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八下·兰溪期末) 化简:的结果是(  ).
A.-4 B.-2 C.2 D.4
2.(2025八下·兰溪期末)一元二次方程9x2=5-4x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
A.9,5,-4 B.9,4,-5 C.9,-5,4 D.9,-4, 5
3.(2025八下·兰溪期末)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100°,则∠D的度数是(  ).
A.60° B.70° C.80° D.90°
4.(2025八下·兰溪期末) 抛物线y=-x2-4x+m的对称轴为(  ).
A.直线x=-2 B.直线x=2 C.直线x=4 D.直线x=-4
5.(2025八下·兰溪期末)车间有15名工人,某一天他们生产的机器零件个数统计如下:
生产零件个数(个) 6 7 8 9 10 11 13 15 16
工人人数(人) 1 2 4 1 2 1 1 2 1
则工人生产的机器零件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7,10 B.8,10 C.8,9 D.9,8
6.(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已知A是反比例函数上一点,AB⊥y轴与点B,点C在x轴上,且∠ABC的面积为1,则k的值为(  ).
A. B.1 C.4 D.-2
7.(2025八下·兰溪期末) 如图,O是□ABCD对角线的交点.已知∠OAD的周长为50,BD=32,AC=24,则BC的长为(  ).
A.18 B.20 C.22 D.26
8.(2025八下·兰溪期末)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决定在操场划出一块面积为480m2的长方形场地作为劳动基地若长方形场地的一边靠墙(墙足够长),另外三边由总长为70m的第笆围成,并且在平行于墙的边上设置两个开口宽为1m的进出门(如图),设靠墙的长方形边长为x(m),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72-2x)=480 B.x(68-2x)=480
C.x(72-x)=480 D.x(68-x)=480
9.(2025八下·兰溪期末)若点 ,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且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或
10.(2025八下·兰溪期末) 如图,在 Rt△ABC中,∠ACB=90°,分别以边AC、BC向外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BFGC,连接EF、AF.若已知AB2-AC2的值,则能求出的三角形面积是(  ).
A.三角形ABF B.三角形 ACF C.三角形 AEF D.三角形 ABC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025八下·兰溪期末)二次根式 中, x的取值范围是   .
12.(2025八下·兰溪期末) 样本数据5,6,7,8,9的方差S2=   .
13.(2025八下·兰溪期末)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顶点坐标为(1,1),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14.(2025八下·兰溪期末) 如图,在△ABC中,FG//DE// BC,AF =FD =DB,若FG=2,则BC=   .
15.(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D的坐标为 (3,2). 若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正方形的顶点C.则k的值为   .
16.(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点O是□ABCD对角线AC的中点,沿过点O的直线MN将口ABCD折叠,使点A,B分别落在A'、B'处,NB'交CD与点E,若点E是CD的中点,NC=3,NB =7,则EB'=   .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72分)
17.(2025八下·兰溪期末)计算:
(1)
(2)
18.(2025八下·兰溪期末)解方程:
(1)x2-2x=15
(2)x2-7x+1=0
19.(2025八下·兰溪期末)某校团委要招聘一名节目主持人,A、B、C三位同学报名并参加了3个项目的素质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分).
知识积累 人文素养 实践经验
A 80 78 82
B 78 86 79
C 79 87 74
(1)计算得A同学的总成绩的平均分为80分,请求出B、C两同学的平均分;
(2)对于主持人工作,三个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有所不同,规定应聘者的知识积累、人文素养、实践经验的成绩按3:3:4的比例计算,得分高的应聘,请问谁能应聘成功?
20.(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已知△ABD中,AB=AD,小明用圆规和直尺作出四边形ABCD的过程如下:
(1)分别以B、D为圆心,以B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2)作射线AM,交BD于点O:(3)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于点C:(4)连接 CD、CB.
依据上述得到的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给出证明:
(2)若BD=2,OA=3,DH⊥AB于点H,求DH的长.
21.(2025八下·兰溪期末)五一假期,某著名景区在5月1日至3日期间的游客人数逐日增加,5月4日至5日游客人数大幅减少.据统计,5月1日的游客人数为1.5万人,5月3月的游客人数为2.16万人.
