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第六讲 压强平衡常数(Kp)的计算(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七 第六讲 压强平衡常数(Kp)的计算(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压强平衡常数(Kp)的计算
【方法与技巧】
1.压强平衡常数(Kp)
(1)气体的分压p(B):相同温度下,当某组分气体B单独存在且具有与混合气体总体积相同的体积时,该气体B所具有的压强,称为气体B的分压强,简称气体B的分压。符号为p(B),单位为Pa或kPa或MPa
(2)分压定律
①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相同温度下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p(A)+p(B)+p(C)+p(D)+…=p
②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③某气体的分压p(B)与总压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x(B)
则:气体B的分压p(B)=气体总压p×B的体积分数=气体总压p×B的物质的量分数
(3)压强平衡常数Kp (只受温度影响)
一定温度下,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mA(g)+nB(g)pC(g)+qD(g)达平衡时,气态生成物分压幂之积与气态反应物分压幂之积的比值为一个常数,称为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用符号Kp表示,Kp的表达式如下:
Kp=,其中p(A)、p(B)、p(C)、p(D)分别为A、B、C、D各气体的分压
2.Kp计算的两种模板
模板1.根据“某气体的分压=气体总压强×该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计算压强平衡常数
第一步 根据“三段式”法计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步 计算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第三步 根据分压计算公式求出各气体物质的分压,某气体的分压=气体总压强×该气体的体积分(或物质的量分数),即:pi=p总×
第四步 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公式代入计算
实例 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压强为p0的恒压容器中,测得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50%,计算该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Kp)
   N2(g)+3H2(g)2NH3(g)起始/mol 1    3    0转化/mol 0.5   1.5    1平衡/mol 0.5   1.5    1p(分压) p0 p0 p0Kp===
模板2.直接根据分压强计算压强平衡常数
刚性容器起始压强为p0,平衡转化率为α
2NO2(g)N2O4(g)p(始) p0 0Δp p0α p0αp(平) p0-p0α p0α Kp=
3.标准(相对)平衡常数(Kθ)
一定温度下,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mA(g)+nB(g)pC(g)+qD(g)达平衡时,其标准平衡常数
Kθ=eq \f([]p·[]q, []m·[]n),其中p(A)、p(B)、p(C)、p(D)分别为A、B、C、D各气体的分压,pθ=100 kPa
【精准训练1】
1.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4(g)和NO(g),保持总压为100 kPa发生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0。当=1时NO的平衡转化率~、T3 K下NO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分别如图:
(1)能表示此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
A.气体总体积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不再变化
(2)表示T3 K时NO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曲线是______(填“Ⅰ”或“Ⅱ”),T1______(填“>”或“<”)T2
(3)在=1、T2 K时,CH4的平衡分压为___________
2.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O2(g)SO3(g) ΔH=-98 kJ·mol-1。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 SO2(g)、m% O2(g)和q% N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为T、压强为p条件下进行反应。平衡时,若SO2转化率为α,则SO3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向某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压(p)下发生反应:C2H6(g)??C2H4(g)+H2(g) ΔH1=+137 kJ·mol-1,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α。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已知:N2O4(g2NO2(g) ΔH>0。298 K时,将一定量N2O4气体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体平衡总压强为p,N2O4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为25%,则NO2的分压为________(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反应N2O4(g)??2NO2(g)的平衡常数Kx=________[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物质的量分数x(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x]
5.活性炭还原NO2的反应为2NO2(g)+2C(s)N2(g)+2CO2(g),在恒温条件下,1 mol NO2和足量活性炭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NO2和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6.353 K时,在刚性容器中充入CH3OH(g),发生反应:CH3OH(g)CO(g)+2H2(g)。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 0 5 10 15 20 ∞
p/kPa 101.2 107.4 112.6 116.4 118.6 121.2
(1)若升高反应温度至373 K,则CH3OH(g)分解后体系压强p∞(373 K)__________121.2 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3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k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7.有效除去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某温度下,N2O5 气体在一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慢反应) ΔH<0,2NO2(g)N2O4(g)(快反应) ΔH<0,体系的总压强p总和p(O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表示O2压强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已知N2O5 分解的反应速率v=0.12p(N2O5) kPa·h-1,t=10 h时,p(N2O5)=______ kPa,v=_____kPa·h-1(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下同)
