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9. 给树做“名片”第二单元 我们怎样观察青岛版五四制科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科学观念1. 了解树木的基本结构,包括树型、树叶、树干等。2. 理解观察和记录树木特征的重要性。科学思维1. 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树木。2. 思考如何系统地记录观察结果。探究实践1. 制定观察计划,选择一棵树进行观察。2. 制作树的“名片”,记录树的主要特征。态度责任1.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增强保护树木和环境的意识。核心素养明确问题校园里有很多树,怎样才能让更多同学认识它们呢?明确问题【任务卡】1.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和方法观察树。2.选择一棵树,给他做“名片”。制定方案我想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观察树形,再观察…我选择给银杏树做“名片”。制定方案银杏树树形 树叶 树皮的拓片我设计的名片有这些内容。实施方案①观察树形,观察后画出树的大致形状松树柳树银杏树实施方案②观察树叶实施方案③观察树干,用拓印的方式记录树皮的样子展示评价树的“名片”记录了树的形状和不同部分的样子,能够呈现出树的大致特征。认识新事物时,可以采用这种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展示评价评价标准 评价情况知道制作树木“名片”的方法能合作完成“名片”的制作与美化能对同伴的“名片”进行评价巩固练习01制定方案:选择一棵树、确定观察顺序、确定名片内容。02“名片”制作:画树形、粘树叶、贴拓片。03树的“名片”记录了树的形状和不同部分的样子,能够呈现出树的大致特征。认识新事物时,可以采用这种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巩固练习连一连,将下列图片和正确的树对应起来。松树柳树银杏树巩固练习一、填空题1.观察树可以运用多种( )和方法。2.银杏叶子摸起来很( )。二、选择题3.给树做“名片”的好处有哪些?( )A.浪费时间 B.没有好处 C.更好地认识树、培养观察能力等三、判断题4.制作树的“名片”只需要树的名字。( )5.给树做“名片”不需要我们的创造力。( )感觉器官光滑C××谢谢观看!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2.9《给树做“名片”》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一、填空题1.观察树可以运用多种( )和方法。2.银杏叶子摸起来很( )。3.用( )的方法可以记录银杏树皮的样子。4.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树,先观察树的( )。5.树的“名片”能呈现出树的( )。二、选择题1.校园里有很多树,让更多同学认识它们的方法是( )。A.给树做“名片”B.不理会树C.砍掉树2.观察树可以运用哪些方式?( )A.只用眼睛看B.只用手摸C.多种感觉器官和方法3.观察树型后可以用什么方式记录?( )A.不用记录B.画出大致形状C.只记住就行4.银杏叶子摸起来的特点是( )。A.很光滑B.很粗糙C.软软的5.给树做“名片”的好处有哪些?( )A.浪费时间B.没有好处C.更好地认识树、培养观察能力等6.观察树的树干可以知道树干的哪些特征?( )A.颜色、纹理等B.只有颜色C.只有纹理7.认识新事物可以采用哪种方法?( )A.从整体到部分B.从部分到整体C.随意认识三、判断题1.观察树只能用一种感觉器官。( )2.银杏叶子摸起来很粗糙。( )3.制作树的“名片”只需要树的名字。( )4.观察树叶只能了解树叶的颜色。( )5.给树做“名片”没有好处。( )6.观察树不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7.给树做“名片”不需要我们的创造力。( )【能力提升】四、综合探究1.连一连,将下列图片和正确的树对应起来。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感觉器官2.光滑3.拓印4.树形5.大致特征二、选择题1.A2.C3.B4.A5.C6.A7.A三、判断题1.×2.×3.×4.×5.×6.×7.×四、综合探究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青岛版·五四制(2024年)科学一年级上册《给树做“名片”》教学设计课题 2.9给树做“名片”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了解树木的基本结构,包括树型、树叶、树干等。 2. 理解观察和记录树木特征的重要性。科学思维: 1. 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树木。 2. 思考如何系统地记录观察结果。探究实践: 1. 制定观察计划,选择一棵树进行观察。 2. 制作树的“名片”,记录树的主要特征。态度责任: 1.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增强保护树木和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树木的不同部分。 2. 制定观察计划,选择一棵树进行观察。 3. 制作树的“名片”,记录树的主要特征。难点:1. 如何系统地记录观察结果。 2. 如何准确地描述树木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 1.展示校园内不同树木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提出问题:校园里有很多树,怎样才能让更多同学认识它们呢? 3.引出课题:《给树做“名片”》。 4.播放一段关于树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5.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6.分发观察记录表,讲解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7.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棵树进行观察。 8.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安全。 9.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仔细记录,尽量多角度、多方法地观察。 10.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任务布置 1.向学生发放任务卡,明确观察任务。 2.解释任务卡上的具体内容,确保学生理解任务要求。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完成任务,制定观察计划。 4.提供必要的观察工具,如彩笔、纸张、橡皮泥等。 5.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观察工具,特别是树皮拓印工具。 6.强调观察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其他同学。 7.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树木,不要损伤树皮。 8.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9.提醒学生在观察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记录,准备汇报。 10.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观察结果呈现出来,制作树的“名片”。 (通过创设情境和任务布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树形。 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从远处观察树的整体形状,记录树的高度、宽度等特征。 2.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树的大致形状。 3.提问:这棵树的形状像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树,记录树的各个侧面的形状。 5.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树的分枝情况,记录分枝的位置和数量。 6.指导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的分枝情况。 7.提问:树的分枝有什么规律? 8.引导学生讨论树的分枝对树生长的影响。 9.强调观察过程中要仔细记录,尽量多角度、多方法地观察。 10.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学生观察 1.从远处观察树的整体形状,记录树的高度、宽度等特征。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树的大致形状。 3.从不同角度观察树,记录树的各个侧面的形状。 4.注意观察树的分枝情况,记录分枝的位置和数量。 5.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的分枝情况。 6.讨论树的分枝有什么规律。 7.讨论树的分枝对树生长的影响。 8.记录观察结果,准备汇报。 9.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 10.准备下一项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树型,培养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活动二:观察树叶。 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从树上摘取几片树叶,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2.指导学生用手触摸树叶,感受树叶的质感。 3.提问:树叶的形状像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引导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叶的形状。 5.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树叶的边缘是否有锯齿,记录锯齿的数量和形状。 