(1)求5月1日至3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的日平均增长率;
(2)5月4日至5日这两天到该景区的游客总人数不会超过5月1日至3日游客总人数的,求5月4日至5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平均每天最多是多少万人?
22.(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交于A(m,2), B(2,n)两点,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连接OA、OB.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OAB的面积;
(3)若P为x轴上一点,当△APC的面积等于△OAB的面积时,求点P的坐标,
23.(2025八下·兰溪期末)某超市以20元/箱的价格采购一款畅销食品加工后出售,销售价格不低于30元/箱,不高于40元/箱.销售时发现,销售价格每增加1元,每天销售量减少2箱:当销售价格每箱30元时,每天销售量为40箱,若每天的销售量为y(箱),销售价格为x(元/箱),
(1)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是否存在x,使得这天的销售利润达到600元?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该批发部销售这款食品每天获得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是多少?【销售利润=(销售价格一采购价格)×销售量】
24.(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AB上,DE=AF,CE与DF相交于点M,连接 BM.
(1)求证: CE⊥DF;
(2)若点E为AD的中点.
①当AB=4 时,求的值;
②证明:BC=BM.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相关的量
【解析】【解答】解:由 得
所以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9,4,
故答案为:B.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c为常数, ,其中a叫做二次项系数,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由此解答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解析】【解答】解: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 (4-2)×180°= 2×180°= 360°,
∵AB⊥BC,
∴∠ABC=90°,
又∵∠A=∠C=100°,
∴∠D=360°-∠ABC-∠A-∠C
= 360°-90°-100°-100°
=270°-100°-100°
=170°-100°
= 7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ABCD是内角和为: (4-2)×180°= 360°, 由AB⊥BC, 可得∠ABC=90°, 再根据已知∠A=∠C =100°, 由此可得∠D=360°-∠ABC-∠A-∠C, 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二次函数y=ax²+bx+c与二次函数y=a(x-h)²+k的转化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故答案为:A.
【分析】将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
5.【答案】D
【知识点】中位数;众数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这组数据中的8出现4次,且次数最多,故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个,
这组数据中共有15个数据,居中的两个数分别是9,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个,
故答案为:D.
【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居中的一个数据或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根据定义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的一点一垂线型
7.【答案】C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BD与AC交于点O, BD=32, AC=24,
∵△OAD的周长为50,
∴AD+OD+OA=50,
∴BC+16+12=50,
∴BC=22,
故答案为:C.
【分析】由 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 BD=32, AC=24, 求得 , 由△OAD的周长为50, 且AD= BC, 得BC+16+12=50, 求得BC=22, 于是得到问题的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靠墙的长方形边长为x(m),根据题意得
故答案为:A.
【分析】设靠墙的长方形边长为x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9.【答案】B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反比例函数 ,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①若点A、点B同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 ,
∴a-1>a+1,
此不等式无解;
②若点A在第二象限且点B在第四象限,
∵ ,
∴ ,
解得: ;
③由y1>y2,可知点A在第四象限且点B在第二象限这种情况不可能.
综上, 的取值范围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 ,可知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分三种情况①若点A、点B在同在第二或第四象限;②若点A在第二象限且点B在第四象限;③若点A在第四象限且点B在第二象限讨论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勾股树模型
【解析】【解答】解:∵ BFGC是正方形,
∴BF∥CG,∠BCG=90°,BF=BC
又∵∠ACB=90°,
∴∠ACG=180°,即A,C,G共线,
∴S△ACF=S△CBF=,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F∥CG,即可得到S△ACF=S△CBF,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11.【答案】x≥1
【知识点】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x-1≥0,
∴ .
故答案为:x≥1.
【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据此解答即可.
12.【答案】2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解:数据的平均数
方差
故答案为: 2.
【分析】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即可.
