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第二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 第二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复习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知道溶液的组成。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核心知识梳理】
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含义 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B 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表达式 cB= w(B)=×100% S=×100g
单位 mol·L-1或mol/L 无 g
特点 对于某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密度、质量分数不变,但所含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改变
相互转化 c=(ρ的单位为g·cm-3),w=×100%(饱和溶液的溶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
2.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两要素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
①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溶质发生变化,水量减少,如:Na、Na2O、Na2O2NaOH;SO3H2SO4;
②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
③结晶水合物,溶质为失去结晶水的化合物,水量增多,如: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
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溶质的浓度和离子浓度不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如1 mol·L-1 Al2(SO4)3溶液中c(SO)=3 mol·L-1,c(Al3+)<2 mol·L-1(考虑Al3+水解)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c=中的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10-3 L计算
3.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质量分数(w)的换算
体积为V L,密度为ρ g·cm-3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为M g·mol-1的溶质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是:c=====,反之,w=
(2)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解度(S)的换算
若某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解度为S g,则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分别为:S=,c===
(3)溶液的稀释——稀释规则: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不变
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浓w浓=m稀w稀,溶液的质量m稀=m浓+m水
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稀V稀=c浓V浓,但溶液的体积V稀≠V浓+V水
(4)溶液(溶质相同)的混合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分别为w1、w2)的两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m1w1+m2w2=m(混)×w(混)=(m1+m2)×w(混),即:w(混合)=
②物质的量浓度不同(分别为c1、c2)的两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a.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2+c2V2=c混×V混,其中V(混)=,ρ混)==
b.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混×(V1+V2)
③质量分数不同(分别为a%、b%)的两溶液
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a%+b%)
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 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如H2SO4、NaOH等)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如酒精溶液、氨水等)
(5)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假定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V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
思路流程
①先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n= mol②再计算溶液的体积:V==eq \f((×M+1000) g,ρ g·cm-3)= mL=×10-3 L= L③最后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④溶质的质量分数:w==eq \f(×M g,(×M+1000) g)×100%=×100%
【精准训练1】
1.下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是(  )
A.将0.1 mol氨充分溶解在1 L水中
B.将10 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与990 g水混合
C.将25.0 g胆矾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D.将10 mL 1 mol·L-1的盐酸与90 mL水充分混合
2.若20 g密度为d 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有1 g Ca2+,则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2.5d mol·L-1 D.1.25d mol·L-1
3.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取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则SO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4.将3p%的硫酸溶液与同体积的p%的硫酸溶液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p、q的关系正确的是(  )
A.q=2p B.q>2p C.q<2p D.无法确定
5.向溶质质量分数为2a%,体积为1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中加入V mL水,使溶质质量分数变为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V>10 2c2=c1 B.V<10 2c2>c1
C.V>10 2c2<c1 D.V>10 2c2>c1
6.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 B.w=
C.w= D.c=
7.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0 mol·L-1 B.0.25 mol·L-1
C.0.40 mol·L-1 D.0.50 mol·L-1
8.将标准状况下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a g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b g/cm3,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该气体的体积是(  )
A. L B. L
C. L D. L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为23%和10%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5%
