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中物理一轮考点探究-专项突破3 动态平衡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中物理一轮考点探究-专项突破3 动态平衡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专项突破3 动态平衡 平衡中的临界
极值问题
考点一 动态平衡问题
考点二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考点一 动态平衡问题
1.动态平衡问题的特征: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
的变化,物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
2.动态平衡问题基本思路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
3.三力平衡、合力与分力关系:、、 共点平衡,三力的合力为零,
则、的合力与等大反向,、、构成矢量三角形,即
为、的合力,也可以将、、 直接构成封闭三角形。
4.平衡中临界问题常见的种类:
(1)由静止到运动,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2)绳子恰好绷紧,拉力 。
(3)刚好离开接触面,支持力 。
5.平衡中的极值问题: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角度1 解析法与图解法
例1 (2022·浙江1月选考)如图所示,学校门口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
的石墩,石墩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工作人员用轻绳按图示
方式匀速移动石墩时,两平行轻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均为 ,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轻绳的合拉力大小为
B.轻绳的合拉力大小为
C.减小夹角 ,轻绳的合拉力一定减小
D.轻绳的合拉力最小时,地面对石墩的摩擦力也最小
[解析] 对石墩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 ,
,联立解得 ,A项错误,B项正确;合拉
力的大小,其中 ,可知当
时,拉力有最小值,即减小夹角 ,轻绳的合拉力不一定
减小,C项错误;摩擦力大小 ,可知增
大夹角 ,摩擦力一直减小,当 趋近于 时,摩擦力最小,故轻绳
的合拉力最小时,地面对石墩的摩擦力不是最小,D项错误。
归纳总结
例2 如图所示,一粗糙的固定斜杆与水平
方向成 角,一定质量的滑环 静止悬挂在
杆上某位置。现用一根轻质细绳 一端与
滑环相连,另一端与小球 相连,且轻绳
与斜杆垂直。另一轻质细绳 沿水平方
C
A.轻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B.轻绳 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C.斜杆对的支持力一直在减小 D.斜杆对 的摩擦力一直在减小
向拉小球,使小球保持静止。将水平细绳的 端沿圆弧缓慢移动
到竖直位置, 的位置始终不变,则在此过程中( )
[解析] 由题意知,小球 处于平衡状态,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轻绳 由水平方向缓慢变到竖直方向,由矢量三角形的动态分析可以
看出,轻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轻绳 上的拉力一直在减小,
A、B两项错误。滑环处于静止状态,对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于绳对的拉力一直在减小,故斜杆对 的支持力也一直在减小;
斜杆对的摩擦力一直等于 ,保持不变,C项正确,D项错误。


归纳总结
角度2 相似三角形法
适用情境 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一个力大小和方向恒定、另外两个力的 方向同时变化,但物体(质点)的运动轨迹为某段圆弧,可作 “力的矢量三角形”与空间的某“几何三角形”总相似 受力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矢量 三角形和 边的三角 形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关系
续表
例3 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小球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圆环上,在圆环的
最高点有一个光滑小孔,一根轻绳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力
拉住,开始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
拉动轻绳,使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一小段距离,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时,
B.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轻绳拉力逐渐增大
C.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支持力逐渐增大
D.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支持力大小不变
[解析]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时,小球受到竖直
向下的重力、圆环对小球沿半径向外的支持力
以及沿绳方向的拉力 ,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A项错误;小球沿光滑
圆环上升过程中,由三角形相似法有 ,
得不变,由于变短,所以 变小,D项正
确,B、C两项错误。
角度3 圆辅助分析法
适 用 情 境
方 法 等弦圆周角不变(注意直径的位 置) 作出三力矢量三角形,以大小
不变的力和大小、方向都不变
的力的交点为圆心,以大小不
变的力为半径作辅助圆,对变
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续表
图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例4 (2022·河北高考)如图,用两根等长的细绳将一匀质圆柱体悬挂在竖
直木板的点,将木板以底边 为轴向后方缓慢转动直至水平,绳与
木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忽略圆柱体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在转动过程
中( )
B
A.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逐渐增大
B.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两根细绳上的拉力均先增大后减小
D.两根细绳对圆柱体拉力的合力保持不变
[解析] 解法1(解析法)
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设两绳
