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方法与技巧】1.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名称、结构与性质有机物 官能团 代表物 主要化学性质烷烃 _____ CH4 (1)在光照下发生卤代反应(2)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高温分解烯烃 碳碳双键() CH2==CH2 (1)加成反应:与X2、H2、HX、H2O等发生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易被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加聚反应炔烃 碳碳三键(-C≡C-) CH≡CH (1)加成反应:与X2、H2、HX、H2O等发生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易被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加聚反应苯与苯的同系物 _____ (1)取代反应①FeBr3催化下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②浓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2)加成反应: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_____ (1)取代反应①FeBr3催化下,苯环上氢与液溴发生反应(邻、对位)②光照条件下,侧链甲基与卤素发生反应③浓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反应生成2,4,6 三硝基甲苯(2)氧化反应: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苯甲酸(3)加成反应:与H2发生反应生成甲基环己烷卤代烃 碳卤键(-X) C2H5Br (1)取代反应: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2)消去反应: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醇 羟基(-OH) C2H5OH (1)与活泼金属Na反应产生H2(2)取代反应①与浓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②浓硫酸催化下,分子间脱水成醚③与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反应生成酯(3)氧化反应①与氧气的燃烧反应②催化氧化为醛或酮③直接被酸性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成羧酸(4)消去反应:浓硫酸催化下,分子内脱水成烯酚 羟基(-OH) (1)有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2)与活泼金属Na反应产生H2(3)能与NaOH、Na2CO3溶液反应(4)取代反应①与浓溴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4,6 三溴苯酚②与浓硝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2,4,6 三硝基苯酚③与醋酸酐反应生成某酸苯酯(5)氧化反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6)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7)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有机物 官能团 代表物 主要化学性质醚 醚键() C2H5OC2H5 性质稳定,一般不与酸、碱、氧化剂反应醛 醛基() CH3CHO (1)加成反应①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②与HCN发生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①银镜反应:与银氨溶液反应②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③催化氧化生成羧酸④被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羧酸酮 羰基() (1)加成反应①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②与HCN发生加成反应(2)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羧酸 羧基() CH3COOH (1)酸的通性(2)酯化反应:在浓硫酸催化下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酯 酯基() CH3COOC2H5 (1)酸性水解可逆,生成羧酸和醇(2)碱性水解不可逆,生成羧酸盐和醇胺 氨基(-NH2) C6H5-NH2 (1)电离方程式:RNH2+H2ORNH+OH-(2)碱性:酰胺 酰胺基() 水解反应:酸性:RCONH2+H2O+HClRCOOH+NH4Cl碱性:RCONH2+NaOHRCOONa+NH3↑2.重要的反应及反应现象(1)有机物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烷烃 烯烃 炔烃 苯 苯的同系物 醇 酚 醛 羧酸 酯溴水 不褪色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白色沉淀 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酸性高锰酸钾 不褪色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褪色 褪色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2)有机物与Na、NaOH、Na2CO3、NaHCO3反应含羟基的物质比较项目 醇 苯酚 羧酸与Na反应 反应放出H2 反应放出H2 反应放出H2与NaOH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反应与Na2CO3反应 不反应 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 反应放出CO2与NaHCO3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放出CO2(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4)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绛蓝色溶液)(5)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卤代烃、酯、酰胺、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3.常见有机物与特定物质反应的关系官能团 H2 Br2水 Br2(CCl4) Na NaOH Na2CO3 NaHCO3 KMnO4烷烃 —— × × × × × × × ×烯烃 碳碳双键 √ √ √ × × × × √炔烃 碳碳三键 √ √ √ × × × × √苯 —— √ × × × × × × ×苯的同系物 —— √ × × × × × × √(苯环所连碳含氢)卤代烃 卤原子 × × × × √ × × ×醇 羟基 × × × √ × × × √(羟基所连碳有氢)酚 羟基 √ √ × √ √ √ × √醛 醛基 √ √ × × × × × √羧酸 羧基 × × × √ √ √ √ ×酯 酯基 × × × × √ × × ×植物油 碳碳双键、酯基 √ √ √ × √ × × √脂肪 酯基 × × × × √ × × ×4.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或特殊基团与特定物质的反应定量关系(1)与H2反应——1 mol官能团或特殊基团官能团或特殊基团 -C≡C- -CN(氰基)定量关系 1 mol 2 mol 3 mol 1 mol 1 mol 2 mol(2)与溴水反应——1 mol官能团或特殊基团官能团或特殊基团 -C≡C- 取代邻对位氢,若没有氢则不取代定量关系 1 mol 2 mol 1mol 3 mol(3)与Na反应——1 mol官能团或特殊基团官能团或特殊基团 -OH -COOH定量关系 1 mol,生成0.5 mol H2 1 mol,生成0.5 mol H2(4)与NaOH反应——1 mol官能团或特殊基团官能团或特殊基团 R-X -COOH定量关系 1 mol 2 mol 1 mol 1 mol 1 mol 2 mol 1 mol(5)与Na2CO3反应——1 mol官能团或特殊基团官能团或特殊基团 -COOH定量关系 1 mol,生成苯酚钠和NaHCO3 0.5 mol,生成0.5 mol CO2(6)与NaHCO3反应——1 mol官能团或特殊基团官能团或特殊基团 -COOH定量关系 1 mol,生成1 mol CO2(7)与Ag(NH3)2OH溶液或Cu(OH)2悬溶液反应①1 mol醛基消耗2 mol Ag(NH3)2OH生成2 mol Ag单质、1 mol H2O、3 mol NH3②1 mol甲醛消耗4 mol Ag(NH3)2OH生成2 mol Ag单质③1 mol醛基消耗2 mol Cu(OH)2生成1 mol Cu2O沉淀、2 mol H2O【高考真题演练】1.(2023·全国甲卷)藿香蓟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结构如下。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C.