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过关检测(一)课件+检测卷含答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过关检测(一)课件+检测卷含答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一)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学校操场的跑道周长为200 m,小明同学参加200 m赛跑比赛,他的位移小于200 m
B.调整“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运行姿态时,可以将卫星看作质点
C.“第5 s”指的是时刻
D.研究跳水运动员比赛中的空中动作时,可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解析:选A.小明同学参加200 m赛跑比赛,由于跑道周长为200 m,所以位移为0,故A正确;调整“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运行姿态时,卫星的大小、形状不可忽略,不可以将其看作质点,故B错误;“第5 s”指的是时间,故C错误;研究跳水运动员比赛中的空中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形状不可忽略,不可将其看成质点,故D错误.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flash软件制作简单效果的“小鸟在空中飞行”动画作品.播放时,“小鸟们”在屏幕中的位置是不变的,为了呈现“小鸟”飞行效果,背景的“云彩”会水平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XJQWL1-38.TIF"
A.为了呈现“小鸟”水平向右的飞行效果,“云彩”应该相对屏幕水平向左移动
B.选择屏幕为参考系,“小鸟”是运动的
C.选择“云彩”为参考系,“小鸟”是运动的
D.选择任何一只“小鸟”为参考系,其他“小鸟”都是静止的
解析:选B.为了呈现“小鸟”水平向右的飞行效果,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可知,“云彩”应该相对屏幕水平向左移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小鸟们”在屏幕中的位置是不变的,选择屏幕为参考系,“小鸟”是静止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背景的“云彩”会水平移动,所以选择“云彩”为参考系,“小鸟”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选择任何一只“小鸟”为参考系,其他“小鸟”都是静止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田径运动会赛场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4HTG39aa.TIF"
INCLUDEPICTURE "24HTG39ab.TIF"
解析:选A.入场仪式中研究方队经过主席台的速度,方队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影响可以忽略,故可将方队视为质点,故A正确;该同学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故该同学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员,故B错误;在跳远比赛中,6.84米是位移的大小而不是路程,故C错误;开幕式上航模表演时间为10分钟,指的是时间而非时刻,故D错误.
4.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这次探月工程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如图为某次嫦娥六号为躲避陨石坑的一段飞行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Wla12.TIF"
A.研究嫦娥六号月背起飞上升时可以把它简化成质点
B.嫦娥六号着陆地球的过程中,以嫦娥六号为参考系,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C.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指的是时间
D.嫦娥六号由图中O点到B点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此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选D.研究嫦娥六号月背起飞上升时,嫦娥六号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把它简化成质点,故A错误;嫦娥六号着陆地球的过程中,以嫦娥六号为参考系,地球是运动的,故B错误;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指的是时刻,故C错误;平均速率是指物体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指物体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嫦娥六号由题图中O点到B点的路程大于由O点到B点的位移大小,运动时间相同,故嫦娥六号由题图中O点到B点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此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
5.某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该图像的纵轴为位移s,横轴为时间t.关于该物体在前4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GBM8.TIF"
A.该物体在前4 s的位移大小为10 m
B.该物体在前4 s的速度大小为5 m/s
C.该物体在第2 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D.该物体在前4 s的加速度为5 m/s2
解析:选B.该物体在前4 s的位移Δs=s2-s1=-10 m-10 m=-20 m,位移大小为20 m,故A错误;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为速度,可知该物体在前4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m/s=-5 m/s,“-”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沿负向,物体在前4 s的速度大小为5 m/s,故B正确,C、D错误.