13.【答案】
【知识点】利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解:设该函数的解析式为
∵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
解得
∴该函数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设该函数的解析式为顶点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即可求得a的值,从而可以写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14.【答案】6
【知识点】梯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
∴ FG是 的中位线,
∴ DE是梯形FBCG的中位线,

解得: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FG,再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
15.【答案】3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反比例函数的一点一垂线型;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过点C作CF⊥y轴于点F,过点D作DE⊥x轴于点E, 则∠DEA=∠BFC=∠AOB=90°,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BC, ∠DAB=∠ABC=90°,
∵∠DAE+∠ADE=90°, ∠DAE+∠BAO=90°,
∴∠ADE=∠BAO,
在Rt△ADE与Rt△BAO中,
∴Rt△ADE≌Rt△BAO,
同理可得Rt△BAO≌Rt△CBF,
∵点D的坐标为(3,2),
∴DE=OA = BF =2, OE =3,
∴AE =OE-OA=3-2=1,
∴AE=OB=CF=1,
∴OF=OB+BF=+2=3,
∴C(1,3),
∵反比例函数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正方形的顶点C,
∴k=1×3=3,
故答案为: 3.
【分析】过点C作CF⊥y轴于点F, 过点D作DE⊥x轴于点E,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Rt△ADE≌Rt△BAO Rt△CBF,再由点D的坐标为(3,2)即可得出C点坐标,进而可得出结论.
16.【答案】2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延长AD、 交于点H,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O是AC的中点,点E是CD的中点,
∴AD∥BC, AD =BC, O A=OC, DE=CE,
由折叠得
在 和 中,
∴△AOM≌△CON(AAS),
∴MA=NC=3,
∴AD-MA= BC - NC,
∴MD=NB=NB'=7,
在△DEH和△CEN中,
∴△DEH≌△CEN(AAS),
∴HD = NC =3, EH = EN,
∴NH = MH = MD+HD=10,
∴EB'= NB'-EN=2,
故答案为: 2.
【分析】延长AD、 交于点H,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可证明△AOM≌△CON,得MA=NC=3, 则MD=NB=NB'=7, 再证明△DEH≌△CEN, 得HD = NC =3, 所以NH = MH = 10, 求得EH = EN = 5, 则 ,于是得到问题的答案.
17.【答案】(1)解:原式=3×-5
=6-5
=1
(2)解: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先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然后化简二次根式后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8.【答案】(1)解:,
则(

解得
(2)解:



【知识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分析】(1)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
(2)利用公式法求解即可.
19.【答案】(1)解: (分); (分)
(2)解: A:80×0.3+78×0.3+82×0.4=80.2 (分);
B:78×0.3+86×0.3+79×0.4=80.8(分);
C:79×0.3+87×0.3+74×0.4=79.4(分);
.B同学应聘成功.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平均数的公式即可直接求解;
(2)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解.
20.【答案】(1)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理由:
∴四边形ABC都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解:∵四边形ABC都是菱形,
∵菱形ABCD的面积 ,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析】(1)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利用面积法出DH.
21.【答案】(1)解:设增长率为x,则 1.5(1+x)2=2.16
解得:x1=0.2,x2=-2.2 (舍去)
∴日平均增长率为20%。
(2)解:设平均每天游客人数为m人,则
2m≤(1.5+1.5×1.2+2.16)
解得:m≤0.91
∴平均每天游客人数不超过0.91万人
【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百分率问题
【解析】【分析】(1)设5月1日至3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的日平均增长率为x,利用5月3日的游客人数=5月1日的游客人数 月1日至3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的日平均增长率)2,可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符合题意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2)设5月4日至5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平均每天是m万人,根据5月4日至5日这两天到该景区的游客总人数不会超过5月1日至3日游客总人数的 可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大值,即可得出结论.
22.【答案】(1)解:A(m,2), B(2,n)两点在一次函数 的图象上,
解得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2)解:由一次函数 可知C(1,0),
(3)解: 设P点坐标为(m,0), 则.
解得 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
(2)先求出点C坐标,再根据, 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3)设P点坐标为(m,0), 则. 利用面积建立方程 求出m值即可得到点P坐标.
23.【答案】(1)解:由题意,销售价格每增加1元,每天销售量减少2箱;当销售价格每箱30元时,每天销售量为40箱,且销售价格为x元/箱,
∴每天的销售量为 即
(2)解:由题意,假设存在x,使得这天的销售利润达到600元,
∴利润
∴方程无解.
∴销售利润不可能达到600元.
(3)解:由题意,利润=
∴当 (元/箱)时,销售利润最大值为450元.