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 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2.(2023·全国乙卷)下列反应得到相同的产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反应②是合成酯的方法之一C.产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D.产物的化学名称是乙酸异丙酯3.(2023·新课标卷)光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聚碳酸异山梨醇酯可由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高分子材料可降解 B.异山梨醇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C.反应式中化合物X为甲醇 D.该聚合反应为缩聚反应4.(2023·辽宁卷)在光照下,螺呲喃发生开、闭环转换而变色,过程如下。下列关于开、闭环螺呲喃说法正确的是( )A.均有手性 B.互为同分异构体C.N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D.闭环螺吡喃亲水性更好5.(2023·山东卷)抗生素克拉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克拉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存在顺反异构 B.含有5种官能团C.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 mol NaOH反应【课时精练】1.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为C12H16O3B.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氧化反应C.在催化剂的作用下,1 mol X最多能与1 mol H2加成D.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苯和X2.有机物W()是一种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合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可发生加成、氧化、取代、消去反应 B.①和②的反应类型相同C.②的试剂与条件是浓硫酸、乙醇、加热 D.1 mol Z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3.穿心莲内酯具有祛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药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0H30O5B.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等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反应,消耗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该物质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4.“连翘酯苷A”是“连花清瘟胶囊”的一种有效成分,其水解产物之一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9H8O4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D.1 mol该分子最多可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5.中医的急救三宝分别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的主要药材是黄芩,黄芩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芩素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八组峰B.分子中碳原子均为sp3杂化C.1 mol黄芩素最多能够消耗4 mol的NaOHD.黄芩素与足量氢气加成后,连有氧原子的碳原子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6.Calanolide A是一种抗HIV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Calanolide A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B.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C.该物质既可发生消去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消耗1 mol NaOH7.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与溴单质只能发生取代反应B.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与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D.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与5 mol NaOH发生反应8.齐墩果酸用于临床治疗传染性急性黄疸型肝炎,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齐墩果酸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齐墩果酸能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C.齐墩果酸分子间能形成酯 D.齐墩果酸能发生加成反应、水解反应9.502胶水是一种强力粘胶剂,其主要成分的结构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6H8O2N B.含有碳碳双键、氰基和酯基三种官能团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都共面 D.在微量水汽催化下发生缩聚反应固化粘着10.橙皮苷广泛存在于脐橙中,其结构简式(未考虑立体异构)如下图所示,关于橙皮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下与氯气反应,苯环上可形成C-Cl键B.与足量NaOH水溶液反应,O-H键均可断裂C.催化剂存在下与足量氢气反应,π键均可断裂D.与NaOH醇溶液反应,多羟基六元环上可形成π键11.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avid Julius,利用辣椒素(结构如图)来识别皮肤神经末梢中对热有反应的传感器。下列有关辣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含有四种官能团 B.该有机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该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12.化合物Z是合成消炎镇痛药萘普生的一种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分子式为C13H10O3C.1 mol Z最多可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能发生酯化、加成、氧化反应13.抗癌药多烯紫杉醇中间体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1H14O4,分子中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B.分子中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最多为7个C.Na和NaOH溶液都能与该化合物反应D.该有机物可在铜、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14.某神经类药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2和sp3两种B.结构中是酰胺基,可以水解C.1 mol该物质与足量H2反应,最多消耗8 mol H2D.该物质与NaOH溶液共热,碳氯键可以发生取代反应15.马来亚酰胺是合成白血病药物Midostaurin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H5NO2 B.该分子是手性分子,有1个手性碳原子C.可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两个该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16.对乙酰氨基酚是感冒冲剂的有效成分,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于热水,能发生消去反应 B.不能在人体内能发生水解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7.由重排反应可实现下列物质的异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X、Y存在不同的官能团B.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化合物Y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化合物X、Y可用饱和NaHCO3溶液进行鉴别18.