对圆柱体拉力的合力大小为 ,与木板
的夹角为 (不变),木板对圆柱体的
支持力大小为 。当木板转动角度
时,平移三个力组成矢量三角形(图甲),有
,即
。在角 由 增
大到 的过程中,可知 一直减小,两绳上的拉力一直减小,C、D
两项错误。在 时最大,故 先增大后减小,A项错误,
B项正确。
解法2(辅助圆法)
由于大小和方向不变,与 的夹角不变,用辅助圆的一竖直弦长
表示 的大小作出动态矢量图(图乙)可知:在木板由竖直转至水平
的过程中,一直减小,两绳上的拉力一直减小,C、D两项错误; 先
增大后减小,A项错误,B项正确。
强化 学科思维
两类杆与结
1.两类结模型
模型 模型示例与解读
“死结”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结”指不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
模型 模型示例与解读
“活结”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结”指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活结”一般是由绳
跨过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
续表
角度1 “死”结问题
例5 (多选)如图所示,两根轻绳一端系于结点 ,另一
端分别系于固定圆环上的、两点,为圆心。 点下面
悬挂一物体,绳水平,拉力大小为,绳与绳
BC
A.逐渐增大 B. 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的夹角 ,且绳的拉力大小为 。将两绳同时缓慢顺时针转
过 ,并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 始终不变,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
则在旋转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如图所示,以结点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正弦定理得
,其中 不变,则比值不变, 由钝角变为锐
角, 先变大后变小,则先增大后减小, 由 变为钝角,则
变小, 逐渐减小,B、C两项正确,A、D两项错误。
角度2 “活”结问题
例6 《天工开物》记录的测量拉弓所需力量的方法如
图所示。弦系在弓上、 两点,并挂在光滑秤钩上,
弓的下端系上重物。秤杆水平平衡时,挂秤砣处的刻
度值为,秤钩两侧弦的夹角为 ,已知重力加速度
大小为。则弦对 点的拉力大小为( )
B
A. B. C. D.
[解析] 秤杆水平平衡时,挂秤砣处的刻度值为 ,此时秤钩对弦的拉力
大小为,设弦上受力为 ,秤钩相当于一个“活结点”,有
,则 ,B项正确。
2.两类杆模型
模型 模型示例与解读
“动杆”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型 模型示例与解读
“定杆”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例7 (多选)图1中,轻杆 一端与墙上的光滑的铰链连接,另一端用
绳子系住,绳、杆之间夹角为 ,在点下方悬挂质量为 的重物。
图2中,轻杆 一端插入墙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现用绳子绕过滑轮
挂住质量为的重物,绳、杆之间夹角也为 。图1、图2中杆都垂直
于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根杆中弹力方向均沿杆向右
B.图1中倾斜段绳子的拉力比图2中倾斜段
绳子的拉力小
C.图1中的杆的弹力大小为 ,图2中的
杆的弹力大小为
D.若图1、图2中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
同,则物体质量增加时,图1中绳子更容易
断裂


[解析] 题图1中的杆为“动杆”,弹力方向沿杆方向,题图2中的杆为“定
杆”,弹力方向不沿杆方向,而是沿两根绳合力的反方向,A项错误;对
点进行受力分析,点受竖直段绳子的拉力(等于)、轻杆对 点的弹
力和倾斜段绳子的拉力。两种情形的受力情况如图甲、乙所示。
甲图中倾斜段绳子的拉力 ,乙图中倾斜段绳子的拉
力 ,则甲图中倾斜段绳子拉力大,若甲、乙中绳子能承受的
最大拉力相同,则物体质量增加时,甲中倾斜段绳子更容易断裂,B项
错误,D项正确;甲图中杆的弹力 ,乙图中杆的弹
力 ,C项正确。
考点二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解决临界与极值问题的三种方法
极限法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到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
点;临界条件必须在变化中寻找,不能在一个状态上研究临界
问题,要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大或极小
数学分 析法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画出函数图像),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如求二次函数极值、
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
物理分 析法 根据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8 如图所示,一个倾角为 、底面粗糙、
斜面光滑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斜面
体的质量为 。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
另一端系住质量为 的小球,整个系统处于静
止状态,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 。若
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斜面体与水
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
C
A. B. C. D.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对小球和斜面构
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满足 ,
竖直方向满足,当 时,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最小,解得 ,C项正确。
例9 (2024·山东高考)如图所示,国产人形机器
人“天工”能平稳通过斜坡。若它可以在倾角不
大于 的斜坡上稳定地站立和行走,且最大
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它的脚和斜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不能小于( )
B
A. B. C.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机器人“天工”可以在倾角不大于 的斜坡上稳定
地站立和行走,对“天工”分析有 ,可得
,B项正确。
练创新试题 知命题导向
1. 起重机用三根长度均为 的轻绳,匀
速吊起质量为、边长为 的正三角形工件,如图所
示。重力加速度为 ,绳子中的张力为( )
