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27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二、速度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的第二节,是在学习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础上,对物体运动的进一步研究。教材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入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接着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以及速度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 “生活 物理 社会” 栏目展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速度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运动学的基础,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运动的快慢有直观感受,但缺乏科学的比较方法和对速度概念的深入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具备了学习速度的基础。学生可能在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单位换算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练习。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理解需要借助实例和实验。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学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经历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过程,培养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了解中国运动员的速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速度的测量方法;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单位的换算;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准备 纸锥、秒表、刻度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图 5-15(奔跑的猎豹)和图 5-16(爬行的蜗牛)。 提问学生:“如何比较猎豹和蜗牛运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速度。 思考教师的问题,列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5.2: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指导学生制作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两个纸锥,观察哪个下落得快。2.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3. 展示图 5-18(百米赛跑),分析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强调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 进行活动 5.2,制作纸锥并比较下落快慢。 思考并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两种比较方法的原理。3. 分析百米赛跑的实例,加深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速度及其测量 1.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 介绍速度的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3. 讲解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 / 秒(m/s),常用单位有千米 / 时(km/h)等,介绍单位换算关系(1m/s = 3.6km/h)。4.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5.3: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量纸锥下落的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 1. 学习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 进行活动 5.3,设计实验方案,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速度公式的应用 展示例题(图 5-21),讲解速度公式的应用: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2.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明确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速度公式的应用。 1. 学习例题,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方法。2. 进行课堂练习,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生活中的速度 展示图 5-19(一些速度值)和图 5-20(汽车的速度表),介绍常见物体的速度,如光、声音、飞机、汽车等。2. 通过 “生活 物理 社会” 栏目,介绍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速度成就,如刘子歌、王濛、叶诗文等运动员的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观察图片,了解常见物体的速度,拓宽知识面。2. 阅读资料,了解中国运动员的速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速度和运动员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速度的测量方法、速度公式的应用等。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题,如:1. 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______与______的比值。2. 完成单位换算:(1)36km/h=______m/s(2)15m/s=______km/h3. 某物体在 5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的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4. 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行驶,它在 5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独立完成练习题,相互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布置作业 1. 完成实践与练习中的题目。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速度的应用和测量方法,撰写一篇关于 “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的小论文。 课后完成作业,查阅资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板书设计 二、速度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二、速度及其测量 1. 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公式:(v = s/t) 3. 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1m/s = 3.6km/h 4. 测量方法:测量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 三、速度公式的应用 1. 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t = s/v) 2.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s = vt)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