头孢拉定又名先锋霉素,是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头孢拉定分子含有5 mol π键B.1 mol头孢拉定最多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头孢拉定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可以反应D.头孢拉定既可与盐酸反应,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19.利用有机物Ⅰ合成Ⅳ的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Ⅱ最多消耗2 mol NaOH B.ⅢⅣ发生加聚反应C.1 mol Ⅰ最多消耗2 mol H2 D.Ⅳ为纯净物20.化合物Q是合成一种抗癌药物的原料,可由如下反应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与苯乙酸甲酯互为同系物B.1 mol P与H2加成,最多消耗4 mol H2C.化合物P和Q中都含有手性碳原子D.1 mol Q最多消耗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1.有三种有机物Ⅰ、Ⅱ、Ⅲ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1和反应2均为加成反应 B.有机物Ⅰ中所有原子均可共平面C.有机物Ⅲ的二氯代物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有机物Ⅱ和Ⅲ互为同系物,且均可发生取代反应【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答案【高考真题演练】1.B。解析:A项,藿香蓟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因此其可以发生水解反应,A说法正确;B项,藿香蓟的分子结构中的右侧有一个饱和碳原子连接着两个甲基,类比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知,藿香蓟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说法错误;C项,藿香蓟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和醚键,因此其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C说法正确;D项,藿香蓟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其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说法正确;故选B。2.C。解析:A项,反应①为乙酸和异丙醇在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乙酸异丙酯和水,因此,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A正确;B项,反应②为乙酸和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异丙酯,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因此,该反应是合成酯的方法之一,B正确;C项,乙酸异丙酯分子中含有4个饱和的碳原子,其中异丙基中存在着一个饱和碳原子连接两个饱和碳原子和一个乙酰氧基,类比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乙酸异丙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D项,两个反应的产物是相同的,从结构上看,该产物是由乙酸与异丙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故其化学名称是乙酸异丙酯,D正确;故选C。3.B。解析:A项,该高分子材料中含有酯基,可以降解,A正确;B项,异山梨醇中四处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异山梨醇分子中有4个手性碳,B错误;C项,反应式中异山梨醇释放出一个羟基与碳酸二甲酯释放出的甲基结合生成甲醇,故反应式中X为甲醇,C正确;D项,该反应在生产高聚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的物质生成,属于缩聚反应,D正确;故选B。4.B。解析:A项,手性是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闭环螺吡喃含有手性碳原子如图所示,,开环螺吡喃不含手性碳原子,故A错误;B项,根据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子式均为C19H19NO,它们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项,闭环螺吡喃中N原子杂化方式为sp3,开环螺吡喃中N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故C错误;D项,开环螺吡喃中氧原子显负价,电子云密度大,容易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水溶性增大,因此开环螺吡喃亲水性更好,故D错误;故选B。5.D。解析:A项,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存在碳碳双键,且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分别连有互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该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A正确;B项,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醚键和酰胺基等5种官能团,B正确;C项,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中的羧基、羟基、酰胺基等官能团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故其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其中距离较近的某些官能团之间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锓,C正确;D项,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1 mol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和酰胺基各1 mol,这两种官能团都能与强碱反应,故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 mol NaOH反应,,D错误;故选D。【课时精练】1.B。解析:由X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14O3,故A错误;X的分子中含有酯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氧化反应,故B正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X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和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 X最多能与4 mol氢气加成,故C错误;苯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X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能区分,故D错误。2.D。解析:X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Y,Y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Z,Z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W,据此分析解答。3.C。解析:该物质中碳碳双键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1 mol该物质中羟基可与3 mol Na反应,酯基可与1 mol NaOH反应,故等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反应,消耗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项错误;该物质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项正确。4.D。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8O4,A正确;如图:,矩形、椭圆内的原子构成3个平面,单键可以旋转,分子内所有原子可能共面,B正确;该有机物含羧基,能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C正确;分子中的苯环按1∶3与氢气加成,碳碳双键按1∶1与氢气加成,故1 mol该分子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5.A。