(3)该温度下2NO2(g)N2O4 (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kPa-1(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8.500 ℃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模拟合成氨的反应,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
压强/MPa 20 17 15 13.2 11 11
(1)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    
(2)用压强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Kp等于平衡时生成物分压幂的乘积与反应物分压幂的乘积的比值,某物质的分压等于总压×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
9.在T1 ℃和T2 ℃时(T110.在T0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5.0 mol CO2和8.0 mol H2,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已知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40%,体系的压强为 200 kPa,则T0时,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gG(g),Kθ=,其中pθ=100 kPa,p(G)、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新课标卷)在总压分别为0.10、0.50、1.0、2.0MPa下,Ni(s)和CO(g)反应达平衡时,Ni(CO)4体积分数x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反应Ni(s)+4CO(g)Ni(CO)4的ΔH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从热力学角度考虑,______有利于Ni(CO)4的生成(写出两点)。p3、100℃时CO的平衡转化率α=___,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p=___(MPa)-3
2.(2024·山东卷)水煤气是H2的主要来源,研究 CaO对C-H2O体系制H2的影响,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C(s)+H2O(g)CO(g)+H2(g) (I) ΔH1>0
CO(g)+H2O(g)CO2(g)+H2(g) (II) ΔH2<0
CaO(s)+CO2(g)CaCO3(s) (III) ΔH2<0
压力p下、温度为T0时,图示三种气体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0,0.15,0.05,则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此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0 mol,则CaCO3(s)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若向平衡体系中通入少量CO2(g),重新达平衡后,分压p(CO2)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p(CO)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2024·河北卷)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含氯化工产品的生产。硫酰氯及1,4-二(氯甲基)苯等可通过氯化反应制备。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工业上制备原理如下:
SO2(g)+Cl2(g)SO2Cl2(g) ΔH2=-67.59 kJ·mol-1。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进料比充入SO2(g)和其Cl2(g),测定T1、T2、T3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的Δp(Δp=p0-p,p0为体系初始压强,p0=240 kPa,P为体系平衡压强),结果如图
M点Cl2的转化率为_______,T1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_______ kPa-1
4.(2023·湖北卷)1200K时,假定体系内只有反应C40H12(g)C40H10(g)+H2(g)发生,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为p0(即C40H12(g)的初始压强),平衡转化率为α,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___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2023·辽宁卷)接触法制硫酸的关键反应为SO2的催化氧化:SO2(g)+O2(g)SO3(g) 设O2的平衡分压为p,SO2的平衡转化率为αe,用含p和αe的代数式表示上述催化氧化反应的Kp=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6.(2023·全国乙卷)将FeSO4置入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升高温度发生分解反应:
2FeSO4(s)===Fe2O3(s)+SO2(g)+SO3(g) (I)
(1)平衡时P(SO3)-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660K时,该反应的平衡总压P总=_______kPa,平衡常数Kp(I)=_______(kPa)2。Kp(I)随反应温度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 (Ⅱ),平衡时P(O2)=_______(用P(SO3)、P(SO2)表示)。在929 K时,P总=84.6 kPa、P(SO3)=35.7 kPa,则P(SO2)=_______kPa,Kp(II)=_______kPa(列出计算式)
7.(2023·新课标卷)氨是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我国目前氨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xH2=0.75、
xN2=0.25,另一种为xH2=0.675、xN2=0.225、xAr=0.10。(物质i的摩尔分数:xi=)
图3中,当p2=20 MPa、xNH3=0.20时,氮气的转化率α=______,该温度时,反应N2(g)+H2(g)NH3(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MPa)-1(化为最简式)
8.(2022·全国乙卷)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
H2S热分解反应:2H2S(g)S2(g)+2H2(g) ΔH4=170kJ·mol-1
在1470 K、100 kPa反应条件下,将n(H2S)∶n(Ar)=1∶4的混合气进行H2S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H2S 与H2的分压相等,H2S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平衡常数Kp=________kPa