答:当销售价格定为35元/箱时,该批发部销售这款食品每天获得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是450元.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
【解析】【分析】(1)依据题意,由销售价格每增加1元,每天销售量减少2箱;当销售价格每箱30元时,每天销售量为40箱,且销售价格为x元/箱,则每天的销售量为 即 进而可以判断得解;
(2)依据题意,假设存在x,使得这天的销售利润达到600元,则利润: , 可得 又 进而可以判断得解
(3)依据题意,由利润 又 进而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得解.
24.【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 =∠CDE=90°, AD=CD,又∵DE=AF,
∴△ADF≌△DCE(SAS),
∴∠ADF =∠DCE,又∵∠ADF+∠CDF =∠ADC =90°,
∴∠DCE+∠CDF=90°,
∴∠DMC=90°,
∴CE⊥DF;
(2)解:①
∵点E为AD的中点, AB = 4,
∴AF=DE=2,
∵∠EDM =∠FDA, ∠EMD=∠A,
∴△EMD∽△FAD,


②证明:
证明: 如图, 过点B作BH⊥CE交CE于点H, 过点A作AG⊥BH交BH于点G, 交DF于点N,则∠AND =∠EMD=90°,
∴EM∥AN,
∵点E是AD的中点,
∴ EM是三角形ADN的中位线.
∴点M是DN的中点, 即DM = MN.
由 (1) 知∠ADN=∠DCM,
同法可知∠DCM =CBH,
又∵∠DMC=∠AND=∠BHC=90°, AD=CD=BC,
∴△DMC≌△CHB≌△AND(AAS),
∴DM = MN = CH = MH,
∵BH⊥CM,
∴BH垂直平分CM,
∴ BC = BM.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
【解析】【分析】(1)证明 得出 即可推出结论;
(2)①根据勾股定理推出. 证明 得出 从而推出CM与MF的长,即可得出结果;
②过点B作. 交CE于点H,过点A作 BH交BH于点G, 交DF于点N, 证明点M是DN的中点,得证明 , 推出 , 可得出结论.
1 / 1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八下·兰溪期末) 化简:的结果是(  ).
A.-4 B.-2 C.2 D.4
【答案】C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解答.
2.(2025八下·兰溪期末)一元二次方程9x2=5-4x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
A.9,5,-4 B.9,4,-5 C.9,-5,4 D.9,-4, 5
【答案】B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相关的量
【解析】【解答】解:由 得
所以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9,4,
故答案为:B.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c为常数, ,其中a叫做二次项系数,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由此解答即可.
3.(2025八下·兰溪期末)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100°,则∠D的度数是(  ).
A.60° B.70° C.80° D.90°
【答案】B
【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解析】【解答】解: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 (4-2)×180°= 2×180°= 360°,
∵AB⊥BC,
∴∠ABC=90°,
又∵∠A=∠C=100°,
∴∠D=360°-∠ABC-∠A-∠C
= 360°-90°-100°-100°
=270°-100°-100°
=170°-100°
= 7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ABCD是内角和为: (4-2)×180°= 360°, 由AB⊥BC, 可得∠ABC=90°, 再根据已知∠A=∠C =100°, 由此可得∠D=360°-∠ABC-∠A-∠C, 即可得出答案.
4.(2025八下·兰溪期末) 抛物线y=-x2-4x+m的对称轴为(  ).
A.直线x=-2 B.直线x=2 C.直线x=4 D.直线x=-4
【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二次函数y=ax²+bx+c与二次函数y=a(x-h)²+k的转化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故答案为:A.
【分析】将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
5.(2025八下·兰溪期末)车间有15名工人,某一天他们生产的机器零件个数统计如下:
生产零件个数(个) 6 7 8 9 10 11 13 15 16
工人人数(人) 1 2 4 1 2 1 1 2 1
则工人生产的机器零件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7,10 B.8,10 C.8,9 D.9,8
【答案】D
【知识点】中位数;众数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这组数据中的8出现4次,且次数最多,故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个,
这组数据中共有15个数据,居中的两个数分别是9,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个,
故答案为:D.
【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居中的一个数据或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根据定义解答.
6.(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已知A是反比例函数上一点,AB⊥y轴与点B,点C在x轴上,且∠ABC的面积为1,则k的值为(  ).
