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案

资源简介

课 题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学 科 历史 执教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执教班级
素养目标 ①知道隋唐时期各民族分布的地理位置,了解中原王朝与吐蕃、突厥、回纥等民族或地区之间的交往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了解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理解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认识民族交往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主动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意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文成公主入藏
教学难点 民族交往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准备 制作PPT
教 学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日月宝镜”东望长安故乡,不慎失手把宝镜摔成两半,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照亮了西去的征程,此山也因此得名“日月山”。日月山成为了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那你知道隋唐时期还有哪些民族交往的历史佳话么?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探究新课 先导阅读:观察地图,隋唐时期边疆主要的少数民族及民族政权都有哪些? (一)目标导学一:文成公主入藏 1、教师指导:【史料实证】阅读教材P25,结合史料,思考下列问题: ①吐蕃生活在哪里? ②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③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④吐蕃王朝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自主学习: ①为了更好的学习中原文化,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是如何做的? 答案提示:派使者去唐朝请婚;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各专业技能的工匠。 ②唐朝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了么? ③说一说《步辇图》讲了什么故事?图中的人物都是谁? 3、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P26,归纳唐蕃和亲的意义。 4、问题探究:【史料实证】根据材料信息解读布达拉宫的历史文化价值。 5、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例子?请根据教材P26相关史事进行归纳。 (二)目标导学二:突厥 1、教师指导:【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26,了解突厥汗国建立的基本史实 2、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P27,归纳突厥与唐朝交往的基本史实。 3、问题探究:【历史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怎样的主张? (三)目标导学三:回纥 1、教师指导: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回纥兴起、建立及统一的基本史实。 2、自主学习: ①【时空观念】结合教材P27归纳回纥与与唐朝交往的史实。 ②回纥是什么时候衰亡的?后续发展如何? (四)目标导学四:渤海和南诏 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8,梳理渤海国相关历史信息。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8,梳理南诏相关历史信息。 3、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结合地图说一说盛唐时期的疆域范围 4、教师指导: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并据此归纳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及意义。 5、问题探究: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6、问题探究:【家国情怀】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