D
A. B. C. D.
[解析] 作出四面体的高,如图。根据几何关系有 ,因此
。设绳子中的张力大小为 ,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D项正确。
2. (多选)如图,质量为的小球 在水平向左的外力作用下,
与质量为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形滑块 (底面粗糙)一起向左做匀速
直线运动,此时小球球心跟圆弧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重力
加速度为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C
A.对的支持力大小为
B.水平地面对的摩擦力大小为
C.水平地面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增大夹角 ,地面对 的支持力减小
[解析] 对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
可知对的支持力,A项错误;对 进行受
力分析,有 ,对、 整体进行受力分
析,可知水平地面对 的摩擦力大小
,B项正确;水平地面与 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 ,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
地面对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的重力之和,即
,可得 ,C项正确,D项
错误。
3. 一质量为 的小球,用弹簧悬挂起来,最初弹簧处于竖直
方向。现向右侧缓慢地拉动小球,把小球拉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弹
簧和竖直方向成 角,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C
A.若拉力一直沿水平方向,则弹簧的长度先增大再减小
B.若拉力一直沿水平方向,则拉力一直减小
C.若拉力和弹簧弹力总垂直,则弹簧的长度一直减小
D.当小球被拉到图示位置时,最小拉力为
[解析] 如图甲所示,小球受重力、弹簧弹力和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这三个
力构成一个三角形。图中三角形的斜边长代表
了弹簧的弹力,水平的直角边长代表了水平拉
力的大小,由图知当三角形的顶角增大时,斜
边和水平直角边长都增大,即弹簧的弹力和水平拉力都一直增大,因此
弹簧的伸长量一直增加,弹簧的长度一直增加,A、B两项错误。如图
乙所示,当拉力和弹力总垂直时,三角形的右顶点在半圆上移动,则当
小球上升时,弹力一直减小,弹簧的长度一直减小,C项正确。拉力和
弹力垂直时,拉力最小,如图乙所示,大小为 ,D项错误。
4. 将重物从高层楼房的窗外运到地面时,为安全起见,要求下降
过程中重物与楼墙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图,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是一人
在高处控制一端系在重物上的绳子 ,另一人在地面控制另一根一端系
在重物上的绳子,二人配合可使重物缓慢竖直下降。 绳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为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初始时 ,重物下降过
程中, 不断减小, 不断增大,则( )
D
A.绳拉力一定增大, 绳拉力可能增大
B.绳拉力可能增大, 绳拉力一定减小
C.绳拉力可能减小, 绳拉力一定增大
D.绳拉力一定减小, 绳拉力一定减小
[解析] 重物下降的过程中受力平衡,设此时、 绳中
拉力的大小分别为和 ,根据力的三角形与正弦定
理有, ,可得
,,由于 不断减
小, 不断增大,所以 减小, 增大,
减小,可知、 都一定减小,D项正确。专项突破3 动态平衡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考点一 动态平衡问题
1.动态平衡问题的特征: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的变化,物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
2.动态平衡问题基本思路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
3.三力平衡、合力与分力关系:F1、F2、F3共点平衡,三力的合力为零,则F1、F2的合力F3'与F3等大反向,F1、F2、F3'构成矢量三角形,即F3'为F1、F2的合力,也可以将F1、F2、F3直接构成封闭三角形。
4.平衡中临界问题常见的种类:
(1)由静止到运动,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2)绳子恰好绷紧,拉力F=0。
(3)刚好离开接触面,支持力FN=0。
5.平衡中的极值问题: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角度1 解析法与图解法
(2022·浙江1月选考)如图所示,学校门口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石墩,石墩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工作人员用轻绳按图示方式匀速移动石墩时,两平行轻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均为θ,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轻绳的合拉力大小为
