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026届高中物理微专题讲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026届高中物理微专题讲义(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目标任务】
1.理解动能、动能定理。2.会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3.掌握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的问题的分析方法。
【知识特训】
知识必记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
2.公式:Ek=mv2,式中v为瞬时速度,动能是状态量。
3.矢标性:动能是    ,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的方向    。
4.动能的变化量:ΔEk=m-m。
5.动能的相对性
由于速度具有    ,则动能也具有    ,一般以    为参考系。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    。
2.表达式:W=ΔEk=m-m。
3.物理意义:    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    。
基础必验
1.思考判断
(1)动能就是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  )
(2)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  )
(3)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
(4)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
(5)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那么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  )
(6)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
(7)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力必定为零。 (  )
(8)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
2.[对动能的理解]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可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改变,下列几种情形中,汽车的动能不变的是 (  )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2023·全国乙卷)小车在水平地面上沿轨道从左向右运动,动能一直增加。如果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小车在轨道上相应位置处所受合力,下列四幅图可能正确的是 (  )
A.
B.
C.
D.
【能力特训】
特训点一 对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自主冲关类)
1.[对动能的理解]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  )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2024·新课标卷)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借助配重小车可以进行弹射测试,测试时配重小车被弹射器从甲板上水平弹出后,落到海面上。调整弹射装置,使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4倍。忽略空气阻力,则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 (  )
A. B. C.2倍 D.4倍
1.动能与动能的变化的区别
(1)动能与动能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
(2)动能没有负值,而动能变化量有正负之分。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表明了“三个关系”
①因果关系:合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②数量关系:合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但并不是说动能变化就是合力做的功。
③量纲关系: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2)标量性
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
(3)相对性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3.应用动能定理的流程
4.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
(1)“合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合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2)动能变化量一定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3)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
特训点二 动能定理与图像的综合问题(逐点突破类)
1.[动能定理与Ek-x图像的综合]某滑雪赛道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圆弧滑道起跳。将运动员视为质点,不计摩擦力及空气阻力,此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Ek与水平位移x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
A.
B.
C.
D.
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问题的分析方法
(1)首先看清所给图像的种类(如v-t图像、F-t图像、Ek-t图像等)。
(2)挖掘图像的隐含条件,得出所需要的物理量,如由v-t图像所包围的“面积”求位移,由F-x图像所包围的“面积”求功等。从图像的意义切入,把分析力、功与能量间的关系,物体动能的变化情况以及合力做功作为突破问题的关键。
(3)常见的能量、功图像
①W-x图像:通过“斜率”求得某种力F。
②Ep-x图像:通过“斜率”求得与势能有关的力。
③Ek-x图像:通过“斜率”求得合力F。
(4)分析有哪些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2.[动能定理结合v-t图像](2024·广西二模)(多选)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t=1 s 时刻撤去恒力F,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物体在3 s内的位移x=3 m
B.恒力F与滑动摩擦力大小之比为3∶1
C.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
D.0~1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1 s~3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常与动能定理结合的四类图像
v-t图像 由公式x=vt可知,v-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a-t图像 由公式Δv=at可知,a-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F-x图像 由公式W=Fx可知,F-x图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P-t图像 由公式W=Pt可知,P-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2.解决物理图像问题的基本步骤
特训点三 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的问题(综合提升类)
1.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
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可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2.求解多过程问题须抓好“两状态,一过程”
“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的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3.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曲线运动问题时需注意
(1)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都属于曲线运动,若只涉及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应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列动能定理方程。
