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2024九上·合江月考)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所在纬线是个半圆B.丙地所在经线比丁地所在经线长C.甲地所在经线和乙地所在经线恰好组成一个经线圈D.甲地所在纬线和乙地所在纬线长度相等【答案】D【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A、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甲乙所在纬线是圆圈,不是半圆,A错误;B、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丙地所在经线和丁地所在经线长度相同,B错误;C、甲地所在经线为30°W,乙地所在经线为30°E,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C错误;D、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甲地和乙地纬度相同,所以所在纬线长度相等,D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地球仪上的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经度的起点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地球仪上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2024九上·合江月考)读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甲地的经纬度是( )A.23.5°N,80°E B.66.5°S,80°EC.23.5°S,80°W D.66.5°N,80°W3.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位于西半球 B.乙地位于南温带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三条纬线中丁地所在纬线最长【答案】2.D3.B【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五带划分【解析】【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2.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图中经度为西经,逆时针方向经度数值减小,说明为向东的方向,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可知该图中是北半球的经纬网图,故甲地位于北极圈,其纬度是66.5°N,经度是80°W,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 D。3.A、西半球范围是20°W向西到160°E,甲地经度80°W ,位于西半球,A正确;B、乙位于35°N,属于23.5°N~66.5°N之间的北温带范围,B错误;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越靠近北极点位置越偏北,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D、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丁地所在纬线纬度最低,所以最长,D正确。故答案为: B。(2024九上·合江月考)城市里“智能化路灯”功能之一是根据环境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通常情况,泸州市路灯照明时间最短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5.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形状【答案】4.B5.C【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获得热量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4.泸州市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白天时间长,路灯照明时间就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路灯照明时间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路灯照明时间介于夏至和冬至之间 。所以泸州市路灯照明时间最短的是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5.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而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C正确。地球大小和形状并不会引起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B、D错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A错误。故答案为:C。(2024九上·合江月考)下图为某区域沿 32°N 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读图判断该区域的地势起伏状况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7.从整体上看,a 地的地形类型是( )A.盆地 B.高原 C.平原 D.山地【答案】6.B7.C【知识点】地形剖面图【解析】【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6.地形剖面图中,左侧(西部)海拔高,右侧(东部)海拔低,所以该区域地势起伏状况是西高东低,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7.从图中地表形态看出,a处海拔较低,地形平坦开阔,应是平原,C符合题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四周陡峭,中间平缓,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24九上·合江月考)候鸟是指每年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候鸟迁徙与气候变化、日照时长、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如图为甲、乙半球图(阴影示意候鸟迁徙路线范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B.乙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C.甲半球海陆面积比是1∶1 D.乙半球海陆面积比都是 29∶719.乙半球中,候鸟迁徙路线范围跨越( )①热带 ②温带 ③北寒带 ④南寒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8.B9.A【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五带划分【解析】【点评】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略的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陆块。8.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甲、乙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A错误,B正确;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CD错误。故答案为:B。9.由图可知,甲半球中,候鸟迁徙路线的范围从北寒带到北温带、热带;乙半球中,候鸟迁徙路线的范围从北寒带到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因此,甲、乙半球中,候鸟迁徙路线范围均跨越北寒带、温带、热带,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4九上·合江月考)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 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7.15度,东经36.95度。图为土耳其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土耳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因为(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D.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答案】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土耳其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C正确,BD错误;土耳其位于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A错误。