B.轻绳的合拉力大小为
C.减小夹角θ,轻绳的合拉力一定减小
D.轻绳的合拉力最小时,地面对石墩的摩擦力也最小
归纳总结
如图所示,一粗糙的固定斜杆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一定质量的滑环A静止悬挂在杆上某位置。现用一根轻质细绳AB一端与滑环A相连,另一端与小球B相连,且轻绳AB与斜杆垂直。另一轻质细绳BC沿水平方向拉小球B,使小球B保持静止。将水平细绳BC的C端沿圆弧缓慢移动到竖直位置,B的位置始终不变,则在此过程中 (  )
A.轻绳AB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B.轻绳BC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C.斜杆对A的支持力一直在减小
D.斜杆对A的摩擦力一直在减小
归纳总结
角度2 相似三角形法
适用情境 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一个力大小和方向恒定、另外两个力的方向同时变化,但物体(质点)的运动轨迹为某段圆弧,可作“力的矢量三角形”与空间的某“几何三角形”总相似
受力分析
力的矢量三角形和边的三角形相似
比例关系 ==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圆环上,在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小孔,一根轻绳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力F拉住,开始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拉动轻绳,使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一小段距离,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F=mgcos θ
B.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轻绳拉力逐渐增大
C.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支持力逐渐增大
D.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支持力大小不变
角度3 圆辅助分析法
适用 情境 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其中一个力(F1)大小、方向都恒定(通常是重力,有多个恒力时可以先合成为一个恒力),另外两个力(F2、F3)方向都变化,但其夹角不变 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个力F1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F2大小不变的三力动态平衡问题
方法 等弦圆周角不变(注意直径的位置) 作出三力矢量三角形,以大小不变的力和大小、方向都不变的力的交点为圆心,以大小不变的力为半径作辅助圆,对变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图示
(2022·河北高考)如图,用两根等长的细绳将一匀质圆柱体悬挂在竖直木板的P点,将木板以底边MN为轴向后方缓慢转动直至水平,绳与木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忽略圆柱体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在转动过程中 (  )
A.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逐渐增大
B.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两根细绳上的拉力均先增大后减小
D.两根细绳对圆柱体拉力的合力保持不变
【强化·学科思维】
两类杆与结
1.两类结模型
模型 模型示例与解读
“死结” 模型 “死结”指不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
“活结” 模型 “活结”指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活结”一般是由绳跨过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
角度1 “死”结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两根轻绳一端系于结点O,另一端分别系于固定圆环上的A、B两点,O为圆心。O点下面悬挂一物体M,绳OA水平,拉力大小为F1,绳OB与绳OA的夹角α=120°,且绳OB的拉力大小为F2。将两绳同时缓慢顺时针转过75°,并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α始终不变,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旋转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逐渐增大    B.F1先增大后减小
C.F2逐渐减小 D.F2先减小后增大
角度2 “活”结问题
《天工开物》记录的测量拉弓所需力量的方法如图所示。弦系在弓上a、b两点,并挂在光滑秤钩上,弓的下端系上重物。秤杆水平平衡时,挂秤砣处的刻度值为M,秤钩两侧弦的夹角为2θ,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弦对a点的拉力大小为(  )
A.Mg B. C. D.
