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生物大分子【复习目标】1.能列举典型的糖类物质,能说明单糖、二糖及多糖的区别和联系,能探究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淀粉、纤维素的典型性质2.知道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会书写油脂皂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3.能辨识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能说明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特点,能判断氨基酸的缩合产物、多肽的水解产物,能分析说明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掌握核酸的分类及组成,能辨识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中的磷酯键,能基于氢键分析碱基的配对原理考点一 糖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核心知识梳理】1.糖类的概念及组成(1)概念: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以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2)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通式为Cm(H2O)n,所以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2.糖的分类定义 代表物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寡糖(低聚糖) 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糖 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 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糖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3.糖类的性质(1)单糖①葡萄糖——还原性糖a.分子组成与结构特点——五羟基醛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最简式 官能团C6H12O6 CH2OH(CHOH)4CHO CH2O,符合此简式的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等 羟基、醛基b.物理性质:葡萄糖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熔点为146 ℃,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c.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醇羟基,可发生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加成反应 CH2OH(CHOH)4CHO+H2CH2OH(CHOH)4CH2OH发酵成醇 C6H12O62C2H5OH+2CO2↑生理氧化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4 kJ·mol-1d.葡萄糖的环状结构α D 吡喃葡萄糖 链状葡萄糖 β D 吡喃葡萄糖e.用途:葡糖糖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还用于医药工业,葡糖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体弱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②果糖a.物理性质: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湿性强b.化学性质:果糖分子中有一个羰基和五个羟基,可发生加成、酯化反应c.果糖与葡萄糖的比较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类别 关系葡萄糖 C6H12O6 CH2OH(CHOH)4CHO 羟基、醛基 单糖 互为同分异构体果糖 C6H12O6 羟基、酮羰基 单糖③戊糖——核糖、脱氧核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糖 脱氧核糖分子式 C5H10O5 C5H10O4结构简式环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羟基、醛基 (具有还原性) 羟基、醛基 (具有还原性)特点、应用 是核糖核酸(RNA)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重要组成部分(2)二糖——蔗糖与麦芽糖蔗糖 麦芽糖分子式 C12H22O11 C12H22O11分子结构 分子中无醛基 分子中有醛基互为同分异构体,都是二糖化学性质 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水解生成葡萄糖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不反应 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反应鉴别方法 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3)多糖——淀粉与纤维素①相似点a.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属于多糖,分子式都可表示为(C6H10O5)nb.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淀粉在稀硫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纤维素在浓硫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c.非还原性糖,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②不同点a.通式中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淀粉溶液遇碘显蓝色4.两类重要实验(1)蔗糖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实验内容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 mL 10%蔗糖溶液和5滴10% H2SO4溶液,热水浴中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备的Cu(OH)2,加热,观察现象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产生银镜;加入新制的Cu(OH)2的试管中出现红色沉淀实验结论 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反应方程式微点拨 检验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时,一定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进行检验,否则实验会失败(2)淀粉的水解及水解进程判断实验原理 判断淀粉水解的程度时,要注意检验产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同时还要确认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和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完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A 现象B 结论未产生银镜 溶液呈蓝色 未水解出现银镜 溶液呈蓝色 部分水解出现银镜 溶液不呈蓝色 完全水解微点拨 ①检验葡萄糖生成时要注意水解液加碱呈碱性②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注意水解液不用加碱呈碱性,否则I2与碱反应【精准训练1】1.民以食为天,《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谷”富含淀粉,淀粉是天然高分子B.“五果”富含糖类,其中的葡萄糖、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五畜”富含油脂和蛋白质,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D.“五菜”富含纤维素,纤维素不属于糖类2.