B.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混合,计算时可将体积直接加和
C.若溶质质量分数为2x%的乙醇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y mol·L-1,则将其加水稀释至溶质质量分数为x%,所得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于y mol·L-1
D.某溶液密度为ρ g·cm-3,溶质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常温下,欲配制密度为1.26 g·cm-3、浓度为4.6 mol· L-1的稀硫酸,现用体积为100 mL、密度为1.84
g·cm-3、浓度为18.4 mol·L-1的浓硫酸与蒸馏水混合配制,则所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  )
A.320 mL B.300 mL C.200 mL D.220 mL
11.有硫酸镁溶液500 mL,它的密度是1.20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 mol·L-1
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 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
12.已知某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为V mL,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 g
(1)用m、V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
(2)用w、ρ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
(3)用c、ρ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4)用w表示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核心知识梳理】
1.配制主要仪器——容量瓶
(1)构造及用途
①结构: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塞或塑料塞②标志:温度、容量和刻度线③规格: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④用途:容量瓶是一种容积精密的仪器,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查漏操作——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①容量瓶的检漏方法:向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水,盖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观察是否漏水。如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塞子旋转180°后塞紧,再检查是否漏水。如不漏水,该容量瓶才能使用②关键词:装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3)使用容量瓶注意“四不能”
①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②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
③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④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2.配制过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NaCl溶液”为例
①计算 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用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根据nB=cB·V可知n(NaCl)=0.1 mol,则m(NaCl)=5.85 g
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若用托盘天平可准确称取NaCl固体5.9 g
③溶解 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或将浓溶液加水稀释),可以玻璃棒搅拌,加速其溶解
④转移 待烧杯中的溶液冷却到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其缓缓注入100 ml容量瓶中
⑤洗涤 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⑥振荡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⑦定容 先向容量瓶加入蒸馏水,至液面距刻线1cm~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直至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线相切
⑧摇匀 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⑨装瓶 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明浓度
3.主要仪器
(1)固体配制溶液 (配制100 mL 1.00mol·L-1 NaCl溶液)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 (不需要量筒)
(2)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18.4 mol·L-1的浓H2SO4配制1 mol·L-1的稀H2SO4 100 mL)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试剂瓶
4.配制辅助仪器
(1)托盘天平: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读数精确到0.1 g
(2)胶头滴管:在试验中往试管或其他容器中滴入少量试剂,或用于量筒和容量瓶的定容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的分析方法:根据cB==可知,MB为定值(溶质的摩尔质量),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mB或V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若实验操作导致mB偏大,则cB偏大;若实验操作导致V偏大,则cB偏小
(2)常见的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误差分析(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称量 天平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没有脱落) 偏大
称量物与砝码放反并使用游码 偏小
砝码破损 偏小
用滤纸称量NaOH 偏小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固体)时间过长 偏小
称量NaOH时,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 无影响
溶质中混有其他杂质 偏小
量取 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偏小
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偏大
量取药品后,将量筒洗涤数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 偏大
转移 未等溶液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且溶解放热 偏大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偏小
玻璃棒下端位置在刻度线以上 偏小
洗涤 未洗涤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 偏小
定容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偏大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偏小
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用滴管取出至刻度线处 偏小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未采取措施 无影响
摇匀 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又加水 偏小
