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人国与小人国一、教材分析《大人国与小人国》以《格列佛游记》故事为引,串联钢版画、主题公园、雕塑及学生作品,核心是让学生理解 “大小通过对比呈现”。课文里,格列佛与巨人的比例反差、衣夹雕塑和建筑的夸张对比、小人国公园的微观世界,既关联文学想象,又渗透美术 “比例、夸张” 技法。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创意绘画,本课能帮他们打破常规视角,学会用对比讲故事,是培养 “观察 — 想象 — 表现” 能力的关键课。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像好奇的小麻雀,爱听故事、爱幻想,对 “变大变小” 这类魔法设定毫无抵抗力。但他们的空间感知还在发展,画的时候容易把大小比例搞混 —— 比如画巨人国,巨人跟房子一样高;画小人国,自己又跟蚂蚁差不多大。还有,怎么让画面有趣?有的孩子只会画 “大东西旁边站个小人”,没故事感。应对办法:用游戏帮他们理解对比(比如拿橡皮和篮球比大小);多举课文里的例子,教他们 “给大小加故事”—— 比如小人国里,牙刷能当桥,雨滴能当游泳池。还要分组讨论,让他们互相启发,把 “干巴巴的比例” 变成 “活生生的奇遇”。三、教学目标能指着课文里的作品,说出 3 种大小对比的方法(比如格列佛和巨人比身高、衣夹和大楼比大小、小人国里的房子和人比尺寸)。从动画片里找出 2 个 “故意放大或缩小” 的情节,讲清楚怎么用大小制造趣味(比如《喜羊羊》里的巨大蛋糕,灰太狼变小偷钥匙)。画出一幅 “大人国或小人国奇遇”,画面里的大小对比得清楚,还得有个有趣的故事(比如小人国里,我用铅笔当滑梯,蚂蚁当导游)。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看透 “大小是对比出来的”—— 像课文里的汽车在手掌上是小,和蚂蚁比又是大。学会用 “夸张、变形” 让画面有趣 —— 比如把冰淇淋画成山,小人在上面爬。(二)教学难点怎么让 “大小对比” 里藏着故事 —— 不是随便画个大东西和小东西,而是让它们互动起来(比如巨人用筷子夹房子当玩具)。把握比例:巨人国里,巨人得比房子高;小人国里,自己得比房子大。好多孩子容易画错,得用示范和对比帮他们改。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剪《格列佛游记》动画片段(3 分钟,突出大小对比);课文里的作品做成动态对比图(比如格列佛和巨人的身高慢慢变化,让学生喊 “停” 找比例)。实物道具:小玩具车、大纸板(模拟手掌);迷你衣夹和大卡纸(对比大小)。示范画:画一半的 “巨人国奇遇”(巨人只画了腿,让学生补身子和周围的 “小世界”)。(二)学生准备提前找 1 个动画片里 “放大 / 缩小” 的情节,记下来上课分享。带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建议带点荧光色,画奇幻场景更出彩)。六、教学过程(一)魔法开场 —— 故事里的大小冒险情境:教室关灯,课件放《格列佛游记》动画片段 —— 格列佛被巨人拎起来,像抓只小虫子。突然暂停,开灯。互动:“同学们,刚才格列佛在巨人国里,身子还没巨人的手指长!要是你突然变小,会发生啥?”(小轩举手:“我会被蚂蚁扛着走!” 大家笑)“反过来,要是你变成巨人,又会怎样?”(小萌:“我能把学校背在背上!” 惊叹声一片)游戏:“大小变变变”—— 老师举小玩具车,说 “变小!” 大家蹲下来,假装车变大了;说 “变大!” 大家站起来,假装车变小了。玩 3 次,让他们感受 “对比” 的魔法。过渡:“原来大与小像魔法开关,一按就变!今天咱们就当‘大小魔法师’,从课文里找魔法咒语!”(二)探秘咒语 —— 课文里的对比秘密第一步:解剖钢版画课件放大《格列佛在巨人国》,圈出格列佛、巨人的手、碗。“大家当侦探,找 3 个大小对比的地方!”(小泽指格列佛的碗:“碗比他的头还大!” 