9.(2022·湖南卷)2021年我国制氢量位居世界第一,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制氢途径。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和1 mol H2O(g),起始压强为0.2 MPa时,发生下列反应生成水煤气:
Ⅰ.C(s)+H2O(g)CO(g)+H2(g) ΔH1=+131.4 kJ·mol-1
Ⅱ.CO(g)+H2O(g)CO2(g)+H2(g) ΔH2=-41.1 kJ·mol-1
反应平衡时,H2O(g)的转化率为50%,C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课时精练】
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MoS2和O2,仅发生反应:2MoS2(s)+7O2(g)2MoO3(s)+4SO2(g) ΔH。
测得氧气的平衡转化率与起始压强、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p1、p2、p3的大小:________
(2)若初始时通入7.0 mol O2,p2为7.0 kPa,则A点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气体平衡分压代替气体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写出计算式即可)
2.利用工业废气H2S生产CS2的反应为CH4(g)+2H2S(g)CS2(g)+4H2(g)。向某密闭容器充入1 mol CH4、2 mol H2S,维持体系压强为p0 kPa,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
(1)图中表示CH4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a”“b”“c”或“d”)
(2)780 ℃时,该反应的Kp=________(列出表达式即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维持m点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CH4、H2S、CS2、H2各1 mol,此时速率关系为v(正)________v(逆)(填“>”“<”或“=”)
3.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N2(g)+H2(g)NH3(g) ΔH(298 K)=-46.2 kJ·mol-1。请回答:
(1)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______(填字母)。
A.低温 B.高温 C.低压 D.高压 E.催化剂
(2)、、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p为平衡总压,为平衡系统中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N2、H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是1∶3,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总压强p(单位是Pa)下进行,NH3的平衡产率是w,用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恒温条件下,1 mol C3H8(g)发生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C3H8(g)C3H6(g)+H2(g),测得平衡时C3H8(g)和C3H6(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1所示:
(1)A、B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c(A)________Kc(B)(填“<”“>”或“=”)。
(2)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_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CO2通过催化加氢可以合成乙醇,其反应原理为2CO2(g)+6H2(g)C2H5OH(g)+3H2O(g) ΔH<0。
m=,通过实验得到如下图像:
(1)下图中m1、m2、m3最大的是__________
(2)下图表示在总压为p的恒压条件下,且m=3时,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T4温度时,列式表示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6.以CO2和CH4催化重整制备合成气:CO2(g)+CH4(g)2CO(g)+2H2(g)。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2 mol的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填标号)
A.反应速率:2v正(CO2)=v正(H2) B.同时断裂2 mol C-H键和1 mol H-H键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由图可知,Y点速率v正_____v逆 (填“>”“<”或“=”,下同);容器内压强p1_____ p2
(3)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可以得到平衡常数Kp,则X点对应温度下的Kp=_____(用含 p2的代数式表示)
11.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主要反应为2CO2+6H2C2H4+4H2O,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 MPa,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表示C2H4、CO2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CO2催化加氢合成C2H4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2)根据图中点A(440,0.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MPa)-3(列出计算式,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2.甲烷的直接转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方法之一如下:CH4(g)+O2(g)CH3OH(g) ΔH=-126.4
kJ·mol-1,在200 ℃下,向恒容为5 L的密闭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并充入6.0 kPa CH4、4.8 kPa O2和一定量He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的总压强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下列措施可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初始总压强不变,提高CH4的分压
C.投料比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 D.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He
(2)计算该反应在200 ℃下的标准平衡常数K=________(可保留)。已知:2A(g)B(g)的标准平衡常数
K=,其中pθ为标准压强(100 kPa),p(A)和p(B)为平衡分压(某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
