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二)课程标准解读
1.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生要深入理解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本质特征,熟悉其在思维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对于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需熟练掌握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位推理以及三段论推理的具体方法。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方面,要精准把握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 “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或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并找出与前提判断谓项相矛盾的概念作为结论判断谓项的操作要点。在换位推理中,要明确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位置得出新判断时,不改变前提判断联项,以及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的规则。对于三段论推理,要熟知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过程,严格遵循三段论推理的各项规则,如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等。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和练习,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推理方法进行逻辑推导,解决实际问题。
2.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学生要具备敏锐识别和深入分析常见推理错误的能力。在性质判断换质换位推理中,能够察觉因违反规则而出现的错误,比如换质推理时未正确改变判断的质或未准确找出谓项的矛盾概念,换位推理时对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换位后进行了周延处理等错误情况。在三段论推理中,要能精准指出诸如 “四概念” 错误(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项)、中项不周延(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没有被断定全部外延)、“大项不当扩大” 或 “小项不当扩大”(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周延了)等逻辑错误。通过对这些错误的剖析,加深对正确推理规则和方法的理解,从而在自身的推理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提高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他人的推理进行评价和修正,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 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教材在编排上,先介绍了推理的含义、种类等基础知识,为本框学习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奠定基础。本框内容紧密围绕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展开,分为两目。第一目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通过具体案例引入,阐述了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的含义、规则及方法,说明在思维活动中可将二者结合运用,以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第二目 “三段论推理”,介绍了三段论的含义、结构,详细阐述了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强调只有熟悉这些规则,才能自觉避免逻辑错误,揭露诡辩,维护真理。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以及在生活实践中正确运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概念、判断的相关知识,对逻辑思维有了初步认识,了解简单判断的构成和种类,这为学习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提供了一定基础。然而,演绎推理方法较为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高二学生虽然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逻辑推理规则和较为抽象的推理过程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部分学生在判断主谓项周延性以及运用三段论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时,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同时,不同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程度存在差异,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在知识的衔接和运用上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充足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科学精神
1.深入理解简单判断演绎推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则,通过对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位推理以及三段论推理的学习,能够准确把握推理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辨别常见的逻辑错误,在面对复杂的思维情境时,保持理性思考,依据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不盲目跟从,树立科学精神。
(二)公共参与
1.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不被虚假信息误导,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例如,在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观点和言论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判断其合理性,避免盲目传播不实信息。
2.在参与讨论、辩论、决策等公共活动中,能够遵循逻辑规则,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进行论证,使自己的表达更具说服力,同时能够合理反驳他人的错误观点,促进公共交流和讨论的有序进行,提升公共参与的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时政热点案例:
呈现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新闻报道,其中提到 “所有高效的医疗诊断工具都能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是高效的医疗诊断工具,所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思考:从新闻中的这段话,我们是如何从前面两个判断得出最后一个判断的?这背后运用了怎样的思维方法?
引出课题: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从已知的判断得出新判断的过程,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而新闻中的例子就是一种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思考和表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本书知识结构图:
第六课知识结构:
(二)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1)含义讲解:以 “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为例,说明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就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 “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将上述例子换质后得到 “所有的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
(2)规则分析:
(1)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如在刚才的例子中,主项 “金属” 和量项 “所有” 都保持不变。
(2)改变前提判断的质,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3)找出与前提判断谓项相矛盾的概念,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导电的” 矛盾概念是 “不导电的”。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性质判断,如 “有些学生是勤奋的”“所有的植物都不是动物”,让学生进行换质推理,并请几位同学回答。
知识小结: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质法)
(1)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换质推理的规则:
①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具体推理方法:第一步: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第二步: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1)含义讲解: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以 “有的学生是团员” 为例,换位后得到 “有的团员是学生”。
(2)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周延: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举例说明:“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主项 “苹果” 周延,因为断定了所有苹果;谓项 “水果” 不周延,因为没有断定所有水果。“有的水果是苹果”,主项 “水果” 不周延,谓项 “苹果” 也不周延。总结规律:主项看量项,全称、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要看质,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3)规则分析: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以 “所有的老虎都是动物” 为例,换位后只能是 “有的动物是老虎”,不能是 “所有的动物都是老虎”,因为 “动物” 在前提中不周延。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性质判断,让学生分析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并进行换位推理,如 “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价值的”“有的学生不是运动员”。
