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 本 信 息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大象版年级 六年级上册单元名称 第3单元《浩瀚宇宙》单元主题 星际探险家——解密宇宙的层级奥秘课时安排 5课时一、单元主题“星际探险家——解密宇宙的层级奥秘”围绕地月日系统→太阳系→星座→星系→宇宙探索的认知链条,引导学生建立空间尺度概念,培养科学建模能力与宇宙观。二、单元大情景“星际科考队”太空探索计划学生化身“太空科考队员”,完成五项任务:1.任务1:地月日轨道指挥部(《月球、地球和太阳》)→ 模拟三球运动;2.任务2:太阳系漫游者(《太阳系》)→ 制作太阳系比例模型;3.任务3:星座导航官(《星座》)→ 观测四季典型星座;4.任务4:银河系测绘师(《星系》)→ 绘制银河系结构图;5.任务5:深空探测先锋(《浩瀚宇宙》)→ 设计宇宙探索时间轴。最终目标:发布《宇宙科考报告》,举办“星际探索成果展”。三、课程标准分析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学习内容 9.1 地球是一颗行星; 9.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9.6 太空探索拓展认知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描述太阳系结构; ②用模型说明宇宙层级关系; ③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月球、地球和太阳》《太阳系》《星座》《星系》和《浩瀚宇宙》这5课。(一)第1课《月球、地球和太阳》1.核心内容:探究地月日系统的相对运动关系(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解释日食成因(月球遮挡太阳光)。2.关键活动:建立三球位置模型(乒乓球/地球仪模拟),分析日食发生的条件(三者成直线)。(二)第2课《太阳系》1.核心内容:认识太阳系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对比行星特征(大小、轨道位置),理解恒星与行星的本质区别(恒星发光,行星反射光)。2.关键活动:制作太阳系比例模型(纸带标记行星距离),分析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气态巨行星)。(三)第3课《星座》1.核心内容:学习四季典型星座(北斗七星-春季、天鹅座-夏季、仙后座-秋季、猎户座-冬季),掌握星座定位方法(北极星定向)。2.关键活动:使用活动星盘观测实践,绘制“W”形仙后座等星座图谱。(四)第4课《星系》1.核心内容:认识银河系结构(银盘直径10万光年、旋臂),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猎户座支臂),引入河外星系概念(如仙女座星系)。2.关键活动:分析银河系“俯视图”与“侧视图”,制作星系对比海报(银河系 vs 河外星系)。(五)第5课《浩瀚宇宙》1.核心内容:梳理人类探索宇宙的里程碑(从加加林首航到中国空间站),理解宇宙尺度(光年单位),思考地外生命可能性。2.关键活动:设计“宇宙探索时间轴”,讨论深空探测意义(如寻找宜居行星)。五课按 “近→远→应用” 的宇宙认知逻辑递进:1.基础层(近地系统):《月球、地球和太阳》聚焦地月日局部关系,奠定天体运动认知基础。2.扩展层(宏观尺度):《太阳系》→《星座》→《星系》依次拓展空间尺度:太阳系(行星级)→银河系内恒星(星座级)→河外星系(星系级)。3.升华层(科学与人文融合):《浩瀚宇宙》整合前四课知识,升华至宇宙探索意义与人类文明关系。五、教学目标维度 目标内容科学观念 描述太阳系结构、星座定位方法,解释日食成因。科学思维 通过数据归纳行星轨道规律(如“内小外大”),用模型推演宇宙层级关系。探究实践 设计太阳系比例模型(数学计算),使用活动星盘观测星座(工具应用)。态度责任 分析太空探索意义(如中国空间站),树立保护暗夜星空的环保意识。六、学情分析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初具雏形,但对“光年”“宇宙膨胀”等概念需借助可视化模型理解。2.认知基础:已知地球自转公转(五年级),但对太阳系外天体缺乏系统认知。3.兴趣点:角色扮演(宇航员)、动手建模(太阳系)、科幻话题(外星生命)。七、活动设置活动名称 对应课程 目标与达成方式第1课. 三球轨道模拟 《月球、地球和太阳》 目标:理解日食成因。方式:乒乓球+手电筒模拟三球位置(光路可视化)。第2课. 太阳系比例尺 《太阳系》 目标:计算行星距离比例。方式:用100米跑道模拟太阳系(数学:比例计算)。第3课. 星座导航挑战 《星座》 目标:定位北极星。方式:户外用星盘观测北斗七星“勺柄指向”(地理+数学)。