容量瓶 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 无影响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易错提醒】
①选择容量瓶的原则——“大而近”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所需溶质的量按所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进行计算,如:配制950 mL 1 mol·L-1NaCl溶液,需要用1 000 mL的容量瓶,计算NaCl的质量时也应按1000 mL溶液来计算
②选用容量瓶时一定要注明规格,如:100mL的容量瓶
③移液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是为了确保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④定容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时,应该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否则容易导致液体体积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⑤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溶质在烧杯内稀释或溶解时常有热效应
⑥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摇匀,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
⑦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下端要靠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的瓶颈壁上
⑧腐蚀性药品(如NaOH)不能直接在垫纸的托盘天平上称量,应置于小烧杯中间接称量
⑨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补加水到刻度线。因洒出的溶液中带走了一部分溶质,再补加水, 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6.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以配制100 g 5% NaOH溶液为例
①配制过程:用托盘天平称取10.0 g 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再用100 mL量筒量取95.0 mL的水注入烧杯中,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②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
③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2)体积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用浓硫酸配制1∶4的稀硫酸50 mL:用50 mL的量筒量取40.0 mL的水注入100 mL的烧杯中,再用10 mL的量筒量取10.0 mL浓硫酸,然后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精准训练2】
1.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 B.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
C.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D.可以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250 mL溶液
2.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3.配制2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2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烘干后才可用
D.固体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完成了后面的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
4.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1)配制100 mL1 mol·L-1的稀H2SO4,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下列仪器: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 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⑥③⑦⑤⑥ B.④③⑤⑦⑥ C.①③⑦⑤⑥ D.②⑤⑦⑥
5.某同学用固体Na2CO3配制0.2 mol·L-1的Na2CO3溶液480 mL。配制过程如图所示,错误的步骤共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用已知密度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硫酸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7.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配制0.1 mol·L-1的NaHCO3溶液480 mL,则用托盘天平称量4.0 g NaHCO3
B.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摇匀后,液面位于刻度线以下,加水至刻度线
D.配制NaOH溶液时,使用内壁有蒸馏水的小烧杯称量NaOH固体
8.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________
(2)配制50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________
(3)配制NaOH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________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称量时物码放置颠倒________
(5)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________
(6)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
(7)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________
(8)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
(9)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________
9.实验室需要0.1 mol·L-1 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字母),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在配制NaOH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g
②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填“>”“<”或“=”)0.1 mol·L-1;
③若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移入容量瓶→洗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定容,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填“>”“<”或“=”)0.1 mol·L-1
(3)在配制硫酸溶液时:
①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________mL量筒最好
③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精练】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的是(  )
A.10 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mol·L-1 100 mL的NaNO3溶液加热蒸发掉50 g水后的溶液
D.标准状况下,将22.4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B.NA个HCl分子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盐酸的浓度为1 mol·L-1