(3)若将容器改为绝热容器,初始温度为200 ℃,其他条件不变,达到新平衡时,甲醇产率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乙苯催化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反应为 。t ℃下,将1 mol乙苯加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时间与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总压强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总物质的量/mol 1 n1 n2 n3 n4
总压强/kPa 100 125 135 140 140
(1)n4=______,平衡时乙苯的转化率为______
(2)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kPa。(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4.在容积恒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H3OH(g)和2 mol CO(g),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CH3OH(g)+CO(g)HCOOCH3(g),测得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min 0 2 4 6 8 10 12 14
p/kPa P0 - 0.8P0 - - 0.7P0 0.7P0 0.7P0
在此条件,0~4 min的v(CH3OH)=______kPa·min-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kPa)-1 (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5.用测压法在刚性密闭容器中研究T ℃时4NO(g)N2(g)+2NO2(g)的分解反应,现将一定量的NO充入该密闭容器中,测得体系的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10 20 30 40
压强/MPa 15.00 14.02 13.20 12.50 12.50
(1)20 min时,NO的转化率α==________%
(2)T ℃时,4NO(g)N2(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16.减弱温室效应的方法之一是将CO2回收利用,科学家研究利用回收的CO2制取甲醛,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2H2(g)CH2O(g)+H2O(g) ΔH。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上述合成CH2O的反应。T1 ℃时,将体积比为1∶2的CO2和H2混合气体充入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压强/kPa 1.08 0.96 0.88 0.82 0.80 0.80 0.80
T1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    kPa-1(Kp为用各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只写表达式)
【压强平衡常数(Kp)的计算】答案
【精准训练1】
1.(1)C 
(2)Ⅱ > 
(3)45 kPa
解析:(1)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变,故气体体积也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A、B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氮的量减少,氮气的量增大,则一直在变化,故不再变化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2)由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g)可知,随着增大,即增大NO的投入量,平衡正向移动,CH4的转化率增大而NO的转化率减小,由图示信息可知,曲线Ⅱ表示T3 K时NO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N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由图中曲线Ⅰ表示=1时NO的平衡转化率~关系,T越大,则越小,N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故T1>T2。(3)由图示信息可知,在=1、T2 K下,NO的平衡转化率为40%,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
      CH4(g)+4NO(g)2N2(g)+CO2(g)+2H2O(g)
起始/mol  a    a    0   0    0
转化/mol  0.1a  0.4a   0.2a  0.1a   0.2a
平衡/mol  0.9a  0.6a   0.2a  0.1a   0.2a
则此时CH4的平衡分压为p(CH4)=×100 kPa=45 kPa。
2.p 
解析:设通入的SO2、O2和N2共100 mol,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
      SO2(g)+ O2(g)SO3(g)
起始/mol  2m    m    0
转化/mol  2mα   mα    2mα
平衡/mol  2m-2mα m-mα  2mα
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3m+q-mα) mol,则p(SO2)=p×,p(O2)=p×,p(SO3)=p×,因3m+q=100,Kp=,代入计算得Kp=。
3.p 
解析:设起始时C2H6和H2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列出三段式:
     C2H6(g)C2H4(g)+ H2(g)
起始/mol  1     0     1
转化/mol  α     α     α
平衡/mol 1-α    α    1+α
平衡时C2H6、C2H4和H2对应的分压分别为p、p和p,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p 。
4.0.4p 
解析:N2O4(g)2NO2(g),N2O4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为25%,设起始N2O4的物质的量为x,则平衡时剩余的N2O4的物质的量为0.75x,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5x,混合气体平衡总压强为p,则NO2的分压为=0.4p;N2O4分压为=0.6p;反应N2O4(g)2NO2(g)的平衡常数Kx==。
5.4 MPa
6.(1)大于 CH3OH(g)CO(g)+2H2(g)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体积不变,总压强变大 
(2)43.9
解析:(1)反应CH3OH(g)CO(g)+2H2(g)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体积不变,总压强变大,则升高反应温度至373 K,则CH3OH(g)分解后体系压强p∞(373 K)大于121.2 kPa;
(2)353 K时,初始时平衡体系总压强为101.2 kPa,平衡时体系总压强为121.2 kPa,设初始投入CH3OH(g)为1 mol,平衡时消耗CH3OH(g)的物质的量为x。
CH3OH(g)CO(g)+2H2(g)
始/mol   1       0   0
变/mol   x       x   2x
平/mol   1-x     x   2x
