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2.1 地形 第一课时(大单元分层作业)(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2.1 地形 第一课时(大单元分层作业)(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 (第一课时)(分层作业)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结合教材“图2.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36°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地势特征
(1)我国地势总趋势:“百川东到海”,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总体趋势。我国陆地地势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三级阶梯。
(2)三级阶梯:
① 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构成。
② 第二级阶梯:海拔一般在1 000—2 000米,以高原、盆地为主。
③ 第三级阶梯: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④ 我国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形成广阔的大陆架。
(3)三级阶梯:
① 对水汽: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 对交通: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③ 对水能: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知识点二: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结合教材“图2.2 中国的地形类型”,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地形特点:
(1)地形类型: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兼有。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2)山区:通常,将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2/3。
(3)山区面积的影响:
① 不利影响: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宜大规模开垦。
② 有利影响:
山区通常拥有比较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或旅游等资源。
在改善交通、保护生态的条件下,山区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新情境命题练
1.下图是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山区包含了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面。下列阴影能够表示我国山区所占比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详解】山区包含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从图中可知,山地占33%,丘陵占10%,高原占26%,山区所占比例为山地、丘陵和高原比例之和,即:33%+10%+26%=43%+26%=69%,所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图C阴影部分大约占三分之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俱全。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2.由图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类型齐全,高原约占33%
C.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D.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一般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 )
①林业 ②畜牧业
③旅游业 ④种植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D 3.A
【解析】2.从图中可知,平原占12%,丘陵占10%,二者比例之和较小,我国地形并非以平原和丘陵为主,A错误;图中显示高原约占26%,不是33%,B错误;虽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但平原面积仅占 12%,并不广大,C错误;我国有五种地形,说明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占33%,山区(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面积广大,D正确;故选D。
3.山区有较大面积的土地且地形起伏适合树木生长,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提供林产品等,①适合;山区有丰富的牧草资源,适合发展畜牧业,②适合;山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形地貌等可以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③适合;山区地形起伏大,平地少,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发展种植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④不适合。综上,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
4.地形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下最能准确描述地形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是( )
A.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B.山区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因此经济发展状况较好
C.盆地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发展
D.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不适合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
【答案】4.A
【详解】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A正确。山区资源虽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B错误;丘陵、盆地经济较发达,C错误;高原地区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A。
地形剖面图能够反映出地表高低起伏的状况。下图为中国沿北纬36°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图中推断,我国地势的显著特征是( )
A.西高东低,大致呈斜坡状 B.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
C.南高北低,大致呈斜坡状 D.东高西低,大致呈阶梯状
6.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 B.远上寒山石径斜
C.东边日出西边雨 D.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5.B 6.A
【解析】5.据图可知,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题中四个选项中,“三万里河东入海”最能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A正确;“远上寒山石径斜”“东边日出西边雨”“山寺桃花始盛开”均与不能体现我国的地势特征,BCD错误。故选A。
7.班上有四位同学各自画出一幅我国地势特点示意图,下图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D
【详解】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④的地势从左(西)到右(东)总体呈下降趋势,呈现明显的三级阶梯状过渡,D正确;①未体现阶梯状分布,A错误;②阶梯状方向错误,B错误;阶梯高度比例错误,第三阶梯过高,C错误。故选D。
8.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围绕我国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②阶梯内部的落差大,形成丰富水能资源
③河流的流向便利东西交通 ④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利于交通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8.A
【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故①符合题意;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阶梯交界处,而非阶梯内部,故②说法错误;河流自西向东流,方便东西方向的航运(如长江),故③符合题意;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阻碍交通,不利于交通发展,故④说法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重难探究练
地理课上同学们自主探究“中国地形特征”。图1为中国地形图,图2为中国北纬32°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梯高原、平原面积广大 B.第三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
C.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地势东高西低,平原面积广大
2.我国地势产生的影响是( )
A.阻碍了冬季风从南向北吹送 B.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C.阶梯内部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D.大江大河都向东奔流入海,沟通东西交通