C.将10 mL 2 mol·L-1 H2SO4与100 mL水混合,得到0.2 mol·L-1 H2SO4溶液
D.将100 mL饱和NaCl溶液浓缩至80 mL,恢复到原温度,溶液的浓度升高
3.实验中需用1.0 mol·L-1的CuSO4溶液950 mL,配制时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药品的质量分别为(  )
选项 A B C D
容量瓶规格 1 000 mL 950 mL 1 000 mL 500 mL
CuSO4质量 152.0 g 152.0 g 160.0 g 80.0 g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B.NA个HCl分子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盐酸的浓度为1 mol·L-1
C.将10 mL 2 mol·L-1 H2SO4与100 mL水混合,得到0.2 mol·L-1 H2SO4溶液
D.将100 mL饱和NaCl溶液浓缩至80 mL,恢复到原温度,溶液的浓度升高
5.4 ℃下,把摩尔质量为M g·mol-1的可溶性盐RCln A g溶解在V mL水中,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密度为ρ g·cm-3,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C.1 mL该溶液中n(Cl-)= mol(RCln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D.该温度下此盐的溶解度S=g
6.V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a g SO,取此溶液0.5 V L,用水稀释至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7.现有V mL硫酸钠溶液,它的密度是ρ g·mL-1,其中钠离子的质量分数是a%,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9a∶(1 000-142a) 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
8.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体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9.体积为V mL,密度为ρ g·cm-3含有摩尔质量为M g·mol-1的某种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质量为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m= B.c= C.c= D.w=%
10.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25 ℃时,a g晶体溶于b g水中即达饱和,形成密度为ρ g/mL的溶液,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饱和溶液的体积为 mL
D.25 ℃时,A的溶解度为 g
11.已知20 ℃硝酸钾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24%,密度为1.1 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为24 g
B.20 ℃时硝酸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2.61 mol/L
C.20 ℃,1 L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K+约2.61 mol
D.20 ℃时等体积硝酸钾饱和溶液与蒸馏水混合所得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2%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100 g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用水稀释到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需要水100 g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钾溶液: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1000 mL溶解,振荡摇匀
D.将10 g CuSO4固体溶解在90 g水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为23%和10%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5%
B.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混合,计算时可将体积直接加和
C.若溶质质量分数为2x%的乙醇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y mol·L-1,则将其加水稀释至溶质质量分数为x%,
所得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于y mol·L-1
D.某溶液密度为ρ g·cm-3,溶质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欲配制500 mL 2 mol·L-1的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2 g·cm-3)的体积为(  )
A.27.4 mL B.83.3 mL C.120 mL D.无法计算
15.利用NaOH固体配制0.5 mol·L-1的溶液1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容量瓶洗净后内壁沾有蒸馏水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NaOH固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才能用于配制溶液
B.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时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7.下列配制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配制FeSO4溶液制备Fe(OH)2,需要把蒸馏水煮沸除去氧气后,再溶解配制FeSO4溶液
B.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均需要检查是否漏液
C.配制FeCl3溶液时,先把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然后再加水稀释
D.将16 g胆矾溶于水配成1 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18.配制450 mL 0.100 mol·L-1的K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④①②③
B.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C.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KCl溶液浓度偏高
19.某探究学习小组成员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 0.2 mol·L-1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仪器有三种是不需要的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可能导致NaClO的浓度偏低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7.5 g
20.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仪器有四种是不需要的,还需一种图中未画出的玻璃仪器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C.需要量取50 mL水配制3%氯化钠溶液
D.需要量取的6%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4 mL
21.按要求填空
(1)用14.2 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若从中取出5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3)若将这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4)在标准状况下,将V L氨气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2.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与定量分析。