6.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我们可以用坐标轴(x轴)来表达.现在以广场中心为坐标原点,沿东西方向建立坐标轴,规定向西为正方向.优优小朋友在游玩时,坐标轴上标明了她在不同时刻的坐标值,如图所示,上午九时在A位置,九时十分在B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P31A.TIF"
A.九时,优优在广场中心东边2 m处
B.九时,优优在广场中心西边4 m处
C.九时十分,优优在广场中心东边4 m处
D.九时十分,优优在广场中心西边2 m处
答案:B
7.如图,一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2 s运动到B点,再经2 s运动到C点.已知AB=4 m,BC=10 m,则质点(  )
INCLUDEPICTURE "XJQWL1-39.TIF"
A.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7 m/s
B.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5 m/s
C.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4 m/s
D.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3.5 m/s
解析:选B.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3.5 m/s,A错误;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5 m/s,B正确;因质点的运动性质不确定,则B点瞬时速度无法求解,故C、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8.拍球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一项游戏.如图所示,小孩在离地0.6 m的位置向下拍球,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接触地面后弹起时的速度大小为3 m/s,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45 m.假设球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为0.1 s,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则(  )
INCLUDEPICTURE "GBM17.TIF"
A.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速度变化量为1 m/s 
B.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为-70 m/s2
C.从开始拍球到小球弹到最高点的位移大小为0.15 m
D.从开始拍球到小球弹到最高点的路程为0.15 m
解析:选BC.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v1=4 m/s,v2=-3 m/s,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速度变化量Δv=v2-v1=-7 m/s,故A错误;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a==-70 m/s2,故B正确;位移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从开始拍球到小球弹到最高点的位移大小为0.6 m-0.45 m=0.15 m,故C正确;路程为轨迹长度,从开始拍球到小球弹到最高点的路程为0.6 m+0.45 m=1.05 m,故D错误.
9.我国歼 20战机以600 m/s的速度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20 s;我市出租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快到站时紧急刹车,经3 s停下来,等待乘客上下车.关于上述两种运动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租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B.歼 20在20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0
C.出租车在3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15 m/s
D.由于歼 20的速度较大,所以加速度也较大
解析:选BC.出租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歼 20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0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0,故B正确;出租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快到站时制动刹车,经3 s停下来,则出租车在3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15 m/s,故C正确;虽然歼 20的速度较大,但歼 20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故D错误.
10.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INCLUDEPICTURE "WJ62.TIF"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速度变化率比减速过程的速度变化率大
解析:选BD.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a1== m/s2=1.5 m/s2,A错误;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a2== m/s2=-0.75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B正确;第3 s内物体的位移s=vt=3.0×1 m=3.0 m,C错误;因为a1>|a2|,由a=知,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8分)如图所示,图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示意图,图乙是该打点计时器在某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
INCLUDEPICTURE "24HTG45.TIF"
(1)该打点计时器应接在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2)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则纸带上D、F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3)当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纸带上点迹越密的地方表示纸带的运动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线圈内感应磁场把振片磁化后受永久磁铁作用而周期性振动,从而连续打点,如果接直流电则不会连续打点.
(2)因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所以打点周期为,即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D、F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6 s.
(3)根据速度的公式v=,打点周期固定,点迹越密则相同时间内走过位移越小,对应速度越小.
答案:(1)交流 (2)0.06 (3)小
12.(10分)在进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中:
INCLUDEPICTURE "WJ71.TIF"
INCLUDEPICTURE "WJ72.TIF"
(1)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选填“计时”“测速”或“测距”)的仪器.其中必须使用约为6 V低压交流电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纸带、细绳、刻度尺、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需从图2中选取实验器材:________(此项为多选,请填写相应的字母符号).
(3)实验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图3是截取了其中某一段纸带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时的情景,其中A、B、C、D、E、F为6个相邻的点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其中计数点E所在位置的刻度尺读数为________cm,小车加速过程中E点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题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是计时的仪器.其中必须使用约为6 V低压交流电源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即甲.
(2)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纸带、细绳、刻度尺、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需从题图2中选取实验器材:低压电源A和打点计时器C.
(3)计数点E所在位置的刻度尺读数为8.85 cm,D、F段的位移:sDF=11.60 cm-6.45 cm=5.15 cm,则E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DF== m/s≈1.29 m/s.
答案:(1)计时 甲 (2)AC (3)8.85(8.82~8.87均正确) 1.29(1.27~1.33均正确)
13.(10分)某场物理考试下午3点整开考,考试时长75分钟,考场内悬挂的钟表分针末端转动半径为10 cm,从考试开始到考试结束.求:
(1)分针末端运动的平均速度;(5分)
(2)分针末端运动的平均速率.(5分)
解析:(1)考试时长75分钟,分针指针完成圈,故平均速度v==m/s=×10-4 m/s.
(2)平均速率
v′== m/s=×10-4 m/s.
