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2024年5月以来,河南省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半数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目前达到了中旱以上等级,重度干旱、特旱范围不断扩大。下图为我国干旱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黄淮海平原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2.上述地区干旱表现为 ( )A.以伏旱为主 B.全年干旱C.春旱和春夏连旱 D.冬春连旱3.下列灾害中与干旱相关联的是 ( )①地震 ②森林火灾 ③蝗灾 ④泥石流 ⑤水土流失 ⑥荒漠化A.①②③ B.③④⑤C.④⑤⑥ D.②③⑥ (原创题)2024年4月20—21日,受强降雨影响,广东韶关江湾镇发生多处山体滑坡,6个村受到影响,当地组织300多名救援队员参与救援。当地居民称,受地理环境影响,江湾镇很多房屋依山或依河而建。据此完成4~5题。4.广东韶关江湾镇发生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山区地势陡峭 ②地区经济发达 ③地表多松散碎屑物 ④人口密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滑坡通常会 ( )①摧毁农田、房舍 ②淤塞河道 ③增加土壤肥力 ④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旱情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环境保护与发展 (新素材)2024年5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浙江省发现,一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控制不严,环境违法行为屡有发生,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力,空气质量出现反弹。下图为某年12月11日浙江省部分城市空气质量(AQI)实时数据图。据此完成6~7题。6.造成此次浙江省大范围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 ( )A.入冬以来私家车出行增多,尾气排放多B.入冬以来浙江省持续晴天,污染物集聚C.冬季浙江省取暖能耗大,污染物排放多D.来自北方的输入性大气污染物进入浙江7.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是 ( )A.减少私家车的数量B.市区大规模植树造林C.完善公共交通系统D.鼓励市民戴口罩出行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8~9题。8.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9.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方式以填埋为主,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会不同程度地污染环境。读四类生活垃圾标志图,完成10~11题。10.上述标志图中,表示可回收物的应是 ( )A.甲 B.乙C.丙 D.丁11.下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广大农村居民分布相对分散,没必要实施垃圾分类 ②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③可节省土地资源 ④可减轻环境污染 ⑤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详解答案】1.B 解析:根据我国干旱发生频次分布图可知,干旱发生频次越高的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干旱发生频次最高,干旱灾害最严重。故选B。2.C 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区由于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常出现春旱和春夏连旱,C正确;伏旱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长江中下游地区,A错误;黄淮海平原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不易出现干旱,B错误;冬季农业用水量少,不易出现干旱,D错误。故选C。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属于地质灾害,与干旱没有关联,①错误;干旱导致草木枯黄,可能诱发森林火灾,②正确;干旱导致蝗虫滋生,可能诱发蝗灾,③正确;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一般是暴雨等多种因素诱发,与干旱关系不大,④错误;水土流失是由植被破坏等因素导致的,与干旱无关,⑤错误;干旱使土壤水分长期缺失,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⑥正确。故选D。4.B 解析: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一般为山区,山区地势陡峭崎岖,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不稳定岩体的整体下滑现象,①正确;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加上暴雨,缺乏植被保护极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③正确;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与经济发达程度并无直接关系,②错误;人口密集不是滑坡、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B。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滑坡会导致农田、房舍被摧毁,滑坡体会淤塞河道,①②正确;滑坡不会增加土壤肥力,③错误;台风会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旱情,滑坡不能缓解旱情,④错误。故选D。6.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时段为12月11日,为冬季。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燃烧煤炭时产生大量粉尘被冬季西北风带到浙江,造成大范围大气污染,D正确;没有资料显示入冬以来私家车出行增多,排除A;“持续晴天,污染物集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也并未指出污染源,排除B;浙江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取暖能耗较小,排除C。故选D。7.C 解析:蓝天保卫战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降低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倡公共交通出行,有助于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正确;减少私家车出行不等同于减少私家车的数量,A错误;市区土地资源紧张,不会大规模植树造林,B错误;鼓励市民戴口罩出行不是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措施,D错误。故选C。8.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和内蒙古最为严重,故该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故选A。9.B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A错误;“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可以保护当地的植被,是缓解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途径,B正确;“加快城市化进程”“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无法避免土地荒漠化,甚至会加剧,C、D错误。故选B。10.B 解析:读图可知,甲表示其他垃圾,乙表示可回收物,丙表示厨余垃圾,丁表示有害垃圾。故选B。11.C 解析: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②正确。通过垃圾分类,可节省土地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③④⑤正确。农村居民尽管分布相对分散,也需要实施垃圾分类,①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