Ⅰ.实验室欲用KMnO4固体来配制240 mL 0.2 mol·L-1的KMnO4溶液
(1)计算所需KMnO4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配制溶液时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填标号,每个操作只能用一次)
A.洗涤   B.称量、溶解   C.转移   D.摇匀   E.定容
(4)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未干燥处理
C.定容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后,立即吸出多余的水 D.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Ⅱ.为了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需要加入2 mol·L-1的稀硫酸。现用其测定某补血剂片中Fe(Ⅱ)的含量:称取a g含FeSO4·7H2O的补血剂片,充分研磨后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取25.00 mL该溶液与配制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5.00 mL。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FeSO4+2KMn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
(5)该补血剂片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3.用无水 Na2SO3固体配制250 mL 0.100 0 mol·L-1 溶液的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在配制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 250 mL容量瓶和量筒;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计算,需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无水Na2SO3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3)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操作不会对所配的Na2SO3溶液浓度产生影响的是_____
A.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
B.操作③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转移洗涤液
C.操作⑥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操作⑦后,发现液面略低于刻度线,再滴加少量蒸馏水使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5)已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钠,请设计实验检验配制的Na2SO3 溶液是否变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实验室需要配制450 mL 1 mol·L-1 NaOH溶液
(1)实验中除需要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标号,下同),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无影响的是________
①配制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
②称量时物码放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③用蒸馏水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转入容量瓶中
④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
⑤配制时,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⑦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⑧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
⑨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25.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 g)、药匙、烧杯、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同种纸片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__g
(3)称量
①天平调零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
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
26.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有效成分 NaClO规格 1 000 mL质量分数 25%密度 1.19 g·cm-3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 mol·L-1(结果保留1位小数)。
(2)某同学取100 mL 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___ mol·L-1。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 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
(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2 L 2.3 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27.Ⅰ.绿矾(FeSO4·7H2O)在化学合成中用作还原剂及催化剂。工业上常用废铁屑溶于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制备绿矾
(1)98% 1.84 g·cm-3的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密度下降,当稀释至50%时,密度为1.4 g·cm-3,50%的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50%的硫酸与30%的硫酸等体积混合,混合酸的质量分数 (填“>”“<”或“=”)40%
(2)将111.2 g绿矾(FeSO4·7H2O,式量为278)在高温下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Fe2O3固体和SO2、SO3、水的混合气体,则生成Fe2O3的质量为 g;SO2为 mol
Ⅱ.实验室可用以下方法制备莫尔盐晶体[(NH4)2SO4·FeSO4·6H2O,式量为392]
(3)将4.88 g铁屑(含Fe2O3)与25 mL 3 mol·L-1 H2SO4充分反应后,得到Fe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稀释溶液至100 mL,测得其pH=1。铁屑中Fe2O3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向上述100 mL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中FeSO4等物质的量的(NH4)2SO4晶体,待晶体完全溶解后蒸发掉部分水,冷却至t ℃,析出莫尔盐晶体12.360 g,剩余溶液的质量为82.560 g。t ℃时,计算(NH4)2SO4·FeSO4·6H2O的溶解度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答案
【精准训练1】
1.C。解析:将0.1 mol氨充分溶解在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故不能得到0.1 mol·L-1的溶液,A错误;将10 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与990 g水混合,不知所配溶液的密度,无法求算其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25.0 g胆矾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将其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C正确;将10 mL 1 mol·L-1的盐酸与90 mL水充分混合,不同液体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两液体体积在数值上的简单加和,D错误。