答案:(1)×10-4 m/s (2)×10-4 m/s
14.(12分)如图所示,周长为400 m的操场跑道由直道AB、CD和半圆弯道BC、DA组成,E、F点分别为直道AB、弯道BC的中点.甲、乙、丙同学分别从A、E、F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练习200 m赛跑,三位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时间均为t.已知半圆弯道BC、DA的半径均为R,直道AB的长度为L,求:(均用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INCLUDEPICTURE "XJQWL1-44.TIF"
(1)甲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v1;(4分)
(2)乙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v2;(3分)
(3)丙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v3.(5分)
解析:(1)甲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位移大小s1=,甲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v1==.
(2)乙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位移大小s2=2R,乙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v2==.
(3)丙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位移大小s3=L+2R,丙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v3==.
答案:(1) (2) (3)
15.(14分)汽车在制造完成出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检测.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自动检测系统记录下了该汽车启动、运行及刹车过程的数据,如表格所示.求:
时刻t/s 0 1 2 3 4 5 6 7 8
坐标x/m 0 1 2 4 8 12 16 20 25
速度v/(m·s-1) 0 1 2 5 6 6 5 1 0
(1)汽车在前4 s的平均加速度;(4分)
(2)汽车在最后2 s的平均加速度;(4分)
(3)汽车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6分)
解析:(1)汽车在t=0时刻的速度为0,4 s末的速度为6 m/s,故汽车在前4 s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a1==1.5 m/s2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汽车6 s末的速度为5 m/s,8 s末的速度为0,平均加速度
a′==-2.5 m/s2
故汽车在最后2 s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5 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汽车在第5 s内的位移为4 m,时间为1 s,故汽车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4 m/s,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答案:(1)1.5 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2.5 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4 m/s,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共40张PPT)
章末过关检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学校操场的跑道周长为200 m,小明同学参加200 m赛跑比赛,他的位移小于200 m
B.调整“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运行姿态时,可以将卫星看作质点
C.“第5 s”指的是时刻
D.研究跳水运动员比赛中的空中动作时,可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解析:小明同学参加200 m赛跑比赛,由于跑道周长为200 m,所以位移为0,故A正确;调整“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运行姿态时,卫星的大小、形状不可忽略,不可以将其看作质点,故B错误;“第5 s”指的是时间,故C错误;研究跳水运动员比赛中的空中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形状不可忽略,不可将其看成质点,故D错误.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flash软件制作简单效果的“小鸟在空中飞行”动画作品.播放时,“小鸟们”在屏幕中的位置是不变的,为了呈现“小鸟”飞行效果,背景的“云彩”会水平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呈现“小鸟”水平向右的飞行效果,“云彩”应该相对屏幕水平向左移动
B.选择屏幕为参考系,“小鸟”是运动的
C.选择“云彩”为参考系,“小鸟”是运动的
D.选择任何一只“小鸟”为参考系,其他“小鸟”都是静止的
解析:为了呈现“小鸟”水平向右的飞行效果,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可知,“云彩”应该相对屏幕水平向左移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小鸟们”在屏幕中的位置是不变的,选择屏幕为参考系,“小鸟”是静止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背景的“云彩”会水平移动,所以选择“云彩”为参考系,“小鸟”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选择任何一只“小鸟”为参考系,其他“小鸟”都是静止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田径运动会赛场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入场仪式中研究方队经过主席台的速度,方队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影响可以忽略,故可将方队视为质点,故A正确;该同学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故该同学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员,故B错误;在跳远比赛中,6.84米是位移的大小而不是路程,故C错误;开幕式上航模表演时间为10分钟,指的是时间而非时刻,故D错误.