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涉及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乙醇等化学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乙醇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都互为同分异构体C.麦芽糖、葡萄糖都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 D.淀粉、麦芽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3.有以下实验过程,结合实验过程,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考点二 油脂【核心知识梳理】1.油脂的结构和分类(1)组成①概念:油脂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属于酯类化合物②组成元素:C、H、O③结构表示方法:,R、R′、R″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④官能团:酯基,有的在其烃基中可能含有碳碳不饱和键(2)常见的高级脂肪酸: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有16~18个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名称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软脂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结构简式 C15H31COOH C17H35COOH C17H33COOH C17H31COOH(3)油脂的分类①按状态(常温下)分a.油:常温下呈液态,熔点较低,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如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等)b.脂肪:常温下呈固态,熔点较高,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如动物脂肪(羊油、牛油等)②按高级脂肪酸种烃基的种类分a.简单甘油酯:R、R′、R″相同b.混合甘油酯:R、R′、R″不同(4)油脂的存在:我们日常食用的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还有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等植物油,都是油脂。油脂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中2.物理性质密度 密度比水小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状态 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液态;含有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固态熔、沸点 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3.化学性质: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化学性质与乙酸乙酯的相似,能够发生水解反应。而在高级脂肪酸中又有不饱和的,因此许多油脂又兼有烯烃的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1)水解反应: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①酸性条件下水解 (应用: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②碱性条件下水解——皂化反应 (应用:制肥皂和甘油)【微点拨】①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来制取肥皂,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肥皂的生产流程如下:②盐析的作用:加入的NaCl能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使混合液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高级脂肪酸钠盐,下层为甘油和食盐水的混合液,经分离得到高级脂肪酸钠盐及其副产品甘油(2)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反应类型:加成反应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饱和程度,转化为半固态脂肪,这个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也称油脂的硬化。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又称为硬化油。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的原料。油酸甘油酯通过氢化反应转变为硬脂酸甘油酯的化学方程式为:3.油脂与酯和矿物油的比较(1)油脂和酯的比较物质 酯 油脂油 脂肪组成 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的生成物 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 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状态 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 常温下呈液态 常温下呈固态存在 花草或动植物体内 油料作物的籽粒中 动物脂肪内联系 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均属于酯(2)油脂和矿物油的比较物质 油脂 矿物油组成 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多种烃(饱和烃、不饱和烃)的混合物(石油及其分馏产品)性质 具有酯的性质,有些兼有烯烃的性质 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鉴别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不再分层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无变化用途 营养素可食用,化工原料如制肥皂、甘油 燃料、化工原料【微点拨】①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②天然油脂大多数都是混合甘油酯③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它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④油脂是甘油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⑤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不能选择油脂作萃取剂,因为它们之间能发生加成反应【精准训练2】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 B.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C.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D.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水解可得到乙醇和高级脂肪酸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是皂化反应C.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都不能使溴水褪色D.糖类和油脂都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3.“油”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B.汽油、煤油、生物柴油等均来源于石油,主要成分都是烃类C.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既可以做护肤品,又可以制作炸药D.天然奶油、黄油等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出来的半固态物质,属于蛋白质4.兴趣小组用预处理后的废弃油脂制作肥皂(高级脂肪酸钠)并回收甘油,简单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助溶,提高反应速率B.