生长,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3)c点——促进作用最强。
(4)c~e段(不含e点)——促进生长,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5)e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低于此点促进生长,高于此点则抑制生长。
(6)e~f段(不含e点)——抑制生长。
(7)b、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生长的效果相同。
INCLUDEPICTURE "对点训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对点训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下图为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效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KS-54.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KS-54.tif" \* MERGEFORMATINET
A.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同一器官中的老细胞、幼嫩细胞
B.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甲的生长,促进乙的生长
C.甲、乙可分别表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D.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的根、茎
解析:选D。细胞年龄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细胞对生长素反应比较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题图中甲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乙,所以甲为幼嫩细胞,乙为老细胞,A错误;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既促进甲的生长也促进乙的生长,B错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单子叶植物,所以甲可表示双子叶植物、乙可表示单子叶植物,C错误;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所以甲、乙可分别表示同一植物的根、茎,D正确。
2.图甲为某植物芽的分布示意图,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W33.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W33.TIF" \* MERGEFORMATINET
A.图甲B芽生长素浓度最可能处于图乙de区间
B.对A芽给予右侧光照,其右侧生长素浓度可能处于图乙cd区间
C.若摘除图甲中的A芽,则B芽生长素浓度将会介于ef之间
D.植物水平放置后A芽仍会向上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选D。由题图甲可知,B芽生长受抑制,生长素浓度较高,最可能处于题图乙ef区间,A错误;对A芽给予右侧光照,则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右侧向左侧运输,导致右侧生长素浓度小于左侧,右侧促进作用较弱,故右侧生长素浓度应低于c,B错误;若摘除题图甲中的A芽,则解除顶端优势后,B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会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则B芽生长素浓度将会小于e,C错误;将图中所示植物切段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快,没有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D正确。
【知识框架】
INCLUDEPICTURE "SWXJ8.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SWXJ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随堂效果检测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随堂效果检测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生长素无关的是(  )
A.果树的修芽剪枝
B.移栽花卉时剪去部分枝叶
C.人工培育无籽番茄
D.为提高棉花产量而摘心打顶
解析:选B。果树修芽剪枝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移栽花卉时剪掉部分枝叶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消耗,与生长素无关;无籽番茄的培育是利用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为果实;摘心打顶是解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使侧芽萌发成侧枝,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从而提高产量。
2.被台风吹倒的植物,经过一个季节的生长后,其茎又向上弯曲生长,原因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导致小树苗的茎向上弯曲生长
B.单侧光照导致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C.重力作用导致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D.茎对生长素反应敏感,低浓度生长素也可促进其生长
解析:选C。吹倒的植物由于横放,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浓度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快,从而使植物的茎向上弯曲生长,C符合题意。
3.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  )
INCLUDEPICTURE "25W34.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W34.TIF" \* MERGEFORMATINET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解析:选C。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因此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b和c或a和c,C符合题意。
4.下图1表示将一株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该幼苗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与对图1植株茎作用效应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KS-52.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KS-52.tif" \* MERGEFORMATINET
A.图1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体现了生长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作用
B.图1幼苗茎的背地生长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图1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均为图2的g
D.若图1幼苗a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的f,则b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小于2f
解析:选D。题图1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体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信息传递作用,A错误;题图1幼苗茎的背地生长是由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快引起的,并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植物各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题图2的g是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但不是根、叶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C错误;题图中植物幼苗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生长素浓度,并且b侧的促进效果大于a侧,若题图1幼苗a侧生长素浓度为题图2的f,则b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小于2f,D正确。
5.科研小组使用不同浓度2,4-D处理插枝,生根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KS-55.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5KS-55.tif" \* MERGEFORMATINET
A.2,4-D浓度大于0.3 mg/L时,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B.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在0.2~0.4 mg/L之间
C.使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一定不同
D.使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一定相同
解析:选B。由于没有设置清水组作为对照,故无法判断 2,4-D 浓度大于0.3 mg/L时,对根的生长是抑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A错误;由题图可知,2,4-D浓度在0.3 mg/L时,根的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度均最高,由此可知,促进插枝生根的2,4-D浓度在0.2~0.4 mg/L之间,B正确;因为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效应可能相同,C错误;插枝的生根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则使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的插枝,生根状况不一定相同,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