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中物理一轮考点探究-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课件,学案两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中物理一轮考点探究-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课件,学案两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考点一 动能定理的应用
考点二 动能定理与图像的结合
考点一 动能定理的应用
理清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
1.动能
(1)在物理学上,用①_______表示物体的动能,式中 为物体的质
量, 为物体的速度。
(2)动能是②______,只具有大小,没有方向;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
因此动能也具有③______性。
(3)单位:④________。 。
标量
相对
焦耳
2.动能定理
(1)文字表述: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
中⑤______的变化。
力:指物体受到的⑥______力。
功:指合外力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⑦______和。
(2)数学表述:或 或

动能
合外
代数
(3)适用范围: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
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同时作用,
也可分阶段作用。
考教衔接 以图说法
1.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在
水平恒力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 ,物块在始、
末状态的速度分别是和 。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和运动学规律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答案] 物块在恒力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运动学公式有,即
把、代入得 。
2.如图所示,小滑块自左侧斜面高度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长度
的水平面,最后滑到右侧斜面,到达高度为的 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
若、两点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小滑块与左、右两斜面
及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请推导出动摩擦因数 与角度
之间的关系式。
[答案] 对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解得
由几何知识可得 。
突破 考点题型
1.动能定理的理解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角度1 单过程
例1 如图所示,失控车辆缓冲坡是设置在公路右侧的斜坡,路
面通常由沙砾构成,是专为失控车辆在刹车失灵时冲上斜坡以减少损失
而设计的。一质量为的失控货车以某一速度径直冲上一个倾角为
的缓冲坡,其上坡过程为直线运动,且摩擦力大小恒为 ,货车沿斜
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重力加速度为 ,则在这个过程中
(取 )( )
A.货车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B.货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C.货车的初动能为
D.货车沿缓冲坡上升的高度为 时的速度是

[解析] 货车沿斜面上升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即
货车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A项错误;货车所受的摩擦力做的功
,即货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B
项错误;根据动能定理 ,C项错误;根据C项分
析可知货车的初动能为,货车沿缓冲坡上升的高度为 时,根据
动能定理有,解得 ,D项正确。
角度2 多过程
例2 如图所示,竖直面内光滑的,半径为的
圆弧轨道与足够长的水平轨道相切于
点。点位于点的正上方,与 点之间的距离
为。将一质量为的小物块从点由静止释放,下落到 点时沿切线方
向进入圆弧轨道,离开 点后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
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求:
(1)小物块经过 点时对圆弧轨道压力的大小。
解答 小物块从由静止释放到经过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在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小物块经过点时,圆弧轨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圆弧轨道压力的大小 。
(2)小物块在水平轨道上滑动的距离。
[答案] 小物块从由静止释放到再次静止,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小物块在水平轨道上滑动的距离 。
例3 如图所示,是长为 的水平
粗糙轨道,与半径为 的竖直光滑半圆
轨道相切于点, 为该轨道最高点。另
一半径为的竖直光滑半圆轨道与
相切于 点。三条轨道间均平滑连接。现使
一小物块以的速度从点沿轨道水平向右运动,到达最高点 时的速
度为,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重力加速度取 ,求:
(1)小物块在 点具有的初速度。
解答 从到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
(2)小物块从 点水平抛出后落到半圆轨道时的动能大小。
[答案] 从到点,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从点做平抛运动,则有,,又
落到半圆轨道时的动能
联立解得 。
核心归纳
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的技巧
应用动能定理时,选取不同的研究过程列出的方程式是不同的,因为动
能定理表达式是个过程式,选取合适的过程往往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若
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解题时可以分段考虑,也
可以将全过程作为一整体,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用后者往往更为简捷。
角度3 往复运动
例4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倾角
的斜面与半径 的光滑圆
弧轨道相切于点,是最低点,
与的夹角 ,与圆心 等高。
将一质量的小滑块从 点由静止
释放后沿斜面运动,斜面上、间的距离 ,小滑块与斜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空气阻力不计,, ,重
力加速度取 。求:
(1)小滑块第一次运动到 点时的速度大小。
解答 设小物块运动到点时的速度为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
(2)小滑块通过点后,能到达的位置离 点的最大高度。
[答案] 设小滑块通过点后,能到达的位置离点的最大高度为 ,则
解得 。
(3)小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斜面的路程。
[答案] 最后小滑块在间做往复运动,在 点速度为0,设小滑块在