2.C。解析:1 g钙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5 mol,该溶液中n=2n=0.025 mol×2=0.05 mol,20 g该硝酸钙溶液的体积V=×10-3 L·mL-1= L,所以该溶液中c==2.5d mol·L-1,故选C。
3.C。解析:  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 mol,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Al3+)== mol·L-1,c(SO)=c(Al3+)=× mol·L-1= mol·L-1。
4.B。解析:当等体积混合时,设浓溶液的密度为ρ1,稀溶液的密度为ρ2,体积各为1 L,则混合后q%==()×p%=(1+)p%,则:当ρ1>ρ2时,如H2SO4溶液、HNO3溶液,q>2p;当ρ1<ρ2时,如氨水、酒精溶液,q<2p。
5.C。解析:因为水的密度小于稀H2SO4的密度,要使10 mL 稀H2SO4中溶质质量分数由2a%变为a%,则所加水的体积大于10 mL;由c=可知,当稀H2SO4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时,其密度也变小,故其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来的,故选项C正确。
6.A。解析:由c==,可得w=,B项正确;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项正确;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D项正确。
7.C。解析:由c1·V1+c2·V2=c混·(V1+V2)可知,0.1 L×0.3 mol·L-1+0.05 L×0.2 mol·L-1×3=c混(SO)×(0.1 L+0.05 L),解得c混(SO)=0.40 mol·L-1。
8.C。解析:设气体的体积为V L,则÷=c,化简整理得:V=。
9.C。解析:假设质量均为m,则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5%,故A错误;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的密度不同,两者混合,计算时不可将体积直接加和,故B错误;由c=可知,c1=2y=,稀释后c2=,===,c2=y,乙醇密度小于水,则ρ2>ρ1,故c2>y,故C正确;由c=可知,某溶液密度为ρ g/cm3,溶质摩尔质量为M g/mol,若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w=×100%=%,故D错误。
10.A
11.C。解析:由Mg2+的质量分数知MgSO4的质量分数为×4.8%=24.0%,其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2.4 mol·L-1,溶质与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SO的质量分数为×4.8%=19.2%。
12.(1) mol·L-1 
(2) mol·L-1 
(3)×100% 
(4) g
解析:(1)c= mol·L-1= mol·L-1。
(2)c== mol·L-1。
(3)w=×100%=×100%。
(4)=,S= g。
【精准训练2】
1.A。解析:容量瓶不可用来加热,不能长期贮存溶液,配制250 mL 溶液只能用250 mL 容量瓶,故A正确。
2.B。解析:称量固体样品时,应将固体样品放入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入右盘,A错。转移溶液时,为防止液体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C错。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D错。
3.D。解析:配制2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25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容量瓶规格不对,A项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则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B项错误;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不必干燥,C项错误;固体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完成了后面的操作,冷却至室温后溶液体积会变小,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D项正确。
4.A。解析:98%的浓H2SO4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18.4 mol·L-1,配制1
mol·L-1的稀H2SO4 100 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V=≈0.005 4 L,即5.4 mL。
5.B。解析:①中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为0.2 mol·L-1×0.5 L×106 g·mol-1=10.6 g,错误;②为溶解碳酸钠,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③为转移冷却后的碳酸钠溶液,使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放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正确;操作④为转移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并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正确;⑤为使用胶头滴管定容,定容时视线应该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平,不能仰视刻度线,错误;⑥为摇匀操作,摇匀时应该上下颠倒充分摇匀,正确。综上所述,有2处错误,选B。
6.B。解析:用浓硫酸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硫酸溶液,需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硫酸,然后加入有水的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引流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时先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2 cm,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因此用到的仪器有A、C、D,不需要托盘天平,选B。
7.B。解析:配制480 mL溶液,需要选用500 mL容量瓶,需要称量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1 mol·L-1×0.5 L×84
g·mol-1=4.2 g,用托盘天平称量4.0 g NaHCO3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A项错误;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浓硫酸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摇匀后,液面位于刻度线以下,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项错误;使用内壁有蒸馏水的小烧杯称量NaOH固体,容易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则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D项错误。
8.(1)偏小 (2)偏小 (3)偏小 (4)偏小 (5)偏大 (6)偏大 (7)偏小 (8)偏小 (9)偏小
9.(1)AC 烧杯、玻璃棒
(2)①2.0 
②< 
③>
(3)①13.6 
②15 
③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课时精练】
1.C。解析:C项,蒸发50 g水后,溶液的体积并不是50 mL,Na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不是1 mol·L-1。
2.B。解析:未指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物质的量,A项错误;溶质H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液体积为1 L,则盐酸浓度为1 mol·L-1,B项正确;混合后溶液总体积并不是混合前的10倍,所以所得H2SO4溶液浓度不是0.2 mol·L-1,C项错误;温度不变物质溶解度不变,恢复到原温度,饱和溶液浓度不变,D项错误。
