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角形单元练习题(含部分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章 三角形单元练习题(含部分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三角形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B=56°,则∠A的度数为(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第三边可能是(  )
A.2 B.3 C.5 D.8
4.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cm,6cm,8cm,10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6.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对顶角相等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7.如图,将直尺与含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8.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
A.5 B.6 C.7 D.8
9.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和,那么它的周长是(  )
A. B. C.或 D.
10.如图,一个平面镜放置在两个互相平行的挡板和之间,平面镜与挡板形成的锐角为.一支激光笔从点处发出的光束投射到平面镜上的点处,反射光束投射到挡板上的点处.设光束所在直线与挡板的交点为,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把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若,则的度数为   .
12.如图,   .
13.如图,在△ABC中,AB=17,AC=12,AD为中线,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   .
14.如图是折叠式沙发椅的示意图,若将度数调到图上所示度数为最舒适角度,求此时   .
三、解答题
15.(1)如图①所示,在中,分别是的高和角平分线,若,,求的度数.
(2)如图②所示,已知平分,交边于点E,过点F作于点D,,.
① ;(用含x的式子表示)
②求的度数.
16.在三角形的内部,由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你能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理由吗
17.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且,试求的度数.
18.如图,是的角平分线,点E是延长线上一点,,垂足为F.
(1)若,,求的度数;
(2)若,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19.如图,点D为△ABC的边BC上一点,AC=AD=BD,∠BAD=34°,求∠CAB的度数.
20.如图,已知AB∥CD,射线 AF平分∠CDE,∠A=∠AGB.
(1)BC 与DE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2)若∠EDF=110°,求∠B的度数。
21.如图,已知,.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22.如图1,自行车尾灯是由塑料罩片包裹的若干个小平面镜组成,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线,以提醒后方车辆注意.小亮所在学习小组对其工作原理进行探究,发现以下规律:如图2,为平面镜,,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请继续以下探究:
(1)探究反射规律
①如图3,,,则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光线,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模拟应用研究
在行驶过程中,后车驾驶员平视前方,且视点会高于反射点(如图4),因此小亮认为反射光线应与水平视线成一定角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模拟实验装置,使入射光线,当与所成夹角为时,求的度数.
23.定义:如果一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二分线”;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
(1)三角形内角度数如图1所示,在图中画出“二分线”,并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
(2)图2是一个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在图中画出“三分线”,并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
(3)在中,其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的一条线段是的“二分线”,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设第三边长为x,
5﹣2<x<5+2,
即3<x<7.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就可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根据取值范围,再观察各选项中的数,就可得出结果。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共有4种方案:
①取4,6,8;由于,能构成三角形;
②取4,8,10;由于,能构成三角形;
③取4,6,10;由于,不能构成三角形;
④取6,8,10;由于,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有3种方案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C.
【分析】取四根木棒中的任意三根,共有4中取法,然后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对每种选法依次判断即可.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根据两直线平行的判定,A选项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性质,B选项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错误;
C.根据对顶角的性质,C选项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C错误;
D.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外角大于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可知,D选项是假命题,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据此可判断A选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据此可判断B选项;根据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据此可判断C选项;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外角大于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据此可判断D选项.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当腰长为7cm时,三边长为7cm,7cm,3cm,
∵3+7>7,∴能构成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cm;
当腰长为3cm时,三边长为7cm,3cm,3cm,
∵3+3<7,∴不能构成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故答案为:D.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腰长为7cm时和当腰长为3cm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10.【答案】A
11.【答案】55°
12.【答案】
13.【答案】5
14.【答案】
【解析】【解答】解:延长交于点,如图,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交于点,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然后根据邻补角得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解题.
15.【答案】(1);(2)①;②
16.【答案】180°
理由:过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利用平角的性质可说明.
延长BC到D ,过C点作CE∥AB。
∴∠A=∠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ACB=180°
∴∠A+∠B+∠ACB=∠1+∠2+∠C(“等量代换”)
∴∠A+∠B+∠ACB=180°(“等量代换)
【解析】【解答】解:在三角形的内部,由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故答案为:180°.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填出第一个空.先延长BC到D ,过C点作CE∥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出:∠A=∠1,∠B=∠2,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1+∠2+∠ACB=180°,再根据∠A=∠1,∠B=∠2,利用等量替换可得:∠A+∠B+∠ACB=180°,据此可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180°.
17.【答案】100°
18.【答案】(1)
(2)
19.【答案】解:∵AD=BD,∠BAD=34°,
∴∠B=∠BAD=34°,
∵∠ADC是△ABC的外角,
∴∠ADC=∠B+∠BAD=34°+34°=68°,
∵AC=AD,
∴∠C=∠ADC=68°,
∴∠CAB=180°﹣∠B﹣∠C=180°﹣68°﹣34°=78°.
【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再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ADC的度数,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20.【答案】(1)解:BC∥DE,理由如下:
∵AB∥CD,
∴∠A=∠ADC,
∵射线AF平分∠CDE,
∴∠ADC=∠ADE,
∴∠A=∠ADE,
∵∠A=∠AGB,
∴∠AGB=∠ADE,
∴BC∥DE;
(2)解:∵BC∥DE,
∴∠EDF=∠BGD=110°,
∴∠AGB=180°-∠BGD=70°,
∴∠A=∠AGB=70°,
∴∠B=180°-∠A-∠AGB=40°,
∴∠B的度数为40°。
【解析】【分析】(1)先由AB∥CD可得∠A=∠ADC,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C=∠ADE,则可得∠A=∠ADE,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可得∠AGB=∠ADE,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
(2)利用(1)的结论可得∠EDF=∠BGD=110°,然后利用平角定义可得∠AGB=70°,从而可得∠A=∠AGB=70°,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的度数,即可解答.
21.【答案】(1)证明:∵,∴,
∴,
∵,
∴,
∴;
(2)解:∵,,∴,
∵,设,
∴,
∴,
∴,
∴.
【解析】【分析】(1)由,证得,结合内错角相等,得到,进而得到,结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得;
(2)由,得到,设,根据,得到,求得,结合,即可得到答案.键.
22.【答案】(1)解:①,理由如下:
,,

故答案为:;
②,理由如下:
,,

同理,,


即,



(2)解:过点C作射线CK//BA,则.





【解析】【分析】
(1) ① 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结合等角的余角相等,可把已知的两个角转化到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 ②由平行线的性质知,与互补,由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结合平角的概念知,与互余,即;
(2)求的关键是先求出的值,由于已知,则可过点C作射线CK//BA,则,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出与的和,再利用平角的概念和①中的结论即可求出的值.
23.【答案】(1)解:如图即为所求:
(2)如图即为所求:
(3)解:如图,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此时在中,其最小的内角为,故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或
【解析】【分析】(1)在上取一点,连接,使得,线段即为所求;
(2)取的中点,再过点作于点,然后连接,即可求解;
(3)分三种情况讨论: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即可.
(1)解:如图即为所求:
(2)如图即为所求:
(3)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此时在中,其最小的内角为,故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