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4.会用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分析问题.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撤掉力,运动就停止.维持物体运动________力.二、伽利略的探索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第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静止释放,然后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释放时的高度________.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最终仍能到达__________.科学推论:如果第二个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将无法达到原来的高度,只能以恒定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需要相同原来的高度一直运动下去三、笛卡尔的补充如果没有__________,运动中的物体将继续以_____________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四、牛顿的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状态,直到有外力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_______________.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惯性的量度:___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其他原因同一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迫使它改变惯性定律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质量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2)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科学推论”的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 )(4)物体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5)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6)力无法改变物体的惯性.( )×√×××√课堂 深度探究知识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如图所示,让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上滑下,水平面上分别放置毛巾、木板和玻璃板,水平面与斜面平滑连接.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滑动的距离越远.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原因.(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2)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呢?[提示]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以上实验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1.伽利略理想实验实验事实: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推理1: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推理2: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推理3: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运动状态的改变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发生改变,并且产生加速度.②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若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保持静止状态.(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角度1 理想斜面的实验(多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图(a)、图(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通过对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研究,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实验,可“冲淡”重力,便于测量时间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能直接观察到小球达到等高处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解析] 题图(a)通过对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研究,在得出斜面上小球运动特征后,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题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因为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的小球加速度较小,运动相等位移下所用时间较长,更有利于时间的测量,故B正确;题图(b)中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实际并不存在,故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小球达到等高处,故C错误;题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伽利略通过结合实验结果,利用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正确.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合力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合力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志性物理量C.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一定不为零D.只有合力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角度2 运动和力的关系√[解析]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志性物理量,故B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但某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故C、D错误.知识点二 惯性的理解和应用1.公路上奔驰的汽车,速度越大,刹车时停下来所用的时间越长,这能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吗?[提示]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由v20=2as知,刹车位移和初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汽车速度越大,刹车位移越长,但是汽车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提示] 乒乓球可接,因为乒乓球的质量小,惯性小;铅球不敢接,因为铅球的质量大,惯性大.2.以相同速度冲向你的乒乓球和铅球,你敢接吗?1.惯性与质量(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惯性与力(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始终具有且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只有在物体间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不存在力.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同一物体,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3.惯性与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无关.(2025·佛山月考)惯性是经典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B.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大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解析]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025·湛江市期中)如图所示,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时演示了旋转的小扳手,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扳手漂浮不动时没有惯性B.小扳手的惯性比航天员的惯性小C.小扳手从地面移到空间站惯性变小D.惯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析] 小扳手漂浮不动时,仍存在质量,仍有惯性,故A错误;由于小扳手的质量小于航天员的质量,则小扳手的惯性比航天员的惯性小,故B正确;小扳手从地面移到空间站,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C错误;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知识点三 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多选)(2025·东莞市期中)对下列有关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奔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B.在水平匀速直线行驶的高铁上,小明竖直向上跳起,由于惯性,小明将落回起跳位置C.踢出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来维持足球的运动D.航天员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可以“飘来飘去”,是因为他的惯性消失了√√[解析] 奔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在水平匀速直线行驶的高铁上,小明竖直向上跳起,由于惯性,小明将落回起跳位置,故B正确;踢出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而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状态无关,故D错误.(2024·深圳校考期中)如图,列车在平直轨道行驶,水龙头的水滴均落在正下方B处(AB与轨道平行),某乘客后来观察到水滴落在B点的右方A点,则关于列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静止,后向左做加速运动B.先静止,后向右做加速运动C.先向左做匀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D.先向右做匀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解析] 水滴下落时,水平方向保持原来的速度,若车一直静止或做匀速运动,车的水平位移与水滴的水平位移相同,则落在B点;若车先静止后向左做加速运动,则水滴仍保持下落时的水平速度,而车的水平位移增大,故水滴可能落在A处;同理,车先向左做匀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或先向右做匀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时,水滴也会落在A处.随堂 巩固落实√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一定会使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C.伽利略提出的理想斜面实验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是可以实现的D.速度越大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解析: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定会使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故B正确;伽利略提出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实验和逻辑推理的结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不可以实现,故C错误;物体的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故D错误.2.(惯性的理解和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乘客不管坐前排还是后排,乘车就必须系安全带.关于安全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汽车的惯性B.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驾驶员和乘客的惯性C.系好安全带可以完全避免撞击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伤害D.系好安全带对驾驶员、乘客和车的惯性都没有影响√解析: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系好安全带并不能减小汽车的惯性,也不能减小驾驶员和乘客的惯性,即系好安全带对驾驶员、乘客和车的惯性都没有影响,故A、B错误,D正确;系好安全带不能完全避免撞击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员和乘客受到的伤害,故C错误.3.(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多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下列生活现象中关于惯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是利用了惯性B.跳远时我们要助跑,助跑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坐车时我们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D.电动自行车与大货车在等红绿灯时,电动自行车容易启动,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解析: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是利用了惯性,故A正确;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助跑速度无关,故B错误;坐车时我们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错误;电动自行车与大货车在等红绿灯时,电动自行车容易启动,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故D正确.4.(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有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人和车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始终相同解析: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是因为在起跳前,人与车相对静止,而人具有惯性,起跳后,人与车在水平方向仍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仍落回原处.A、B、C错误,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