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明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多运动过程问题.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________和______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________________联系起来.
2.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求出力.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

受力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规律
运动学规律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
(2)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方向.(  )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所决定的.(  )
(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决定的.(  )
×


×
课堂 深度探究
知识点一 已知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情况
玩滑梯是小孩非常喜欢的活动,如果滑梯的倾角为θ,
一个小孩从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滑梯长度为L,怎样求小孩滑到底端的速度和
需要的时间?
1.基本思路
2.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
   
(2024·广州五中期末)高速避险车道是高速道路上为刹车失控车辆所设置的紧急避险通道,一般为上坡车道,表面为铺满沙石或松软沙砾的制动层,末端设有防撞设施.图甲是某地高速避险通道,该避险通道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7°,长为100 m,简化图如图乙.一辆满载矿粉的重型半挂货车制动突然失灵,司机急忙关闭油门将车驶入避险车道.货车受到的阻力恒为车重的20%,货车以v0= 24 m/s 的速度冲上避险车道,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车在避险车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货车在避险车道向上滑行的时间为4 s
C.货车将在避险车道向上滑行72 m
D.货车驶入该避险车道的初速度若为v0=40 m/s,则货车恰好不与防撞设施相撞

如图,质量为2.5 kg的一只长方体形空铁箱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匀加速运动,铁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为0.3.这时铁箱内一个质量为0.5 kg的木块恰好能静止在后壁上.木块与铁箱内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为0.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1)求木块对铁箱压力的大小.
[解析] 设木块的质量为m1,铁箱的质量为m2,木块恰好静止在铁箱的后壁上时,木块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有μ2FN=m1g
解得铁箱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FN=2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对铁箱压力的大小FN′=20 N.
[答案] 20 N 
(2)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
[解析]木块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设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1a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1(m1+m2)g=(m1+m2)a
联立解得F=129 N.
[答案] 129 N
(3)减小拉力F,经过一段时间,木块沿铁箱左侧壁落到底部且不反弹,当铁箱的速度为6 m/s时撤去拉力,又经1 s时间木块从左侧到达右侧,则此时木块相对于铁箱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0.3 m
知识点二 已知物体的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某运动员在练习滑雪时的照片如图所示.
(1)知道在下滑过程中的运动时间;
(2)知道在下滑过程中的运动位移.
结合上述情况讨论: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其受力情况的思路是怎样的?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力.流程图如下所示
2.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和已知力求出未知力.
(2025·中山期末)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50 kg,以v0=2 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倾角θ=37°,在t=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s=60 m.已知sin 37°=0.6,g取 10 m/s2,求滑雪的人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 100 N
知识点三 多运动过程问题
1.问题介绍
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
联系点: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另外还有位移关系等.
2.注意问题
由于不同过程中力发生了变化,所以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每一个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分别求加速度.
3.解题关键
对于多过程问题,关键是分析和求解运动转折点的速度.
第九届哈尔滨亚冬会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一个无风晴朗的冬日,小华乘坐游戏滑雪车从静止开始沿长为50 m斜直雪道下滑,滑行了5 s后进入水平雪道,继续滑行45 m后减速到0.已知小华和滑雪车的总质量为60 kg,斜直雪道倾角为37°(sin 37°=0.6).求小华和滑雪车:
(1)在斜直雪道上受到的平均阻力Ff的大小;
[答案] 120 N 
(2)在水平雪道滑行的时间.
[答案] 4.5 s
如图,质量为0.4 kg的小物块在水平向左的外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且恰好与斜面间无摩擦.撤去外力F后,物块由静止开始从A点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点,沿水平面滑行一段距离后停在C点.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不计在连接处的能量损失.斜面倾角θ为37°,物块与斜面、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且AB段与BC段长度相等.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1)求外力F的大小.
[解析] 对A点的物块受力分析有
F=mg tan θ=3 N.
[答案] 3 N
(2)求物块与斜面、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测得物块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为2 m/s,求经过B点后1 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
[答案] 0.6 m
(2025·广州期末)如图所示,沿倾角θ=37°(sin 37°=0.6,cos 37°=0.8)的足够长斜面向上拉一个质量为m=1 kg的木箱,拉力F=10 N且方向与斜面平行,木箱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出发,被拉上距离为s=4 m后撤去拉力F,已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撤去拉力F前木箱加速度的大小;
规范一练 动力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解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有F-f-mg sin 37°=ma1
FN=mg cos 37°
又f=μFN,解得a1=2 m/s2.
[答案] 2 m/s2 
(2)拉力F作用的时间;
[答案] 2 s 
(3)撤去拉力F后,木箱还能向上运动的最远距离.
[解析] 拉力F撤去时有v2=2a1s
之后向上减速运动,有v2=2a2s′
又μmg cos 37°+mg sin 37°=ma2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1 m.
[答案] 1 m
随堂 巩固落实

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发生交通事故进行事故分析的时候,刹车线的长度是重要的分析指标之一.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的长度为12 m,假设汽车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开始时的速度大小为(  )
A.6 m/s       B.8 m/s
C.10 m/s D.12 m/s

3.(多运动过程问题)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 4 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倾角为37°、F=10 N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当t=5 s时撤去F,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1)求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
答案:0.3 m/s2 
(2)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
答案:0.75 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