6.指导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树叶的拓印,记录树叶的纹理。 7.提问:树叶的纹理有什么特点? 8.引导学生讨论树叶的形状和纹理对树叶功能的影响。 9.强调观察过程中要仔细记录,尽量多角度、多方法地观察。 10.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学生观察 1.从树上摘取几片树叶,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2.用手触摸树叶,感受树叶的质感。 3.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叶的形状。 4.注意观察树叶的边缘是否有锯齿,记录锯齿的数量和形状。 5.用橡皮泥制作树叶的拓印,记录树叶的纹理。 6.讨论树叶的纹理有什么特点。 7.讨论树叶的形状和纹理对树叶功能的影响。 8.记录观察结果,准备汇报。 9.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 10.准备下一项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树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了解树叶的特征及其对树生长的影响。) 活动三:观察树干 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树干的颜色、质地、纹理等特征。 2.指导学生用手触摸树干,感受树干的质感。 3.提问:树干的质地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引导学生用树皮拓印工具记录树皮的纹理。 5.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树干上的裂纹和疤痕,记录裂纹和疤痕的数量和形状。 6.指导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干的裂纹和疤痕。 7.提问:树干的裂纹和疤痕是怎么形成的? 8.引导学生讨论树干的裂纹和疤痕对树生长的影响。 9.强调观察过程中要仔细记录,尽量多角度、多方法地观察。 10.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学生观察 1.观察树干的颜色、质地、纹理等特征。 2.用手触摸树干,感受树干的质感。 3.用树皮拓印工具记录树皮的纹理。 4.注意观察树干上的裂纹和疤痕,记录裂纹和疤痕的数量和形状。 5.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干的裂纹和疤痕。 6.讨论树干的裂纹和疤痕是怎么形成的。 7.讨论树干的裂纹和疤痕对树生长的影响。 8.记录观察结果,准备汇报。 9.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 10.准备下一项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树干,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了解树干的特征及其对树生长的影响。) 活动四:制作树的“名片” 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结果,讨论如何将观察结果呈现在“名片”上。 2.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彩笔、纸张、树叶样本、树皮拓印等。 3.提问:如何让“名片”更具吸引力? 4.引导学生设计“名片”的布局,包括树型、树叶、树干等部分。 5.提醒学生注意“名片”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6.指导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的形状。 7.引导学生将树叶样本和树皮拓印粘贴到“名片”上。 8.提醒学生在“名片”上标注树的名称、观察日期等信息。 9.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展示“名片”,让更多同学认识这棵树。 10.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制作独特的“名片”。 学生制作 1.回顾观察结果,讨论如何将观察结果呈现在“名片”上。 2.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彩笔、纸张、树叶样本、树皮拓印等。 3.设计“名片”的布局,包括树型、树叶、树干等部分。 4.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的形状。 5.将树叶样本和树皮拓印粘贴到“名片”上。 6.在“名片”上标注树的名称、观察日期等信息。 7.讨论如何展示“名片”,让更多同学认识这棵树。 8.发挥创造力,制作独特的“名片”。 9.记录制作过程,准备汇报。 10.准备展示“名片”。 (通过制作树的“名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他们对树木特征的认识。) 活动五:展示“名片” 教师指导 1.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名片”,介绍观察结果和制作过程。 2.提问:你们是如何选择观察对象的? 3.引导学生评价其他组的“名片”,提出改进建议。 4.强调展示过程中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 5.指导学生记录其他组的观察结果和制作过程。 6.提问:通过这次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 7.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8.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树木的新认识。 9.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 10.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学生展示 1.分组展示“名片”,介绍观察结果和制作过程。 2.回答教师和其他组的问题。 3.评价其他组的“名片”,提出改进建议。 4.记录其他组的观察结果和制作过程。 5.总结观察和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6.分享自己对树木的新认识。 7.讨论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 8.记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9.准备下一项活动。 10.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通过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反思评价:教师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 3.提问:通过这次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5.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树木的新认识。 6.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7.强调观察和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8.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 9.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10.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反思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讨论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 3.总结观察和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4.分享自己对树木的新认识。 5.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6.记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准备下一次的科学探究活动。 8.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9.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10.期待下一次的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回顾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 小结 1. 通过创设情境和任务布置,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制作活动。 2.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板书设计 第9课.给树做“名片” 1. 观察树型 ①树的高度、宽度 ②树的形状 ③树的分枝情况 2. 观察树叶 ①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 ②树叶的质感 ③树叶的边缘锯齿 3. 观察树干 ①树干的颜色、质地、纹理 ②树干的裂纹和疤痕 4. 制作“名片” ①树型、树叶、树干的记录 ②树的名称、观察日期等信息 5. 展示“名片” ①展示过程 ②评价标准教学反思 1. 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够细致,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2. 个别学生在制作“名片”时创意不足,需要提供更多启发性的材料和指导。 3. 课堂时间安排稍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9 给树做“名片”(分层作业).docx 2.9 给树做“名片”(教学设计).docx 2.9 给树做”名片“(教学课件).pptx p11 (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