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近年来,某城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下图示意该城市水循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铺设“可呼吸地面”之后( )A.甲增加 B.乙减少 C.丙减少 D.丁增加2.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解决淡水不足 B.减轻热岛效应C.减轻城市内涝 D.美化城市环境易错点2 海洋表层的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变化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地方,该处表层海水 ( )A.温度约为26℃ B.纬度约为5°SC.盐度约为34.5‰ D.密度约为1 021.5 kg/m34.②曲线在甲处数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寒流影响显著 B.降水少,蒸发旺盛C.受地表径流影响 D.受藻类植物影响易错点3 不能准确利用海水等温线表示洋流 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2中a、b、c为等温线,温度值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面两题。5.图1甲处的暖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错练1.D 2.C 3.C 4.B 5.D 6.C1.D 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知,图中甲为地表径流,乙为下渗,丙为地下径流,丁为蒸发。在城镇建设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可使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可供蒸发的水量增加,蒸发量增加,D正确。易错分析 很多学生对于透水砖的理解是片面的,因考虑其对降水下渗有利,而忽略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而选择错误的答案。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铺设“可呼吸地面”后,由于地面透水性强,所以一方面易于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另一方面也使城市可供蒸发的水量增加,因此也会使蒸发增多。2.C 铺设“可呼吸地面”增加了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加了地下水,减少了地表径流,能够减轻城市内涝,C正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淡水不足,但是不能解决,A错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但不是其主要影响,B错误;可以美化环境,但不是其主要影响,D错误。3.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不能正确判断出三条曲线的含义;二是不能正确找出大洋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地方,然后从该点出发在温度和盐度数轴上找对应数值。在今后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把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记清楚;此外还需注意必须在相应的曲线中找出对应的点,再读取数值。4.B 由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盐度主要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从图中可知,甲大致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高,B正确;寒流流经地区海水盐度降低,而甲处海水盐度较高,A错误;地表径流仅影响近岸海区的海水盐度,对大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影响较小,C错误;海水盐度主要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藻类植物对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影响极小,D错误。5.D 根据材料可知,温度值a>b>c;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其附近海域海水温度由北向南降低,所以a位置偏北,c位置偏南,排除A、C。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海域(图1甲处)有暖流流经,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在南半球由北向南流,D正确、B错误。易错分析 本题易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不知道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二是不会根据等温线图判断寒、暖流。解答这类试题可采用的方法有:(1)明确重要的岛屿位置。(2)从方法、技巧上入手。一般来说,南半球自南向北(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流的洋流为寒流,北半球自南向北(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的洋流为暖流。6.C 由上题可知,甲处洋流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可以加快污染物的扩散,但会扩大污染的范围;顺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流航行速度减慢,海轮的航速变化要考虑航向;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能形成渔场。故C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