典例 [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2023·湖北卷)某游戏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圆形竖直挡板,其半径为2R、内表面光滑,挡板的两端A、B在桌面边缘,B与半径为R的固定光滑圆弧轨道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过C点的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小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由A点切入挡板内侧,从B点飞出桌面后,在C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 内侧,并恰好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D。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空气阻力,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求:
(1)小物块到达D点的速度大小;
(2)B和D两点的高度差;
(3)小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大小。
①审题关键点:竖直挡板,其半径为2R、内表面光滑,在C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 内侧,并恰好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D。
②解题切入点:a.小物块恰好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D,说明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列式可求小物块到达D点的速度大小;b.根据动能定理并结合小物块在B、C之间的平抛运动规律可以求得B和D两点的高度差;c.结合第(2)问求解小物块在B点的速度,运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得小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大小。
对点特训
1.[动能定理用于曲线运动](2024·河北模拟)(多选)如图,在O点用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O点正下方的P点固定一细钉子,O、P间的距离为d,C点和P点等高。小球处于O点右侧同一水平高度的A点时,绳刚好拉直,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以过最低点B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小球恰能绕钉子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d应等于L
B.若d为L,小球到达C点时绳子拉力为3mg
C.若d为L,小球到达C点时的机械能为mgL
D.若d为L,小球到达C点时所受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2.[动能定理用于直线运动](2023·全国乙卷)(多选)如图,一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木板上的左端以速度v0开始运动。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当物块从木板右端离开时 (  )
A.木板的动能一定等于fl
B.木板的动能一定小于fl
C.物块的动能一定大于m-fl
D.物块的动能一定小于m-fl
3.[动能定理用于多过程运动](2024·河南模拟)如图所示,AB和CDO都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形轨道,O、A两点高度相同。AB是半径R=1 m的圆弧轨道,CDO是半径r=0.5 m的半圆轨道,最高点O处固定一个竖直弹性挡板(可以把小滑块弹回,不损失能量,图中
没有画出),D为CDO轨道的中点。BC段是水平粗糙轨道,与圆弧形轨道平滑连接。已知BC段水平轨道长L=2 m,与小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让一个质量m=1 kg的小滑块从A点的正上方距水平线OA高H的P处自由落下。(g取10 m/s2)
(1)若H=2 m,求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为使小滑块仅仅与弹性挡板碰撞一次,且小滑块不会脱离CDO轨道,求H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知识特训
知识必记
一、
1.运动
3.标量 无关
5.相对性 相对性 地面
二、
1.动能的变化 3.合力
4.(1)曲线运动 (2)变力做功 (3)不同时作用
基础必验
1.(1)× (2)√ (3)√ (4)× (5)√ (6)×
(7)× (8)√
2.D 解析:由Ek=mv2知只有D所述情形中汽车动能不变,D正确。
3.D 解析: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合力方向指向运动轨迹的凹侧。小车做曲线运动,且动能一直增大,则小车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为锐角,A、B、C错误,D正确。
能力特训
特训点一
1.B 解析:动能Ek=mv2,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C错误;速度v=at,可得Ek=ma2t2,与经历的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A错误;根据v2=2ax,可得Ek=max,与位移成正比,B正确;动量p=mv,可得Ek=,与动量的二次方成正比,D错误。
2.C 解析:动能表达式为Ek=m,由题意可知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4倍,则离开甲板时的速度变为调整前的2倍;小车离开甲板后做平抛运动,由h=gt2可知,从离开甲板至到达海面上时间不变,根据x=vt,可知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2倍,C正确。
特训点二
1.A 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由题意可知,运动员在沿斜面下滑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Ek=mgxtan θ,开始阶段倾角θ不变,Ek-x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经过圆弧轨道过程中θ先减小至0,后增大,即图像斜率先减小至0,后负向增大,A正确。
2.BC 解析:根据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物体在3 s内的位移x= m=9 m,A错误;物体在第1 s内和后2 s内的位移分别为x1=×6×1 m=3 m,x2= m=6 m,对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x1-fx=0-0,且x=x1+x2,解得F∶f=3∶1,B正确;对后2 s内物体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x2=0-mv2,得μ===0.3,C正确;由x1特训点三
典例 (1) (2)0 (3)
解析:(1)由题知,小物块恰好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D,则在D点有
m=mg
解得vD=。
(2)由题知,小物块从C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内侧,则在C点有cos 60°=
小物块从C点到D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Rcos 60°)=m-m
则小物块从B到D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BD=m-m
联立解得vB=,HBD=0。
(3)小物块从A到B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s=m-m
s=π·2R
解得vA=。
对点特训
1.AB 解析:若小球恰能绕钉子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通过圆周的最高点时有mg=m,从A点到最高点过程有mg(2d-L)=mv2,解得d=L,A正确;从开始至小球到达C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d=m-0,在C点,有T=m,解得T=3mg,B正确;以过最低点B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所以在任何位置机械能均为mgL,C错误;小球在C点会受到向下的重力,所以在C点时所受合力方向不可能水平向右,D错误。
2.BD 解析:设物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1,此时木板的速度为v2,由题意可知v1>v2,设物块的对地位移为xm,木板的对地位移为xM,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m+M+fl,整理可得m=m-fl-Mv1>v2,可得xm>2xM,则xm-xM=l>xM,所以W=fxM3.(1)84 N (2)0.65 m≤H≤0.7 m
解析:(1)设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的速度为vD,对小滑块从P到D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r)-μmgL=m-0
在D点轨道对小滑块的支持力FN提供向心力,则
FN=m
联立解得FN=84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FN'=FN=84 N。
(2)为使小滑块仅仅与挡板碰撞一次,且小滑块不会脱离CDO轨道,H最小时,必须满足小滑块能上升到O点,由动能定理得
mgHmin-μmgL=m-0
在O点,有mg=m
代入数据解得Hmin=0.65 m
仅仅与弹性挡板碰撞一次,且小滑块不会脱离CDO轨道,H最大时,小滑块碰后再返回,最高能上升到D点,则
mg(Hmax+r)-3μmgL=0
代入数据解得Hmax=0.7 m
故0.65 m≤H≤0.7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