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2025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历史2025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资源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通过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培养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历史解释
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家国情怀
了解丁汝昌、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增强民族责任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致远舰沉没125年后,被发现并打捞遗骸。随着百余件文物的陆续出水,人们的思绪仿佛被带回了1894年的那场大海战——黄海海战,人们似乎听到了“撞沉吉野!”的怒吼,看到了致远舰全体官兵与舰同沉,壮烈殉国……这场海战是如何爆发的 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与影响如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解: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道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29~31页,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学生回答:
时间 主要战役 战况 英雄人物
1894年7月 牙山丰岛遇袭 (丰岛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开始
1894年9月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左宝贵
1894年9月 黄海海战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林永升
1894年 9月至11月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1895年初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学生分别讲述: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及威海卫战役的概况。
教师讲解并过渡: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进而发动一场精心策划的战争。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到辽东战役及威海卫战役。其中涌现了众多的民族英雄,例如,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和丁汝昌等彰显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决心,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李鸿章避战自保,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了解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的事迹,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
学生回答:他们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勇于抗争、不怕牺牲、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1)内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各种矛盾激化。②清军战术落后,军备不足。③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2)外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4.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31页,总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
学生回答:(1)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危害
割 三 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丧失更多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侵略的野心
赔 两 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加重财政负担
开 四 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设 工 厂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2)影响:《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教师过渡:《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教师讲解:(1)契机:《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表现: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俄国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 福建
  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32页,总结提出“门户开放”的原因、时间、国家、内容及结果。
学生总结:(1)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他顾。各国“势力范围”已划定。
(2)提出时间及国家: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3)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4)结果:这个照会得到各国同意。这样,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教师补充: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现实。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教师讲解:民族资本主义:(1)产生:①时间:19世纪70年代。②原因: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影响。③表现: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2)发展:①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②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③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教师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总体特征: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2)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域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三、课堂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构成了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主线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也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从而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近代中国革命的进程看,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它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板书设计◇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