步骤②中加入食盐细粒的目的是降低肥皂的溶解度C.步骤③可借助装置M完成(夹持装置省略)D.步骤④中包含蒸馏操作5.某物质的结构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B.1 mol该物质一定条件下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6.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亚油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硬脂酸(C17H35COOH)与软脂酸(C15H31COOH)均属于饱和脂肪酸B.亚油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生成硬脂酸C.食用油因含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在空气中久置易变质D.高级脂肪酸和醇酯化得到的产物就是油脂考点三 氨基酸 蛋白质【核心知识梳理】1.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1)氨基酸的组成与结构: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得到的化合物。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几乎均为α-氨基酸,其通式为,官能团为-NH2和-COOH(2)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天然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多在200~300 ℃熔化时分解。一般能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3)氨基酸的化学性质①氨基酸的两性:氨基酸分子中含有酸性基团(-COOH)和碱性基团(-NH2),因此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a.与盐酸的反应:b.与氢氧化钠反应:②成肽反应:两个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氨基与羧基间缩合脱去水,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发生成肽反应【微点拨】a.氨基酸的缩合机理:氨基酸的成肽反应原理是由氨基提供的氢原子与羧基提供的羟基结合生成水。肽键可简写为“-CONH-”,不能写成“-CNHO-”,两者的连接方式不同b.反应类型:取代反应c.由几分子氨基酸结合而成叫几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后形成的含有肽键的化合物称为二肽。二肽还可以继续与其它氨基酸分子缩合生成三肽、四肽、五肽,以至生成长链的多肽如:两分子氨基酸二肽三肽四肽…多肽(肽键)d.多肽分子中肽键个数的判断:由n个氨基酸分子发生成肽反应,生成一个肽链时,会生成(n-1)个水分子和(n-1)个肽键③氨基酸缩合的反应规律两分子间缩合成二肽两分子间缩合成环一分子间缩合成环甘氨酸缩聚成高分子化合物2.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1)组成①蛋白质含有C、H、O、N、S等元素②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通过肽键等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蛋白质的结构①蛋白质的结构不仅取决于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还与其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②蛋白质的四级结构(3)蛋白质的性质两性 含有-NH2显碱性和含有-COOH显酸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水解 蛋白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多肽,最终逐步水解得到氨基酸盐析 某些浓的可溶性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析出,为可逆过程,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变性 加热、加压、搅拌、振荡、超声波、紫外线和放射性、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甲醛等会使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为不可逆过程。利用蛋白质的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而疫苗等生物制剂的冷冻保存则为了防止变性显色反应 向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显黄色——蛋白质的检验方法燃烧 蛋白质在灼烧时,可闻到有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用此性质可鉴别毛料纤维和合成纤维(3)酶: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性质。酶对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和生物体内进行的复杂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①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在接近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酶就可以起催化作用②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淀粉酶只对淀粉水解起催化作用③具有高效催化作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比普通的催化剂高107~1013倍【微点拨】使用酶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高温下蛋白质变性,酶失去催化活性【精准训练3】1.下列关于氨基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羧酸的取代酸,氨基取代了羧酸烃基上的氢原子B.天然的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且为α-氨基酸C.氨基酸不能溶解于水、乙醇、乙醚等溶剂中D.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够溶解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失去生理活性 B.蛋白质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可产生变性现象 D.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考点四 核酸的结构与生物功能【核心知识梳理】1.核酸(1)概念:是一种含磷的生物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上百万,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2)分类:天然的核酸根据其组成中所含戊糖的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2.核酸的组成(1)核酸可以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2)核酸的形成与水解转化关系(3)核酸的结构、性质与生物功能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磷酸 都含有核苷 戊糖 脱氧核糖,为单糖 核糖,为单糖碱基 相同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不同 胸腺嘧啶(T) 尿嘧啶(U)结构 双螺旋结构(双链) 单链状结构,比DNA分子小得多多聚核苷酸链中核苷酸间通过磷酯键形成碱基配对(依靠氢键):A-T;G-C 碱基配对(依靠氢键):A-U;G-C性质 水解:核酸核苷酸核苷(+磷酸)戊糖+碱基生物功能 含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生物体的一系列性状;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主要负责传递、翻译和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少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3.