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分层作业)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中华民族大家庭结合教材P18-19,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1.民族(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2)各民族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其它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多少不一,壮族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和藏族人口较多,都超过500万人;有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不到1万人。(3)民族政策: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2.民族文化56个民族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多数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有些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节庆、艺术、体育等方面创造的文化精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知识点二:民族分布特点结合教材“图1.16 中国民族的分布”,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1.民族分布特点:(1)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 、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2)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3)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有其它民族居住。2.各民族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贯彻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民族对国家统一,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安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情境命题练(2025·海南·模拟预测)2024年篮球“村BA”球王争霸赛全国总决赛在贵州省举行。“村BA”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民族文化的彰显。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及其少数民族民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024年篮球“村BA”球王争霸赛全国总决赛举办省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少数民族及节日匹配正确的是( )A.①—藏族—雪顿节 B.②—朝鲜族—泼水节C.③—蒙古族—那达慕节 D.④—傣族—元宵节【答案】1.B 2.C【解析】1.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是贵州省,③是内蒙古自治区,④是吉林省,2024年篮球“村BA”球王争霸赛全国总决赛举办省是②贵州省,B正确,ACD错误;故选B。2.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雪顿节是藏族的活动,A错误;②是贵州省,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泼水节是傣族的活动,B错误;③是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为蒙古族,其节日为那达慕节,C正确;④是吉林省,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元宵节为汉族节日,D错误;故选C。(2025·辽宁抚顺·二模)2024年11月22—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召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在独竹漂比赛中,来自省级行政区域①的6名运动员参赛并且包揽全部6个一等奖,分布在①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汉族 B.回族 C.壮族 D.朝鲜族4.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A.有利于各少数民族间的传统文化交流和传承,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消除地区经济差异C.响应国家号召,全民参与健身D.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答案】3.C 4.A【解析】3.读图可知,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壮族,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有利于各少数民族间的传统文化交流和传承,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正确;不能消除地区经济差异,B错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全民参与健身关系不大,C错误;体育运动会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但与建设家乡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2025年5月,海峡两岸青年齐聚上海,开展“共迎端午”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属于此次两岸文化交流的节日习俗活动是( )A.① B. ② C. ③ D.④6.两岸同宗同祖,台湾省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土家族 B.壮族 C.汉族 D.朝鲜族【答案】5.B 6.C【解析】5.开展“共迎端午”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说明为端午节,其节日习俗活动是划龙舟,B正确;品月饼为中秋节习俗活动,猜灯谜为元宵节习俗活动,贴春联为春节习俗活动,ACD错误;故选B。6.台湾省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C正确;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等地,A错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B错误;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D错误;故选C。(2025·海南儋州·三模)2024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完成下面小题。7.攀椰竞速项目最有可能源于( )A.西藏藏族 B.海南黎族 C.广西壮族 D.新疆维吾尔族8.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利于( )①统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②推进全民健身③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促进民族团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7.B 8.D【解析】7.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主要植被为草原、高山灌丛等,没有椰子树,藏族不存在攀椰竞速这种与椰子相关的传统活动,A错误。海南是热带地区,气候湿热,椰子树是海南常见的植物,黎族人民长期生活在海南,在生活实践中可能发展出攀椰竞速这类利用椰子树的传统体育项目,B正确。广西虽然也有一定的热带区域,但相比海南,椰子树分布没有那么广泛,且攀椰竞速并非壮族典型的传统体育项目,C错误。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没有适宜椰子树生长的环境,维吾尔族不存在与攀椰相关的传统体育活动,D错误。故选B。8.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是为了统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而是为了展现和传承各民族独特的文化,①错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包含众多体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和推广,能够激发各族人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②正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运动会,能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③正确。运动会吸引各少数民族共同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④正确。