A. B.1 C.4 D.-2
【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的一点一垂线型
7.(2025八下·兰溪期末) 如图,O是□ABCD对角线的交点.已知∠OAD的周长为50,BD=32,AC=24,则BC的长为(  ).
A.18 B.20 C.22 D.26
【答案】C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BD与AC交于点O, BD=32, AC=24,
∵△OAD的周长为50,
∴AD+OD+OA=50,
∴BC+16+12=50,
∴BC=22,
故答案为:C.
【分析】由 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 BD=32, AC=24, 求得 , 由△OAD的周长为50, 且AD= BC, 得BC+16+12=50, 求得BC=22, 于是得到问题的答案.
8.(2025八下·兰溪期末)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决定在操场划出一块面积为480m2的长方形场地作为劳动基地若长方形场地的一边靠墙(墙足够长),另外三边由总长为70m的第笆围成,并且在平行于墙的边上设置两个开口宽为1m的进出门(如图),设靠墙的长方形边长为x(m),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72-2x)=480 B.x(68-2x)=480
C.x(72-x)=480 D.x(68-x)=480
【答案】A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靠墙的长方形边长为x(m),根据题意得
故答案为:A.
【分析】设靠墙的长方形边长为x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9.(2025八下·兰溪期末)若点 ,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且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或
【答案】B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反比例函数 ,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①若点A、点B同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 ,
∴a-1>a+1,
此不等式无解;
②若点A在第二象限且点B在第四象限,
∵ ,
∴ ,
解得: ;
③由y1>y2,可知点A在第四象限且点B在第二象限这种情况不可能.
综上, 的取值范围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 ,可知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分三种情况①若点A、点B在同在第二或第四象限;②若点A在第二象限且点B在第四象限;③若点A在第四象限且点B在第二象限讨论即可.
10.(2025八下·兰溪期末) 如图,在 Rt△ABC中,∠ACB=90°,分别以边AC、BC向外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BFGC,连接EF、AF.若已知AB2-AC2的值,则能求出的三角形面积是(  ).
A.三角形ABF B.三角形 ACF C.三角形 AEF D.三角形 ABC
【答案】B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勾股树模型
【解析】【解答】解:∵ BFGC是正方形,
∴BF∥CG,∠BCG=90°,BF=BC
又∵∠ACB=90°,
∴∠ACG=180°,即A,C,G共线,
∴S△ACF=S△CBF=,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F∥CG,即可得到S△ACF=S△CBF,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025八下·兰溪期末)二次根式 中, 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x≥1
【知识点】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x-1≥0,
∴ .
故答案为:x≥1.
【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据此解答即可.
12.(2025八下·兰溪期末) 样本数据5,6,7,8,9的方差S2=   .
【答案】2
【知识点】方差
【解析】【解答】解:数据的平均数
方差
故答案为: 2.
【分析】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即可.
13.(2025八下·兰溪期末)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顶点坐标为(1,1),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答案】
【知识点】利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解:设该函数的解析式为
∵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
解得
∴该函数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设该函数的解析式为顶点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即可求得a的值,从而可以写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14.(2025八下·兰溪期末) 如图,在△ABC中,FG//DE// BC,AF =FD =DB,若FG=2,则BC=   .
【答案】6
【知识点】梯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
∴ FG是 的中位线,
∴ DE是梯形FBCG的中位线,

解得: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FG,再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
15.(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D的坐标为 (3,2). 若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正方形的顶点C.则k的值为   .
【答案】3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反比例函数的一点一垂线型;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过点C作CF⊥y轴于点F,过点D作DE⊥x轴于点E, 则∠DEA=∠BFC=∠AOB=90°,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BC, ∠DAB=∠ABC=90°,
∵∠DAE+∠ADE=90°, ∠DAE+∠BAO=90°,
∴∠ADE=∠BAO,
在Rt△ADE与Rt△BAO中,
∴Rt△ADE≌Rt△BAO,
同理可得Rt△BAO≌Rt△CBF,
∵点D的坐标为(3,2),
∴DE=OA = BF =2, OE =3,
∴AE =OE-OA=3-2=1,
∴AE=OB=CF=1,
∴OF=OB+BF=+2=3,
∴C(1,3),
∵反比例函数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正方形的顶点C,
∴k=1×3=3,
故答案为: 3.