根据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则=,解得x= mol,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 mol,CH3OH的物质的量为 mol,CO的物质的量为 mol,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为 m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43.9(kPa)2。
7.(1)乙 
(2)28.20 3.38 
(3)0.05
解析:(1)根据反应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压强从0开始逐渐增大,所以乙为氧气的压强变化曲线。
(2)t=10 h时,p(O2)=12.8 kPa ,由2N2O5(g)===4NO2(g)+O2(g)分析,反应的五氧化二氮的分压为25.6 kPa ,起始压强为53.8 kPa,所以10 h时p(N2O5)=(53.8-25.6)kPa =28.20 kPa ,N2O5 分解的反应速率v=0.12p(N2O5) kPa·h-1=0.12×28.20 kPa·h-1≈3.38 kPa·h-1。
(3)N2O5完全分解时,p(NO2)=53.8 kPa×2=107.6 kPa,p(O2)==26.9 kPa。
由题可得:   2NO2(g)N2O4 (g)
起始分压/kPa 107.6 0
改变分压/kPa 2x x
平衡分压/kPa 107.6-2x x
有107.6-2x+x+26.9=94.7 kPa,解得x=39.8 kPa,平衡常数Kp= kPa-1≈0.05 kPa-1。
8.(1)90% 
(2)48 MPa-2
解析:假设到平衡时氮气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有
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可知,
=,解之得x=0.9;
(1)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100%=90%;
(2)用压强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48 MPa-2。
9.1 000 1 000 
解析:反应HN==C==O(g)+NH3(g)CO(NH2)2(g)为放热反应,因为T110.55.56
解析:向密闭容器中充入5.0 mol CO2和8.0 mol H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40%,体系的压强为200 kPa,利用三段式可知:
      2CO2(g) + 6H2(g)C2H4(g)+4H2O(g))
起始量/mol  5.0    8.0    0    0
变化量/mol  2.0    6.0    1.0   4.0
平衡量/mol  3.0    2.0    1.0   4.0
则平衡时,总的物质的量为(3.0+2.0+1.0+4.0)mol=10.0 mol,CO2、H2、C2H4、H2O的分压分别为×200 kPa=60 kPa、×200 kPa=40 kPa、×200 kPa=20 kPa、×200 kPa=80 kPa,则T0时,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eq \f([]·[]4,[]2·[]6)=eq \f(×()4,()2×()6)≈55.56
【高考真题演练】
1.小于 低温、高压 97.3% 9000
解析: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时Ni(CO)4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移,因此该反应的;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因此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均有利于Ni(CO)4的生成;由上述分析知,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对应的平衡体系中Ni(CO)4的体积分数增大,则压强:p4>p3>p2>p1,即p3对应的压强是1.0 MPa.由题图乙可知,p3、100℃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O和Ni(CO)4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1、0.9,设初始投入的CO为4 mol,反应生成的Ni(CO)4为x mol,可得三段式:
Ni(s)+4CO(g)Ni(CO)4
起始(mol) 4 0
转化(mol) 4x x
平衡(mol) 4x-x x
反应后总物质的量为:(4-3x)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其他条件相同时,气体的体积分数即为其物质的量分数,因此有=0.9,解得x=,因此达到平衡时n转化(CO)=4×mol,CO的平衡转化率α=eq \f(4×mol,4mol)×100%=97.3%;气体的分压=总压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达到平衡时Ni(CO)4的体积分数为0.9,分压为0.9 MPa,CO的体积分数为0.1,分压为0.1 MPa,则平衡常数Kp==9×103(MPa)-3;
2. 0.5 不变 不变
解析:压力p下、温度为T0时,H2、CO、CO2和摩尔分数分别为0.50、0.15、0.05,则H2O(g)的摩尔分数为:1-0.5-0.15-0.05=0.3,则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p===;用气体总物质的量乘以各气体的摩尔分数,可得平衡时H2、CO、CO2、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0.6 mol、0.2 mol、1.2 mol,这4种气体中的H原子和O原子均来自原料中的H2O;此外,由反应Ⅲ可知,1 mol CaCO3中有2 mol O原子也来自原料中的H2O(直接来自CO2,间接来自H2O);设平衡时CaCO3(s)的物质的量为x mol,由于原料H2O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根据H、O原子守恒,平衡时应有=,解得x=0.5,即CaCO3(s)的物质的量为0.5 mol。若向平衡体系中通入少量CO2(g),由于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p3=在一定温度下为定值,故重新达平衡后,p(CO2)不变;由于通入的CO2会通过反应Ⅲ平衡正向移动而被消耗,p(CO2)最终不变,故反应Ⅱ的化学平衡最终不受通入的CO2的影响,因此重新达平衡后p(CO)不变。
3.75% 0.03 
解析:T1温度下,M点处进料比n(SO2)∶n(Cl2)=2,则SO2的初始物质的量分数x(SO2)=,初始分压p(SO2)=x(SO2)·p总=×240 kPa=160 kPa;同理,Cl2初始分压p(Cl2)=80 kPa。设达到平衡时SO2的压强变化了x kPa,列三段式:
SO2(g)+Cl2(g)SO2Cl2(g)
起始/kPa 160   80    0
转化/kPa x x x
平衡/kPa 160-x 80-x x
由图可知,M点处Δp=p0-p=60 kPa,将p0=240 kPa、p=(160-x+80-x+x)kPa代入,解得x=60,则M点Cl2的转化率为×100%=75%。T1温度下平衡时各气体分压分别为p(SO2)=100 kPa,p(Cl2)=20 kPa,p(SO2Cl2)=60 kPa,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p===0.03 kPa-1。
4.p0
解析:1200K时,假定体系内只有反应C40H12(g)C40H10(g)+H2(g)发生,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为p0(即C40H12的初始压强),平衡转化率为α,设起始量为1mol,则根据信息列出三段式为:
C40H12(g)C40H10(g)+H2(g)
起始量/mol   1      0    0
变化量/mol   α     α   α
平衡量/mol   1-α    α    α
则p(C40H12)=p0×,p(C40H10)=p0×,p(H2)=p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p0。
5.