故答案为: C。【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二、非选择题(25分)11.(2024九上·合江月考)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球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读图完成题目。(1)由上图可知,C 洲与E 洲的分界线为 ,A 洲和B 洲位于 (东/西半球).。(2)由下图右可知,太阳直射点总是在 和 之间移动,据此观察上图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大洲有 和 。(填名称)(3)下左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途中四个节气之间的运动轨迹,据此判断,10月30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处于①②③④中的 此时上图中非洲南部的德班昼夜长短情况为 。(4)当下左图中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我国的节气为 ,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5)根据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观察上图中既有极昼极夜现象也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大洲有 和 (填字母)。同时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和 (填名称)。【答案】(1)苏伊士运河;西半球(2)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两空位置可互换);欧洲;南极洲(两空位置可互换)(3)②;昼长夜短(4)冬至;极昼(5)A;C;非洲;大洋洲【知识点】七大洲;大洲分界线;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C是亚洲,E是非洲,C与E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A 是北美洲,B 是南美洲,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2)由下图右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上图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D表示的欧洲和G表示的南极洲,两大洲没有热带范围。(3)读图可知,10月30日地球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的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位于南半球的德班是昼长夜短。(4)由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图中乙处时,我国的节气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5)上图中既有太阳直射现象,又有极昼极夜的是A表示的北美洲和C表示的亚洲,两大洲跨了寒、温、热三个热量带;同时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和大洋洲。【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1)由图可知,A是北美洲,B是南美洲,C是亚洲,D是欧洲,E是非洲,F是大洋洲,G是南极洲,C与E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A与B位于西半球。(2)由下图右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上图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D表示的欧洲和G表示的南极洲,两大洲没有热带范围。(3)读图可知,10月30日地球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的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位于南半球的德班是昼长夜短。(4)由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图中乙处时,我国的节气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5)上图中既有太阳直射现象,又有极昼极夜的是A表示的北美洲和C表示的亚洲,两大洲跨了寒、温、热三个热量带;同时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和大洋洲。12.(2024九上·合江月考)某校研学旅行小组,在下图所示区域开展相关的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回答问题。(1)第一站,研学小组来到了山中溶洞口的下坡方向约200 米远的地方,此时他们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 地(填字母)。(2)第二站,考察河流分布的位置和流向。图中①②两条支流中,河流 (填序号)是不存在的,原因是 ;白水河干流④⑤之间河段的流向是 。(3)第三站,居民点④至⑤的图上距离为3cm,如果某人从居民点④步行到居民点⑤,每分钟走 100 米,那么需 分钟;居民点③、④、⑤中最可能发展形成城镇的是 (填序号),主要原因是 。(4)第四站,同学们查阅天气预报,得知次日点A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23℃,有同学建议第二天早晨带件羽绒服去看山顶 G 看日出,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有/没有)?请简单说明理由。(5)第五站,同学们了解到,为发展经济,原计划在甲处建一个大型养猪场,但是该项目未被环保部门通过,原因可能是 。【答案】(1)A(2)①;①处是山脊,河流出现在山谷处(言之有理即可);自北向南(3)6;⑤;地形平坦,水源充足(4)没有;山顶比A地高500—600米,气温低3℃左右,所以没有必要带羽绒服(5)甲处位于河流上游,建大型养猪场容易污染河流。【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比例尺 1:200 米。根据指向标,溶洞口下坡方向即为正西方向1cm,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A地。(2)①处等高线向低处凸,是山脊,山脊不能形成河流,所以①支流不存在;②处是山谷,能形成河流;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河流自高出流向低处,可以得出白水河干流④⑤之间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3)图上距离 3cm,比例尺 1:200 米,实际距离 = 3×200 = 600 米,速度 100 米 / 分钟,时间 = 600÷100 = 6 分钟 ;居民点③、④、⑤中最可能发展形成城镇的是⑤,主要原因是处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地势平坦开阔。(4)没有,G山峰的海拔在900m与1000m之间,A地的海拔为400m,二者最大的相对高差为600m,A地的最低温为23℃,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因此G山峰最低温为19.4℃,气候较温和,而羽绒衣过厚,保暖效果好,穿不着。(5)甲处位于河流上游,建大型养猪场会产生污水,容易污染河流,影响下游水质,所以环保部门不通过。【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1)读图可知,溶洞口的海拔是600米,下坡方向200米的地方就是海拔400米,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A地。(2)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突出为山脊,故①为山脊,不会形成河流;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河流自高出流向低处,可以得出白水河干流④⑤之间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居民点④至⑤的图上距离为3cm,如果某人从居民点④步行到居民点⑤,每分钟走100米,那么需要60000cm=600m,600÷100=6分钟;居民点③、④、⑤中最可能发展形成城镇的是⑤,主要原因是处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地势平坦开阔。(4)没有,G山峰的海拔在900m与1000m之间,A地的海拔为400m,二者最大的相对高差为600m,A地的最低温为23℃,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因此G山峰最低温为19.4℃,气候较温和,而羽绒衣过厚,保暖效果好,穿不着。(5)读图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建造养猪场容易污染河流,因此环保部门不通过。