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我们一起“爬坡”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我们一起“爬坡”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高二,我们一起“爬坡”
——开学第一课
01
假期回顾
02
你眼中的高二
03
聚焦高二
04
面临的挑战
05
行动指南
目录
假期回顾
——从“松弛”到“收心”
01
假期里,你觉得“很值”的一件事是?
看海
读完一本书
暑假工
预习新课
看日出
听偶像演唱会
出国
学会针织
陪伴父母
假期里,有没有一点小遗憾?
熬夜太多
沉迷短视频
未预习语文文言文
没坚持背单词
没有多陪父母
没出门长见识
打游戏
假期中,大家有收获,也或多或少有些遗憾。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假期已是过去式,高二生活即将拉开帷幕。假期中好的一面继续保持,不足之处正是新学期改进的方向。
你眼中的高二
——听听真实想法
02
“你”眼中的高二
难度增大
作业多
跟不上
物理太难
放弃
自卑
化学学不会
躺平
焦虑
分水岭
“你”眼中的高二
信心倍增
多学多问
埋头苦学
目标明确
高三
坚持
改变
进步
稳住心态
理想大学
稳扎稳打
关键期
面对已经到来的高二,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也有人顾虑重重,有些不知所措。无论何种心理,都是正常的。我们只有去了解高二、认识高二,才可以更好的规划高二。
聚焦高二
——为什么是关键转折点?
03
承上启下的“衔接者”
高一:课程多、范围广,像逛公园“什么都想看看”,重点是“适应节奏、找到兴趣”。
高二:课程难度“上台阶”,比如数学从“单一函数”到“函数综合应用”,物理从“力学”到“电磁场”,重点是“啃硬骨头、建体系”,一步跟不上可能步步卡。
高三:所有知识“回头看”,像冲终点前的“最后蓄力”,重点是“补漏洞、练速度”,但如果高二基础没打牢,高三就像“带着漏洞跑”。
逛公园
爬台阶
冲终点
方向明确的“规划者”
高一可能还在“试错”,不知道自己文科强还是理科顺;但高二,通过一次次考试和课堂表现,基本能摸到自己的“长板”和“短板”了。文科生能看出自己是擅长政史地的“大题分析”还是“细节记忆”,理科生能明白自己是对物理的“逻辑推导”更敏感,还是化学的“实验探究”更顺手。这些发现,其实就是在为高三的冲刺方向、甚至未来选专业“打草稿”。
能力升级的“爬坡者”
1. 知识上:是“地基”而非“砖瓦” 。
文科生:高二历史的“专题史”(如中国近代史线索)是高三“通史整合”的基础,现在理不清,高三做大题就像“没图纸盖房子”;
理科生:高二物理的“电磁学”是高考压轴题高频考点,现在弄懂了,高三复习能省一半力。
“高二学的不是‘孤立知识点’,而是‘知识网络的骨架’,骨架稳了,后面填肉才轻松。”
能力升级的“爬坡者”
2. 能力上:是“思维升级”的关键期 。
-
高一考“记不记得”,高二考“会不会用”。
比如语文阅读从“找原文”到“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数学从“套公式”到“自己找解题思路”。
提醒:“这种‘思维能力’一旦在高二形成,高三刷题会事半功倍;如果这一年没突破,高三可能陷入‘明明很努力,分数上不去’的困境。
能力升级的“爬坡者”
3. 心态上:是“抗压力”的“试练场” 。
-
高二第一次面临“持续高压”:月考变频繁、排名波动大,很容易出现“努力了没效果”的挫败感。
但好处是:“现在摔的跤、犯的错,都是在给高三‘打预防针’—— 学会了怎么调整心态,高三才不会慌。
“高一试错,高三冲刺,高二是‘调整姿势、积蓄力量’的最佳时间——姿势对了,后面才省力。”
面临的挑战
——提前“排雷”
04
一、知识难度跳级—— “听得懂课,做不对题”
高一知识像“搭积木”(单一模块,比如数学函数只考基础定义),高二直接变“搭房子”(知识综合,比如数学函数+导数+不等式综合题)。上课听老师讲“好像懂了”,自己做题就卡壳,感觉“知识在脑子里,就是不会用”。
举个例子:物理高一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套一套就行;高二学“电磁感应+力学综合”,一道题要同时分析受力、运动、电流,步骤一多就乱。
二、时间不够用—— “作业堆成山,想补弱科没精力”
高一作业靠“挤课间”能写完,高二作业量翻倍,还要应对月考、周测。想补弱科(比如英语完形填空总错),但写完作业就深夜,根本没时间专项突破,越拖越慌。
三、心态波动大—— “考试进步就飘,退步就崩”
高二考试密度大,一次月考进步20名,觉得“自己无敌了”,放松学习;下次月考掉30名,又觉得“完了,学渣没救了”,心态像坐过山车,影响学习状态。
爬山爬到半山腰,总会累、会喘,但知道‘正常’就不会慌。这些小障碍看着烦人,但只要针对性“拆招”,高二反而能变成“超车期”!
行动指南
——针对性破局
05
晚自习:10分钟看课本,标“卡壳点”。
第二天:找同学/老师问清楚,不攒问题。
当天:练1道同类题,确认“真懂了”。
针对性破局——应对知识难
遇到“知识难”?试试“3步拆解法”
列清单:按“紧急重要→重要不紧急→可延后”排序
举例:先做“当天交的作业”,再做“背单词”,笔记可延后
针对性破局——应对时间紧
时间不够用?用“优先级法则”
我们的“互助约定”
“遇到难题?先想5分钟,再问同桌/组长——我们是一起爬坡的队友。”
“进步本”:每天写“比昨天多会了什么”(哪怕是一个成语)
“暂停键”:焦虑时去操场走5分钟,或和同桌说“我有点慌”
针对性破局——应对心态慌
班级约定
心态慌了?试试2个“小工具”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高二知识难、时间紧、心态易波动的挑战,也有了应对小招。这一年像爬山,每一步都在靠近山顶。别被困难唬住,一起使劲儿往上,明年山顶见!
高二很难,但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