两种核酸中的碱基的名称(符号)和结构简式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尿嘧啶(U)【精准训练4】1.核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是病毒的“身份证”。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C.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生物大分子 B.核酸和蛋白质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核酸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酯键连接 D.一定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可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高考真题演练】1.(2024·山东卷)中国美食享誉世界,东坡诗句“芽姜紫醋炙银鱼”描述了古人烹饪时对食醋的妙用。食醋风味形成的关键是发酵,包括淀粉水解、发酵制醇和发酵制酸等三个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水解阶段有葡萄糖产生 B.发酵制醇阶段有CO2产生C.发酵制酸阶段有酯类物质产生 D.上述三个阶段均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2.(2024·广东卷)我国饮食注重营养均衡,讲究“色香味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烹饪糖醋排骨用蔗糖炒出焦糖色,蔗糖属于二糖B.新鲜榨得的花生油具有独特油香,油脂属于芳香烃C.凉拌黄瓜加醋使其具有可口酸味,食醋中含有极性分子D.端午时节用棕叶将糯米包裹成形,糯米中的淀粉可水解3.(2024·北京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核酸可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C.由氨基乙酸形成的二肽中存在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D.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鸡蛋清溶液会发生盐析4.(2024·湖南卷)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是核苷酸,下图是核酸的某一结构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结构中的碱基相同,戊糖不同B.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核苷酸,核苷酸缩合聚合得到核酸C.核苷酸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D.核酸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实现互补配对5.(2024·广西卷)《天工开物》记载:软浆车榨蔗汁,一石(dàn)汁下石灰五合,取汁煎糖,冷凝成黑沙,黄泥水淋下成白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灰可中和蔗汁中的酸性物质 B.“冷凝成黑沙”是结晶过程C.“黄泥水淋下”的目的是脱色 D.“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6.(2024·海南卷)高分子物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原(成分类似于淀粉)可转化为葡萄糖B.聚合物是CH2==CH2的加聚物C.畜禽毛羽(主要成分为角蛋白)完全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D.聚合物的单体是HOOC(CH2)4COOH和CH3CH2OHCH3CH2OH7.(2023·湖北卷)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 B.纤维素难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C.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D.低温降低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课时精练】1.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颠覆性技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在人体内代谢后转化成果糖 B.这种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化学性质不同C.此项技术有助于我国在未来实现“碳中和” D.淀粉是二氧化碳分子的多聚体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的天然高分子物质C.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D.将天然的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链状二肽有9种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之间才能形成多肽B.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氨基酸为有机高分子,种类较多,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D.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可溶解4.巧克力中含有一种由硬脂酸(C18H36O2)和甘油(C3H8O3)酯化而成的脂肪(硬脂酸甘油酯),因此具有润滑的口感,会在嘴里融化。硬脂酸甘油酯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属于硬脂酸甘油酯的性质的是( )A.熔点很高 B.难水解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可以缓慢氧化生成CO2和H2O5.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将“化学生物学提升为现代最大科学”的三位化学家,利用三人的研究成果,可以迅速地辨识蛋白质,制造出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空间影像。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析出蛋白质固体,此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呈现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皮肤发生了显色反应6.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变蓝 说明淀粉没有水解B 将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 橙色溶液变为绿色 乙醇具有氧化性C 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未出现银镜 水解的产物为非还原糖D 将新制的Cu(OH)2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7.某同学为了检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否为葡萄糖,他将纤维素与70%的硫酸共热后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煮沸,无砖红色沉淀生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纤维素水解产物中无葡萄糖B.使用的硫酸过浓只发生了脱水反应C.由于水解后混合液中含有H2SO4,所以见不到砖红色沉淀D.加热时间不够长,所以见不到砖红色沉淀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麦芽糖、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均为C12H22O11B.硬化油可作为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的原料C.合成硝酸纤维、醋酸纤维、聚酯纤维均要用到纤维素D.蛋白质在乙醇、重金属的盐类、紫外线等的作用下会发生变性,失去生理活性9.半胱氨酸结构简式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胱氨酸属于α-氨基酸B.半胱氨酸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C.