4.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这次探月工程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如图为某次嫦娥六号为躲避陨石坑的一段飞行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嫦娥六号月背起飞上升时可以把它简化成质点
B.嫦娥六号着陆地球的过程中,以嫦娥六号为参考系,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C.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指的是时间
D.嫦娥六号由图中O点到B点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此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研究嫦娥六号月背起飞上升时,嫦娥六号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把它简化成质点,故A错误;嫦娥六号着陆地球的过程中,以嫦娥六号为参考系,地球是运动的,故B错误;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指的是时刻,故C错误;平均速率是指物体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指物体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嫦娥六号由题图中O点到B点的路程大于由O点到B点的位移大小,运动时间相同,故嫦娥六号由题图中O点到B点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此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
5.某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该图像的纵轴为位移s,横轴为时间t.关于该物体在前4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在前4 s的位移大小为10 m
B.该物体在前4 s的速度大小为5 m/s
C.该物体在第2 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D.该物体在前4 s的加速度为5 m/s2

6.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我们可以用坐标轴(x轴)来表达.现在以广场中心为坐标原点,沿东西方向建立坐标轴,规定向西为正方向.优优小朋友在游玩时,坐标轴上标明了她在不同时刻的坐标值,如图所示,上午九时在A位置,九时十分在B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九时,优优在广场中心东边2 m处
B.九时,优优在广场中心西边4 m处
C.九时十分,优优在广场中心东边4 m处
D.九时十分,优优在广场中心西边2 m处

7.如图,一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2 s运动到B点,再经2 s运动到C点.已知AB=4 m,BC=10 m,则质点(  )

A.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7 m/s
B.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5 m/s
C.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4 m/s
D.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3.5 m/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8.拍球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一项游戏.如图所示,小孩在离地0.6 m的位置向下拍球,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接触地面后弹起时的速度大小为3 m/s,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45 m.假设球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为0.1 s,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则(  )
A.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球的速度变化量为1 m/s 
B.与地面接触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为-70 m/s2
C.从开始拍球到小球弹到最高点的位移大小为0.15 m
D.从开始拍球到小球弹到最高点的路程为0.15 m


9.我国歼 20战机以600 m/s的速度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20 s;我市出租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快到站时紧急刹车,经3 s停下来,等待乘客上下车.关于上述两种运动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租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B.歼 20在20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0
C.出租车在3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15 m/s
D.由于歼 20的速度较大,所以加速度也较大


解析:出租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歼 20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0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0,故B正确;出租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快到站时制动刹车,经3 s停下来,则出租车在3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15 m/s,故C正确;虽然歼 20的速度较大,但歼 20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故D错误.
10.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速度变化率比减速过程的速度变化率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8分)如图所示,图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示意图,图乙是该打点计时器在某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
(1)该打点计时器应接在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线圈内感应磁场把振片磁化后受永久磁铁作用而周期性振动,从而连续打点,如果接直流电则不会连续打点.
交流
(2)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则纸带上D、F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0.06
(3)当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纸带上点迹越密的地方表示纸带的运动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2.(10分)在进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中:
(1)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选填“计时”“测速”或“测距”)的仪器.其中必须使用约为6 V低压交流电源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
解析:题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是计时的仪器.其中必须使用约为6 V低压交流电源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即甲.
计时

(2)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纸带、细绳、刻度尺、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需从图2中选取实验器材:________(此项为多选,请填写相应的字母符号).
解析: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纸带、细绳、刻度尺、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需从题图2中选取实验器材:低压电源A和打点计时器C.
AC
(3)实验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图3是截取了其中某一段纸带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时的情景,其中A、B、C、D、E、F为6个相邻的点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其中计数点E所在位置的刻度尺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cm,小车加速过程中E点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8.85(8.82~8.87均正确) 
1.29(1.27~1.33均正确)
13.(10分)某场物理考试下午3点整开考,考试时长75分钟,考场内悬挂的钟表分针末端转动半径为10 cm,从考试开始到考试结束.求:
(1)分针末端运动的平均速度;(5分)
(2)分针末端运动的平均速率.(5分)
14.(12分)如图所示,周长为400 m的操场跑道由直道AB、CD和半圆弯道BC、DA组成,E、F点分别为直道AB、弯道BC的中点.甲、乙、丙同学分别从A、E、F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练习200 m赛跑,三位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时间均为t.已知半圆弯道BC、DA的半径均为R,直道AB的长度为L,求:(均用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甲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v1;(4分)
(2)乙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v2;(3分)
(3)丙同学完成200 m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v3.(5分)
15.(14分)汽车在制造完成出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检测.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自动检测系统记录下了该汽车启动、运行及刹车过程的数据,如表格所示.求:
时刻t/s 0 1 2 3 4 5 6 7 8
坐标x/m 0 1 2 4 8 12 16 20 25
速度v/(m·s-1) 0 1 2 5 6 6 5 1 0
(1)汽车在前4 s的平均加速度;(4分)
答案:1.5 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汽车在最后2 s的平均加速度;(4分)
答案:2.5 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汽车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6分)
答案:4 m/s,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