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斜面的路程为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
例5 质量为 的小球在地面上空运动,其所受空气阻力的
大小恒定,与重力大小的比值为 ,小球与地面相互作用过程中
没有能量损失。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
(1)若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假设小球从地面上以初速度 ,沿与地面
夹角为 的方向斜向上抛出,则从开始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解答 不计阻力,小球仅受重力作用。小球做斜上抛运动,在最高点时,
速度 , 。由动能定理有
因此,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
(2)如果阻力不可忽略不计,小球自地面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求小
球与地面碰撞了 次后,小球上升的高度。
[答案] 考虑阻力,对小球第一次下落过程和第一次上升过程,由动能定
理分别有
解得
同理,研究第二次下落过程和第二次上升过程,可得
继续研究,不难推理得到 。
(3)若阻力不可忽略不计,小球自高处以速度 ,沿竖直方向向上抛
出,则小球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答案] 考虑阻力,小球经过若干次碰撞后速度减为零,整个过程应用动
能定理,有
解得 。
核心归纳
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往复运动的三个注意事项
1.根据运动过程受力特点判断出物体最终状态是停在某处,还是在某区
间继续运动。
2.分析物体运动中的受力特点以及物体的运动性质。
3.大小一定的力,如空气阻力、滑动摩擦力等做功与路径有关,在计算
其做功时,其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而不是力和位移的乘积。
考点二 动能定理与图像的结合
理清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
1.五类图像中所围面积或斜率的意义
2.解决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问题的基本步骤
考教衔接 以图说法
如图1所示,质量为 的
物块初始时静止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给物块施加
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 ,
使物块开始沿斜面运动,物块运动了时撤去拉力。物块的动能
随物块沿斜面上滑距离 变化的部分图像如图2所示,物块与斜面间的最
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 。求物块与斜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 及外力 的大小。
[答案] 撤掉外力,物块从运动到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其中 ,解得
物块从运动到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
突破 考点题型
角度1 图像与 图像
例6 某动车组由位于第1节、第5节的
两辆动力机车和6辆拖车构成,其中两
动力机车输出功率始终相同,一辆动
力机车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像如图1所示,动车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每节车在
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均为,质量均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动车组运动的距离为
B.时刻,第7节车对第8节车的拉力为
C.时间内,动车组的平均速率为
D.动车组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解析]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牵引力做的功, 时间内,
两辆动力机车向外做的总功 ,该过程动车组动能
的增加量, 时间内由动能定理有
,可得 时间内,动车组运动的距离
,A项错误;时刻,动力机车输出的总功率为 ,总牵
引力,则动力机车的加速度 ,设第7节车对第
8节车的拉力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可得 ,B
项正确; 时间内,两辆动力机车向外做的总功
,动车组动能的增加
量,由动能定理有 ,可得
动车组运动的距离 ,动车组的平均速度
,C项错误;结合功率知识可知,动车组的最
大速度 ,D项错误。
角度2 图像
例7 (多选)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在距地面高度 内,其上
升、下落过程中动能随高度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球在运动
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重力加速度取 ,取地面为重
力势能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
B.小球的质量为
C.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D.小球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是下落过程的2倍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
合力大小,则上升过程有 ,下落过程有
,联立解得, ,B、
C两项正确;小球抛出时,由图像可知 ,解得小球抛
出时的速度大小 ,A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
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与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D
项正确。
角度3 图像(或 图像)
例8 如图1所示,质量 的木块静止
在水平地面上,对木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
,推力随位移 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已
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
加速度取,求在 的过程中,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
功以及木块运动 后的动能。
解答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在 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由于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力做的功,所以在 过程中
木块受到的推力做的功
由动能定理有
即木块运动后的动能为 。
练创新试题 知命题导向
1. (多选)如图1所示,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一水平
拉力作用做直线运动,拉力做的功和物体克服摩擦力 所做的功与物
体位移的关系分别如图2中的、 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重力加速度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D
A.物体质量为1.5
B.物体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C.时拉力的功率为
D.撤去拉力时物体速度为
[解析] 由对应图2中的 可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由可得 ,A项错误;由图2知拉力做的功