半胱氨酸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碱性气体D.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二糖B.天然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可溶于乙醚C.脱氧核糖核酸( DNA)充分水解后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5种碱基D.涤纶()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经缩聚反应制备11.保定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非遗项目众多。下列非遗项目的相关工艺过程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工艺过程 化学知识A 刘伶醉酒酿造技艺中发酵酿酒过程 涉及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B 易水砚制作技艺中的磨光工序使用了SiC作磨料 SiC是共价晶体,熔点高、硬度大C 清苑传统制香技艺中香料的提取 常采用挥发性溶剂萃取D 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中用沸水反复浇羊毛增加软化度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1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酯化反应或酯的水解反应的是( )A.核苷酸聚合生成核酸 B.氨基酸缩合生成多肽C.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取肥皂 D.纤维素和乙酸反应制取纤维素乙酸酯13.中国是最早使用弓箭的国家之一,我国至今仍保留了传统弓箭的制作工艺。弓的主体为竹,外贴牛角,既而覆之以漆;弦有牛皮和棉线两种;箭由杆、箭头和尾羽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箭头的成分为生铁,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B.竹制箭杆和棉线的主要成分均为天然纤维素,天然纤维素属于糖类C.牛皮和尾羽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蛋白质具有两性D.古代油漆的主要成分为桐油(一种植物油),桐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麦芽糖是淀粉水解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是一种非还原性二糖B.苯使溴水层颜色变浅的原因是它与Br2发生了取代反应C.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RNA和DNA均具有酸性,分子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酯键连接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糖类都符合Cn(H2O)m的通式B.氨基酸之间发生聚合反应可直接生成蛋白质C.脂肪酸的饱和程度越大,油脂的熔点越低D.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B.蔗糖和麦芽糖属于同分异构体,且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C.醋酸甘油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皂化反应D.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细小的氯化钠颗粒,可观察到蛋白质凝聚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芝麻中富含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等成分,它们均含C、H、O、N等元素B.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加盐可使溶液中的蛋白质沉淀析出,可用硫酸铜溶液提纯蛋白质D.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碱化,再加入碘水,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18.图1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片段,它的碱基中胞嘧啶的结构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有的化学键都是不同原子形成的极性共价键B.2-脱氧核糖(C5H10O4)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胞嘧啶分子式为C4H5N3O,含有的官能团只有氨基和肽键D.脱氧核糖核酸由磷酸、2-脱氧核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19.核酸检测为确认病毒感染提供了关键的支持性证据。某核糖核酸(RNA)的结构片断示意图如下,它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完全水解生成戊糖、碱基和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酶能加快该核糖核酸的水解速率 B.该核糖核酸水解生成的戊糖能溶于水C.该核糖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 D.该核糖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H3PO320.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之间通过氢键结合,DNA分子复制前首先将双链解开。以下有关DNA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B.在DNA分子中的化学键主要有共价键和氢键C.DNA分子的双链解开的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DNA的两条单链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21.玉米芯、花生壳、木屑等农林副产品是生物质资源,人们曾将其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造成了大气污染。为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目前人们可以用化学方法使其中的木聚糖转化为木糖等物质,得到一系列食品、医药和化工原料。(1)木糖的分子式为C5H10O5,属于醛糖,其分子结构中无支链,与葡萄糖的结构类似。木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2)木糖经催化加氢可以生成木糖醇,木糖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可用于口香糖和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等的生产,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木糖醇与葡萄糖类似,属于单糖 b.木糖醇与核糖类似,属于戊糖c.木糖醇与丙三醇(甘油)类似,属于多元醇 d.木糖醇不易溶于水(3)木糖在一定条件下脱水缩合生成的糠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材料、药物等的生产。糠醛的结构简式为,请写出由木糖生成糠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按要求填空Ⅰ.某天然油脂的分子式为C57H106O6 ,1 mol该油脂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甘油、1 mol脂肪酸X、2 mol脂肪酸Y。经测定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4,原子个数比C∶H∶O=9∶18∶1(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X发生反应的有________A.氢气 B.乙醇 C.溴水 D.烧碱溶液 E.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Y的分子式为________Ⅱ.