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民族 导学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民族 导学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学生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民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借助图表、资料,清晰梳理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深刻领会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内涵。
2. 通过收集、整理信息,精准描述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特点,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3. 熟练运用民族分布图,准确归纳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从地图中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4. 深刻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
重点
1. 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各民族人口比例。
2.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
难点
1. 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涉及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2. 体会各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
1. 自主预习
中华民族大家庭:阅读课本P15 - 16相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我国共有____个民族,其中____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 ;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____。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族,超过1600万人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____、回族、____、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____、藏族。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不论____、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
民族分布特点:阅读课本P18 - 19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1.19中国民族分布图上,观察不同颜色和图例代表的民族分布区域。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____部和____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和____地区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____、小聚居、____” 的特点。
思考: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和社会经济(历史发展、人口迁徙、经济活动等)方面尝试分析。
2. 合作探究
民族文化特色探究:
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3 - 5个少数民族,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询问长辈等方式,收集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特色饮食、民族服饰、代表性建筑、传统艺术(舞蹈、音乐等)等方面的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展示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交流,共同探讨各民族文化特色与当地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关系 。
民族分布特点深入分析:
结合中国地形图、气候图以及历史资料,小组讨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具体原因。例如,地形复杂多样如何影响民族的分布?古代的贸易路线、战争、人口迁徙等对民族分布有什么作用?现代经济发展又如何改变民族分布格局?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质疑。
3. 课堂小结
我国民族构成: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为少数民族 。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
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民族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
4. 当堂检测
我国共有____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____个。( )
A.56;55 B.55;56 C.54;55 D.55;54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满族 B.壮族 C.回族 D.蒙古族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汉族只分布在东部地区 D.少数民族都分布在边远地区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国家强制各少数民族统一使用汉语
连线题:把下列少数民族与他们的传统节日或特色活动用线连起来。
傣族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 泼水节
藏族 雪顿节
彝族 火把节
教师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民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借助图表、资料,清晰梳理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深刻领会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图表、数据资料,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总结我国民族构成情况,教师进行补充、纠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2. 通过收集、整理信息,精准描述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特点,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布置资料收集任务,指导学生筛选、整理有效信息,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文化特点形成原因,锻炼学生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3. 熟练运用民族分布图,准确归纳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从地图中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带领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分布规律,通过提问、练习巩固读图分析能力。)
4. 深刻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结合实例讲解民族政策,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践行民族平等团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重点
1. 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各民族人口比例。(通过展示统计图表、数据,直观呈现民族构成和人口比例,让学生记忆关键数据。)
2.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利用民族分布图,详细解读分布特点,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难点
1. 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涉及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提供地形、气候、历史等多方面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总结归纳。)
2. 体会各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展示不同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相关图片、视频,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两者联系。)
学习过程
1. 自主预习
中华民族大家庭:阅读课本P15 - 16相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 ;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超过1600万人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
民族分布特点:阅读课本P18 - 19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在图1.19中国民族分布图上,观察不同颜色和图例代表的民族分布区域。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的特点。思考: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和社会经济(历史发展、人口迁徙、经济活动等)方面尝试分析。参考答案:自然环境方面,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适合发展特色农牧业,形成少数民族小聚居;平原利于大规模农业生产,吸引众多民族散居。气候差异影响生产生活方式,也对民族分布有一定作用。社会经济方面,历史上民族迁徙、贸易往来促进民族融合,形成交错杂居;现代经济发展使人口流动频繁,进一步强化这种分布格局 。
2. 合作探究
民族文化特色探究: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3 - 5个少数民族,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询问长辈等方式,收集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特色饮食、民族服饰、代表性建筑、传统艺术(舞蹈、音乐等)等方面的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展示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交流,共同探讨各民族文化特色与当地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关系 。教师引导要点:在学生展示时,引导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从资料准确性、内容丰富度、分析合理性等方面评价。在探讨文化与环境关系时,提示学生从气候、地形、资源等角度分析,如傣族竹楼与湿热气候关系,蒙古族游牧文化与草原环境联系。
民族分布特点深入分析:结合中国地形图、气候图以及历史资料,小组讨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具体原因。例如,地形复杂多样如何影响民族的分布?古代的贸易路线、战争、人口迁徙等对民族分布有什么作用?现代经济发展又如何改变民族分布格局?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质疑。教师引导要点:在小组讨论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在小组汇报后,教师总结归纳,完善学生认知,如补充古代丝绸之路对沿线民族分布融合的促进作用等 。
3. 课堂小结
我国民族构成: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为少数民族 。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
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民族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教师总结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强调民族平等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
4. 当堂检测
我国共有____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____个。( A )
A.56;55 B.55;56 C.54;55 D.55;54 解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主体民族,其余55个为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B )
A.满族 B.壮族 C.回族 D.蒙古族 解析: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B )
A.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汉族只分布在东部地区 D.少数民族都分布在边远地区 解析:我国民族分布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但不是都在边远地区 。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国家强制各少数民族统一使用汉语 解析:我国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不是强制统一使用汉语。
连线题:把下列少数民族与他们的传统节日或特色活动用线连起来。
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藏族——雪顿节;彝族——火把节 。解析:这是各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和特色活动,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