,由动能定理得 ,即物体的最大位移
,B项错误;由对应图2中的可知, 内拉力
大小,由动能定理得,可得 ,
此时拉力的功率
,C项正确;由图2知在时撤去拉力, 做
的总功,,可得 ,D项正确。
2. (多选)将质量相同的两个小
球、同时从离地高为处由静止释放, 球
做自由落体运动, 球从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四
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上自由下滑。两球落地
BC
A. B. C. D.
时的动能分别为和,重力的瞬时功率分别为和 ,下落过程中重
力做的功分别为和,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分别为和 ,下列关
系式正确的( )
[解析] 两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同,B项正确;两球在下落过程中
均只有重力做功,则动能变化相同,即落地时的动能相同,A项错误;比
较两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因同一高度处球速度大,所以 球运动时
间短,则 ,C项正确;因为两球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所以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D项错误。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考点一 动能定理的应用
【理清·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1.动能(Ek)
(1)在物理学上,用①    表示物体的动能,式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动能是②   ,只具有大小,没有方向;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因此动能也具有③   性。
(3)单位:④    。1 J=1 N·m=1 kg·m/s2。
2.动能定理
(1)文字表述: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⑤    的变化。
力:指物体受到的⑥    力。
功:指合外力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⑦    和。
(2)数学表述:W合=mv2-m或W合=Ek-Ek0或F合x=Ek-Ek0。
(3)适用范围: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同时作用,也可分阶段作用。
【考教衔接】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s,物块在始、末状态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如图所示,小滑块自左侧斜面高度h1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长度l的水平面,最后滑到右侧斜面,到达高度为h2的D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A、D两点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小滑块与左、右两斜面及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请推导出动摩擦因数μ与角度θ之间的关系式。
【突破·考点题型】
1.动能定理的理解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角度1 单过程
如图所示,失控车辆缓冲坡是设置在公路右侧的斜坡,路面通常由沙砾构成,是专为失控车辆在刹车失灵时冲上斜坡以减少损失而设计的。一质量为m的失控货车以某一速度径直冲上一个倾角为18°的缓冲坡,其上坡过程为直线运动,且摩擦力大小恒为mg,货车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这个过程中(取sin 18°≈0.3) (  )
A.货车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B.货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mgH
C.货车的初动能为mgH
D.货车沿缓冲坡上升的高度为H时的速度是
角度2 多过程
如图所示,竖直面内光滑的,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AB与足够长的水平轨道BC相切于B点。P点位于A点的正上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R。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下落到A点时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AB,离开B点后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小物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物块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压力的大小。
(2)小物块在水平轨道上滑动的距离。
如图所示,AB是长为1 m的水平粗糙轨道,与半径为0.2 m的竖直光滑半圆轨道BC相切于B点,C为该轨道最高点。另一半径为0.1 m的竖直光滑半圆轨道CD与BC相切于C点。三条轨道间均平滑连接。现使一小物块以v0的速度从A点沿轨道水平向右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的速度为2 m/s,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1 kg,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小物块在A点具有的初速度。
(2)小物块从D点水平抛出后落到半圆轨道时的动能大小。
核心归纳 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的技巧 应用动能定理时,选取不同的研究过程列出的方程式是不同的,因为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个过程式,选取合适的过程往往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若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解题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将全过程作为一整体,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用后者往往更为简捷。