1 / 1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2024九上·合江月考)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所在纬线是个半圆B.丙地所在经线比丁地所在经线长C.甲地所在经线和乙地所在经线恰好组成一个经线圈D.甲地所在纬线和乙地所在纬线长度相等(2024九上·合江月考)读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甲地的经纬度是( )A.23.5°N,80°E B.66.5°S,80°EC.23.5°S,80°W D.66.5°N,80°W3.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位于西半球 B.乙地位于南温带C.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 D.三条纬线中丁地所在纬线最长(2024九上·合江月考)城市里“智能化路灯”功能之一是根据环境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通常情况,泸州市路灯照明时间最短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5.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形状(2024九上·合江月考)下图为某区域沿 32°N 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读图判断该区域的地势起伏状况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7.从整体上看,a 地的地形类型是( )A.盆地 B.高原 C.平原 D.山地(2024九上·合江月考)候鸟是指每年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候鸟迁徙与气候变化、日照时长、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如图为甲、乙半球图(阴影示意候鸟迁徙路线范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B.乙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C.甲半球海陆面积比是1∶1 D.乙半球海陆面积比都是 29∶719.乙半球中,候鸟迁徙路线范围跨越( )①热带 ②温带 ③北寒带 ④南寒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4九上·合江月考)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 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7.15度,东经36.95度。图为土耳其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土耳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因为(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D.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二、非选择题(25分)11.(2024九上·合江月考)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球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读图完成题目。(1)由上图可知,C 洲与E 洲的分界线为 ,A 洲和B 洲位于 (东/西半球).。(2)由下图右可知,太阳直射点总是在 和 之间移动,据此观察上图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大洲有 和 。(填名称)(3)下左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途中四个节气之间的运动轨迹,据此判断,10月30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处于①②③④中的 此时上图中非洲南部的德班昼夜长短情况为 。(4)当下左图中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我国的节气为 ,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5)根据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观察上图中既有极昼极夜现象也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大洲有 和 (填字母)。同时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和 (填名称)。12.(2024九上·合江月考)某校研学旅行小组,在下图所示区域开展相关的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回答问题。(1)第一站,研学小组来到了山中溶洞口的下坡方向约200 米远的地方,此时他们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 地(填字母)。(2)第二站,考察河流分布的位置和流向。图中①②两条支流中,河流 (填序号)是不存在的,原因是 ;白水河干流④⑤之间河段的流向是 。(3)第三站,居民点④至⑤的图上距离为3cm,如果某人从居民点④步行到居民点⑤,每分钟走 100 米,那么需 分钟;居民点③、④、⑤中最可能发展形成城镇的是 (填序号),主要原因是 。(4)第四站,同学们查阅天气预报,得知次日点A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23℃,有同学建议第二天早晨带件羽绒服去看山顶 G 看日出,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有/没有)?请简单说明理由。(5)第五站,同学们了解到,为发展经济,原计划在甲处建一个大型养猪场,但是该项目未被环保部门通过,原因可能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A、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甲乙所在纬线是圆圈,不是半圆,A错误;B、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丙地所在经线和丁地所在经线长度相同,B错误;C、甲地所在经线为30°W,乙地所在经线为30°E,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C错误;D、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甲地和乙地纬度相同,所以所在纬线长度相等,D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地球仪上的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经度的起点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地球仪上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答案】2.D3.B【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五带划分【解析】【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2.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图中经度为西经,逆时针方向经度数值减小,说明为向东的方向,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可知该图中是北半球的经纬网图,故甲地位于北极圈,其纬度是66.5°N,经度是80°W,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 D。3.A、西半球范围是20°W向西到160°E,甲地经度80°W ,位于西半球,A正确;B、乙位于35°N,属于23.5°N~66.5°N之间的北温带范围,B错误;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越靠近北极点位置越偏北,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向,C正确;D、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丁地所在纬线纬度最低,所以最长,D正确。故答案为: B。【答案】4.B5.C【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获得热量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4.泸州市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白天时间长,路灯照明时间就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路灯照明时间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路灯照明时间介于夏至和冬至之间 。