【分析】过点C作CF⊥y轴于点F, 过点D作DE⊥x轴于点E,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Rt△ADE≌Rt△BAO Rt△CBF,再由点D的坐标为(3,2)即可得出C点坐标,进而可得出结论.
16.(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点O是□ABCD对角线AC的中点,沿过点O的直线MN将口ABCD折叠,使点A,B分别落在A'、B'处,NB'交CD与点E,若点E是CD的中点,NC=3,NB =7,则EB'=   .
【答案】2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延长AD、 交于点H,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O是AC的中点,点E是CD的中点,
∴AD∥BC, AD =BC, O A=OC, DE=CE,
由折叠得
在 和 中,
∴△AOM≌△CON(AAS),
∴MA=NC=3,
∴AD-MA= BC - NC,
∴MD=NB=NB'=7,
在△DEH和△CEN中,
∴△DEH≌△CEN(AAS),
∴HD = NC =3, EH = EN,
∴NH = MH = MD+HD=10,
∴EB'= NB'-EN=2,
故答案为: 2.
【分析】延长AD、 交于点H,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可证明△AOM≌△CON,得MA=NC=3, 则MD=NB=NB'=7, 再证明△DEH≌△CEN, 得HD = NC =3, 所以NH = MH = 10, 求得EH = EN = 5, 则 ,于是得到问题的答案.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72分)
17.(2025八下·兰溪期末)计算:
(1)
(2)
【答案】(1)解:原式=3×-5
=6-5
=1
(2)解: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先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然后化简二次根式后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8.(2025八下·兰溪期末)解方程:
(1)x2-2x=15
(2)x2-7x+1=0
【答案】(1)解:,
则(

解得
(2)解:



【知识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分析】(1)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
(2)利用公式法求解即可.
19.(2025八下·兰溪期末)某校团委要招聘一名节目主持人,A、B、C三位同学报名并参加了3个项目的素质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分).
知识积累 人文素养 实践经验
A 80 78 82
B 78 86 79
C 79 87 74
(1)计算得A同学的总成绩的平均分为80分,请求出B、C两同学的平均分;
(2)对于主持人工作,三个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有所不同,规定应聘者的知识积累、人文素养、实践经验的成绩按3:3:4的比例计算,得分高的应聘,请问谁能应聘成功?
【答案】(1)解: (分); (分)
(2)解: A:80×0.3+78×0.3+82×0.4=80.2 (分);
B:78×0.3+86×0.3+79×0.4=80.8(分);
C:79×0.3+87×0.3+74×0.4=79.4(分);
.B同学应聘成功.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平均数的公式即可直接求解;
(2)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解.
20.(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已知△ABD中,AB=AD,小明用圆规和直尺作出四边形ABCD的过程如下:
(1)分别以B、D为圆心,以B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2)作射线AM,交BD于点O:(3)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于点C:(4)连接 CD、CB.
依据上述得到的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给出证明:
(2)若BD=2,OA=3,DH⊥AB于点H,求DH的长.
【答案】(1)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理由:
∴四边形ABC都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解:∵四边形ABC都是菱形,
∵菱形ABCD的面积 ,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析】(1)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利用面积法出DH.
21.(2025八下·兰溪期末)五一假期,某著名景区在5月1日至3日期间的游客人数逐日增加,5月4日至5日游客人数大幅减少.据统计,5月1日的游客人数为1.5万人,5月3月的游客人数为2.16万人.
(1)求5月1日至3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的日平均增长率;
(2)5月4日至5日这两天到该景区的游客总人数不会超过5月1日至3日游客总人数的,求5月4日至5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平均每天最多是多少万人?