角度3 往复运动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倾角θ=37°的斜面与半径R=2 m的光滑圆弧轨道BCD相切于B点,C是最低点,OB与OC的夹角θ=37°,D与圆心O等高。将一质量m=1 kg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运动,斜面上A、B间的距离L=3 m,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空气阻力不计,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小滑块第一次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通过C点后,能到达的位置离C点的最大高度。
(3)小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斜面的路程。
质量为m的小球在地面上空运动,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与重力大小的比值为k(k<1),小球与地面相互作用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若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假设小球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沿与地面夹角为30°的方向斜向上抛出,则从开始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如果阻力不可忽略不计,小球自地面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求小球与地面碰撞了n次后,小球上升的高度。
(3)若阻力不可忽略不计,小球自h高处以速度v0,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则小球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核心归纳 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往复运动的三个注意事项 1.根据运动过程受力特点判断出物体最终状态是停在某处,还是在某区间继续运动。 2.分析物体运动中的受力特点以及物体的运动性质。 3.大小一定的力,如空气阻力、滑动摩擦力等做功与路径有关,在计算其做功时,其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而不是力和位移的乘积。
考点二 动能定理与图像的结合
【理清·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1.五类图像中所围面积或斜率的意义
2.解决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问题的基本步骤
【考教衔接】
如图1所示,质量为0.1 kg的物块初始时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给物块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使物块开始沿斜面运动,物块运动了2 m时撤去拉力F。物块的动能Ek随物块沿斜面上滑距离x变化的部分图像如图2所示,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外力F的大小。
【突破·考点题型】
角度1 P-t图像与v-t图像
某动车组由位于第1节、第5节的两辆动力机车和6辆拖车构成,其中两动力机车输出功率始终相同,一辆动力机车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动车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每节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均为f,质量均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t1时间内,动车组运动的距离为
B.t1时刻,第7节车对第8节车的拉力为
C.t2~t3时间内,动车组的平均速率为
D.动车组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角度2 Ek-x图像
(多选)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在距地面高度3 m内,其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k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取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
B.小球的质量为1.5 kg
C.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5 N
D.小球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是下落过程的2倍
角度3 F-x图像(或a-x图像)
如图1所示,质量m=10 k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木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在0~6 m的过程中,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以及木块运动6 m后的动能。
练创新试题·知命题导向
1.(多选)如图1所示,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一水平拉力F作用做直线运动,拉力F做的功和物体克服摩擦力f所做的功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分别如图2中的a、b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质量为1.5kg
B.物体运动的最大位移为13 m
C.x1=2 m时拉力的功率为10 W
D.撤去拉力F时物体速度为3m/s
2.(多选)将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A、B同时从离地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A球做自由落体运动,B球从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上自由下滑。两球落地时的动能分别为EA和EB,重力的瞬时功率分别为PA和PB,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分别为WA和W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分别为和,下列关系式正确的 (  )
A.EAC.> D.PA>PB
参考答案
考点一
知识梳理
①mv2 ②标量 ③相对 ④焦耳(J) ⑤动能 ⑥合外 ⑦代数
考教衔接
1.物块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
由运动学公式有-=2as,即s=
把F、s代入W=Fs得W==m-m。
2.对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mgh1-mgh2-μmgcos α·-μmg·l-μmgcos β·=0-0
解得μ=
由几何知识可得μ=tan θ。