解析:分子中碳原子均为sp2杂化,故B错误;该有机物分子中只有酚羟基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 mol黄芩素最多能够消耗3 mol的NaOH,故C错误;黄芩素与足量氢气加成后,连有氧原子的碳原子中有6个手性碳原子,如图,故D错误。6.D。解析: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 mol NaOH反应,D错误。7.C。解析:迷迭香酸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苯环、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与7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酚羟基、酯基、羧基均与NaOH反应,则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与6 mol NaOH发生反应,D错误。8.D。解析:该酸分子中不含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D不正确。9.B。解析:题给分子的分子式为C6H7O2N,A错误;根据图中结构可知含有碳碳双键、氰基和酯基三种官能团,B正确;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则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共面,C错误;胶水是液态单体,其主要成分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固态聚合物,D错误;故选B。10.C。解析:光照下烃基氢可以与氯气反应,但是氯气不会取代苯环上的氢,A错误;分子中除苯环上羟基,其他羟基不与氢氧化钠反应,B错误;催化剂存在下与足量氢气反应,苯环加成为饱和碳环,羰基氧加成为羟基,故π键均可断裂,C正确;橙皮苷不与NaOH醇溶液反应,故多羟基六元环上不可形成π键,D错误;故选C。11.C。解析:该有机物含有醚键、羟基、酰胺基、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A正确;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NaHCO3不能与酚羟基反应,故该有机物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C错误;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酚羟基与酰胺基各消耗1 mol,D正确。12.C。解析:中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正确;的分子式为C13H10O3,B正确;1 mol Z最多可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结构中有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有碳碳双键和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和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13.B。解析:多烯紫杉醇中间体的分子式为C11H14O4,分子中有羟基、酯基两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由于苯环和碳氧双键均是平面形结构,多烯紫杉醇中间体分子中碳原子均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最多为11个,B错误;多烯紫杉醇中间体分子中含有的羟基可与Na反应,含有的酯基可与NaOH溶液反应,C正确;含有醇羟基,该有机物可在铜、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形成酮羰基,D正确。14.C。解析:分子中苯环和连接双键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饱和碳原子采用sp3杂化,所以该物质中碳原子有sp2和sp3两种杂化方式,故A正确;分子中—CO—NH—为酰胺基,酰胺基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该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苯环和氢气以1∶3发生加成反应,羰基和氢气以1∶1发生加成反应,酰胺基中碳氧双键和氢气不反应,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1个羰基,所以1 mol该物质最多消耗7 mol氢气,故C错误;分子中的碳氯键和NaOH的水溶液共热生成羟基,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15.C。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3NO2,故A不正确;手性碳原子是指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由此可知该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碳碳双键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而断键,也能发生加成反应,酰胺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故C正确;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O、F、N等)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由此判断N—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N可以形成氢键,故D错误。16.D。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对乙酰氨基酚不具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的酰胺基在人体内能发生水解反应,B不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的饱和碳原子,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共平面,C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正确。17.A。解析:由题干图示有机物X、Y的结构可知,X含有碳碳双键和醚键,Y含有碳碳双键和酚羟基,红外光谱图中可以反映不同官能团或化学键的吸收峰,故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X、Y存在不同的官能团,A正确;苯环和碳碳双键均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Y分子中苯环和碳碳双键连接的原子共面,但是—CH2—中C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构成四面体,则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化合物X、Y中官能团和NaHCO3溶液均不反应,不能进行鉴别,D错误。18.A。解析:该有机物含有2个酰胺基、1个羧基和3个碳碳双键,每个各含1个π键,1 mol头孢拉定分子含有6 mol π键,A错误;题中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只有碳碳双键,则1 mol头孢拉定含有3 mol碳碳双键最多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羧基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可以反应,C正确;分子中含有氨基可与盐酸反应,含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酰胺基也可以和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正确。19.A20.D。解析:苯乙酸甲酯的结构式为,其分子式中无羧基,与P不属于同系物,A错误;1 mol P与H2加成,最多消耗3 mol H2,B错误;P中不具有手性碳原子,Q中有一个手性碳,C错误;酯基水解、氯代烃水解消耗NaOH,羧基与NaOH反应,能与NaHCO3反应的官能团为羧基,则消耗的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D正确;故选D。21.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1为取代反应,反应2为加成反应,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有机物Ⅰ中存在sp3杂化的碳原子,即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B错误;有机物Ⅲ的二氯代物如图,两个氯原子的排列有:1、1,1、2,1、3,1、4,2、3,2、4和3、4共 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正确;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即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分别相同)且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有机物Ⅱ和Ⅲ不互为同系物,且均可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