【答案】(1)解:设增长率为x,则 1.5(1+x)2=2.16
解得:x1=0.2,x2=-2.2 (舍去)
∴日平均增长率为20%。
(2)解:设平均每天游客人数为m人,则
2m≤(1.5+1.5×1.2+2.16)
解得:m≤0.91
∴平均每天游客人数不超过0.91万人
【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百分率问题
【解析】【分析】(1)设5月1日至3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的日平均增长率为x,利用5月3日的游客人数=5月1日的游客人数 月1日至3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的日平均增长率)2,可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符合题意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2)设5月4日至5日到该景区的游客人数平均每天是m万人,根据5月4日至5日这两天到该景区的游客总人数不会超过5月1日至3日游客总人数的 可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大值,即可得出结论.
22.(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交于A(m,2), B(2,n)两点,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连接OA、OB.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OAB的面积;
(3)若P为x轴上一点,当△APC的面积等于△OAB的面积时,求点P的坐标,
【答案】(1)解:A(m,2), B(2,n)两点在一次函数 的图象上,
解得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2)解:由一次函数 可知C(1,0),
(3)解: 设P点坐标为(m,0), 则.
解得 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
(2)先求出点C坐标,再根据, 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3)设P点坐标为(m,0), 则. 利用面积建立方程 求出m值即可得到点P坐标.
23.(2025八下·兰溪期末)某超市以20元/箱的价格采购一款畅销食品加工后出售,销售价格不低于30元/箱,不高于40元/箱.销售时发现,销售价格每增加1元,每天销售量减少2箱:当销售价格每箱30元时,每天销售量为40箱,若每天的销售量为y(箱),销售价格为x(元/箱),
(1)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是否存在x,使得这天的销售利润达到600元?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该批发部销售这款食品每天获得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是多少?【销售利润=(销售价格一采购价格)×销售量】
【答案】(1)解:由题意,销售价格每增加1元,每天销售量减少2箱;当销售价格每箱30元时,每天销售量为40箱,且销售价格为x元/箱,
∴每天的销售量为 即
(2)解:由题意,假设存在x,使得这天的销售利润达到600元,
∴利润
∴方程无解.
∴销售利润不可能达到600元.
(3)解:由题意,利润=
∴当 (元/箱)时,销售利润最大值为450元.
答:当销售价格定为35元/箱时,该批发部销售这款食品每天获得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是450元.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
【解析】【分析】(1)依据题意,由销售价格每增加1元,每天销售量减少2箱;当销售价格每箱30元时,每天销售量为40箱,且销售价格为x元/箱,则每天的销售量为 即 进而可以判断得解;
(2)依据题意,假设存在x,使得这天的销售利润达到600元,则利润: , 可得 又 进而可以判断得解
(3)依据题意,由利润 又 进而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得解.
24.(2025八下·兰溪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AB上,DE=AF,CE与DF相交于点M,连接 BM.
(1)求证: CE⊥DF;
(2)若点E为AD的中点.
①当AB=4 时,求的值;
②证明:BC=BM.
【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 =∠CDE=90°, AD=CD,又∵DE=AF,
∴△ADF≌△DCE(SAS),
∴∠ADF =∠DCE,又∵∠ADF+∠CDF =∠ADC =90°,
∴∠DCE+∠CDF=90°,
∴∠DMC=90°,
∴CE⊥DF;
(2)解:①
∵点E为AD的中点, AB = 4,
∴AF=DE=2,
∵∠EDM =∠FDA, ∠EMD=∠A,
∴△EMD∽△FAD,


②证明:
证明: 如图, 过点B作BH⊥CE交CE于点H, 过点A作AG⊥BH交BH于点G, 交DF于点N,则∠AND =∠EMD=90°,
∴EM∥AN,
∵点E是AD的中点,
∴ EM是三角形ADN的中位线.
∴点M是DN的中点, 即DM = MN.
由 (1) 知∠ADN=∠DCM,
同法可知∠DCM =CBH,
又∵∠DMC=∠AND=∠BHC=90°, AD=CD=BC,
∴△DMC≌△CHB≌△AND(AAS),
∴DM = MN = CH = MH,
∵BH⊥CM,
∴BH垂直平分CM,
∴ BC = BM.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
【解析】【分析】(1)证明 得出 即可推出结论;
(2)①根据勾股定理推出. 证明 得出 从而推出CM与MF的长,即可得出结果;
②过点B作. 交CE于点H,过点A作 BH交BH于点G, 交DF于点N, 证明点M是DN的中点,得证明 , 推出 , 可得出结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