解析:利用分压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反应的平衡常数
Kp= ;设SO2初始量为m,则平衡时n(SO2)=m-m·αe=m(1-αe),n(SO3)=m·αe,Kp=。
6.(1)3.0 2.25 增大
(2) 46.26
解析:(1)将FeSO4置入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升高温度发生分解反应:2FeSO4(s)Fe2O3(s)+SO2(g)+SO3(g)(Ⅰ)。由平衡时的关系图可知,660 K时,=1.5 kPa,则=1.5 kPa,因此,该反应的平衡总压p总=3.0 kPa、平衡常数Kp(Ⅰ)=·=1.5 kPa×1.5 kPa=2.25(kPa)2。由图中信息可知,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Kp(Ⅰ)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
(2)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 (Ⅱ),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压之比,由于仅发生反应(Ⅰ)时=,则平衡时+2=-2,得=。在929 K时,p总=84.6 kPa、=35.7 kPa,则++=p总、+2=-2,联立方程组消去,可得3+5=4p总,代入相关数据可求出=46.26 kPa,则=84.6 kPa-35.7 kPa-46.26 kPa=2.64 kPa,Kp(Ⅱ)== kPa
7.33.33%
解析:图3中,进料组成为xH2=0.75、xN2=0.25,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1。假设进料中氢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和1 mol,达到平衡时氮气的变化量为x mol,则有:
N2(g)+3H2(g)2NH3(g)
始/mol 1    3    0
变/mol x    3x    2x
平/mol 1-x  3-3x  2x
当p2=20 MPa、xNH3=0.20时,xNH3==0.20,解得x=,则氮气的转化率α=≈33.33%,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2 mol、 mol,其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则该温度下K==(MPa)-2,因此,该温度时反应N2(g)+H2(g)NH3(g)的平衡常数Kp===
(MPa)-1。
8.50% 4.76
解析: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4mol,根据三段式可知:
2H2S(g)S2(g)+2H2(g)
起始/mol  1     0   0
转化/mol  x 0.5x x
平衡/mol 1-x 0.5x x
平衡时H2S和H2的分压相等,则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1-x=x,解得x=0.5,所以H2S的平衡转化率为×100%=50%,所以平衡常数Kp==eq \f(×100 kPa×(×100 kPa)2,(×100 kPa)2)≈4.76kPa
9.0.02 MPa
解析:反应平衡时,H2O(g)的转化率为50%,则水的变化量为0.5 mol,水的平衡量也是0.5 mol,由于C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根据O原子守恒可知C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生成0.2mol CO2时消耗了0.2mol CO,故在反应Ⅰ实际生成了0.3 mol CO;由H原子守恒可知,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C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C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水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5mol+0.1mol+0.2mol+0.5mol=1.3mol,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总压之比等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则平衡体系的总压为0.2 MPa×1.3=0.26MPa,反应I: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Kp=eq \f(×,)×P总=×0.26 MPa=0.02 MPa。
【课时精练】
1.(1)p1>p2>p3 
(2)(kPa)-3
解析:(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氧气转化率增大,所以压强:p1>p2>p3。(2)若初始时通入7.0 mol O2,p2为7.0 kPa,A点氧气转化率为50%,则A点n(O2)=7.0 mol×(1-50%)=3.5 mol,生成n(SO2)=×4=2 mol,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A点压强为×7.0 kPa=5.5 kPa,p(O2)=×5.5 kPa=3.5 kPa,p(SO2)=(5.5-3.5)kPa=2 kPa,则A点平衡常数Kp==(kPa)-3。
2.(1)d 
(2) 
(3)<