故选D。(2025·贵州遵义·模拟预测)2023年夏季,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的乡村体育“村BA”火遍全网,全网关注量突破30亿人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516万元。如图为“村BA”比赛现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村BA”举办地位于贵州的( )A.西北方 B.西南方 C.正北方 D.东南方10.图中少数民族为( )A.傣族 B.壮族 C.回族 D.苗族11.贵州乡村体育火遍全网为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岗位 ②提高科技水平 ③完善基础设施 ④促进旅游经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9.D 10.D 11.C【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2023年夏季,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的乡村体育“村BA”火遍全网”,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村BA”举办地是黔东南州台江县,依据地名判断,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的东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省份,贵州是苗族人口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苗族服饰绚丽多彩,有很多银饰装饰,女子服饰常为大领对襟短衣或右衽大襟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从中可以看到人物服饰有大量银饰,符合苗族服饰特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乡村体育火遍全网,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餐饮、住宿、导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①正确。乡村体育活动的火爆主要影响的是当地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等,对提高科技水平并无直接关联,②错误。为接待大量游客,当地需要改善交通、住宿、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所以会促进基础设施完善,③正确。材料中提到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516万元,说明乡村体育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④正确。故选C。重难探究练(24-25八年级下·云南昭通·阶段练习)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2025年4月13日~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至十九)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德宏芒市、普洱孟连县等多地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25年云南傣族同胞举行泼水节期间,云南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A.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 B.正值干季末期,降水极少C.昼长夜短,气温逐渐升高 D.澜沧江进入汛期,水位暴涨2.傣族聚居地西双版纳成为泼水节核心举办区,与其地理环境关联性最强的是( )A.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B.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溶洞众多C.属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河流密布D.毗邻缅甸,边境贸易频繁,外来文化影响深【答案】1.C 2.C【解析】1.4月中旬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云南纬度较低,白昼时间延长,气温升高,A错误,C正确;云南5月进入雨季,4月为干季向雨季过渡期,局部已有阵雨,“降水极少”表述不准确,澜沧江汛期主要在6~9月,4月为枯水期,BD错误。故选C。2.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旱两季分明,降水充足,河流密布,是其泼水节核心举办区的主要原因,C正确;西双版纳位于滇南,A错误;泼水节文化与喀斯特地貌、边境贸易无关,BD错误。故选C。(2025·陕西商洛·模拟预测)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各异,有的似孔雀,有的像骆驼。各省区地理位置与轮廓特征紧密关联,也对应着独特的民族。下图为我国四个省区的轮廓简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省区轮廓图与其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A.甲—粤—长沙 B.乙—藏—银川C.丙—蜀—重庆 D.丁—滇—昆明4.乙省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传统节日是( )A.满族—雪顿节 B.蒙古族—那达慕节C.傣族—孔雀舞 D.哈萨克族—手鼓舞【答案】3.D 4.B【解析】3.甲是甘肃省,简称甘或陇,行政中心是兰州,粤是广东省简称,A错误;乙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藏是西藏自治区的简称,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B错误;丙是四川省,简称蜀或川,行政中心是成都,重庆是直辖市,不是四川省的行政中心,C错误;丁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行政中心是昆明,D正确;故选D。4.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不是满族的,且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等,A错误;乙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那达慕节,B正确;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孔雀舞是傣族的舞蹈,C错误;手鼓舞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舞蹈,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等地,D错误;故选B。(2025·福建厦门·二模)2025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布育儿补贴政策。下表为呼和浩特市近5年人口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年份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出生率(‰) 7.8 6.9 5.9 5.6 6.6死亡率(‰) 3.8 5.4 5.6 6.3 6.25.2020-2024年呼和浩特市( )A.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 B.人口总数逐年增多C.新生儿数量持续上升 D.自然增长率先降后增6.呼和浩特市发布育儿补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①提高生育意愿②提高人口素质③缓解人口老龄化④减轻育儿负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列图片中能反映该地区特色传统文化的是( )A. B.C. D.【答案】5.D 6.C 7.D【解析】5.据图可知,2020-2024年,呼和浩特市人口死亡率先升后降,A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先从2020年的4‰降至2023年的-0.7‰,后增至2024年的0.4‰,可推知自然增长率先降后增,人口总数在2023年出现下降,并非逐年增多,B错误,D正确;新生儿数量先降后增,C错误。故选D。6.从数据看,2020年—2023年,呼和浩特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甚至为负,老龄化可能加剧,推出育儿补贴可减轻育儿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增加新生儿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①③④对应的C正确;人口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在育儿阶段,所以提高人口素质不是主要目的,②所在的ABD错误。故选C。7.该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骑马、射箭、摔跤是其传统体育活动,D正确;赛龙舟是汉族的传统节日,A错误;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B错误;火把节是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C错误。故选D。