2.两类杆模型
模型 模型示例与解读
“动杆” 模型
“定杆” 模型
(多选)图1中,轻杆AB一端与墙上的光滑的铰链连接,另一端用绳子系住,绳、杆之间夹角为30°,在B点下方悬挂质量为m的重物。图2中,轻杆CD一端插入墙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现用绳子绕过滑轮挂住质量为m的重物,绳、杆之间夹角也为30°。图1、图2中杆都垂直于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根杆中弹力方向均沿杆向右
B.图1中倾斜段绳子的拉力比图2中倾斜段绳子的拉力小
C.图1中的杆的弹力大小为mg,图2中的杆的弹力大小为mg
D.若图1、图2中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则物体质量增加时,图1中绳子更容易断裂
考点二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解决临界与极值问题的三种方法
极限法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到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临界条件必须在变化中寻找,不能在一个状态上研究临界问题,要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大或极小
数学分析法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画出函数图像),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如求二次函数极值、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
物理分析法 根据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图所示,一个倾角为30°、底面粗糙、斜面光滑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2m。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住质量为m的小球,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30°。若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  )
A.
B.
C.
D.
(2024·山东高考)如图所示,国产人形机器人“天工”能平稳通过斜坡。若它可以在倾角不大于30°的斜坡上稳定地站立和行走,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它的脚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能小于 (  )
A. B. C. D.
练创新试题·知命题导向
1.起重机用三根长度均为a的轻绳,匀速吊起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工件,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绳子中的张力为 (  )
A.mg B.mg
C.mg D.mg
2.(多选)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A在水平向左的外力作用下,与质量为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形滑块B(底面粗糙)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球心跟圆弧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B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mgcos θ
B.水平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mgtan θ
C.水平地面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增大夹角θ,地面对B的支持力减小
3.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弹簧悬挂起来,最初弹簧处于竖直方向。现向右侧缓慢地拉动小球,把小球拉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弹簧和竖直方向成α 角,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拉力一直沿水平方向,则弹簧的长度先增大再减小
B.若拉力一直沿水平方向,则拉力一直减小
C.若拉力和弹簧弹力总垂直,则弹簧的长度一直减小
D.当小球被拉到图示位置时,最小拉力为mgtan α
4.将重物从高层楼房的窗外运到地面时,为安全起见,要求下降过程中重物与楼墙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图,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是一人在高处控制一端系在重物上的绳子P,另一人在地面控制另一根一端系在重物上的绳子Q,二人配合可使重物缓慢竖直下降。P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Q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初始时β>α,重物下降过程中,α不断减小,β不断增大,则 (  )
A.P绳拉力一定增大,Q绳拉力可能增大
B.P绳拉力可能增大,Q绳拉力一定减小
C.P绳拉力可能减小,Q绳拉力一定增大
D.P绳拉力一定减小,Q绳拉力一定减小
参考答案
例1 B 解析 对石墩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Tcos θ=f,f=μN,Tsin θ+N=mg,联立解得T=,A项错误,B项正确;合拉力的大小T==,其中tan φ=,可知当θ+φ=90°时,拉力有最小值,即减小夹角θ,轻绳的合拉力不一定减小,C项错误;摩擦力大小f=Tcos θ==,可知增大夹角θ,摩擦力一直减小,当θ趋近于90°时,摩擦力最小,故轻绳的合拉力最小时,地面对石墩的摩擦力不是最小,D项错误。