解析:(1)由a、b、c、d变化趋势及相同时间内四者的变化量可知,a、b曲线为生成物,分别为H2、CS2,c、d曲线分别为H2S、CH4,故图中表示CH4的曲线是d;
(2)     CH4(g)+2H2S(g)CS2(g)+4H2(g)
起始量(mol) 1 2 0 0
变化量(mol) x 2x x 4x
平衡量(mol) 1-x 2-2x x 4x
780 ℃时,a、d相交,此时H2、CH4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即1-x=4x,解的x=0.2 mol,则平衡时,CH4、H2S、CS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8 mol、1.6 mol、0.2 mol、0.8 mol,p分压(CH4)=p总×n%=p0×=,以此类推,p分压(H2S)=,p分压(CS2)=,p分压(H2)=,故Kp=;
(3)     CH4(g)+2H2S(g)CS2(g)+4H2(g)
起始量(mol) 1 2 0 0
变化量(mol) x 2x x 4x
平衡量(mol) 1-x 2-2x x 4x
m点时,b、d相交,此时CS2、CH4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即1-x=x,解得x=0.5 mol,则平衡时,CH4、H2S、CS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 mol、1 mol、0.5 mol、2 mol,p分压(CH4)=,p分压(H2S)=,p分压(CS2)=,p分压(H2)=,故Kp=;维持m点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CH4、H2S、CS2、H2各1 mol,则CH4、H2S、CS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5 mol、2 mol、1.5 mol、3 mol,则总物质的量为8 mol,p分压(CH4)=,p分压(H2S)=,p分压(CS2)=,p分压(H2)=,Qp=>Kp,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此时速率关系为v正3.(1)AD 
(2)
解析:(2)由题意知,设起始n(N2)= mol,n(H2)= mol,列三段式:
     N2(g) + H2(g)NH3(g)
起始/mol           0
转化/mol       w   w
平衡/mol -    -w  w
Kp==
4.(1)= 
(2)
解析:(2)设C点时C3H8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三段式:
C3H8(g)C3H6(g)+H2(g)
1 0 0
x x x
1-x x x
由题图1可知,C点时C3H8(g)和C3H6(g)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1-x=x,解得x=0.5,则平衡时总的物质的量为1.5 mol,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 MPa。
5.(1)m1 
(2)
解析:(1)增大n(H2),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m1>m2>m3。(2)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含量增大,乙醇、水的含量减小,水的含量是乙醇的3倍,所以曲线d代表乙醇,曲线c代表水,曲线a代表H2,曲线b代表CO2,m=3,设起始时H2为9 mol,则CO2为3 mol,平衡时C2H5OH为x mol,H2O为3x mol,列三段式:
      2CO2(g)+6H2(g)C2H5OH(g)+3H2O(g)
起始量/mol 3 9 0 0
变化量/mol 2x 6x x 3x
平衡量/mol 3-2x 9-6x x 3x
9-6x=3x,解得x=1,平衡常数Kp=,p(CO2)=p,p(H2)=p,p(C2H5OH)=p,p(H2O)=p,Kp=。
6.(1)BC
(2)> <
(3)p
解析:(1)2v正(CO2)=v逆(H2)时反应达到平衡,A项错误;断裂2 mol C-H键时生成1 mol H-H键,同时又断裂1 mol H—H键,说明H2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B项正确;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正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D项错误。(2)Y点甲烷的转化率低于平衡转化率,说明反应未达平衡,v正>v逆。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平衡转化率降低,由图可知,p1<p2。(3)根据题意及图中信息列“三段式”:
        CO2(g)+CH4(g)2CO(g)+2H2(g)
起始量/mol    0.2   0.2   0    0
转化量/mol    0.1   0.1   0.2   0.2
平衡量/mol    0.1   0.1    0.2   0.2
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6 mol,甲烷的平衡分压为p2,二氧化碳的平衡分压为p2,一氧化碳的平衡分压为p2,氢气的平衡分压为p2,故X点对应温度下的Kp=eq \f((p2)2×(p2)2,p2×p2)=p
11.(1)d c 小于
(2)×
