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一章生态系统综合实践项目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R·八年级上册背景资料“月宫一号”实验表明,建造一个可让人类长期生存的人工封闭生态系统绝非易事,但这样的探索是很有价值的。你想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吗?从设计制作一个小小的生态瓶做起吧!这里所说的生态瓶就是将一些个体较小的、不同类型的生物以及无机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瓶子里所形成的微型生态系统。如果瓶中不同类型生物的数量、比例合适,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这个微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会不断进行下去,其中的生物就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该系统也就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确定任务小组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包括确定所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的类型,预测该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时间,分析它的观赏价值等。制订方案提示:1. 为便于观察瓶中小动物的生活状况,建议模拟水生生态系统。2. 瓶中生物种类的选择及其数量的确定是关键。要选择当地常见的生物种类,个体要小,生存能力要强,瓶中植物和动物之间要能形成食物链。3. 微生物不用专门接种,取自池塘、湖泊、河流的水中,以及塘泥中都有微生物。制订方案提示:4. 供选择的材料用具:茨藻、金鱼藻、黑藻等水生植物,水蚤、水螅、椎实螺、环棱螺、泥鳅等水生动物,塘泥或河流泥沙,水,凡士林,有盖子的透明玻璃瓶或塑料瓶,镊子,温度传感(报警)器等。参考案例1. 查阅资料,构建模型。查阅有关生态瓶的资料,选择拟放入瓶中的生物的种类,以图解形式构建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先试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如果这个生态瓶制作成功了,再制作复杂的生态瓶。参考案例2. 根据容器大小、生物个体大小、动物取食量等,讨论确定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3. 确定适宜的场所采集实验材料。4. 将塘泥、水、植物、动物依次放入瓶中,加盖密封。5. 将瓶子放在室内能够照到阳光的地方。可以安装温度传感(报警)器,以便监控温度。去池瑭等室外场所获取实验材料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行动。实施方案将本小组制订的方案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做好记录。发现瓶中植物或动物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有经验的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果制作的生态瓶不久就出现了植物或动物较多死亡的现象,要反思设计方案的不足,及时完善,形成并实施优化的方案。1. 你准备在生态瓶中放入哪些植物?它们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如:金鱼藻、黑藻等充足的光照: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适宜的温度:15~28℃,低温会影响生长,高温容易腐烂。水体稳定:水质不过于浑浊,氧气和二氧化碳可循环。适量无机盐:从塘泥和水中自然获得。项目链接教材P772. 你设计生态瓶时,如何控制光照、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项目链接教材P79光照:将生态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窗台或室内散射光处,避免强烈直射。光照时间建议每天4~6小时,可自然调节或使用小型植物灯补光。温度:安装温度传感报警器,保持温度适宜。夏天避免阳光直射,冬天可移至室内温暖处。水:封闭后不再添加水,依靠生态瓶内水循环(蒸发、冷凝等)维持稳定。项目链接教材P793. 你打算放入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是否存在捕食关系或竞争关系?你将如何设计它们的数量和比例?生物关系:水蚤吃水中的微小藻类和浮游生物。椎实螺、环棱螺主要吃腐殖质和植物残体。水蚤之间会有适度竞争,螺类之间也会有资源竞争,但总体平衡。数量设计:水蚤约10~15只(繁殖快),椎实螺2只,环棱螺2只,水生植物占瓶底面积的1/4~1/3。项目链接教材P884. 在你设计的生态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能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吗?分解者来自何处?如:金鱼藻→水蚤塘泥和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等),不需要特别引入,取水和泥时已包含。项目链接教材P885. 将生态瓶密封后,瓶中物质循环能否持续进行?这是否与瓶中生物的个体大小、数量和比例有关?能持续进行,前提是:①植物光合作用、动物呼吸、微生物分解三者平衡;②水分通过蒸发、冷凝形成小循环;③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瓶内可持续转换。如果动物数量过多,氧气不足,系统会崩溃。如果植物过多,水体可能富营养化。因此必须合理控制生物比例、个体大小和初始密度。项目链接教材P956. 森林、河流、草原、农田等生态系统,都有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这些物质包括二氧化碳、氧气、水等,这些生态系统可以说是开放的系统;而生物圈除有太阳能的输入外,几乎没有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因此从物质上看它是封闭的系统,物质可以被生物循环利用。从系统的开放性来看,你制作的生态瓶是否相当于生物圈?这对你设计生态瓶有什么启示?项目链接教材P956. 从系统的开放性来看,你制作的生态瓶是否相当于生物圈?这对你设计生态瓶有什么启示?生态瓶是一个物质封闭、能量开放的小系统,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模式相同,但规模更小。启示:①必须有完整的能量流动链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必须控制系统内生物数量、种类、比例,确保物质循环持续。③必须提供持续的能量输入(阳光)来驱动生态瓶运转。展示交流一个月以后,在课堂上展示本小组制作的生态瓶,报告一个月以来的观察结果,参考下表对成功和不足之处作出评价,交流制作和观察体会,听取其他小组和老师的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方案设计 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完整,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是否合适,光照、温度等条件是否适宜,方案是否经过优化等。项目实施 是否实施完整的方案,瓶口是否一直保持密封,是否持续观察和监测,观察记录是否完整、准确等。项目成果 瓶中生态系统是否能较长时间维持稳定,生态瓶的观赏性如何等。点击观看:密封了12年的生态瓶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密封了12年的生态瓶.mp4 月宫一号.mp4 综合实践项目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