第4课. 银河系沙画 《星系》 目标:理解银河系旋臂结构。方式:彩色沙子绘制银河俯视图(艺术+科学)。第5课. 深空时间轴 《浩瀚宇宙》 目标:梳理航天里程碑。方式:制作“人类太空探索”互动时间轴(信息技术)。八、教学方法1.问题链驱动:核心问题:“如何证明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 引导学生通过行星运动模型(《太阳系》)推翻地心说。2.模型可视化:用篮球(太阳)+绿豆(地球)模拟太阳系比例,直观展示空间尺度差异。3.跨学科项目:结合数学计算(行星轨道比例)、语文(撰写宇航员日记)、艺术(星座神话绘画)。九、学习方法1.合作探究:4人小组分工:建模师(制作)、观测员(记录)、计算员(数据)、汇报员(展示)。2.类比迁移:将“银河系结构”类比“漩涡咖啡拉花”,理解旋臂形成原理。3.批判性讨论:辩论“是否应投入巨资探索火星?”,培养科学决策能力。十、评价策略(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类型 占比 内容过程性评价 60% 实验记录单(30%)、模型作品(20%)、课堂问答(10%)终结性评价 40% 《宇宙科考报告》(30%)、太空探索方案设计(10%)(二)分活动评价表活动名称 ★(基础) ★★(良好) ★★★(卓越)活动1: 三球轨道模拟 完成三球位置模拟实验 准确标注日食形成位置 用动画/模型动态演示地球阴影区变化活动2: 太阳系比例尺 制作3颗行星模型 8颗行星位置误差≤10% 添加矮行星/小行星带并说明科学意义活动3: 星座导航挑战 识别北斗七星 定位北极星并描述定位方法 绘制夏季大三角星座关系图并分析季节变化活动4: 银河系沙画 画出银河系基本轮廓 标注太阳系位置及旋臂结构 对比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结构差异活动5: 深空时间轴 列出5个航天里程碑事件 排序事件并分析技术突破意义 提出未来深空探测创新方案(如火星基地)十一、作业设计活动1:三球轨道模拟(《月球、地球和太阳》)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基础作业 绘制日食形成示意图 ★:标注三球位置★★:添加光线路径★★★:解释本影/半影区与日全食/日环食关系提升作业 制作月相变化模型(黏土/纸板) ★:展示新月/满月★★:包含上弦月/下弦月★★★:动态演示一个月周期拓展作业 撰写《日食观测指南》 ★:列出3条安全事项★★:说明观测工具(如滤光片)★★★:分析历史日食记载案例活动2:太阳系比例尺(《太阳系》)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基础作业 填写行星距离排序表 ★:正确排序3颗行星★★:正确排序8颗行星★★★:补充冥王星等矮行星数据提升作业 计算地球到海王星模型距离 ★:列出比例公式★★:计算结果误差≤10%★★★:用实物模拟(如操场标记点位)拓展作业 设计“太阳系旅行手册” ★:图文介绍2颗行星★★:对比类地行星与气态巨行星特征★★★:虚构外星生物生态活动3:星座导航挑战(《星座》)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基础作业 绘制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步骤图 ★:画出勺子形状★★:标注勺柄指向北极星★★★:添加方位角(如正北方向)提升作业 记录一周月亮位置变化轨迹 ★:记录3天位置★★:7天记录+轨迹图★★★:分析月相变化规律拓展作业 制作“星座神话”手绘漫画 ★:绘制1个星座故事★★:3个故事+科学注解★★★:对比中西星座文化差异活动4:银河系沙画(《星系》)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基础作业 绘制银河系俯视图 ★:画出旋臂轮廓★★:标注银心位置★★★:标注太阳系所在旋臂(猎户座支臂)提升作业 制作银河系比例模型(纸盘+彩砂) ★:体现旋臂结构★★:标注关键区域(如银核)★★★:对比银河系与仙女座大小拓展作业 撰写《系外行星探索报告》 ★:描述1颗系外行星★★:分析宜居带条件★★★:设计外星生命生存假说活动5:深空时间轴(《浩瀚宇宙》)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基础作业 列出人类太空探索5大里程碑 ★:按时间排序★★:简述事件意义★★★:关联技术突破(如火箭回收)提升作业 设计“未来月球基地”平面图 ★:标注功能分区★★:说明能源/生命保障系统★★★:分析基地选址科学依据拓展作业 撰写《致外星文明的一封信》 ★:介绍地球位置★★:描述人类文明特征★★★:用科学符号编码信息(如圆周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