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橄榄油与甲醇制备生物柴油(高级脂肪酸甲酯),其原理及实验步骤如下:+3CH3OHR1COOCH3+R2COOCH3+R3COOCH3(高级脂肪酸甲酯) +①称取9.2 g CH3OH和0.56 g KOH依次放入锥形瓶,充分振荡得KOH甲醇溶液②将40 g橄榄油(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79~286)、40 g 正己烷(作溶剂)、配好的KOH甲醇溶液一次加入到三颈烧瓶中③连接好装置(如图,固定装置省略),保持反应温度在60~64 ℃左右,搅拌速度350 r/min,回流1.5 h~2 h④冷却、分液、水洗、回收溶剂并得到生物柴油(3)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称为__________反应(4)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保持反应温度在60~64 ℃左右最好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5)实验中甲醇过量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KOH 的用量不宜过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6)步骤④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生物柴油、正己烷和甲醇。分离出的上层液体需用温水洗涤,能说明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某天然油脂A可发生下列反应:已知:A的分子式为C57H106O6。1 mol该天然油脂A经反应①可得到1 mol D、1 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2 mol饱和直链脂肪酸C。经测定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原子个数比为N(C)∶N(H)∶N(O)=9∶16∶1(1)写出B的分子式: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反应类型:________;C的名称(或俗称)是________(3)反应②为天然油脂的氢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a.氢化油又称人造奶油,通常又叫硬化油b.植物油经过氢化处理后会产生副产品反式脂肪酸甘油酯,摄入过多的氢化油,容易堵塞血管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c.氢化油的制备原理是在加热植物油时,加入金属催化剂,通入氢气,使液态油脂变为半固态或固态油脂d.油脂的氢化与油脂的皂化都属于加成反应(4)D和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大分子】答案【精准训练1】1.A。解析:葡萄糖不能水解,B错误;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不同,C错误;纤维素属于糖类,D错误。2.B。解析: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聚合度n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3.D【精准训练2】1.A2.D。解析:油脂水解可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A项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才称为皂化反应,B项错误;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能使溴水褪色,C项错误。3.C。解析: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但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故其不属于有机高分子,A错误;汽油、煤油等均来源于石油,主要成分都是烃类,而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属于酯类物质,不是烃类,也不来源于石油,B错误;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具有很强的保湿功能,可以做护肤品,其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三硝酸甘油酯是一种烈性炸药,C正确;天然奶油、黄油等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出来的半固态物质,属于油脂,不属于蛋白质,D错误。4.C。解析:步骤③为过滤,装置M用于分液,故C错误。5.A。解析:该油脂分子中的高级脂肪酸是混酸,和H2加成时得不到硬脂酸甘油酯,A错误;1 mol该油脂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该物质在NaOH溶液中水解,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C正确;与该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均为高级脂肪酸在甘油上的取代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D错误。6.D。解析:硬脂酸(C17H35COOH)与软脂酸(C15H31COOH)均属于饱和脂肪酸,A正确;亚油酸(C17H31COOH)为不饱和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加成反应生成硬脂酸,B正确;食用油因含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在空气中久置易变质,C正确;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酯化得到的产物是油脂,D错误;故选D。【精准训练3】1.C。解析:氨基酸除少数外一般都能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乙醚,故C说法错误。2.A【精准训练4】1.D。解析:核酸是由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故A错误;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戊糖和碱基,故B错误;核酸是高分子,但核苷酸不是高分子,故C错误。2.B。解析: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它们都能水解,A项正确、B项错误;核酸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酯键连接,C项正确;病毒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蛋白质,蛋白质遇具有强氧化性的含氯消毒液会发生变性,D项正确。【高考真题演练】1.D。解析:A.淀粉属于多糖,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反应为,A项正确;B.发酵制醇阶段的主要反应为C6H12O62C2H5OH+2CO2↑,该阶段有CO2产生,B项正确;C.发酵制酸阶段的主要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2CH3CHO+O22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CH3COOCH2CH3属于酯类物质,C项正确;D.发酵制酸阶段CH3CH2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OOH,应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项错误;答案选D。2.B。解析:A.蔗糖属于二糖,1mol蔗糖水解可得到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故A正确;B.油脂主要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不属于芳香烃,故B错误;C.食醋中含有CH3COOH、H2O等多种物质,CH3COOH、H2O均为极性分子,故C正确;D.糯米中的淀粉可水解,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故D正确;故选B。3.C。解析:A项,葡萄糖氧化生成CO2和H2O是放热反应,在人体内葡萄糖缓慢氧化成CO2和H2O为人体提供能量,A项正确;B项,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分析核酸水解的产物可知,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核苷酸进一步水解得到磷酸和核苷,核苷进一步水解得到戊糖和碱基,故核酸可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B项正确;C项,氨基乙酸的结构简式为H2NCH2COOH,形成的二肽的结构简式为H2NCH2CONHCH2COOH,该二肽中含1个氨基、1个羧基和1个肽键,C项错误;D项,鸡蛋清溶液为蛋白质溶液,NaCl溶液属于轻金属盐溶液,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鸡蛋清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D项正确;故选C。