3.C。解析:配制1 000 mL溶液时,需要溶质CuSO4的质量为1 L×1.0 mol·L-1×160 g·mol-1=160.0 g,C项正确。
4.B。解析:未指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物质的量,A项错误;溶质H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液体积为1 L,则盐酸浓度为1 mol·L-1,B项正确;混合后溶液总体积并不是混合前的10倍,所以所得H2SO4溶液浓度不是0.2 mol·L-1,C项错误;温度不变物质溶解度不变,恢复到原温度,饱和溶液浓度不变,D项错误。
5.C。解析: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m溶质=A g,V mL水的质量为V g,m溶液=(A+V) g,w=×100%,故A正确;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n= mol,V′= L,代入可得c= mol·L-1,故B正确;1 mL 该溶液中n(Cl-)= mol·L-1×1 mL×10-3 L·mL-1×n= mol,故C错误;该温度下此盐的溶解度S= g,故D正确。
6.A。解析:依题意知,c(SO)= mol/L,c(Fe3+)= mol/L×= mol/L,故有 mol/L×0.5V L=2V L×cB,cB= mol/L。
7.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钠离子的质量是ρVa% g,物质的量是 mol,所以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 mol,质量是 mol×142 g·mol-1 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正确;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B正确;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mol∶=9a∶(2 300-71a),C错误;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D正确。
8.B。解析: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溶液的体积= L,则c(HCl)== mol·L-1。
9.A。解析:m=m(溶液)×w=Vρ×w%=,A项正确;c= %=,B项错误,C项错误;c==,w=,D项错误。
10.A。解析: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A)=== mol/L,A不正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A)=×100%=×100%=%,B正确;溶液的体积为V== mL,C正确;设25 ℃时,A的溶解度为S g,则w(A)==,得S=,D正确。
11.C。解析:A项,设20 ℃时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为S,则有×100%=24%,解得S≈31.6 g,即20 ℃时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约为31.6 g,错误;B项,由c=可得,2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2.61 mol/L,但如果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未知,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为2.61 mol/L,错误;C项,2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1 mol/L,则1 L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K+约2.61 mol/L×1 L =2.61 mol,正确;D项,设体积为V mL,则混合前m(KNO3)=24%×1 000×1.1V g,与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后,溶液的质量m=1 000×(1.1V+V) g=1 000×2.1V g,则混合后所得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w=×100%≈12.6%>12%,错误。
12.D。解析:最后溶液的体积不一定为1 L,A错误;稀释后溶液体积为浓硫酸体积的2倍,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故稀释后溶液质量小于200 g,则加入水的质量小于100 g,B错误;最后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000 mL,且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物质,C错误。
13.C。解析:溶质质量分数为23%和10%的氨水等质量混合,假设质量均为m g,则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5%,A项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且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的密度不同,两者混合,计算时不可将体积直接加和,B项错误;设乙醇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2x%乙醇溶液的密度为ρ1 g·cm-3,x%乙醇溶液的密度为ρ2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2y=,c2=,=eq \f(,)=,c2=y,乙醇密度小于水,则ρ2>ρ1,故c2>y,C项正确;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D项错误。
14.B。解析:溶液稀释时溶液的物质的量不变,0.500 L×2 mol·L-1=,V=83.3 mL。
15.B
16.D。解析:配制溶液时需加水定容,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干燥就能用于配制溶液,A错误;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时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称取食盐的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B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错误;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量取浓盐酸体积偏大,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17.D。解析:若FeSO4溶液中含有氧气,制取的Fe(OH)2会被氧化成Fe(OH)3,需要把蒸馏水煮沸除去氧气,A项正确;容量瓶有瓶塞,滴定管、分液漏斗中均有活塞,使用前均需要检查是否漏液,B项正确;直接加水FeCl3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故先将固体溶于浓盐酸再稀释,可以抑制其水解,C项正确;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16 g胆矾的物质的量为0.064 mol,配成1 L溶液,浓度为0.064 mol·L-1,D项错误。
18.C。解析:配制450 mL 0.100 mol·L-1的KCl溶液,操作步骤是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故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④②①③,A错误;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定容时需加入蒸馏水,所以不必干燥,B错误;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加入的蒸馏水偏多,使配得的KCl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19.D。解析:题图中的a、b、c、d四种仪器均不需要,A错误;容量瓶内残存的蒸馏水对配制溶液无影响,容量瓶不能烘干,B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C错误。
20.D。解析:配制该溶液所需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故图中的a圆底烧瓶、b酸式滴定管、c碱式滴定管、d分液漏斗、f托盘天平、g容量瓶六种仪器均不需要,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A错误。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偏小,则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大,B错误。配制时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50 g×3%÷6%=25 g,25 g÷1.04 g/cm3≈24 mL,水:50 g-25 g=25 g,C错误,D正确。