【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多种地形类型。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C正确;第一阶梯主要是以青藏高原为主,高原面积广大,A错误;第三阶梯主要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B错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广大,D错误。故选C。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尤其是东部地区降水较为丰富,B正确;冬季风主要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主要是西北西风、东北季风,A错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C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不是所有的大江大河都向东奔流入海,D错误。故选B。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经济欠发达。实施乡村振兴以来,当地政府除实施修路建房、易地搬迁的经济“猛药”外,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凉山彝族自治州走上小康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 )
A.祁连山区 B.武夷山区 C.横断山区 D.太行山区
4.造成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欠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 B.地势起伏小 C.交通不便 D.种植业发达
【答案】3.C 4.C
【解析】3.由材料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依据位置知,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区,C符合题意;祁连山位于青海和甘肃省之间,武夷山位于福建和江西之间,太行山位于河北和山西之间,排除ABD。故选C。
4.由图可知,凉山彝族自治州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A错误;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适合发展林业,种植业不发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地势分布简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地势特点是( )
①西高东低 ②东高西低 ③逐渐降低 ④阶梯分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我国地势分布特点主要影响河流的( )
①流向 ②流速 ③流量 ④汛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B 6.A
【解析】5.我国地势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多为高原、山地,东部多为平原、丘陵,①正确,②错误;我国地势并非均匀逐渐降低,而是呈阶梯状分布,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6.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如长江、黄河),会影响河流流向,①正确;阶梯状分布导致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加快,②正确;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增加河流流量,③正确;河流的汛期主要由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决定,与地势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A。
上海的中学生小亮一家准备利用假期自驾游,他们结合“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图1)等我国地形资料,设计了甲、乙、丙、丁四条线路(图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小亮的家位于图1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2的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地势落差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假如小亮一家沿线路丙旅游,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终点空气稀薄,可携带氧气袋 B.终点光照强,不需要带防寒衣
C.沿途人烟稀少,但也不能随意扔垃圾 D.途经少数民族区,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答案】7.C 8.C 9.B
【解析】7.读图可知,图是沿32°N中国地形剖面,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是东海大陆架。小亮的家乡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线路丙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从东部平原到西部高原山地),地势落差最大;甲主要在东部平原,乙主要在西北内陆,丁主要在南方丘陵等,地势落差相对小。所以地势落差最大的是丙,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携带氧气袋合理,A可取;线路丙终点可能涉及青藏高原等,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即使光照强,也需要带防寒衣,B做法不可取。沿途人烟稀少但应保护环境,不随意扔垃圾,C可取;途经少数民族区应尊重当地文化习俗,D可取。故选B。
10.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1)、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地势特征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2)图中① (山脉),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据图2可知,我国地形特征是 。山地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10.(1)西高东低
(2)大兴安岭
(3) 复杂多样 气候垂直差异大,适合种植特色作物;自然景观丰富,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提供条件;耕地少且分散,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坡度大,易水土流失;交通不便,增加农产品运输难度等(答两点即可)。
【详解】(1)据图1可知,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主要是高原和盆地,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多平原和低缓的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图中山脉①是大兴安岭,不仅是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读图2可知,我国地形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地形特征是复杂多样。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气候垂直差异大,适合种植特色作物;森林面积广,有利于发展林业;自然景观丰富,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提供条件;山区面积广,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业。不利影响:地形崎岖,耕地少且分散,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坡度大,易水土流失;交通不便,增加农产品运输难度等。
11.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材料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在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材料3: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1)、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
(1)在图2中相应的位置注明三级阶梯代表的地形区。
(2)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河流、降水的影响。
(3)指出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
(4)总结我国地形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至少两条)。
【答案】11.(1)填写地形区名称,下图
(2)对河流的影响:很多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沟通了东西交通;河流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降水。
(3)我国大型水电站多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4)我国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不利影响包括:地形破碎(“山地多”或“山区多”均可)导致交通不便,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交通问题);山区多,适宜耕作的平地少,限制种植业发展(也可以写成“山地多,平地少,耕地少,不利于农业发展”)。(农业问题)
【详解】(1)读图可知,我国沿36°N附近,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是地处昆仑山脉以南的青藏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地处太行山脉以西的黄土高原;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是地处太行山脉以东的华北平原。标注如图所示:
(2)对河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产生丰富水能。对降水的影响:地势向海洋倾斜,便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3)读图可知,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多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因为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
(4)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都有分布,且山区面积占比大。不利影响: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大规模发展种植业,耕地资源相对不足;山区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