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厨房“钠”些事》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厨房“钠”些事》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厨房“钠”些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化合物(第一课时)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能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要求正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性质决定用途。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第二章第一节学习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并在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学习离子反应,能够分析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酸、碱反应的本质,同时在必修二学习了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以及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能够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溶液酸碱性上的差异以及与酸反应快慢原因。学生求知欲强、好胜心强,能够考虑到实际实验成功关键在于控制变量,但其缺乏合理的科学探究引导,来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通过回顾已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实际可选材料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设计食用碱与小苏打的鉴别方法让学生感受化学问题情景化、生活化带来的挑战。检验鉴别方案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鉴别方案的实用性。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别食用碱与小苏打的方案;
教学难点:鉴别食用碱与小苏打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分组实验物品
教学过程
【引入】照片韭菜鸡蛋饼
【过渡】家乡的传统是早上来一口韭菜鸡蛋饼,我特别喜欢奶奶做的饼!上次放假回去我就让我奶奶给我做韭菜鸡蛋饼,可是奶奶分不清自己购买的、没有标识的食用碱与小苏打。我们来给她想想办法!
【老师】首先我们认识下生活中的食用碱与小苏打。食用碱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小苏打化学成分是碳酸氢钠。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了解他们在厨房里的用途么?
【学生】小苏打可以让面包之类的面食蓬松,食用碱可以让面条之类的更劲道。
【老师】小苏打还可以溶解用来清洗果蔬,而食用碱还能让我们的肉类食物更鲜嫩。但是如果没有标签我们怎么识别他们呢?
【老师】让我们先来回顾下实验室里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阅读必修一教材P38-P39页的相关信息内容,相互讨论并完成以下表格中的相应现象。
【回顾实验】:
【学生】颜色外观方面:Na2CO3--白色粉末;NaHCO3--白色晶体。
【学生】溶解性方面:Na2CO3--溶解多、水温高;NaHCO3--溶解少、水温低。
【学生】水溶液酸碱性方面:Na2CO3--变红;NaHCO3--变浅红。
【学生】与酸反应方面:Na2CO3--气球体积小;NaHCO3--气球体积大。
【学生】热稳定性方面Na2CO3--不浑浊;NaHCO3--浑浊。
【学生】与碱反应方面:Na2CO3和NaHCO3均出现浑。
【老师】观察以上哪些方面能够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学生】①-⑤组都可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老师】那它们都能在厨房用于鉴别食用碱与小苏打么?我们来依次看看这些鉴别方法的可行性!①颜色外观鉴别轻而易举,白色粉末--Na2CO3;白色晶体--NaHCO3,理论上可以鉴别!②溶解性鉴别主要需要什么?
【学生】水
【老师】溶解多、水温高--Na2CO3;溶解少、水温低--NaHCO3。所以溶解性方面理论上可以鉴别!那么③水溶液酸碱性鉴别需要什么?
【学生】酚酞指示剂
【老师】那我们厨房似乎没有酚酞,那么我们查阅资料发现,紫薯汁在中性与酸性条件下均为紫色,但碱性时会显蓝绿色,所以我们可以用紫薯汁来替代酚酞!而且碳酸钠的蓝绿色会更深一些。那么水溶液酸碱性理论上也可以鉴别!④与酸反应鉴别需要什么?
【学生】盐酸
【老师】厨房有盐酸的替代品么?
【学生】醋!
【老师】气球体积小--Na2CO3,气球体积大--NaHCO3。所以与酸反应理论上可以鉴别!⑤热稳定性鉴别需要什么?
【学生】加热,澄清石灰水
【老师】这两个好像都比较麻烦,不易操作。我们不考虑这个方法。同学们这类比较实验最核心的实验思想是什么?
【学生】控制变量法
【老师】大家能够看到溶解性和水溶液酸碱性鉴别需要等量水与等量样品,与酸反应需要等量酸与等量样品。
【鉴别实验】:下面我们进行分组实验:总计4个鉴别实验,并按前后A、B两组,共8组同时进行,请大家按照刚刚的分析设计鉴别步骤,验证预测鉴别结果,并完成手中的鉴别报告。
【学生】
【①外观组】:分别取一勺的两份待测样品置于滤纸上,观察它们的外观并进行描述
【②溶解组】:向两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六勺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半杯水,用勺子搅拌,用手感受温度变化、观察剩余固体量
【③水溶液酸碱组】:向两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六勺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半杯水,用勺子搅拌。然后分别向两杯待测样品溶液中分别滴入两勺紫薯汁,观察现象
【④加酸组】:各取三勺待测样品分别装入气球中,再分别套在装有等量白醋的两小口塑料瓶上,将气球内的待测样品同时倒入瓶中,观察现象
【展示】投屏鉴别实验过程中各组的图片
【老师】你认为你的鉴别方法适合大家使用吗?你的理由是?
【学生】我选择溶解法,因为温差触手可知。
【老师】人体的体感温差是3℃以上,现在是夏天我们或许能明显感觉到,但到了冬天还可以么?我们来看看温度传感器给我测定出的温差是多大?
【视频】播放录制的利用溶解性鉴别,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相应数据的视频。
【老师】溶解性鉴别时,温差与实验用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课后作业】:写一个生活识别小贴士送给自己的家人,以便不时之需。
课堂板书
厨房里的“钠”些事
Na2CO3 NaHCO3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S大 T高 S小 T小
碱性强 碱性弱
Na2CO3+HCl=NaCl+NaHCO
NaHCO3+HCl=NaCl+H2O+C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