21.(1)0.2 
(2)0.2 1.42 
(3)0.2 0.1
(4)
解析:(4)n(NH3)= mol,
溶液体积:V=×10-3 L
c= mol·L-1= mol·L-1。
22.(1)7.9 
(2)25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3)BCAED 
(4)CD 
(5)×100%
解析:(1)实验室没有240 mL的容量瓶,需要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溶液,则所需KMnO4固体的质量为250×10-3 L×0.2 mol·L-1×158 g·mol-1=7.9 g。(2)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3)配制溶液时的正确操作顺序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故操作顺序为BCAED。(4)配制过程中,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溶液浓度偏大,A错误。容量瓶未干燥处理,对溶液浓度无影响,B错误。定容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后,立即吸出多余的水,吸出的水中含有溶质,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C正确。没有洗涤烧杯,则烧杯内壁上会沾有溶质,导致溶液浓度偏小,D正确。(5)由题干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5FeSO4·7H2O~KMnO4,则该补血剂片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
×100%=×100%。
23.(1)向容量瓶中注入适量水,塞好瓶塞倒置, 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 如不漏水,正置容量瓶,将瓶塞旋转180°,再重复检漏
(2)3.150 0
(3)搅拌,加快溶解;引流,防止液滴飞溅
(4)A
(5)取少量所配Na2SO3溶液,先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已变质,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没有变质
解析:(2)根据n=cV计算可得,n(Na2SO3)=0.250 L×0.100 0 mol·L-1=0.025 mol,则m(Na2SO3)=0.025 mol×126 g·mol-1=3.150 0 g。(3)在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在操作③、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滴飞溅。(4)A项,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无影响;B项,操作③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转移洗涤液,则溶质的量减少,配得的Na2SO3溶液浓度偏小;C项,操作⑥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配得的Na2SO3溶液浓度偏小;D项,操作⑦后,发现液面略低于刻度线,再滴加少量蒸馏水使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则溶液体积偏大,配得的Na2SO3溶液浓度偏小。(5)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钠,要检验配制的Na2SO3 溶液是否变质,可以检验是否有硫酸根离子,方法是取少量所配Na2SO3溶液,先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已变质,反之则没有变质。
24.(1)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③  ①②④⑤⑥⑦  ⑧⑨ 
25.(1)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
(2)14.6
(3)① 
②左盘
(4)搅拌,加速NaCl溶解 
(5)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6)1~2 cm 胶头滴管
26.(1)4.0 
(2)0.04 
(3)C 
(4)①4.6
②250.0
解析:(1)由c=得,c(NaClO)= mol·L-1≈4.0 mol·L-1。(2)稀释前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100 mL×10-3 L·mL-1×4.0 mol·L-1=100 mL×10-3 L·mL-1×c(NaClO)×100,解得稀释后c(NaClO)=0.04 mol·L-1,c(Na+)=c(NaClO)=0.04 mol·L-1。(3)选项A,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O固体,需用烧杯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定容,图示中的a、b不需要,但还需要玻璃棒和胶头滴管;选项B,配制过程中需要加水,所以洗涤干净后的容量瓶不必烘干;选项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结果偏低;选项D,应选取500 mL 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取出480 mL 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为0.5 L×4.0 mol·L-1×74.5 g·mol-1=149.0 g。(4)①根据H2SO4的组成可知,溶液中c(H+)=2c(H2SO4)=4.6 mol·L-1。②2 L 2.3 mol·L-1的稀硫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 L×2.3 mol·L-1=4.6 mol,设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 mL,则有=4.6 mol,解得V=250.0。
27.(1)7.14 mol·L-1 > 
(2)32 0.2
(3)65.57% 
(4)22.35 g
解析:(1)密度为1.4 g·cm-3、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7.14 mol·L-1;假如50%的硫酸与30%的硫酸密度相同,则混合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0%,由于50%的硫酸的密度大于30%的硫酸的密度,所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偏大,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40%。(2)n(FeSO4·7H2O)==0.4 mol,由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可知,生成Fe2O3的质量为0.4 mol××160 g·mol-1=32 g,SO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0.2 mol。(3)根据题意知,溶液中剩余酸的物质的量n(H2SO4)=0.1 mol·L-1××0.1 L=0.005 mol,则参加反应的n(H2SO4)=0.025 L×3 mol·L-1-0.005 mol=0.07 mol;设铁的物质的量是m mol,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n mo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Fe2O3+3H2SO4===3FeSO4+3H2O、Fe+H2SO4===FeSO4+H2↑,则根据固体的质量和硫酸的物质的量可知,56m+160n=4.88,m-n+3n=0.07,解得n=0.02,m=0.03,所以铁屑中Fe2O3的质量分数是×100%≈65.57%。(4)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原子守恒知,n(FeSO4)=n(Fe)+2n(Fe2O3)=(0.03+0.04) mol=0.07 mol,根据莫尔盐的化学式知,n[(NH4)2SO4·FeSO4·6H2O]=n(FeSO4)=0.07 mol,溶液中莫尔盐的质量为0.07 mol×392 g·mol-1-12.360 g=15.08 g,设莫尔盐的溶解度为x,则=,解得x≈22.35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