例1 D 解析 货车沿斜面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G=-mgH,即货车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A项错误;货车所受的摩擦力做的功Wf=-mg·=-mgH,即货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mgH,B项错误;根据动能定理|ΔEk|=|WG+Wf|=mgH,C项错误;根据C项分析可知货车的初动能为mgH,货车沿缓冲坡上升的高度为H时,根据动能定理有--=mv2-mgH,解得v=,D项正确。
例2 解答 (1)小物块从由静止释放到经过B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g·2R=mv2
在B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
解得小物块经过B点时,圆弧轨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FN=5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圆弧轨道压力的大小FN'=FN=5mg。
(2)小物块从由静止释放到再次静止,根据动能定理有mg·2R-μmgL=0
解得小物块在水平轨道上滑动的距离L=。
例3 解答 (1)从A到C过程,由动能定理有-μmgxAB-mg·2R=m-m
解得v0=4 m/s。
(2)从C到D点,由动能定理有mg·2r=m-m
解得vD=2 m/s
从D点做平抛运动,则有x=vDt,y=gt2,又x2+y2=R2
落到半圆轨道时的动能Ek=m+mgy
联立解得Ek=(2-4) J。
例4 解答 (1)设小物块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为v0,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Lsin θ+R-Rcos θ)-μmgLcos θ=m
解得v0=2 m/s。
(2)设小滑块通过C点后,能到达的位置离C点的最大高度为h,则m=mgh
解得h=1 m。
(3)最后小滑块在BCB'间做往复运动,在B点速度为0,设小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斜面的路程为s,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Lsin θ=μmgcos θ·s
解得s=4.5 m。
例5 解答 (1)不计阻力,小球仅受重力作用。小球做斜上抛运动,在最高点时,速度vx=v0cos 30°,vy=0。由动能定理有
WG=m-m=-m
因此,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m。
(2)考虑阻力,对小球第一次下落过程和第一次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分别有
mgh-kmgh=m-0
-mgh1-kmgh1=0-m
解得h1=h
同理,研究第二次下落过程和第二次上升过程,可得h2=h1=h
继续研究,不难推理得到hn=h。
(3)考虑阻力,小球经过若干次碰撞后速度减为零,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mgh-kmgs=0-m
解得s=。
考点二
考教衔接
撤掉外力,物块从x=2 m运动到x=4 m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fΔx1-mgΔx1sin θ=ΔEk1=2 J-4 J
其中f=μmgcos θ,解得μ=
物块从x=0运动到x=2 m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FΔx2-fΔx2-mgΔx2sin θ=ΔEk2=4 J-0,解得F=3 N。
例6 B 解析 P-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牵引力做的功,0~t1时间内,两辆动力机车向外做的总功W1=2×P1t1=P1t1,该过程动车组动能的增加量ΔEk1=8×m=4m,0~t1时间内由动能定理有W1-8fx1=ΔEk1,可得0~t1时间内,动车组运动的距离x1=,A项错误;t1时刻,动力机车输出的总功率为2P1,总牵引力F=,则动力机车的加速度a1==,设第7节车对第8节车的拉力为FT,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T-f=ma1,可得FT=,B项正确;t2~t3时间内,两辆动力机车向外做的总功W2=2×(P1+P2)(t3-t2)=(P1+P2)(t3-t2),动车组动能的增加量ΔEk2=8×m-m,由动能定理有W2-8fx2=ΔEk2,可得动车组运动的距离x2=,动车组的平均速度=,C项错误;结合功率知识可知,动车组的最大速度vm==,D项错误。
例7 BCD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F合·Δh=ΔEk可知,Ek-h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合力大小,则上升过程有F合=mg+f= N=20 N,下落过程有F合'=mg-f= N=10 N,联立解得m=1.5 kg,f=5 N,B、C两项正确;小球抛出时,由图像可知Ek0=m=100 J,解得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0= m/s,A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与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D项正确。
例8 解答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μmg=20 N
在0~6 m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1=fx1=120 J
由于F-x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力F做的功,所以在0~6 m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推力做的功
WF=×5+40×1 J=190 J
由动能定理有ΔEk=WF-Wf1=70 J
即木块运动6 m后的动能为70 J。
练创新试题
1.CD 解析 由Wf=fx对应图2中的b可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2N,由f=μmg可得m=1 kg,A项错误;由图2知拉力做的功WF=27J,由动能定理得WF-fxm=0,即物体的最大位移xm=13.5 m,B项错误;由WF=Fx对应图2中的a可知,0~3 m内拉力大小F1=5N,由动能定理得W1-fx1=m,可得v1=2m/s,此时拉力的功率P1=F1v1=10 W,C项正确;由图2知在x2=9 m时撤去拉力F,F做的总功W2=27J,W2-fx2=m,可得v2=3m/s,D项正确。
2.BC 解析 两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同,B项正确;两球在下落过程中均只有重力做功,则动能变化相同,即落地时的动能相同,A项错误;比较两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因同一高度处A球速度大,所以A球运动时间短,则>,C项正确;因为两球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所以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