所以泸州市路灯照明时间最短的是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5.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而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C正确。地球大小和形状并不会引起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B、D错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A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6.B7.C【知识点】地形剖面图【解析】【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6.地形剖面图中,左侧(西部)海拔高,右侧(东部)海拔低,所以该区域地势起伏状况是西高东低,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7.从图中地表形态看出,a处海拔较低,地形平坦开阔,应是平原,C符合题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四周陡峭,中间平缓,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答案】8.B9.A【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五带划分【解析】【点评】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略的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陆块。8.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甲、乙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A错误,B正确;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CD错误。故答案为:B。9.由图可知,甲半球中,候鸟迁徙路线的范围从北寒带到北温带、热带;乙半球中,候鸟迁徙路线的范围从北寒带到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因此,甲、乙半球中,候鸟迁徙路线范围均跨越北寒带、温带、热带,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土耳其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C正确,BD错误;土耳其位于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A错误。故答案为: C。【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11.【答案】(1)苏伊士运河;西半球(2)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两空位置可互换);欧洲;南极洲(两空位置可互换)(3)②;昼长夜短(4)冬至;极昼(5)A;C;非洲;大洋洲【知识点】七大洲;大洲分界线;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C是亚洲,E是非洲,C与E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A 是北美洲,B 是南美洲,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2)由下图右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上图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D表示的欧洲和G表示的南极洲,两大洲没有热带范围。(3)读图可知,10月30日地球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的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位于南半球的德班是昼长夜短。(4)由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图中乙处时,我国的节气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5)上图中既有太阳直射现象,又有极昼极夜的是A表示的北美洲和C表示的亚洲,两大洲跨了寒、温、热三个热量带;同时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和大洋洲。【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1)由图可知,A是北美洲,B是南美洲,C是亚洲,D是欧洲,E是非洲,F是大洋洲,G是南极洲,C与E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A与B位于西半球。(2)由下图右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上图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D表示的欧洲和G表示的南极洲,两大洲没有热带范围。(3)读图可知,10月30日地球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的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位于南半球的德班是昼长夜短。(4)由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图中乙处时,我国的节气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5)上图中既有太阳直射现象,又有极昼极夜的是A表示的北美洲和C表示的亚洲,两大洲跨了寒、温、热三个热量带;同时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和大洋洲。12.【答案】(1)A(2)①;①处是山脊,河流出现在山谷处(言之有理即可);自北向南(3)6;⑤;地形平坦,水源充足(4)没有;山顶比A地高500—600米,气温低3℃左右,所以没有必要带羽绒服(5)甲处位于河流上游,建大型养猪场容易污染河流。【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比例尺 1:200 米。根据指向标,溶洞口下坡方向即为正西方向1cm,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A地。(2)①处等高线向低处凸,是山脊,山脊不能形成河流,所以①支流不存在;②处是山谷,能形成河流;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河流自高出流向低处,可以得出白水河干流④⑤之间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3)图上距离 3cm,比例尺 1:200 米,实际距离 = 3×200 = 600 米,速度 100 米 / 分钟,时间 = 600÷100 = 6 分钟 ;居民点③、④、⑤中最可能发展形成城镇的是⑤,主要原因是处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地势平坦开阔。(4)没有,G山峰的海拔在900m与1000m之间,A地的海拔为400m,二者最大的相对高差为600m,A地的最低温为23℃,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因此G山峰最低温为19.4℃,气候较温和,而羽绒衣过厚,保暖效果好,穿不着。(5)甲处位于河流上游,建大型养猪场会产生污水,容易污染河流,影响下游水质,所以环保部门不通过。【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1)读图可知,溶洞口的海拔是600米,下坡方向200米的地方就是海拔400米,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A地。(2)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突出为山脊,故①为山脊,不会形成河流;根据指向标指示北方、河流自高出流向低处,可以得出白水河干流④⑤之间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居民点④至⑤的图上距离为3cm,如果某人从居民点④步行到居民点⑤,每分钟走100米,那么需要60000cm=600m,600÷100=6分钟;居民点③、④、⑤中最可能发展形成城镇的是⑤,主要原因是处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地势平坦开阔。(4)没有,G山峰的海拔在900m与1000m之间,A地的海拔为400m,二者最大的相对高差为600m,A地的最低温为23℃,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因此G山峰最低温为19.4℃,气候较温和,而羽绒衣过厚,保暖效果好,穿不着。(5)读图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建造养猪场容易污染河流,因此环保部门不通过。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