例2 C 解析 由题意知,小球B处于平衡状态,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轻绳BC由水平方向缓慢变到竖直方向,由矢量三角形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轻绳BC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轻绳AB上的拉力一直在减小,A、B两项错误。滑环A处于静止状态,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于AB绳对A的拉力T一直在减小,故斜杆对A的支持力也一直在减小;斜杆对A的摩擦力一直等于mAgsin θ,保持不变,C项正确,D项错误。
甲 乙
例3 D 解析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圆环对小球沿半径向外的支持力FN以及沿绳方向的拉力F,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2mgcos θ,A项错误;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由三角形相似法有==,得FN=mg不变,由于L变短,所以F变小,D项正确,B、C两项错误。
例4 B 解析 解法1(解析法)
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设两绳对圆柱体拉力的合力大小为FT,与木板的夹角为α(不变),木板对圆柱体的支持力大小为FN。当木板转动角度θ(0°<θ≤90°)时,平移三个力组成矢量三角形(图甲),有==,即==。在角θ由0°增大到90°的过程中,可知FT一直减小,两绳上的拉力一直减小,C、D两项错误。在α+θ=90°时FN最大,故FN先增大后减小,A项错误,B项正确。
解法2(辅助圆法)
由于mg大小和方向不变,FT与FN的夹角不变,用辅助圆的一竖直弦长表示mg的大小作出动态矢量图(图乙)可知:在木板由竖直转至水平的过程中,FT一直减小,两绳上的拉力一直减小,C、D两项错误;FN先增大后减小,A项错误,B项正确。
例5 BC 解析 如图所示,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正弦定理得==,其中α=120°不变,则比值不变,γ由钝角变为锐角,sin γ先变大后变小,则F1先增大后减小,β由90°变为钝角,则sin β变小,F2逐渐减小,B、C两项正确,A、D两项错误。
例6 B 解析 秤杆水平平衡时,挂秤砣处的刻度值为M,此时秤钩对弦的拉力大小为Mg,设弦上受力为FT,秤钩相当于一个“活结点”,有2FTcos θ=Mg,则FT=,B项正确。
例7 CD 解析 题图1中的杆为“动杆”,弹力方向沿杆方向,题图2中的杆为“定杆”,弹力方向不沿杆方向,而是沿两根绳合力的反方向,A项错误;对B点进行受力分析,B点受竖直段绳子的拉力(等于G)、轻杆对B点的弹力和倾斜段绳子的拉力。两种情形的受力情况如图甲、乙所示。
甲图中倾斜段绳子的拉力FT1==2mg,乙图中倾斜段绳子的拉力FT1'=mg,则甲图中倾斜段绳子拉力大,若甲、乙中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则物体质量增加时,甲中倾斜段绳子更容易断裂,B项错误,D项正确;甲图中杆的弹力FN1==mg,乙图中杆的弹力FN2=mg,C项正确。
例8 C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由平衡条件得mgsin 30°=Tcos 30°,解得T=mgtan 30°=mg,对小球和斜面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满足Tsin 30°=f,竖直方向满足N+Tcos 30°=3mg,当f=μN时,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小,解得μ=,C项正确。
例9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机器人“天工”可以在倾角不大于30°的斜坡上稳定地站立和行走,对“天工”分析有mgsin 30°≤μmgcos 30°,可得μ≥tan 30°=,B项正确。
练创新试题
1.D 解析 作出四面体的高OD,如图。根据几何关系有OD=a,因此cos∠COD=。设绳子中的张力大小为T,根据平衡条件,有3Tcos∠COD=mg,解得T=mg,D项正确。
2.BC 解析 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可知B对A的支持力N=,A项错误;对A进行受力分析,有F=mgtan θ,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水平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f=F=mgtan θ,B项正确;水平地面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的重力之和,即FN=(M+m)g,可得μ=,C项正确,D项错误。
3.C 解析 如图甲所示,小球受重力、弹簧弹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这三个力构成一个三角形。图中三角形的斜边长代表了弹簧的弹力,水平的直角边长代表了水平拉力的大小,由图知当三角形的顶角增大时,斜边和水平直角边长都增大,即弹簧的弹力和水平拉力都一直增大,因此弹簧的伸长量一直增加,弹簧的长度一直增加,A、B两项错误。如图乙所示,当拉力和弹力总垂直时,三角形的右顶点在半圆上移动,则当小球上升时,弹力一直减小,弹簧的长度一直减小,C项正确。拉力和弹力垂直时,拉力最小,如图乙所示,大小为mgsin α,D项错误。
4.D 解析 重物下降的过程中受力平衡,设此时P、Q绳中拉力的大小分别为T1和T2,根据力的三角形与正弦定理有,==,可得T2=mg,T1=mg,由于α不断减小,β不断增大,所以sin α减小,sin(β-α)增大,减小,可知T1、T2都一定减小,D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