解析:(1)由平衡图像结合反应方程式和原始投料n(CO2)∶n(H2)=1∶3可得,390 K时物质的量分数之比满足1∶3的是c曲线和a曲线,物质的量分数之比满足1∶4的是d曲线和b曲线,则曲线c表示CO2,曲线a表示H2,曲线d表示C2H4,曲线b表示H2O;由图像的变化趋势可知,升高温度,曲线a、c增大,曲线b、d减小,说明平衡左移,所以正反应放热,ΔH<0。
(2)起始投料比n(CO2)∶n(H2)=1∶3,平衡时总压为0.1 MPa,结合反应方程式可知p(CO2)∶p(H2)=1∶3,p(C2H4)∶p(H2O)=1∶4,由图像可知平衡时p(H2)=p(H2O)=0.1 ×0.39 MPa,所以p(CO2)=×0.39 MPa,p(C2H4)=×0.39 MPa,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p==(MPa)-3=×(MPa)-3。
12.(1)C 
(2)70 
(3)变小
解析:(1)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A不选;初始总压强不变,提高CH4的分压,平衡正向移动,但CH4的转化率减小,故B不选;投料比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选;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He,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H4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不选。(2)从图中看出,起始总压强为12 kPa,则He的压强为12 kPa-6.0 kPa-4.8 kPa=1.2 kPa,平衡时总压强为9.2 kPa,设参加反应的CH4的压强为x kPa,则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CH4(g)+O2(g)CH3OH(g)
起始/kPa  6   4.8    0
转化/kPa  x   0.5x    x
平衡/kPa  6-x 4.8-0.5x  x
则6-x+4.8-0.5x+x+1.2=9.2,x=5.6,该反应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K==70。(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体系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产率变小。
13.(1)1.4 40%
(2)26.7
解析:(1)①由题表数据可知30 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平衡总压强为140 kPa,设达到平衡时乙苯的转化量为x mol,列“三段式”进行计算:
    
起始量/mol   1        0        0
转化量/mol   x        x        x
平衡量/mol  1-x       x        x
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解得x=0.4,则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为1.4 mol,平衡时乙苯的转化率为×100%=×100%=40%。(2)Kp==eq \f(×140 kPa××140 kPa,×140 kPa)≈26.7 kPa。
14.0.05P0 
解析:在此条件,0~4 min的v(CH3OH)==0.05P0 kPa·min-1;设平衡时CH3OH反应了x mol,列出三段式:
     CH3OH(g)+CO(g)HCOOCH3(g)
起始/mol 2 2 0
转化/mol x x x
平衡/mol 2-x 2-x x
反应后总物质的量为(4-x)mol,T、V一定时,n和p成正比,所以=,解得x=1.2,则反应后总物质的量为2.8 mol,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为==,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HCOOC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则Kp==(kPa)-1=(kPa)-1。
15.(1)48 (2)0.1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 ,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可以直接用压强代替物质的量计算。
        4NO(g)N2(g)+2NO2(g)
开始的压强/MPa 15 0 0
转化的压强/MPa 4x x 2x
平衡的压强/MPa 15-4x x 2x
(1)20 min时,15-x=13.2,x=1.8,NO的转化率为α=×100%=48%。
(2)平衡时,15-x=12.5,x=2.5,NO、N2、NO2的压强分别为5、2.5、5,代入公式Kp===0.1。
16.
解析:T1 ℃时,起始总压强为1.08 kPa,由CO2和H2的体积比为1∶2可得,CO2和H2的分压分别为 1.08 kPa×=0.36 kPa、1.08 kPa×=0.72 kPa,容器容积不变,根据pV=nRT,分压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有
      CO2(g)+2H2(g)CH2O(g)+H2O(g)
起始/kPa 0.36 0.72 0 0
转化/kPa x 2x x x
某时刻/kPa 0.36-x 0.72-2x x x
平衡时,(0.36-x+0.72-2x+x+x) kPa=0.80 kPa,则x=0.28,
平衡常数Kp==kPa-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