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城镇与乡村练习一、单选题1.人类的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下列对于聚落形成不利的是( )A.交通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形崎岖 D.水源充足的河流沿岸2.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图片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庆祝“春节场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村落发展成为城镇的自然条件不包括( )A.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 B.水源充足、地形平坦C.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D.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货物运输和人员交流4.以下民居,位于热带雨林区的是( )A. B.C. D.5.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气候适宜 D.以上皆是6.聚落的主要的两种形态是( )A.渔村和山村 B.乡村和旅游景区 C.城市和乡村 D.市郊和市区7.对于古文明留下的众多世界遗产,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古文明是过去式,研究价值不高 B.全面保护,禁止参观C.全部予以翻新,开发旅游业 D.加强研究,修葺和保护相结合8.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B.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C.城市聚落的规模一般比乡村聚落小 D.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9.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指人们居住的房屋B.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C.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D.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10.气候影响民居。下图民居中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1.自然环境对乡村的外貌特征的影响:平原地区的村落,房屋院落相对集中,多呈 ;山区的村落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多呈 ,沿河村落也是如此。此外,还有呈环状的环湖村、点状的绿洲村。2.村落发展为城镇需要具备的条件: 充足、地形平坦、 便利等。3.乡村:乡村通常可分为农村、 、渔村等,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 、畜牧业、渔业等生产活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乡村,其景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4.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聚落的形成深受 和 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聚落大多依山傍水,沿 、山麓或道路分布。5.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 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 。三、连线题(将世界语言、宗教与其主要分布地区及特征连线。)四、判断题1.城镇里面高楼众多,建筑密度比较大,建筑风格基本一致。( )2.乡村和城镇因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景观特征。( )3.高原空气好,地势平坦,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4.乡村里高楼众多,建筑密度比较大,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5.在城镇中常见“村”或“庄”等字样的地名,说明城镇在向乡村景观改变。( )五、解答题1.【乡村建设,建言献策】甲图示意我国某村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乙图所示道路旁边的凸面镜。在山区常将其设立于视线不佳的弯道,帮助司机预判盲区路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甲是 ,乙是 。本区域最高的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米之间。(2)图示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为了行车安全,你建议在A、B、C三处路边的 处设立道路凸面镜。(3)在村委会的 方向有一座寺庙,若村委会到寺庙的图上距离为5.5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千米。(4)图示村庄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不仅有美学价值,而且对完善新农村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都是有益借鉴。材料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皖南古村落,以西递、宏村为代表,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1)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从景观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属于 。(2)乡村和城市聚落有较大的差异,下列属于城市景观的有( )①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②道路纵横、车辆很多③有农田、果树、池塘④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皖南古村落以 和 为代表。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 。(一点即可)当地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传统村落原汁原味进行保护,形成了“传统村落十民宿”“传统村落十旅游”等发展的新模式,使传统村落得到了可持续发展。(4)结合材料简述对徽州古村落进行保护和开发的举措。3.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中方将同应邀参会的150多个国家、9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计。材料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的。(1)“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位于欧洲西部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它西临 洋,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 (填气候类型),使荷兰形成了“牧场之国”。(2)“海上丝绸之路”经过我国南海,然后经过东南亚的海峡B ,进入印度洋,穿过运河E ,到达欧洲。(3)2019年6月3日一艘商船从广州出发,船员发现广州昼夜长短情况是 ,沿“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非洲东部的内罗毕,两地居民的人种差异很大,广州居民主要是黄种人而内罗毕居民主要人种是 。当船行驶到马斯喀特时发现当地民居如图2中所示,请分析特色民居是如何适应当地气候的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城镇与乡村练习》答案一、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A D C D D B B二、1. 团块状 条带状 2.水源 交通 3.牧村 种植业4.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 河流 5.国家和民族 科技发展水平三、(1)——A(2)——C(3)——D(4)——B(5)——E四、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错误五、1.(1) 陡崖 山谷 500--550(2) 西高东低 C(3) 西南 2.75(4)地势平坦(或地形平坦宽阔)2.(1)乡村(2)D(3) 西递 宏村 水源充足(或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等)(4)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修缮;遵循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开发特色旅游业增加收入。3.(1) 大西 温带海洋性气候(2) 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3) 昼长夜短 黑种人 降水少,房顶平,利于收集雨水;气温高,墙体厚,窗户小,利于隔热;风沙大,窗户小,利于防风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