(2025·黑龙江哈尔滨·一模)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为春节社会实践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春节”申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 B.同一时间迎接农历新年C.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D.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9.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有( )①吃年夜饭 ②赏月③贴春联 ④赛龙舟 ⑤放鞭炮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答案】8.C 9.B【解析】8.春节主要是华人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并非全世界共同庆祝,A错误;虽然部分地区(如韩国、越南)也过农历新年,但因为经度不同,时间和习俗存在差异,并非完全同步,B错误;申遗成功的关键原因是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实践,展现了其文化价值和国际认可度,C正确;我国虽然海外华人多,但申遗核心是文化实践的代表性,而非人口分布,D错误,故选C。9.吃年夜饭是春节核心习俗,象征团圆,①正确;②赏月是中秋节习俗,与春节无关,②错误;③贴春联是春节传统,寓意祈福,③正确;④赛龙舟是端午节习俗,④错误;⑤放鞭炮是传统春节活动(部分区域因环保限制已减少),⑤正确,ACD错误,故选B。10.(24-25八年级下·黑龙江绥化·期中)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B.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C.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密西疏D.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答案】10.B【详解】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A正确。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没有穿过我国,B错误。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呈东部稠密西稀疏的态势,C正确。我国民族交错分布在一起,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正确。故选B。11.(2025·河北邯郸·三模)完成下列项目式学习。项目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中国历史上曾多次经历人口迁移,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人口分布格局。某中学社团开展了以“探究影响我国人口迁移因素”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下面是同学们项目式学习的内容。任务一:收集信息历史学家(1)根据专家提供的研究资料,说出影响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任务二:分析研究(2)“安史之乱”引发了人口大规模迁移,使南方地区人口 (填“增加”或“减少”)。(3)中国近代的三次人口迁移。“闯关东” 山东省(简称①)、河北省居民迁移到东北地区;“走西口” 山西省居民迁移到内蒙古等地;“下南洋” 广东省、福建省居民为了生存到东南亚地区谋生。这里的“南洋”是指②洋。(四大洋)① ;② 。(4)受北方及西北草原民族内迁,与汉族长期杂居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了我国各民族目前 的分布特点。任务三:成果展示由于大量人口“下南洋”谋生,直至今天,东南亚已成为世界上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5)相比于东南亚各国,试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优越性。【答案】11.(1)受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等因素影响,造成人口迁移。(2)增加(3) 鲁 太平(4)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5)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南北跨纬度广,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疆界长,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平时期取长补短,实现有效内部调剂,战时可利用庞大的战略空间与敌周旋,增加国家的生存能力。【详解】(1)由材料可知,人口迁移中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如为摆脱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谋求事业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也可能导致人口迁移。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引发了人口大规模迁移到南方地区躲避战乱,使南方地区人口增加。(3)清代至民国中期“闯关东”:山东省(简称鲁),河北省(简称冀),居民迁移到东北地区;“走西口”:山西省居民迁移到内蒙古等地;“下南洋”广东省、福建省居民为了生存到东南亚地区谋生。这里的“南洋”是指太平洋。这三次人口迁移均与为摆脱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谋求事业成功有关。(4)受北方及西北草原民族内迁,与汉族长期杂居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了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5)由图可知,相比于东南亚各国,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发展多种农业;我国陆上国界线长度为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众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海陆兼备,便于发展多种经营;东部降水多,利于农业发展;东部沿海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利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东部海洋辽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12.(24-25七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2024年11月12日,第十三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在三亚拉开帷幕,该赛事是中国航线最长、难度最大、组织运营最复杂的帆船赛事。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图1)和海南岛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你作为此次帆船大赛的志愿者,请你向世界各地观众介绍我国的海陆位置。(2)据图可知,海南省濒临的海域是 ,与海南省隔海相望的A国是 。(3)国际大帆船赛期间,来自各国的帆船爱好者相聚在中国,他们谈起了各自的旅游愿望。巴西的朋友说他们想去世界最高的高原—— ,聚居在那里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4)国际大赛帆船期间,陕西的一位朋友去海南观看了帆船大赛,出发时他穿着较厚的毛衣,到达海南后,他换上了凉爽的夏装,请你根据海南省的气候类型分析原因。【答案】12.(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 南海 菲律宾(3) 青藏高原 藏族(4)陕西纬度高,气温低;海南省纬度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1 月赛事期间,海南气温较高,所以要换上凉爽的夏装。【详解】(1)我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2)读图可知,海南省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濒临南海;根据图中位置,与海南省隔海相望的 A 国是菲律宾。(3)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聚居在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4)从海南省气候资料图可知,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11 月处于旱季,气温依然较高。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受纬度的影响,南北气候差异大,陕西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南岛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所以陕西的朋友到达海南后要换上凉爽夏装。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