小美指巨人的手:“手像座山,把格列佛罩住了!” 表扬:“眼睛像装了放大镜!”)第二步:拆解雕塑和公园切换衣夹雕塑图:“衣夹本来是干啥的?现在和大楼比,像啥?”(小宇:“像巨人在守护大楼!” 引导:“对,把小物件放大,就能讲故事!”)切小人国公园:“这些房子、人,和咱们学校比,像被施了什么魔法?”(小瑶:“缩小魔法!人变成小蚂蚁了!” 补充:“把真实世界缩小,就像进了玩具盒!”)第三步:小组辩论 “怎么让对比更有趣”分组讨论:“课文里的作品,除了比大小,还咋让画面有趣?”(给 4 分钟,巡视时听第一组说 “格列佛的表情很害怕,能看出他很小”;第二组说 “小人国里的人在排队,像真的在生活”)请代表分享:“第一组发现了‘表情魔法’!格列佛缩着身子,眼睛瞪得老大,一看就很慌!”(板书:加表情、加动作)(三)奇幻创作 —— 我的大小奇境第一步:创意爆破“现在咱们建‘奇境工厂’,生产最有趣的大小故事!先答问题赢‘创意卡’:① 要是你变小,会和哪个日常物品互动?(小嘉:“我要躺在橡皮擦上睡觉,当床!”)② 要是你变大,会怎么玩平时的小物件?(小航:“我拿钢笔当标枪,去参加巨人奥运会!”)第二步:技巧锦囊老师快速画示范:“画巨人国,得让巨人比房子高 —— 看,我把巨人的脚画到纸底边,房子只到他膝盖!画小人国,自己得比房子大 —— 我站在房子顶上,伸手能摘云!” 边画边说:“还要加细节!巨人国里的树,得像筷子;小人国里的蚂蚁,得画成小狗那么大!”第三步:创作风暴发画纸,提醒:“可以选‘巨人国’或‘小人国’,先想个有趣的故事,再画!遇到比例问题,看看旁边的示范图!”(巡视时,发现小熙把巨人画得和房子一样高,赶紧指示范图:“巨人的脚得把房子‘踩’在下面呀!你把脚画大些,房子往旁边挪挪?” 小熙点头修改。看到小语画了个大西瓜,上面有小人在切瓜,表扬:“故事藏在画里啦!西瓜当房子,太聪明!”)(四)跨界拓展 —— 生活里的大小魔法第一步:生活寻宝“除了画画,咱们还能玩‘大小跨界’!课文里说用泥塑,大家找找教室 —— 哪个小物件,放大后能当雕塑?哪个大东西,缩小后能当玩具?”(小诺指粉笔:“粉笔放大,能当巨人国的柱子!” 小晨指书包:“书包缩小,能当小人国的城堡!”)第二步:创意挑战“回家用彩泥试试:★ 初级:把橡皮放大成‘巨人橡皮’,上面画小人爬。★ 高级:把爸爸的拖鞋缩小成‘小人国的船’,让小泥人划船。明天带来,咱们办个‘生活奇境展’!”(五)奇旅收尾 —— 分享里的大发现第一步:故事大会请 6 个孩子上台,举着画讲奇遇:“我画的是小人国,我用吸管给小花浇水,结果把花冲倒了,小人都来怪我!”(小泽边说边指画里的 “水灾现场”,大家笑)“我画的巨人国,巨人拿我的铅笔当筷子,夹着房子吃饭!”(小嘉的画里,巨人嘴巴张得老大,房子像块糖)第二步:魔法总结“今天咱们发现:大与小是‘比’出来的,还能通过夸张、加故事,让画面变魔法!就像课文里的作品,还有你们的画 —— 只要敢想,铅笔能当森林,蚂蚁能当大象!”“最后送大家个魔法口诀:换个眼光看世界,大小都能变神奇!”七、板书设计大人国与小人国 对比魔法:大 小(画手掌托汽车) 创意咒语:夸张、加故事(简笔画冰淇淋山 + 小人) 我的奇境:(贴 3 张学生作品小图,留空让孩子课后补画)八、教学反思今天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星星!导入的动画和游戏,一下把他们拽进魔法世界,连平时坐不住的小淘都全程专注。但画的时候,还是有孩子搞不清比例 —— 比如把巨人画得和房子一样高,得更直观地示范,比如拿实物对比着画。分享环节,有的孩子故事讲得零碎,下次可以发 “故事卡”,上面写 “谁?在哪?和啥互动?” 帮他们理思路。还有拓展的泥塑,要是课堂里留 10 分钟试做,说不定更有火花。不过最惊喜的是,好多孩子把 “大小对比” 和情感结合 —— 比如小人国里,小人帮 “大我” 捡掉的橡皮;巨人国里,巨人小心地捧着小花。原来他们不仅懂了技法,还藏着温柔的想象。下次得多留时间,听他们把故事说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