4.A。解析:A.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戊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核糖核酸(RNA)的戊糖为核糖,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两者的碱基不完全相同,戊糖不同,故A错误;B.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了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核苷酸,核苷酸缩合聚合可以得到核酸,如图:,故B正确;C.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团能与碱反应,碱基与酸反应,因此核苷酸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故C正确;D.核酸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实现互补配对,DNA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RNA中尿嘧啶(U)替代了胸腺嘧啶(T),结合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D正确;故选A。故选A。5.D。解析:这段话意思即用软浆车榨取甘蔗汁,每石蔗糖汁加半升的石灰,取过滤后的甘蔗汁加热冷却,得到黑色晶体,用黄泥水淋洗可得到白糖。A.石灰为碱性物质,可与蔗糖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A正确;B.“冷凝成黑沙”即将热蔗糖水冷却结晶,是结晶过程,B正确;C.“黄泥水淋下”可将黑色晶体变成白色,即实现脱色目的,C正确;D.“白糖”是由蔗糖制得,故其主要成分为蔗糖,D错误;本题选D。6.D。解析:A.成分类似于淀粉的糖原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故A正确,B.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聚乙烯,故B正确;C.畜禽毛羽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一定条件下能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C正确;D.由结构简式可知,聚合物单体是HOOC(CH2)4COOH和HOCH2CH2OH,故D错误;故选D。7.D。解析:A.纤维素属于多糖,大量存在于我们吃的蔬菜水果中,在自然界广泛分布,A正确;B.纤维素难溶于水,一是因为纤维素分子中含羟基,羟基之间形成氢键,导致纤维素难与水形成氢键,二是因为碳骨架比较大,分子间氢键存在导致溶解于水的能力小,B正确;C.纤维素在低温下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碱性体系主要破坏的是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促进其溶解,C正确;D.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所以低温增强了纤维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D错误;故选D。【课时精练】1.C。解析:淀粉可在人体内代谢后转化成葡萄糖,故A错误;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2.C。解析:植物油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项正确;淀粉是天然高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B项正确;麦芽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项错误;将天然的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自身两两缩合生成的链状二肽有三种,甘氨酸和丙氨酸、苯丙氨酸形成两种链状二肽,苯丙氨酸和丙氨酸、甘氨酸形成两种链状二肽,丙氨酸和甘氨酸、苯丙氨酸形成两种链状二肽,共9种,D项正确。3.D。解析:同种、不同种氨基酸之间都能形成多肽,A项错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比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C项错误;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发生盐析而产生沉淀,蛋白质的活性没有改变,加水后沉淀又能溶解,D项正确。4.D。解析:巧克力会在嘴里融化,故硬脂酸甘油酯熔点不高,A错误;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易水解,B错误;其分子式为C57H110O6,不饱和度为3,含有3个酯基(每个酯基的不饱和度为1),故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C错误;硬脂酸甘油酯属于有机物,可以缓慢氧化生成CO2和H2O,D正确。5.B。解析: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A项正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错误;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但蛋白质的活性并没有改变,此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C项正确;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会出现黄色,是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的结果,D项正确。6.D。解析:A项,也有可能是淀粉部分水解,错误;B项,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乙醇氧化,橙色溶液变为绿色,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错误;C项,发生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错误;D项,实验表明葡萄糖被氧化,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正确。7.C。解析: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因而纤维素水解后应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和新制的Cu(OH)2反应。8.C。解析:麦芽糖与蔗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硬化油即油脂与H2加成所得,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可作为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的原料,故B正确;硝酸纤维和醋酸纤维是由纤维素反应所得,但聚酯纤维一般是二元醇与二元羧酸缩聚反应所得,故C错误;蛋白质在乙醇、重金属的盐类、紫外线等的作用下会发生变性,变性会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故D正确。9.D。解析:A项,半胱氨酸可以看作是HSCH2CH2COOH中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产物,是α-氨基酸;B项,半胱氨酸既含有羧基又含有氨基,既能跟强碱反应又能跟强酸反应;C项,半胱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只能生成半胱氨酸钠,不能生成氨气;D项,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应为。10.D。解析:蔗糖不是还原性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A错误;天然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难溶于乙醚,B错误;脱氧核糖核酸(DNA)完全水解后会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A、T、G、C),C错误;由涤纶()结构可知,其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经缩聚反应脱去小分子水制备,D正确。