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杞人忧天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次看到这句俗话,我就会想起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则中国寓言——《杞人忧天》。整体感知21依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重要文言词句,读通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3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整体感知——教学目标《列子》又称《冲虚真经》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道家重要典籍全书共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共一百四十章列御寇,道家学派杰出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整体感知——作家作品杞( )人 躇( )步 跐( )蹈 舍( )然 中( )伤qǐchúcǐshìzhòng整体感知——读准字音(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听教师范读,注音并划分节奏。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熟悉文本。3.全班齐读,个人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通“无”,没有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崩塌,坠落依附,依托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聚积的气体行动,活动告知,开导为何,为什么身体四肢的活动于是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泛指星辰整体感知——翻译课文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伤害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其人曰:“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奈……何:拿……怎么办整体感知——翻译课文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聚积的土块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四方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消除疑虑的样子。同“释”,解除、消除整体感知——翻译课文整体感知——翻译课文(1)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整体感知——文言知识积累(2)一词多义终日在天中行止(在一定的范围内)中不能有所中伤(打中,击中)求闻之若此(动词,像,如)若若屈伸呼吸(代词,你)(3)古今异义晓 古义,告知,开导。[例]因往晓之今义,天刚亮的时候。虚 古义,处。[例]充塞四虚今义,空虚、虚假等。中伤 古义,伤害。[例]亦不能有所中伤。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整体感知——文言知识积累(4)文言句式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定语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 )固定句式奈地坏何(“奈……何”,拿……怎么办)整体感知——文言知识积累精读细研1.梳理本则寓言结构。故事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有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可以依靠,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故事发展:有一个热心人听说此事去开导杞人;故事结局:杞人的担心没有了。精读细研“天地崩坠,身亡所寄”。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废寝食”。读出焦虑、害怕。精读细研——品析课文3.“杞人”为何会有忧天地崩坠的想法?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①把天空看作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担心它碎裂崩塌;②忽视了祖辈的生活经验,为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精读细研——品析课文4.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精读细研——品析课文6.“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5.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陷下去。精读细研——品析课文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精读细研——品析课文7.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1.寓言中“晓之者”的解释科学吗?对其如何评价?热心肠的“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精读细研——合作探究他知识丰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事物比较透彻。看来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就不会因无知而忧虑了。2、身处同一个时代,晓之者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精读细研——合作探究3.《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刻画了杞人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患得患失的形象;“晓之者”关心他人,耐心劝导的形象。精读细研——合作探究4.分析人物形象忧天者晓之者从忧天地崩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人从不断开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从解释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只是受当时认知水平的限制而已。精读细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1.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讽刺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课堂小结提示:丰富的知识、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向高明的人请教……2、谈谈杞人忧天给你的启示。课堂小结3、“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杞人忧天》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导下恍然大悟的故事,启迪人们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要面对现实,大胆地去做事。同时虽然讽刺的是杞人,但是对我们也有很强的警示意味。之所以杞人可笑,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发奋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要闹出这样低级的笑话来。课堂小结教师寄语:我们学习的我国古代的寓言,更加深入地领略了寓言的独特魅力,感悟了其中蕴含的深意。相信同学们定能收获这种智慧。课堂小结人物形象鲜明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字数不多,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描绘了两个人物: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的杞人和热心解忧、悉心劝解的晓之者。文章精当的语言描写以及“舍然大喜”的神态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可感。课堂小结——写作特点拓展延伸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拓展延伸这里整天都笼罩在烟雾当中污水周围的草都死了河边的萝卜也枯死了拓展延伸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长城脚下乱砍滥伐原始生态林遭破坏拓展延伸今人忧天真可嘉,携起手来护家园。杞人忧天无必要,掌握文化需记牢。拓展延伸忧地忧天,匹夫有责。20世纪末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人类该忧地忧天了。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句子翻译(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3)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4)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5)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6)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布置作业——当堂检测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杞人忧天.mp3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