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帝制复辟与护国战争,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是艰巨的。时空观念将革命党人的活动与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活动进行梳理。史料实证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准备活动,分析袁世凯专制独裁的实质。家国情怀感受革命党人屡败屡战的顽强革命精神;人民反对帝制,维护民主共和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护国战争。教学难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14年12月,在军警的严密保护下,袁世凯身穿黑色十二章衮(gǔn)服,缓缓登上天坛圜(huán)丘,举行祭天之礼。明清两朝,都有天子率文武百官到天坛祭天的惯例,而十二章衮服正是皇帝祭祀时的礼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的情况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0课《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二、新课讲授(一)帝制复辟1.教师引领:阅读教材第58页,归纳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表现。学生阅读汇报: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教师总结: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2.教师讲解: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最终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承认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特殊权利等。3.图片展示:图片为请袁称帝的《推戴书》。1915年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在袁世凯的精心策划下,国民代表大会召开,一致投票赞成帝制。同年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通过了请袁称帝的《推戴书》。12月31日,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一场复辟闹剧由此拉开帷幕。4.教师讲解: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二)护国战争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59~60页,归纳护国战争的背景、起因、爆发。学生阅读汇报:(1)背景: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袁世凯卖国独裁。(2)起因: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本来依附袁世凯的梁启超,毅然与之决裂。他与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3)爆发: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教师补充: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教师过渡:袁世凯死去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三)军阀割据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60页,归纳军阀割据的背景、派系及影响。学生回答:(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2)派系:北洋军阀分裂为①直系: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②皖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等省。③奉系: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④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如云南、贵州被滇系军阀唐继尧所占,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所占。(3)影响: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2.教师补充:护法运动(1)原因: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维护共和制度,他毅然举起了“护法”的大旗。(2)经过: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然而,南北军阀最终达成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政府。(3)结果:1918年5月,孙中山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3.教师讲解: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激发了实业家投资办厂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民族工业的热潮。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从1912年到1919年,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1.3亿多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总量。其中,纺织、面粉行业发展最快。然而,随着欧洲战事结束,列强卷土重来,加之军阀混战不断,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三、课堂总结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北洋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阶段。北洋政府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对内独裁专制,争权夺利;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权。在这一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者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持续、坚决的斗争。◇板书设计◇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