11.A。解析:发酵酿酒过程包括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成酒精和CO2,没有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SiC是共价晶体,熔点高、硬度大,B正确;香料的提取使用萃取的方法,萃取剂具有挥发性,C正确;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发生了变性,D正确。12.B。解析:核苷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核酸,形成了磷酯键,发生了酯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氨基酸缩合生成多肽,通过羧基与氨基脱水形成肽键连接,没有发生酯化反应也没有发生酯的水解反应,B符合题意;油脂属于酯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C不符合题意;纤维素中含有羟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取纤维素乙酸酯,D不符合题意。13.D。解析:生铁属于合金,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金属,故A正确;竹制箭杆和棉线的主要成分均为天然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故B正确;牛皮和尾羽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蛋白质能与酸、碱反应,具有两性,故C正确;古代油漆的主要成分为桐油(一种植物油),植物油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D。14.D。解析:麦芽糖是还原性二糖,A项错误;苯使溴水层颜色变浅的原因是苯萃取了溴水中的Br2,B项错误;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RNA和DNA均具有酸性,分子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D项正确;故选D。15.D。解析:糖类物质分子式不一定均符合Cn(H2O)m,如脱氧核糖分子式为C5H10O4,故A错误;氨基酸之间发生聚合反应可直接生成多肽,多肽再形成蛋白质,故B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其中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越大,由饱和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越高,故C错误;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苯环,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是蛋白质的显色反应,此性质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检验,故D正确;故选D。16.D。解析:蛋白质中除含有C、H、O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其燃烧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含有N2,故A错误;蔗糖和麦芽糖属于同分异构体,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故B错误;醋酸甘油酯不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即醋酸甘油酯不属于油脂,其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不属于皂化反应,故C错误;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细小的氯化钠颗粒,发生盐析,可观察到蛋白质凝聚,故D正确;故选D。17.B。解析:脂肪、膳食纤维只含C、H、O元素,A错误;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正确;蛋白质遇重金属盐会发生变性,因此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提纯蛋白质,C错误;由于碘水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将溶液碱化后再加碘水,无法检验是否存在淀粉,D错误;故选B。18.D。解析:脱氧核糖核酸中含有C-C,为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2-脱氧核糖为环状,与葡萄糖结构不相似,二者不互为同系物,且脱氧核糖中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胞嘧啶含有的官能团为肽键、氨基和碳碳双键等,故C错误。19.D。解析:蛋白酶是该核糖核酸水解反应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该核糖核酸的水解速率,故A正确;该核糖核酸水解生成的戊糖分子中含有亲水基羟基和醛基,能溶于水,故B正确;由结构片断可知,该核糖核酸水解生成的碱基中含有氮元素,故C正确;由结构片断可知,该核糖核酸是由磷酸、戊糖和碱基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则该核糖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酸是磷酸,故D错误;故选D。20.A。解析:在DNA分子中,戊糖环中的碳原子之间是非极性键,另外分子中还含有C—H、C—O、C—N等极性键,A正确;氢键是分子之间的一类独特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B错误;DNA双链在解开的过程中仅破坏了氢键,故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NA单链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D错误。21.(1)CH2OH(CHOH)3CHO(2)CH2OH(CHOH)3CH2OH c(3)CH2OH(CHOH)3CHO+3H2O解析:(1)木糖分子无支链,又属于醛糖,所以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O。(2)木糖加氢将醛基还原为羟基,木糖醇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木糖醇中不含醛基或酮羰基,所以不属于糖类,由于其含有多个羟基,水溶性强。22.(1)BD(2)C18H34O2(3)皂化(4)球形冷凝管 水浴加热(5)提高油脂的转化率 防止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和分解生物柴油使得产品产率降低(6)取最后一次洗涤液用 pH 试纸检验,洗涤液呈中性解析:(1)X属于饱和一元酸不含饱和键,不能加成,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发生剧烈氧化反应、能与醇发生取代反应、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填BD;(2)根据题意,推知Y的分子式为C18H34O2;(3)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因为其水解产物高级脂肪酸盐能用于制作肥皂,又称为皂化反应;(4)图中实验装置中的仪器a为球形冷凝管;当加热温度低于100 ℃时,通常采用水浴加热;(5)加入甲醇在 KOH 和正己烷共同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因此增大反应物CH3OH的用量可提高油脂的转化率;油脂是酯类物质,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能水解,所以 KOH 的用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防止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和分解生物柴油使得产品产率降低;(6)用分液漏斗分液时,获取下层液体的方法是静置分液漏斗,待分层后,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为生物柴油、正己烷及甲醇,可能含有少量的 NaOH 溶液,用水洗涤时,可用 pH 试纸检验,水呈中性时,表明已洗涤干净。23.(1)C18H32O2(2)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硬脂酸 (3)d(4) +6Na+3H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