知识小结:
二、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换位法)
(1)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主项谓项周延问题:
①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②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③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六种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3)★换位推理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具体推理方法: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主谓项互换位。第二步:检查新主项和新谓项周延情况。(前不周延,后不周延。)
3、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的使用及意义
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三)三段论推理
1.三段论的含义和结构:
(1)含义讲解:以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哺乳动物,所以鲸鱼是胎生的” 为例,说明三段论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分析:
大项:结论中的谓项,如 “胎生的”。
小项:结论中的主项,如 “鲸鱼”。
中项:在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概念,如 “哺乳动物”。
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鲸鱼是哺乳动物”。
2.三段论的规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举例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指出这里的 “群众” 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含义不同,出现了四个不同的项,犯了 “四概念” 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以 “所有的猫都是动物,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所以所有的猫都是狗” 为例,说明中项 “动物” 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无法必然推出结论。
(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如 “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有的金属是固体,所以所有的固体都是导电的”,“固体” 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 “小项不当扩大” 错误。
(3)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举例 “所有的植物都不是动物,所有的石头都不是植物,所以所有的石头都不是动物”,两个否定前提无法得出必然结论。
知识小结:
三、三段论推理
1、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三段论推理的结构
(1)★大项、小项、中项:
①“大项(P)”:结论中的谓项;
②“小项(S)”:结论中的主项;
③“中项(M)”: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2)前提: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3)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3、★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拓展深化:三段论推理中关于“否定”的规则:
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若前提有一否定,结论必为否定。
例1:“所有动物都不是植物(否定前提),蘑菇不是动物(否定前提)”,两否定前提无法推出 “蘑菇是植物” 或 “蘑菇不是植物” 的必然结论。
例2:“所有鸟类都不是哺乳动物(否定前提),企鹅是鸟类(肯定前提)”,因前提有一否定,结论必为否定 ——“企鹅不是哺乳动物”,此推理符合规则。
例3:若前提有一否定却得出肯定结论,如 “鱼类不是哺乳动物,鲨鱼是鱼类,所以鲨鱼是哺乳动物”,则违反规则,结论错误。
4、学习三段论推理规则的意义
①凡是符合这些规则的三段论,其推理结构就是正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个规则,其推理结构都是不正确的。
②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三段论案例中是否存在违反规则的情况,并派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
(一)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 “质” 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规则:
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改变前提判断的质,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找出与前提判断谓项相矛盾的概念,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
示例:“所有的花都是香的” 换质为 “所有的花都不是不香的”。
(二)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周延: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规律:主项看量项,全称、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要看质,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规则: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示例:“有的学生是男生” 换位为 “有的男生是学生”。
(三)三段论推理
含义: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结构:
大项:结论中的谓项。
小项:结论中的主项。
中项:在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概念。
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
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规则: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示例:“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五)课后练习
1.凡物质都是可塑的,树木是可塑的,所以树木是物质。以下哪个推理推理结构与上述最为相近?( )
A.凡真理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进化论是真理,所以进化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B.凡恒星都是自身发光的,金星不是恒星,所以金星自身不发光
C.凡公民必须遵守法律,我们是公民,所以我们必须遵守法律
D.所有的好人都赞美我,你赞美我,所以你是好人
2.下列分析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①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商品都有使用价值,水有使用价值。所以,水是商品——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③金属都是导电体,橡胶不是金属。所以,橡胶不是导电体——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④自媒体是教育的工具,自媒体也是娱乐的工具。所以,娱乐工具都是教育的工具——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下列关于“十大流行语的逻辑判断,正确的是( )
甲 “显眼包”就是外在形象或性格特征引人注目的人。
乙 作为无压力社交,吃饭有“饭搭子”,旅游有“旅游搭子”。
丙 “多巴胺”是一种化学物质,所以多巴胺不是非化学物质。
丁 “村超”大放异彩,对推进全民健身、振兴乡村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①甲观点中的“人”是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②乙观点中“搭子”代表了一种传递关系
③丙观点是一个正确的换质位推理
④丁观点是一个正确的联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以下观点与对其逻辑思维规则的理解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现实主义作品”——划分标准混乱,存在越级划分
②乙在辩论中声称:“我既不支持全面禁止化石能源,也不支持无限制使用化石能源。”——乙的立场违反了排中律,未明确表态
③某学生讨论“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类创造”时表示:“我认为AI可以完成艺术创作,但真正的艺术只能由人类完成。”——该观点未违反矛盾律,因为AI创作与人类艺术有本质区别
④“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所以鲸鱼是脊椎动物”——推理有效,符合三段论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班同学在学习民事权利与义务知识后,得出以下结论:
甲 从“所有江苏人都是中国人”推出“所有江苏人都不是非中国人”
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丙 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商标权
丁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推理使用了换质推理方法
②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是矛盾关系
③丙观点多出了商标权,展于“定义过宽”
④丁结论中的“自由”是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DBDB
六、教学反思及反馈评价
(一)教学反思
1.亮点:通过 2025年“绿色能源政策”相关案例(如“所有非可再生能源都需限制使用,煤炭是非可再生能源,故煤炭需限制使用”),将三段论规则与现实结合,降低了理解难度。学生对换质位推理的周延性判断准确率提升,小组合作分析错题时,能主动关联规则进行辨析。
2.不足:三段论“中项不周延”与“否定前提”规则的交叉案例(如“所有环保企业不违规,某企业不违规,故某企业是环保企业”),部分学生仍难以快速定位错误类型;复杂换质位连续推理(如“全称否定判断先换质再换位”)的步骤完整性不足。
3.改进:设计“错题诊断卡”,标注错误类型与对应规则;增加 “规则应用流程图”,强化多步骤推理的逻辑性。
(二)反馈评价
课堂检测显示,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正确率达42%,但三段论推理中涉及否定前提和周延性的综合题正确率仅18%。学生反馈 “周延性判断”和“三段论多规则同时验证”是主要难点,建议增加实例对比演练。后续可通过分层作业(基础题 + 综合题)针对性强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